错过卖10亿美金,他把公司甩卖给阿里后做了内容创业者
原标题:这个85后,错过把豌豆荚卖出10多亿美金的机会,低价甩卖给阿里,转身做了内容创业者
导读
无论成功还是遗憾,告别豌豆荚时代的王俊煜,将如何在内容创业大潮中再次证明自己?他能否完成当初在豌豆荚时未完成的想法?
1985年出生的王俊煜,身上贴着很多标签:2003年广东省高考状元、北大元培学院高材生、Google产品经理、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之一(福布斯评)。
但最为人知的一个,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曾经的。
2016年7月,国内最大的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被阿里收购,王俊煜退出。尽管他在告别信中称,把豌豆荚卖给阿里是其主动的,也是“正确的决定”,但这笔交易仍被外界解读为“王俊煜最大的一次失误”。
原因是,豌豆荚原本能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百度,却错失良机。
2013年7月,百度斥资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而豌豆荚的估值早已达十数亿美元规模。虽然豌豆荚卖给阿里的价格并未公布,但业内传闻称,不足2亿美元。
王俊煜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称,该数字并不准确。具体情况则未透露。
王俊煜
“从挣钱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确实原本可以挣更多的钱,但你要问我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并不是当时没有卖,而是我们当时在项目执行层面没有做好。”3月7日,王俊煜在接受刺猬公社专访时称,豌豆荚的最初目标是要做内容分发,但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变成了应用分发。
离开豌豆荚后,王俊煜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当初豌豆荚没做完的事情接着做完。
去年平安夜,豌豆荚并入阿里的程序正式走完后,王俊煜对外公布其下一个创业项目是,一个叫“轻芒”的移动端内容分发平台。
由于主要针对的是“追求品质的年轻人”,这款APP走的是“小清新”杂志风格,页面设计模仿的是《Kinfolk》、《Monocle》、《White》、《谷物》等画本杂志。这和豌豆荚几乎一脉相承,再次展现了处女座王俊煜的细节控特质。
这也是一款基于用户兴趣的内容聚合产品。用户可以从现有的160多个主题中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栏目,例如旅行、家居、穿搭、VR。
文章是通过机器软件,根据兴趣主题设定,从全网抓取。目前共有570多万篇文章上线,平均每天上线大几万篇,这显然是人工编辑所无法覆盖的规模。
他们并没有专门的内容编辑,而是全员参与,包括程序员,也包括王俊煜自己——他参与了“科技美学”和“Google”两个栏目的编辑工作。
轻芒团队现约有20人,其中一半做技术,另一半是产品运营。王俊煜将之前负责豌豆荚技术的范怀宇、负责豌豆荚品牌的崔瑾等人也拉进了这个创始团队。
他们的办公场所隐藏在北京东四的一片不起眼的胡同里。从外面乍看以为是个咖啡屋,穿过休闲区继续往里走,才是办公区域。
继去年平安夜之后,3月7日下午,王俊煜再次召集了一波媒体记者,向他们展示轻芒杂志的新功能——信息流。
轻芒团队会通过软件机器人“小花”,每天向用户推荐20篇文章,展示在APP首页。这些文章均来自用户基于自身兴趣所订阅的栏目。
王俊煜说,他们想通过这个方式,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获取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而不用在各个栏目之间来回跳转。
作为王俊煜的二次创业项目,轻芒杂志上线至今两个多月,仍尚未引入广告。但资金似乎并不是他们当前考虑的主要问题。
王俊煜说,暂时没有融资计划。虽然轻芒杂志尚处于纯投入阶段,但整个团队仍有其他内容分发业务作为营收支撑,王俊煜并未透露具体情况。
王俊煜也并不轻松。他说自己现在压力很大,“很焦虑”,短期内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
而在商业模式上,王俊煜并不打算做其他创新,而是准备采用电商、广告、付费阅读等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式,“但现在还不着急。”
无论成功还是遗憾,告别豌豆荚时代的王俊煜,将如何在内容创业大潮中再次证明自己?他能否完成当初在豌豆荚时未完成的想法?刺猬公社和王俊煜聊了聊。以下是部分对话。
从豌豆荚到轻芒
为什么想内容创业
刺猬公社: 有人认为,你没有抓住机会把豌豆荚高价卖给百度,是一次大失误。你怎么看?
王俊煜: 从挣钱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确实原本可以挣更多的钱。但是在91助手上,百度其实也是花了大量的冤枉钱,不划算。
我们跟阿里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给阿里带去了价值,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价值,今天豌豆荚在阿里的运营下比原来更好一点。我们是比较适合做早期产品的。产品到了这个阶段,应该由更有经验的人去做。
我们当年对豌豆荚的设想并不是应用商店,也是内容分发平台。当然,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做成。所以你要问我后悔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在执行层面,当时还做得不够好,而不是当时没有卖。
刺猬公社: 后来为什么会想到做轻芒,成为一个内容创业者?
王俊煜: 2010年豌豆荚开始做的时候,商业计划书上写的就是要做移动端的内容分发入口。但我们后来专注到了应用分发上。轻芒应该是把豌豆荚没做完的事儿接着做。
刺猬公社: 你是一个重度的杂志消费者吗?
王俊煜: 我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重度的媒体消费者,不仅是杂志。我在广州长大,上中学的时候正好是广东传媒业最发达的时候,当时大部分零花钱是花在买报纸上。
刺猬公社: 你手机里装的是些什么新闻资讯APP?
王俊煜: (打开手机展示)纽约时报、澎湃、端,这三个原创媒体是看得最多的,纽约时报一年订阅费差不多400美金,还是挺贵的。得到,看得不多。Blendle,是一个把欧美的大报内容做单篇付费的聚合类产品,一般一篇0.1-0.2美元。另外还有Medium、一点资讯、即刻、UC订阅号、一个,等等,很多很杂。
刺猬公社: 你会把哪几个作为竞品?
王俊煜: 找不到定位一模一样的产品。当年做豌豆荚也是这样,如果市场上有人已经做得不错,为什么还要再做一遍?我创业初期一般不会去看竞品,但到后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到中后期,肯定会有竞争对手出来。
刺猬公社: 之前在一次采访中,你对轻芒的判断是,“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方向,但可能会很慢。”怎么解释这个“慢”?
王俊煜: 这里有个背景,当时是跟豌豆荚比。豌豆荚创办的时候正好赶上2010年安卓手机第一年在中国卖出了三四千万台,增势很快,赶上了风口。如今尽管是内容消费升级,却都不是一个技术主导的趋势变化,而只是一个观念主导的趋势变化,后者肯定没有前者那么快。
王俊煜亲自上阵当编辑
不关注点击量,关注阅读率
刺猬公社: 去年平安夜宣布开始做轻芒,到现在两个月,市场反馈如何?
王俊煜: 今年元旦后就获得了APP Store的首页推荐,做的轻芒杂志小程序也连续六周蝉联爱范儿推出的知晓程序周榜内容资讯类第一。
刺猬公社: 目前的用户规模和月活跃用户(MAU)多少?
王俊煜: 目前这些数据还没有对外公开。用户规模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千万到亿级,预计大概两三年达成吧。
刺猬公社: 用户在轻芒杂志APP上停留的时间多少呢?
王俊煜: 和点击量一样,这块我们也不怎么关注,我们更关注的是阅读率,以及用户会在APP上读完几篇文章。目前的情况是,用户平均每天会读5-6篇。
刺猬公社: 怎么能判定他读完了?
王俊煜: 我们不能很严格地判定,但如果他能够翻到文章最后,且不是以一个很快的速度,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为他是读完了。不过我们最近加上了视频,对这个阅读时间的考量就更加复杂了。
刺猬公社: 阅读率是什么定义的?
王俊煜: 这看起来是一个指标,但我们会把它拆成几个小指标。首先是必须得点开,其次,是马上就关掉了,还是继续往下翻,翻了多远,是不是翻完了,中间有没有使用笔记功能,有没有收藏,等等。
刺猬公社: 用户收藏某篇文章也不一定意味着喜欢这篇吧?
王俊煜: 对,收藏的原因可能是文章比较长,一时间看不完,以后再来看。但我们倾向于认为收藏比不收藏要好。当然,如果你是觉得文章太长了而收藏,这也不是好事,我们也要适应现在的用户阅读习惯。包括纽约时报也正在内容生产方式上进行调整,做更轻、更短、更图形化、图表化的内容。
刺猬公社: 文章是全网来抓吗?
王俊煜: 是的。我们的团队背景是豌豆荚的搜索团队,当年做的就是应用类搜索。现在大部分东西都在应用里面,和原来在网页上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是要把应用里面的东西读出来。
刺猬公社: 会有版权纠纷吗?
王俊煜: 文章点击去是默认进入原网页链接,所以会给对方导流,但如果对方找过来说不愿意自己的内容被抓取,我们可以在信源目录中剔除掉。
刺猬公社: 你好像还亲自上阵当编辑,做“科技美学”和“Google”栏目?
王俊煜: 没错。周末两天会做“科技美学”,“Google”是每天都做。我们没有全职的编辑团队,但是每个员工,包括工程师都会参与。
我每天都会看很多科技报道,收藏起来,周末再挑选几篇最好的放进来,作为一周回顾。至于“Google”,我是对他们很熟,但是那些胡说八道、耸人听闻、劲爆的内容,我都不会放。
这两个栏目不是给行业内的人看的,而是给喜欢科技、喜欢谷歌的人看的,所以我们避免放行业和商业报道,而放的是产品报道,是那些你看了以后有一天你用得上的东西。至于企业之间怎么竞争,融资多少,这些我们都不关注,跟提升生活品质无关。
此外,我们一般也避免推送纯资讯,比如某个地方新开了一家餐馆。但是那家餐馆背后的故事,是我们愿意推荐的。
主打品质阅读
但用户吐槽内容不够好
刺猬公社: 外界评价你是一个倾向于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人。你太太曾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中说,为了不让她在美国觉得孤独,从来不会写代码的你,特意跑去学了Android 开发,在两个月内做了一个异地恋情侣保持关系用的应用给太太。轻芒也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产品吗?
王俊煜: 我们不会单纯去看自己是技术导向还是内容导向还是其他什么导向,我们想的是怎么综合把这些东西用好,所以我对团队的要求是,要做内容团队中最懂技术的,技术团队中最懂内容的。
我本身是一个有产品背景的人,产品也是一个综合体,不是纯技术。我们没有所谓的硬技术,所谓的黑科技,我们有的,别人都有。我们只是看怎么把它组合得更好,这也是我们最擅长的事情。
刺猬公社: 借助机器算法实现的基于兴趣的内容推荐,会不会不断巩固人们的无知?毕竟他们会一直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除此之外的领域就几乎很难接触到了。
王俊煜: 但你的兴趣不一定是你最了解的事情,更可能是你想了解而不了解的事情。如果你很了解了,几乎是一个专家了,估计也不会再订阅这方面的内容了。
刺猬公社: 至少你很难再去邂逅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了。
王俊煜: 我们跟市面上一些内容分发平台有些区别。它们是,用户对某类内容看得越多就越推荐这个。而我们是从你订阅的这些栏目中选取。比如你订阅了20个栏目,其中你最爱看美食,但你根据理性订阅了健身,其实你并不是真正感兴趣,那么你获得的推荐内容中,除了美食会相对较多,其他栏目,包括健身,都会兼顾到。
刺猬公社: 外界的期待是,轻芒能给人看些更好的,但从呈现的内容来看,还是浅了点,比如旅游指南、情侣拍照套路,等等,缺乏深度内容。
王俊煜: 我们在轻芒杂志里不会刻意推荐思想性强的东西,这是定位问题,我们主打的是生活方式的内容,只是兴趣,不是专业。我们用户打开的主要时间,周一到周四是晚上十点以后,周末则比较平均,说明大家主要在休闲的时候打开,是一个适合轻松阅读的场景。另外,我们旗下有轻芒阅读公众号,主推的是深度内容。
刺猬公社: 轻芒说想要给用户提供有品质的文章。那如何评价一篇文章是高品质的?
王俊煜: 品质是有绝对的好和坏的。比如有错别字,这显然是低品质,标题乱写,行文混乱,也是低品质。
刺猬公社: 用户吐槽最多的是什么?
王俊煜: 推荐的内容质量还不够好。我们现在对于好不好的标准还是比较底层的。比如说你关注了“锤子”这本杂志,你原本想看的是手机,结果推荐给你那种锤东西的锤子,这当然就称不上“好”。
刺猬公社: 你们是怎么做推广的?
王俊煜: 我们现在还是轻运营,主要靠口碑。一个产品成长最关键的还是口碑。资本当然可以砸出一个产品,但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当年豌豆荚也主要是靠口碑,有时候一天可以新增一两百万用户。
刺猬公社: 轻芒杂志还没有引入广告,团队现在有收入吗?盈利模式是什么?
王俊煜: 目前有收入来源,不是来自轻芒杂志,我们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也是内容分发领域,但具体情况还不方便介绍。整体上没有打算在商业模式上做很大的创新,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比如电商、广告、内容付费等,都可能引进。现在还不着急。
刺猬公社: 你们之前还说在做一个“光涧实验室”,但外界听到的声音还很少,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俊煜: 主要是做创业服务。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优势就是做产品,做设计,所以对于某些创业公司来说,能帮得上忙。不过他们一般都缺钱,那我们就不要钱,要股份。
刺猬公社: 二次创业,你现在有压力吗?
王俊煜: 当然是有压力的。短期内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产品质量,包括我们现在在做的信息流,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没做好。最主要的焦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