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旗下网站藏恶意代码 劫持用户电脑“收割”流量
来源:微信公众号 火绒安全
一、概述
经火绒安全实验室截获、分析、追踪并验证,当用户从百度旗下的http://www.skycn.net/和 http://soft.hao123.com/这两个网站下载任何软件时,都会被植入恶意代码。该恶意代码进入电脑后,会通过加载驱动等各种手段防止被卸载,进而长期潜伏,并随时可以被“云端”远程操控,用来劫持导航站、电商网站、广告联盟等各种流量。
火绒实验室近期接到数名电脑浏览器被劫持的用户求助,在分析被感染电脑时,提取到多个和流量劫持相关的可疑文件:HSoftDoloEx.exe 、bime.dll 、MsVwmlbkgn.sys、LcScience.sys、WaNdFilter.sys,这些可疑文件均包含百度签名。
这些包含恶意代码的可疑文件,被定位到一个名叫nvMultitask.exe的释放器上,当用户在http://www.skycn.net/和 http://soft.hao123.com/这两个下载站下载任何软件时,都会被捆绑下载该释放器,进而向用户电脑植入这些可疑文件。需要强调的是,下载器运行后会立即在后台静默释放和执行释放器nvMultitask.exe,植入恶意代码,即使用户不做任何操作直接关闭下载器,恶意代码也会被植入。
根据分析和溯源,最迟到2016年9月,这些恶意代码即被制作完成。而操纵流量劫持的“远程开关”于近期被开启,被感染的电脑会被按照区域和时段等条件,或者是随机地被“选择”出来,进行流量劫持——安全业界称之为“云控劫持”。
图 1、下载器向用户计算机植入恶意代码
被植入的恶意代码没有正常的用户卸载功能,也没有常规启动项,电脑每次开机时都会启动和更新恶意代码,恶意代码接收C&C服务器指令,行为受云端控制,并且会通过加载驱动,保护相关的注册表和文件不被删除。
因此,这些植入恶意代码的用户电脑成为长期被远程控制的“肉鸡”。
该恶意代码被远程启动后,会劫持各种互联网流量,用户的浏览器、首页、导航站都会被劫持,将流量输送给hao123导航站。同时,还会篡改电商网站、网站联盟广告等链接,用以获取这些网站的流量收入分成(详情在本报告第二章)。
综上所述,该恶意代码本身以及通过下载器植入用户电脑的行为,同时符合安全行业通行的若干个恶意代码定义标准,因此,火绒将这一恶意代码家族命名为 “Rogue/NetReaper”(中文名:流量收割者)。升级到“火绒安全软件”最新版本,即可全面查杀、清除该类恶意代码。
图2、火绒安全软件检测结果
二、 主要劫持行为描述
用户在这两个下载站下载软件后,电脑即被植入“Rogue/NetReaper”恶意代码,在长期的潜伏期过程中,电脑可能发生如下流量劫持情况(按地域和时间等因素云控劫持,或者随机劫持):
1.导航站劫持:当用户访问其他导航站时,会被劫持到百度hao123导航站。
包括360、QQ、2345、搜狗、猎豹、114la、瑞星……等导航站都会被劫持,劫持后的hao123网址带有百度联盟的推广计费名。
图3、常见导航站被直接为hao123
2.首页劫持:把用户电脑首页修改为hao123导航站。
使用IE浏览器的用户,其首页被修改为hao123导航站,并通过百度联盟计费名统计流量。
3.浏览器劫持:360浏览器替换成IE浏览器或者假IE浏览器。
当发现用户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时,默认浏览器被修改为IE浏览器,或者修改为假IE浏览器,以躲避安全软件的浏览器保护。无论 怎样,被替换后首页都会变成hao123导航站,并通过百度联盟计费名统计流量。
4.网盟广告劫持:将百度网盟其他渠道计费名换成渠道商猎豹(金山毒霸)。
百度网盟有许多渠道商,这些渠道商都将流量售卖给百度网盟,这个劫持行为是将其他渠道商的推广计费名换成金山的,这样的话,本来应该属于其他渠道的百度网盟推广费用,就被猎豹获得,猎豹再向恶意代码制作者分钱。
5.电商流量劫持:使用IE浏览器访问京东等电商网站时,先跳转到电商导流网站站,然后再跳转回该电商网站。
先跳转到电商导流网站妖猴网(http://www.xmonkey.com),再返回原购物网站之后,电商网站链接就加上了妖猴网的计费名,电商网站就会按照流量向妖猴网支付推广费用,妖猴网再向恶意代码制作者分钱。
图 5、访问电商网站时会跳转到电商导流网站
三、概要分析
执行任意从http://soft.hao123.com下载到的下载器,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恶意代码就会植入用户计算机。使用火绒剑可以监控植入恶意代码的整个过程,如下图:
恶意代码首次植入用户计算机流程:
1.下载器执行释放的nvMultitask.exe。目前下载器包含的nvMultitask.exe是0.2.0.1版本,该版本仅会在用户计算机上植入部分恶意代码,如下:
a) 3.2.0.1版的HSoftDoloEx.exe
b) 1.7.0.1版的bime.dll
c) 0.4.0.130 版的LcScience.sys
d) 0.5.30.70 版的WaNdFilter.sys
e) 1.0.0.1020版的npjuziplugin.dll
2.植入恶意代码成功后nvMultitask.exe使用命令行参数“-inject=install”执行HSoftDoloEx.exe
3.启动的HSoftDoloEx.exe链接C&C服务器(http://update.123juzi.net/update.php)进行更新,更新的恶意组件将在下次计算机启动后被激活
每次计算机重启,恶意代码都会启动和检查更新:
经过几次更新之后,nvMultitask.exe的会升级到当前最新版本3.2.0.4,后续分析将会以这个版本展开。
最新版本的恶意组件在用户每次开机后都会执行以下流程:
1.LcScience.sys注册进程和映像加载回调将bime.dll分别注入services.exe、explorer.exe、iexplore.exe和其他第三方浏览器进程。
2.注入services.exe中的bime.dll负责启动HSoftDoloEx.exe
1)HSoftDoloEx.exe链接C&C服务器(http://update.123juzi.net/update.php)检测更新。
2)HSoftDoloEx.exe链接C&C服务器(http://update.qyllq.com/getupfs2.php),获取流量劫持指令。(后续章节进行详细分析)
3.注入explorer.exe中的bime.dll负责在执行5分钟后链接C&C服务器(http://update.123juzi.net/ccl.php)下载并加载恶意代码svcprotect.dat到explorer.exe。
4.svcprotect.dat(1.0.0.11)加载后释放两个全新的流量劫持模块:
1)5.0.0.1版的iexplorer_helper.dat
2)1.5.9.1098版的iexplore.exe
图 7、恶意代码植入用户计算机流程
1.5.9.1098版的iexplore.exe是一个伪装系统名称的假IE浏览器,我们把这个文件上传到VirusTotal后发现,很多安全软件检测此文件是病毒,如图:
图 8、Virustotal检测的结果
图 9、恶意代码包含百度签名
最终在用户计算机中所有包含恶意代码的文件如下:
安装目录 |
安装文件 |
%HOMEPATH% \AppData\Roaming\HSoftDoloEx |
x86、x64 HSoftDoloEx.exe(3.2.0.4) x86 bime.dll(1.7.0.5) x64 bime64.dll(1.7.0.5) |
%Drivers% |
x86 LcScience.sys(0.4.0.130) WaNdFilter.sys(0.5.30.70) MsVwmlbkgn.sys(0.6.60.70) x64 LcScience64.sys(0.4.0.130) WaNdFilter64.sys(0.5.30.70) MsVwmlbkgn64.sys(0.6.60.70) |
%HOMEPATH%\AppData\Local\Internet Explorer |
x86、x64 iexplorer_helper.dat(5.0.0.1) |
%HOMEPATH%\AppData\Local\ProgramData |
x86 svcprotect_32_1.0.0.11.dat(1.0.0.11) x64 svcprotect_64_1.0.0.11.dat(1.0.0.11) |
%HOMEPATH%\AppData\Roaming\{E233850D-5D6E-48E3-98B5-8049F7E9FC68} |
x86、x64 iexplore.exe(1.5.9.1098) |
%HOMEPATH% \AppData\LocalLow\JuziPlugin\1.0.0.1020 |
x86、x64 npjuziplugin.dll(1.0.0.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