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张旭豪批评上海人太安逸,出不了伟大公司
饿了么张旭豪
近日,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内部培训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上海人太安逸了,一直出不了伟大公司”。因为这句话,引发了有人撰文号召上海人抵制饿了么。
张旭豪的本意应该不是批评上海,提及上海出不了伟大公司也应该指的是在互联网领域。张旭豪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带出下面的话:“我们(饿了么)至少先要在上海成为一家标杆性的企业,成为人才最重要的一个集中地”。
其实,张旭豪提出的这个对上海的批评,在互联网圈都习以为常。如果说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还有未解之谜,那么上海为何出现不了互联网巨头便是其中一个,这个未解之谜连带的疑问还包括:上海为何没有互联网创业氛围?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为何总是被别地的同行兼并?
在回答上海联网发展不佳这个未解之谜前,先来回顾一下上海互联网前辈们的失败史。实际上,上海出现的牛逼互联网公司并不少,随便就能说出一堆:亿唐、易趣、盛大、土豆网、大众点评、百姓网、易迅网、携程旅行网、1号店。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波浪潮:信息互联网(门户)、娱乐游戏互联网、电子商务、O2O和互联网+,上海最初都抓住了。
中国互联网第一波的门户时代,现在看新浪、网易、搜狐是胜利者,失败者中最可惜的是亿唐。亿唐这家总部在上海的门户,有豪华的创始团队(清一色美国名校毕业),有远高于新浪、网易、搜狐的融资额(5000万美元,在1999年时是天文数字),有远大的愿景(为年轻人提供各种网上服务和网下的生活用品,成为通往中产阶级之门)。
但是,亿唐迅速失败了,事后总结,奢侈创业、疯狂烧钱、盲目扩张成为了其中的原因。“亿唐本身是个不错的公司,只是在第一轮互联网浪潮后,一直没把握好机会。”奇虎360总裁齐向东这样评价亿唐网。
第二波的娱乐游戏大潮,上海又出现了两家牛逼的公司:盛大和土豆。盛大风光时,2004年盛大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其创始人陈天桥晋升中国首富,2005年陈天桥成为了新浪最大的股东,报了上海在门户时代惨败之仇,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巨头。但十年后的今天,盛大除了游戏还在勉强支撑外,其它领域几乎全部溃败,早已从巨头群里被移除。
而土豆网是国内最早模仿YouTube的在线视频网站,早于其竞争对手优酷成立、也早于优酷提交上市申请。创始人王微是个文艺男,喜欢风花雪月,上市前陷入离婚案引发股权争议,生生葬送了土豆的上市梦,被优酷抓住机会抢先上市后注定了老二的结局。
第三波的电商浪潮,上海也并没有缺席。在中国,C2C开启了电商大众化,而比淘宝网更早的C2C网站是总部在上海的易趣网。这是一家以eBay为模板的网站,从技术系统到交易规则几乎不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2002年拿了eBay的钱,2003年被eBay全资控股,当淘宝网成立后对其进行过大规模封杀。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易趣被淘宝网成功逆袭。
第四波的O2O和互联网+,上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成立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是国内最早的生活服务平台,成立于2005年的百姓网也是最早的分类信息网站,这两个网站的共同特点是文艺和慢。总部在北京、后起的美团和58同城是典型的狼性打法,给员工打鸡血,更加大胆和快速。和亿唐的奢侈型快速扩张不同,美团和58同城都是艰苦型快速扩张。结果是,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悲情出局;而百姓网依然坚守,但规模和想象空间已经完全和58同城不在一个量级。
除了上述提及的几家公司,总部在上海的易迅网先是被腾讯收购,最后被打包给了京东;总部在上海的携程网前不久吞并了去哪儿,但最终被百度入主成为了第一大股东;总部在上海、国内最早的商超类电商1号店股权多次转让,最后创始人出局,前不久1号店被沃尔玛卖给京东;上海本土的快钱和安居客分别被万达和58同城收购……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上海引领了一波波互联网发展浪潮,但最终一次次无功而返,始终没有诞生真正的、持续性的互联网巨头;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从业者少、缺少巨头做榜样,很多上海本地的互联网从业者把上海做不好互联网归咎于这个原因。但这个解释是典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无法自证。BAT所在的北京、杭州、深圳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大量互联网从业者,最开始也并不是巨头。当然,当BAT成为巨头后,确实对带动当地的互联网氛围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上海缺少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公司,整个行业在吸引人才方面都会受到一定限制。
上海缺少拼搏精神,过于追求生活品质,很多投资人和外地在沪创业的人认同这个理由。上海的小资文化和买办文化,上海本地人择业第一选择是进入外资企业,按时上下班,周末享受生活。互联网公司的快节奏、高强度工作,从底子里是被抵制的。而上海又是个大熔炉,外地人进入上海,很容易被这种工作生活方式所同化,“上漂”始终缺少类似北京北漂的拼搏精神。年轻人择业不首选互联网,大量上海的互联网创业者年龄超过30岁,缺少破釜沉舟的气概和焚膏继晷的吃苦精神。
上海的创业成本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原因。上海的人均工资高,创业公司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才能找到人,而且上海人更看重眼前利益,不会为了遥遥无期的期权变现而放低工资要求。另外,上海的房租、办公室租金也都不菲。以同样的成本,在北京、杭州、深圳能找到更加适合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人才。从人才的角度看,上海并不缺 金融 类的人才,但相比北京技术型人才也并不多。
缺少政府扶持和引导,缺少创业媒体,这也是各方公认的一个原因。和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出台各项扶持互联网的政策相比,上海是金融中心,占据长江入海口的有利位置、是进出口的汇聚地,赚钱容易,自然条件也非常好,上海没有必要刻意扶持互联网,每年的财政收入都不愁。
另外,上海缺少创业媒体,本地的创业者得不到太多关注,在估值融资上也多少吃亏。同时,缺少媒体的搭台,本地的互联网同行要聚拢起来并不容易。在这打一个广告,亿欧自2015年8月底进驻上海后,通过常规性的线下活动,为助推上海的互联网氛围做了不少贡献。
当然,上海的互联网并不是一无是处,即便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了,但根植于上海地区品质生活的O2O和互联网+公司依然很多,其中有不少有全国影响力,如饿了么、陆金所、盒马、U掌柜、泰笛、车轮、途虎、运满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