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陈华:如何打造亿级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黑马:2014克莱斯勒杯等第四届黑马大赛文化与创意大赛近日在青岛举行了决赛。在8月22日下午,创业家传媒携手红牛主办的赛前培训活动中,唱吧APP创始人陈华作为嘉宾导师之一,为大家做了主题分享,主题为《 如何打造亿级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以下是现场演讲文字实录整理。

\
 
唱吧是一个非常快速增长的产品,唱吧App是2012年5月31日上线的,5天就成为中国免费排行App第一名,完全没有推广,完全靠口碑,上市两年四个月,有几亿用户,有一些诀窍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大家都想找到一个做到亿万用户的好方向。我们当时认为唱吧就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方向, 它有这么几个特征:需求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玩法是用户熟悉的;需求是长期的。音乐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唱吧的玩法、KTV的玩法都不是唱吧APP创造的,而是本身就存在,这使得它的生命力更加持久。 所以在创业时,我们要找一个好的方向,当这个方向解决了现实生活比较高频的需求时,这个机会就会比较大。

潜在用户规模非常巨大。
 
可能每个创业者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像我在做互联网创业的话,我希望这样一个方向是亿级用户规模以上的方向,我做到最好的时候可能是一千万以上的规模,做到几十万、上百万体量非常大了。你做小的垂直领域也非常累,唱吧老老少少什么人都会玩,需求没有得到一个充分的满足。现实生活中有很多KTV,要提前预约、邀请一些朋友,花很长时间打车才能完成需求。现实生活普通用户怎么唱歌的呢?在家里没事唱一首歌,这种需求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以前就是要一堆人唱歌,一个人唱不了。
 
智能手机跟以前的PC不一样,智能手机天生带了很多硬件,有麦克风、话筒、位置信息,这些特征使得手机比原来的PC非常强大。整个唱吧的方向就是需求、玩法不是我创造的,我只是把需求和玩法搬到智能手机这个平台上。  
 
三大用户群构成了唱吧坚实的用户基础。 唱吧跟许多社区是类似的,基本有三种用户群体:有金字塔用户、明星用户,各种达人。达人下面有一批粉丝,最主流的用户群体是工具的用户群体,解决基本功能。唱吧的基本功能就是唱歌,来了之后不参与互动,也不干别的。这种人群比例非常大。主流人群都是工具型用户群,把一匹人吸引进来,吸引进来以后会成为达人。
 
唱吧的品牌定位于Logo。 Slogan这个品牌也是比较有意思,叫做最时尚的手机KTV。这个简单一点,就是强工具,我们一直讲唱吧是KTV,你真正用的时候,会发现它不仅仅是KTV。比手机KTV更形象、更真实,这里面不是工具,为什么对外讲是工具呢?因为工具最容易传播,最容易被接受的。
   
我们装这个工具的时候,需要一个聊天的工具,看电影的工具,装优酷,需要一个唱歌的工具,装一个唱吧。社区很难传播,当一个用户觉得这个很好玩,他跟朋友讲的时候很难讲清楚,如果你告诉他说我玩儿了一个手机里面的KTV很好玩,你要不要装一个?一下就能理解,传播率就能上来。

这个LOGO就是找到一个好的特点,手机有很多APP,怎么保证你的标志最亮眼,红底白字是最亮眼的,你会发现很多AppLogo都往这个趋势走。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小的创业公司,你要在你的图标上下点心思,如果我们把你的手机离一米以外,翻你的手机屏,能翻到的你们家的LOGO,说明你们的LOGO比较显眼。唱吧是一个炫耀的产品,主要是追求成就感,唱吧提供了一个正方形的头像,我可以更大面积呈现自己的头像。
   
唱吧的布局设计特点。 唱吧强调我们用户消费的内容,用户来到唱吧最主要的是两个目标:第一是唱歌,第二是听歌。一个平台20%的用户在创建内容,80%用户在消费内容。唱吧大部分内容就是听歌。剩下20%是创建内容的人做的,所以我们把唱歌的按键放在中间。剩下的就是可有可无的功能。一个平台里面最核心的价值跟你的用户布局是相关的。一个平台只能讲一到两个功能点,非要在一个应用上铺一大堆按纽,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产品设计上的自传播能力。
一个产品传播性最重要,一个用户用了这个产品之后,很容易告诉周围所有的人,第一个就是工具属性,大家知道我买了一个新手机,我手机里面需要一个功能,他装了这个功能他会告诉周围的人“我有这个功能,你没有这个功能”,你就会装上这个产品。
    第二功能的传播是社交属性,用第三方帐号登录的,我们提供一个榜单,一个用户唱完一首歌以后,非常寂寞,你可以一键分享到社交平台,拉你的朋友听你的歌。我提供了一些榜单,你想上榜就要拉很多人进来,这就是一个自发的,完全不花钱的传播能力。
   
品牌建设
   
唱吧这个产品的推广主要是站内推广,你让这个平台变成绝大多数用户能接受的平台是很重要的。让每一个人在里面玩得比较爽,让整个平台成为一个大众用户都可以玩的地方。
   
传播渠道跟其他产品也是类似的,一方面在内容的运营,另外就是跟外面媒体的合作,比如跟《中国好声音》这些电视节目合作,这些都是市场团队应该做的东西。
   
从社交的传播上来说,前两年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交营销时间点,现在好做很多,前两年微博非常火,我们在微博上找一些草根大号,跟粉丝喊话说唱吧是一个好产品可以安装,粉丝会跑去安装。粉丝会认为“我喜欢的大号觉得好”,他就去装了,就是伪的传播。现在微信去找几千、几万好友的人,让他给你做传播,两年前会好很多,现在非常费劲。

应用市场推广
   
产品细节上的一些考虑: 跟PC的产品非常不一样,移动端产品追求简单、漂亮,使用门槛越低越好,以前没有注册的,最近我们马上要开通注册。随着时代变化用户的行为也在变化,两年前用户不愿在别的APP上留手机号,两年前新浪微博、微信,没有那种不登录就可以分享的功能,现在非常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解决怎么样让用户使用这个产品非常简单。

 
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坚持一点非常积极向上,只有赞、没有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们采取正向激励的方式。我唱一首歌可以完全没有人关注,但是没有人骂,好的东西很多人赞就好了。此外,流量要看产品的使用场景,如果压缩流量可以影响你的体验就另当别论了。    
 
产品策略上不做强运营
 
绝大部分平台都不太强运营,因为那是非常痛苦的,你的运营人员和用户的品位不一样。我们的主流用户群主要是95后,我一个70年代的人怎么去理解他们?我们就搭一个平台,用规则方式支持好的内容,你听歌的时间长了,听歌的人多了,我们会评选出好的产品,我们不一定要非常懂你的用户才能运营好,有很多人去支持这个,我们就让他上榜。
 
唱吧的核心竞争里就是唱歌的玩法、动作、各种各样互动。每一个产品找核心竞争力,把这个做到极致,竞争对手是很难挑战你的。
有很多产品经理,尤其是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就是堆功能。我们希望越少越好,很多功能讲道理真的有人用,但可能只有5%、10%的人用。如果不是50%以上人用的功能不应该做,否则会使这个产品越来越笨、越来越重。我们要让功能尽量简单,能少则少是更好的。

运营上不一定要事必躬亲

从整个的公司运营角度上看,整个互联网和创业圈,行业分工非常多,不一定要自己做,能让别人做的事情一定让别人做,会做得更好。我创建上一家公司的时候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我们觉得我们技术很牛,我们要把产品统计做很好,于是让两个工程师做统计,最后我们把统计砍掉,我们发现第三方的统计技术更强。我们要抓住核心竞争力,外围的东西能让别人干,就让别人干。现在基本上什么东西都有人在做,你让别人给你服务,你一年掏十万二十万,也不算多,也就是两个工程师一年的工资。   
   
我们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在几十个方向里筛选出来做“唱吧”这个方向,我们在这几十个方向里面找市场规模最大,没有太强竞争对手的,在产品技术上找到创新点的,有自我传播能力的,未来有空间的,最后选择做“唱吧”确实也挺难,时间点卡得比较好,在移动互联网中期冲出来也有部分运气的成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