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需要资本“泡沫”:176家公司十年融资190亿元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商业航天需要资本“泡沫”:176家公司十年融资190亿元

文丨马宁浩 编辑丨黑马产业研究院编辑部 

中国商业航天,正在酝酿一场新“质变”。 

这场质变始于2015年。2015年3月,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5月,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政策红利下,商业航天犹如雨后新荷,已露尖角。其中,有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科工火箭,长征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以及以微纳星空,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中金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已注册141家商业航天公司。其中民营航天企业123家,占比87.2%。作为国有航天体系的有效补充,民营公司主要深耕微小卫星制造以及分系统及零部件领域。 

2015年至今,中国商业航天取得长足进步。外界与内部对于这6年商业航天的发展情况多有讨论,也充满了殷切地期待。外界热议,谁会是中国的“SpaceX”。 

不得不承认,与SpaceX相比,中国的商业航天公司仍有不小差距。仅以融资论,今年2月、4月,SpaceX分别融资8.5亿美元、3.14亿美元。2月的那轮融资,让其估值升至740亿美元左右。 

日前,企查查数据研究院推出《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投融资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十年,这176家企业共计融资331起,融资总额约190亿元。每家企业平均融资约1.08亿元。中国卫通以43.9亿元成为单笔融资最多的商业航天公司。 

中国商业航天需要资本“泡沫”。  

这是两年前未来宇航创始人牛旼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放在现在依然不过时。 

在两年前的采访中,牛旼表示: 商业航天确实有泡沫存在,但泡沫还不够大。他认为,没有泡沫,就意味着商业航天产业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商业航天需要更多的资本进入,促进供给侧创造更多需求。  

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们正在酝酿一场新的“质变”。 但在“质变”到来之前,资本的“泡沫”不妨再大一点。

01

投融资视角下的中国商业航天

前面提到,近十年,中国商业航天176家企业共计融资331起,融资总额约190亿元。每家企业平均融资约1.08亿元。与近年一级市场热捧的消费市场相比,“190亿元”这个数字比较小。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市场共计出现341起交易事件,合计交易金额超过了800亿元。据企名科技数据显示,腾讯投资于2020年对外共投172起,2021年以来,已投资163起,新消费相关共计至少16起。

中国商业航天需要资本“泡沫”:176家公司十年融资190亿元

(数据来源:IT桔子 itjuzi.com 截止日期:2021年6月25日)  

以下为报告描述的投融资视角下的中国商业航天: 

一、近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331起,披露融资额达190.8亿元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自此,中国商业航天的征程正式开启。 

中国商业航天需要资本“泡沫”:176家公司十年融资190亿元

通览过去十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情况,企查查数据显示,融资事件数量从2015年起开始翻倍,从15起上升至29起;2016-2017年实现第二次跳跃,达到45起、46起;2018年为历年第一高,达到62起;2019-2020年出现回落,但仍保持在40起以上。2021年1-7月商业航天项目融资事件共17起,或为新低谷。 

从披露融资金额来看,2020年为历年第一高,接近百亿元,2021年截至目前也达到14亿元。令人不解的是,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百业待兴、诸赛道乏力的2020年,商业航天赛道取得了较好的融资成绩。而在2021年,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融资事件,均较前几年出现下滑。 

二、2021年商业航天赛道融资仅17起,火箭/卫星研发初创企业频获融资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商业航天赛道的融资事件共17起,披露融资金额有14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火箭/卫星发射研发、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和航天装备制造是今年的融资热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7个项目中,有8个都属于天使轮或A轮融资。2021年的商业航天赛道,虽然融资数量与金额齐降, 但资本仍然更加青睐初创企业,尤其是火箭、卫星的发射研发企业。  

44

三、7成以上商业航天项目仍停留早期融资,同时较为青睐定增融资

聚焦于近十年商业航天项目的融资轮次分布(不统计战略融资、股权融资),饼图内圈为融资数量分布,饼图外圈为融资金额分布。企查查数据显示,早期融资(种子/天使轮-B轮)的数量有199起,占比高达76%;而早期融资的披露金额仅有80亿元,占比仅有44%。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航天赛道的定增融资有15起,占比6%;而披露金额达到35亿元,占比19%。 商业航天项目更倾向于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获得融资。  

55

四、近5成商业航天融资事件发生在北京,高达158起   

查查数据显示,从商业航天项目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共发生了158起融资,其次是西安、上海和深圳,各有19起。 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高地,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在航天领域。无论是融资事件还是融资金额,北京均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66

五、披露融资金额TOP3商业航天项目:中国卫通、蓝箭航天、长光卫星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披露金额来看,中国卫通以43.9亿元摘得魁首,而蓝箭航天与长光卫星分别以27.7亿元、27.1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星际荣耀、航天测控和科工火箭分别以12.9亿元、12亿元、12亿元位列商业航天融资金额榜单的第二梯队。 

77

六、融资次数TOP3商业航天项目:蓝箭航天、九天微星、零壹空间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融资次数来看,蓝箭航天以10次位列第一,九天微星与零壹空间以7次同列第二三。

88

七、出手次数TOP10的投资机构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出手次数来看,中科创星以15次出手位列第一,曾两次加码“九天微星”和“微纳星空”,独立投资了“坤飞航天”、“天擎航天”等多个项目,所投项目布局主要集中火星、卫星发射研发企业,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企业。 经纬中国以11次出手次数位列第二,曾三次加码“星际荣耀”,一家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商;两次投注“蓝箭航天”,一家小型运载火箭制造商。 

99

02

被追捧商业航天企业长什么样

哪些商业航天被风投机构青睐?通过对中科创星、经纬中国等采访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投资人偏好的商业航天企业的画像。他们,既关注企业是否具备核心技术,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又关注企业团队的能力模型,关注团队是否有能力做大做强。 

中科创星

主要投资项目:长光卫星技、中科宇航、四象科技、九天微星、微纳星空、星空年代、中科天塔、国科天讯、坤飞航天、诺维北斗、纳飞卫星、中科航星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首先, 中科院大部分项目有核心技术 能否为下游客户解决关键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其次, 技术是否具备可替代性, 能否带来不错的毛利,满足公司“活”下去的同时发展壮大。最后, 团队是否有优秀的运营管理能 力,可以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竞争,抓住做强做大的机会。(融中财经,2020年10月,《中科创星李浩:做“有科学信仰”的硬科技投资》)

经纬中国

主要投资项目:星际荣耀、天仪研究院、起源太空 

经纬中国副总裁黎竹岩:投资者面对的是更多不确定性。我们没法像投移动互联网公司那样,跑到后台分析一大堆数据。无论火箭、卫星还是其他航天细分领域,研发周期、商业化周期都比较长,在此期间没什么产品KPI或财务数据能佐证公司的发展。所以 我们花在创始人身上和行业发展可能性方向上的时间就更多了。 我们会和他仔细探讨产品研发的关键节点和先决条件,会花很多时间了解他对行业发展的见地,会弄清楚他对第三方的说服能力如何,无论是对行业里最好的人才,还是对投资者。(投中网,2019年8月,《经纬中国副总裁黎竹岩:国内商业航天公司已进入萌芽期》) 

创想天使

主要投资项目:微纳星空、蓝箭航天、宇航智科 

创想天使管理合伙人牛旼:创想天使 聚焦成长期的创业企业。 从细分领域来说包括: 火箭制造发射、卫星设计制造、卫星测控运营、卫星通信及遥感应用等。 (36氪,2017年11月,《创想天使牛旼:商业航天将在明年迎来投资热,拟成立中国首支专项产业基金》) 

联想之星

主要投资项目:天仪研究院、零壹空间、RBC Signals 

联想之星合伙人李明:事为先,人为重。首先是看事。早期项目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所以投资时要 看准大方向, 在细节上多少得有些容忍度。其次是看人。 创业者的特质和成长 非常重要。因为创业是非常苦的,我们有时会看创业者的“逆商”。面对逆境,有些人就放弃了,有些人就特别坚持。我们投过背景非常好的创业者,但他们遇到困难很快就放弃了,非常可惜。另外, 团队的人员配置和与项目本身的匹配程度 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点。(支点财经,2020年9月,《联想之星合伙人李明:早期投资死亡率不应低于15%》) 

正轩投资

主要投资项目: 零壹空间

正轩投资合伙人王海全:一是 创业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 创业公司的技术有一定的领先和门槛 ,三是 公司的创始团队是完成或互补性 。(星无限资本,2019年3月,《正轩投资王海全:从投资角度详细解说工业物联网》)

国科嘉和

主要投资项目:天仪研究院、国科环宇、航星光网、武汉珈和 

国科嘉基金合伙人丁润强:整个航天的领域链条很长,从卫星的设计到制造,或者从某个航天器包含了卫星和火箭,从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到里面关键零部件和供应链的优化,到新型的各种各样的载荷,载荷背后有新应用再到组网、再到下游,链条非常长,每个链条都有机会。如果把整个产业链拉长看, 每个点都有创新的机会,单点突破背后都有很大的商业机会。 (腾讯新闻,2021年1月,《国科嘉和丁润强:持续创新和低成本,仍是商业航天企业打开市场的关键》)  

哈工创投

主要投资项目:智星空间、宇航推进、零壹空间 

哈工创投总裁都丹:商业航天领域是高壁垒行业,不是简单的机械制造领域的创业项目,我们希望看到 创业者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构建出自己的技术壁垒。 无论是扮演核心角色还是做配套服务,技术壁垒的构建会让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有持久性价值,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积累就介入,未来生存会比较困难。(金融界,2019年1月,《哈工创投三周年庆典举行 聚焦商业航天科技开启新征程》)

来源:企查查、腾讯新闻、36氪、投中网、融中财经、金融界、支点财经、星无限资本

文章评价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