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TGPC投资圆桌论坛:年轻人的需求有很大的资本想象力
创始人一个重要的品质是——要有捕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的敏感性。
i黑马 讯 11月9日,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创想·投资分论坛在成都举行,数位嘉宾就“支付红利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讨论。
主持人梁冬:双百项目冬吴同学会主讲人
嘉宾:朱啸虎:金沙江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李竹: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高翔:高榕资本创始人;杨胤:轻松筹创始人;赵建伟:腾讯开放平台部高级总监。
以下为 圆桌对话,经 创业家 &i黑马编辑:
梁冬: 最近各位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朱啸虎: 我最近思考的问题是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如何更好地切入新零售。
目前我们有两个布局,一是和滴滴合作,把滴滴快车和司机变成零售网点,在前排的椅子边上放几个零售货架,乘客可以买零食、水、雨伞等,它将迅速到扩展到几十万个地方。
互联网企业从头去建新零售网点太难了,如何利用传统网点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企业必须和零售网点做对接。
金沙江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 朱啸虎
高翔: 我最近想得多一点是内容相关的,思考在小说、漫画、视频、短视频之后,还有没有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新内容形态的出现。
有一个有点像游戏、有点像小说的东西,现在这个内容形态还比较小,或许也有别的可能性,目前没有结论。
梁冬: 投资者最看重创业者什么样的品质?年轻人在中国的数量并不多,您为什么认为年轻人很重要呢?
高翔: 一个重要的品质是——要有捕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的敏感性。
一个人步入中年人后,很多习惯已经养成,比如阅读习惯、看视频的习惯等。习惯养成后想要改变挺难的,而且因为家庭、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时间有限。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有时间,所有东西都没有定型,可以去探索各种各样的事。当年轻人成为主流消费人群时,他们原来喜欢的小众文化可能会变成主流文化。在变成主流文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商机。因此,投资人的角度确实应该关注年轻人。
高榕资本创始人 高翔
李竹: 今年最大的风口是新零售,人工智能和支付的结合实际上也是新零售的一种。英诺天使基金在新零售方面投了很多公司,如做人脸识别的,ID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运用到新零售里面。
我认为线下实际上是个巨大的市场,比如服装,百分之七八十的交易都是在线下完成的,尽管我们看到线上很大。我们现在在思考的如何把线上线下的优势结合、什么样的项目能够把它结合起来。
梁冬: 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非常痛苦的,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李竹: 英诺天使基金投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完全做线下服装品牌的,他们了解怎么运营怎么卖。现在用线上给它赋能,供应链可以做到零库存,服装的周期变得很短。二是运用线上沟通方式,扩大销售范围、持续运营客户。
另一个是纯互联网项目,但它对线下特别了解。原来是给工厂做服务,现在连接到十几万家门店,打通了整个信息。
未来的店铺形态肯定是线上线下打通的,目前如何采用互联网+大幅度降低门槛。移动支付现在非常便利,这是为线下的人带来了一波非常大的红利。所有线下店铺想“上线”,现在已经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这其中也产生了创业机会,为线下店铺提供方案的公司现在发展的也特别快。
杨胤: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问题是,对我轻松筹已经做了三年了,现在有1.75亿的用户,很多人来我们平台做“好人好事”。我一直思考说中国到底有多少好人,这些好人为什么到我们这儿来做这样的事情?为此我还做了一些研究的工作。
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和内容传播,特别是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让更多的人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来完成互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持续的来做这件事情,是在帮助别人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更愿意把它归结为是一种精神消费。
我和一些长期做公益的人交流,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尚呢?为什么要花时间做公益?是为了宣传什么吗?是为了建立形象吗?他的回答是其实我只是觉得做公益让我“feel good”,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用户在帮助别人是产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最宝贵的,我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让自己feel good,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因此,我们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让更多的用户在帮助别人时feel good。
梁冬: 轻松筹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杨胤: 我们是一个企业,企业就要赚钱的,让员工和投资人有更好的发展。外界误解轻松筹是一个公益平台或者一个新型的社会化企业。实际上从我们内部来看,第一,我们希望在帮助用户完成大病救助时,就会给更多人赋能,让更多公益组织、更多人来做这件事情。
第二,我们如何设计好一款产品,让大家在精神层面上feel good。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社会里在大众的健康救助方面有很大缺失。今年,轻松筹提供了保险、互助等共享型服务。
梁冬: 今年腾讯整个策略是加强内容生态的建设。腾讯如何为合作伙伴赋能呢?
赵建伟: 腾讯内容平台商业化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最早的QQ空间到应用宝、微信等等,现在变现已经很成熟了。
内容产业呈现碎片化的状态,碎片化的变现目前有几种模式:一是垂直聚焦。二是比较普世,吸引用户休闲时间的价值。如星座、生活、动漫等领域。这些内容在平台上能聚集大量流量,但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单位流量的变现效率很低。为什么呢?
我们分析发现,我们目前只是基于平台的变现能力引入。如植入广告位的分成等。这是商业变现能力弱的核心原因,现在我们也在尝试做机制化的一些商业合作的方式。举例如图像识别实现边看边买,通过类似能力赋能,提升变现水平。
梁冬: 从两三年前开始,知识付费领域开始出现很强的效益,各位认为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
朱啸虎: 我们认为这是长期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在消费用户群的变化。90后、00后有非常高的消费能力,对他们来说为知识付费也是娱乐的方式,70后和80后很少为知识付费。去年金沙江创投基金投的一家知识类公司发展非常快,这类平台还有非常多的机会。
高翔: 内容付费增长的趋势比较明显的,移动支付的出现对给内容付费有非常大的促进。内容付费是个循环生态。过去内容创业者赚不到钱,因此生产不出特别好的内容。而两性之类的内容通过广告的变现方式活得更好一些,那种内容就会很快充斥互联网,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
某种程度上绝大部分人都有内容付费的能力和意愿,原来我年轻向中那个时候也为电影、音乐付费,移动支付让内容付费这件事情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让做内容的人挣到钱,让更多的人做好内容,这样循环下去趋势会很好。
李竹: 知识付费实际上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趋势,一个是中产阶级在买一种心理满足感。创新越来越快,能不能跟上趋势他们有焦虑感。另外一种是知识性付费,我刚毕业那会儿吃能吃饱肚子,现在有能力为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中年轻人占很大的比例,消费习惯不一样。他们可能不像我们大学毕业后想着怎么赚钱,他们毕业不工作也没关系,父母有钱养得起。美国环境也是这样,因为生活上没有的压力感年轻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就变得更加容易。现在很多大学生现金贷也是利用年轻人超前消费的心理,中国现在的年轻人跟美国、丹麦的年轻人有点像。
杨胤: 现在的传播方式和支付方式和民国时期有本质区别,这种区别让我们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一个人既可以是内容生产者,又是获取知识的需求者,那它会融合到一起。因为技术和新的生存状态的不一样,我们不能够用传统模式去看待未来10年的社会模式。我是非常看好内容付费。
赵建伟: 整个知识付费的兴起,未来将会更加趋向垂直化和多样化。这两个趋势在现在知识付费阶段并不冲突。未来像快手大V能挣四五千万,未来真的能挣四五亿,挣四五亿的人会更多。
梁冬: 今天论坛我有三点感受和总结:
第一、线上线下融合是大趋势,虽然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和压力,但这是整个行业需要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第二、年轻人的需求有很大的资本想象力。但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大的市场呢?我个人也在观察。随着中国老龄化,中老年产品可能也是一个方向。
第三、内容的多元化将进一步扩展。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