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这家青岛企业要做环保水处理行业的“智造”破局者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领域,正加速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青岛这座北方工业重镇,自全面发力工业互联网以来,同样对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前景充满期待。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走向产业?如何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何使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青岛正在不断探寻着答案。
作为中国最具领先的产业服务机构,创业黑马持续关注并助推着中国产业与地方城市的结合发展。借此机会, i黑马x创业家也陆续推出《青岛冲刺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系列报道,本篇为青岛人工智能企业专访第三篇,与您共享。
黑马案例
企业名称: 正大合赢
创 始 人: 石涛
黑马身份: 青岛黑马实验室加速企业
关 键 词: 环保水处理、智能制造 黑马介绍: 正大合赢是一家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化产线、智能化物流仓储和大数据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的青岛企业,以智慧运维、智能装备、数智化系统加人工智能,为客户打造完整的智能制造“交钥匙”系统工厂。公司已有区域技术支持团队及平台联盟战略合作企业7家 ,覆盖环保、医疗、家电等多个行业。
作者:苏敏
来源:i黑马(ID:iheima)
相比传统工厂,一家智能工厂对产能和产品合格率能有多大提升?
针对环保水处理膜材料的生产,青岛正大合赢给出的答案是: 产能提高10倍,合格率达到99.99%,人工减少98%,成本降低超30%。
正大合赢历时四年打造的环保水处理反渗透模柱智能工厂,为该行业中首套,也是行业最领先的无人化智能工厂。“这个技术在行业内至少领先三到五年,填补了国内空白。”正大合赢创始人石涛表示。
该项目集成了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智能物流及非标定制化专机等多种技术,实现了运行生产的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解决了DTRO膜柱产能低、质量合格率低、产品价格高、工程应用等多个行业痛点。
从环保水处理细分领域切入,正大合赢的目标是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占得一席之地,冲刺环保水处理膜领域的AI+智能制造引领者。
01
环保水处理行业全球首创
我国水资源状况极不乐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因此对于水处理的需求不断释放,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不过, 相关数据显示,从国内水处理设备的整体水平来看,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水污染处理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叫蝶管式膜柱,组装精度达到微米级。石涛在跟行业头部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厂商在蝶管式膜柱的生产上存在几大痛点:
一是产能低,每天只能生产40-50支膜组件,但一些大型应急性项目需要短时间内供应上万支,很多厂商难以完成交付;二是产品合格率低,行业标杆的合格率仅为67%,导致大量人工去做售后服务和产品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受到影响;三是制造成本高,浪费达30%以上,这是国际厂商都没能突破的技术瓶颈;四是后端分析数据不足,已交付的产品出现问题很难溯源。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环保水处理本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且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而国内头部企业对智能制造缺乏深刻理解。可以说,环保水处理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环保膜材料的生产制造标准亟需提升,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也需要被厂商纳入考量,否则在面对国际同行竞争时十分被动。
瞄准水处理行业智能化的市场机遇, 正大合赢的首套全自动装密封圈(O型圈)专机和首套全自动检测专机,正是针对这些痛点所研发的核心技术。 在此基础上,正大合赢打造了全球首创的环保用反渗透膜组件全自动生产线,推动这一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智能工厂解决了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运输的难题,实现了物料、计划、生产、设备、采购、仓储、物流等数据管理,形成生产控制、过程监控、产品追溯、大数据分析等全生命周期管控。
从数据来看,全自动生产线日产400-500支膜组件,产能提高10倍,用工减少98%,制造成本降低30%,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
据了解,目前环保水处理行业内提供单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厂商众多,但能打造完整的智能制造“交钥匙”系统工厂的企业并不多见。石涛介绍,难点在于水处理膜材料的生产工艺比较特殊,不具备行业通用性,几乎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化工艺。
如何解决行业难题?正大合赢的思路是组建工业设计、工艺流程、电气控制、数字化软件、机器人和视觉、专机实验室六大团队,将大数据平台、数字双胞胎、MES、WMS、SCADA、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智能物流、非标定制化专机等多个不同领域的技术整合到一个项目中。
在为生产端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同时,正大合赢开始向产业下游的工程端延伸。从市场角度,水处理工程端有待挖掘的存量市场规模更大,对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也更持久。石涛估测,这一行业横跨生产端和产品应用端的智能化升级,共有50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这些产品最终都会应用在工程端,我们在为终端提供服务时发现,客户在产品的应用上还是比较粗放的,缺乏流程化、智能化的管理,更别提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 工程现场也是人员密集的场所,经常会出现管控混乱的情况,结果导致人为操作疏漏以及施工安全问题。”
因此,石涛判断,水处理工程端对智能化改造也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比如,我们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将施工人员减少52%。还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虚拟调试,提前预测故障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也降本减耗。”
02
构建行业壁垒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真正落地其实并不容易。制造领域大而分散,细分领域众多,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要求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深谙行业特点与底层工艺流程。
“我们要求研发人员完全掌握客户情况。第一个项目,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工程师在工厂整整3年半,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水处理设备工艺,进行定制化设计。”石涛提到,水处理企业明白所在行业的难点,也乐于开放工艺流程。
正是这种行业壁垒的建立,让正大合赢有了强势生长的机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升级,也为水处理行业带来全新价值,重新定义行业的检测方式与标准,甚至改变了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思维。
正大合赢的第一个智能工厂于2020年交付,目前已经复制了4个项目。整体项目与15家上市企业合作,共计50套产线;专机产品则与约50家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共计160套专机。 公司合作的客户包括海信集团、北京航天科工研究院、威海新北洋科技、威海威高集团、烟台金正环保等。
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正大合赢的技术也得到了国际客户的认可。据介绍,正大合赢计划在德国建立样板工厂,打造高品质的“中国智造”,反向输出国际市场。
技术方面,正大合赢的下一个目标是智慧运维,石涛希望可以掌握产业上下游的数据,通过智能制造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数据真正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让数据发挥更大价值,继而为客户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2020年,正大合赢入驻科大讯飞青岛AI产业加速中心。科大讯飞未来港正是由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引进,旨在建设企业孵化加速基地,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地。
青岛是一座工业底蕴深厚、基础扎实的城市,青岛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强力推动高端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从“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转型升级,在金融、人才、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了诸多引导政策。
石涛对此深有感触, “我们参与的黑马实验室也是由政府推介的。黑马经常组织企业之间、城市之间的走访和学习,了解其他企业和行业的特点,对我们开拓眼界和思维非常有帮助,正所谓‘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青岛冲刺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扫码了解更多产业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