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大波100W+文章的咪蒙:我是一年赔过 400
导读 : 咪蒙,曾在南方都市报当了 12 年编辑,出了 3 本书。2014年底,咪蒙跳出传统媒体,创办影视传媒公司。10 个月后,她花光了 400 万,公司垮了。
本文转载自峰瑞资本(ID:freesvc),已获作者授权,转载请联系原发。
咪蒙,曾在南方都市报当了 12 年编辑,出了 3 本书。2014年底,咪蒙跳出传统媒体,创办影视传媒公司。10 个月后,她花光了 400 万,公司垮了。
“这艘船沉了,马上得搭下一条船啊,” 咪蒙说。
紧接着,她开微信公号写文章,4 个月的时间里,公号粉丝超过 200 万,多篇文章阅读量 100 万+ 。她还注册了新公司,组建编剧团队打造新的影视作品。
下面是她的故事。
反面教材也是教材
@December: 大多数人创业失败都不会拿出来公开讲,你却洋洋洒洒写了篇文章来讲你是怎么把一家公司做垮的,当时怎么想的?
咪蒙: 因为写成功经验的人很多,写失败经验的人少。我反而觉得成功很难复制,相对来说失败比较容易避免。所以我想写出自己的失败经验,给创业狗们一点儿参考。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啊。
写成功经验的多,写失败经验的少
@峰小瑞: 在你那篇《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开垮的》文章里,你概括地提到了一些你跌过的坑。能详细说一说上一段创业,从找钱、找人、找方向这 3 个方面,你分别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咪蒙: 找钱上,在天使这轮,我很顺利,好朋友二话不说,往我账号上打了一大笔钱。而在 PRE-A 这一轮,我犯了很大的错误。当时国内两家一线风投对我的公司很感兴趣,但是我对商业不懂,公司估值过高,导致错过了融资的机会,后续资金跟不上。我的感受就是,融资不需要一步到位,宁愿多做几轮,但是公司的发展机会,稍纵即逝。
找人上,我有先天优势,因为我出过 3 本书,微博粉丝有 100 多万,博客点击量过千万,所以粉丝很多,招聘很容易。但是我招到错的人,很不干脆,不忍心开掉不对的人。我的经验就是,遇到错的人,尤其是跟企业价值观高度不匹配的人,并且有负能量传染力的人,开掉他,立刻!马上!
融资不需要一步到位
找方向上,我犯了太多错误,首先不够聚焦,我同时做了几个项目;其次我没有把团队的核心优势最大化,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猎豹网傅盛就说,要把创业情怀简化为具体问题。创业团队只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极度简单,要高度聚焦,设立了目标一步步去完成。而我从《从 0 到 1 》中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把让自己的专利技术做到比替代品好 10 倍,你才能真正在竞争中变得强大和牛逼。
@梦珧art: 上一段创业的经验,对你现在的创业(做公号)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帮助?
咪蒙: 最直接的帮助就是我有了痛点,有了软肋。痛点就是受了挫折,软肋就是有了梦想。创业经历让我受了挫折,有了痛感,写文章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么飘,更接地气了。一方面,文章憎命达,就是说文章要写得好,最好命运多舛啊。我以前的经历很顺,这一年才感受到什么叫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因为有了失败,才更有斗志,顺便治愈了我的拖延症。
作品会说话,它承认你的努力
@sarah04155427: 作为前辈和过来人,能跟影视行业的创业者和想在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讲讲开一篇影视公司有哪些门道吗?
咪蒙: 我在影视行业完全是新人,最老的新人,年纪最大资历最浅。都说影视行业复杂、浮躁,我却觉得特别安心。就像我写过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这行业确实根红顶白、急功近利,但功利的背后,它的游戏规则很透明,它有一个最好的点:作品说话。它承认你的努力。所以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做影视公司,我今年的目标就是做好一部作品。
电影行业游戏规则很透明,它用作品说话,它承认你的努力
@qyz: 影视行业传统巨头不少,现在 BAT 也都开始发力,在这个领域创业,还有哪些机会?
咪蒙: 我的感觉是,不管行业怎么变,内容是永恒的。不管什么规格的公司,内容永远是稀缺的。某种程度上,影视公司靠的依然是作品(以互联网投资为主的影视公司是另一回事)。
Netflix ,一个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它靠什么崛起?《纸牌屋》。
HBO 那么屌,互联网的冲击下一度也陷入危机,靠什么活过来?《权利的游戏》《行尸走肉》。
中国的影视公司,更是每年投 10 部,只要有两三部是赚钱的,就能良性运营下去。
新丽传媒去年靠啥?《虎妈猫爸》《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
慈文传媒去年靠啥?《花千骨》。
儒意影业靠什么估值高达 27 亿?电影上投了《致青春》《小时代 3 》,电视上投了《北平无战事》《琅琊榜》。
我想说的就是,虽然有资本运作、发行、营销等一系列问题,但最终都可以简化为:作品。
@Kit: 都说微信红利期已经过了,但你的微信好运营得很好。你的运营之道是什么?请从标题、设计、社群运营等各个方面谈谈?
咪蒙: 内容上的经验我在《如何写出 100 万+的微信爆款文章》那篇文章中讲透了。简而言之,你的选题要紧跟热点;你的切入点要独到;你的标题要能引发好奇,要简单粗暴;你的观点能颠覆常识;你能表达情感共鸣;你能输出价值观;你的文章跟“我”有关,对“我”有用;你的文风足够有趣;你给大家一种不看就有损失的感觉;你的文章最好有点逼格。
运营公号要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字,就突出文字
设计上,我觉得这取决于你公号的定位。很多公号我没有看懂它们的定位。定位是:你是谁?你要对谁说话?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再去围绕它们来确定你的视觉风格。同时要注意,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是文字,就突出文字;你是插画,就突出插画……我在南方都市报做了 12 年编辑,对版式、图片都有自己的审美。所以我的公号就有鲜明的视觉辨识度。我很少在文字中插图片。因为我的优势就是文字。同时我的文字比较情绪激烈(我就是情绪性写作,改不了),所以我选的图片都是小清新的,视觉上舒缓的,和文字形成节奏上的互补,让大家看了不至于那么躁郁。
社群运营上我还在研究,目前谈不上运营之道。
@跳跳虎jx: 你的公号文章阅读量每篇都数十万上百万的,怎么做到的?
咪蒙: 我本来就是媒体出身。我做了 12 年编辑,做的版面涉及各个领域,文化、教育、城市、时尚、家居、旅游,等等。我本来就是选题上很强的编辑,我专门做过演讲《如何在吃喝玩乐中寻找新闻选题》。
我写了 10 年的专栏,出了 3 本书,我写过的内容,跨越历史、爱情、亲子、剧评、书评等各种领域。我每周看两本书,我遇到的好句子都随时会记下来,背下来。我电脑中整理出来的书摘都有几十万字。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自媒体这一块,我最大的竞争力,在于积累。因为我够老(这特么值得炫耀么)、资历够多、对话题足够敏感,同时我在博客、微博、豆瓣都有粉丝积累,所以我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Seven : 这中间你有没有做一些策略调整?
咪蒙: 至于策略调整,我开了公号才 4 个月,之前一直是老老实实吭哧吭哧地写。最近我想说,都 200 万粉丝了,我是不是可以看心情了?!于是,我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不按之前我写的《如何写出 100 万+ 的微信爆款文章》来写,我就想任性:
我不用跟热点了,我就是热点。
我不用按规矩了,我就是规矩。
这是让少男尖叫的 SNH48 ,粉丝经济缔造了许多神话
于是,数据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教训。那篇文章的阅读量是我平常阅读量的一半(平常我的推送平均阅读量都是七八十万,这一篇只有 40 万,听上去很像炫耀,但是粉丝做到一定量级,标准是不同的,我反而比刚开公号的时候更焦虑了。)因为这事,助理狠狠地批评了我,让我以后不要再任性了。还有一点,粉丝过了 200 万,涨速真的很慢,最近我确实在考虑文字上有更多突破。公号是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的,怎么提供持续的新鲜感,这一点很重要,我正在思考。
“我也是一年赔过400万的人了”
@missmantou63: 你的这一段创业,心态和状态与之前一段创业时有什么不同?
咪蒙: 最大不同就是以前觉得自己很牛逼。现在觉得自己是个傻逼。当你觉得自己是个傻逼的时候,很多事就豁然开朗了。我不浮躁了,不着急了,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计划都很宽松,慢慢来。比如我的编剧团队,加上我 8 个编剧,我们一年最多只做两个项目,慢慢来,慢慢打磨。这种从容和耐心,是我之前没有的。
@峰小瑞: 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为什么要连续创业?怎么看待自己作为连续创业者这个身份?有没有特别欣赏的连续创业者?
咪蒙: 创业不就是上了贼船吗?这艘船沉了,马上得搭下一条船啊,不然就会淹死。我都没想过还有上岸这个选项。因为创业了,就会对投资人有责任,对团队有责任。我这种不靠谱的人都长出责任感了哎。
连续创业者这个身份,我大概是脸皮厚吧,总觉得自己开垮过一个公司还蛮酷的,我也是一年赔过 400 万的人了。
2015 年全民创业热情高涨,好多人上了创业的“贼船”
我欣赏的连续创业者很多,比如雷军,我刚创业就反复看《参与感》,很受启发。
@地理札札: 有人说,咪蒙已经成为现象?是否会担心成为现象级?怎么维持当下这种极具爆炸力的传播?
咪蒙: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现象,我周围的人该羞辱我,照样羞辱我啊。他们能尊重一下我这个网红吗?长得丑的网红也是网红啊。维持当下这种爆炸力的传播,我也没有什么牛逼的方法,唯有老老实实多看书,积累更多干货,以后写出更有趣的文章吧。
@TomerHZ: 你是怎么定义创业成功的?上一次没做成,这次有多大把握?
咪蒙: 创业是否成功,在于是否实现了你的目标。我在北京注册了新的影视传媒公司,公司还没注册完,就已经开始赚钱了。现金流还不错。
太多风投找我要投资了,我都拒绝了。我终于感受到了传说中被风投追着投资的爽感。如果这事放到一年前,我会觉得自己屌爆了。但是,正因为失败过一次,我更明白这些都特么什么都不算。
因为创业的有趣就在于它够刺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挑战。我的焦虑感一点儿也没缓解。低谷的时候焦虑,现在顺利一些了,还是焦虑。所以,我没什么把握,把核心竞争力再提高,加大竞争壁垒,慢慢来呗。
不过,最后我想说的是,焦虑只是一种危机感。但创业还是为了快乐,我每天快乐的时间还是比焦虑的时间多得多。去年 8 月,我的公司倒闭那天,我们集体去欢乐谷游玩。这种事是人干得出来的么?所以不管公司居于什么位置,快乐才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