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受阻澳大利亚,挺进全球市场为何如此艰难?
华为全球突围,可能不能仅仅依靠华为了。
华为又在国际市场上“躺枪”了。
8月23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5G安全指导书》( “Government Provides 5G Security Guidance To Australian Carriers” ,下称《指导书》),当中提到了澳大利亚法律对于国外通信设备供应商在安全层面的一些担忧。
具体而言,《指导书》提到,“那些可能受制于外国政府法外指令的”外国设备供应商可能接受其政府不符合澳大利亚法律的指示,导致澳大利亚运营商无法充分保护5G网络安全,致使澳大利亚国内的网络状况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干预。
尽管《指导书》并没有在文中明确指出所谓的“外国设备供应商”指代的是哪些公司,但根据目前的市场态势来判断,受影响的无疑是来自国内的两家通信巨头华为和中兴。华为澳大利亚分公司也很快针对澳大利亚政府的表态进行了回应,称已被其通知禁止成为澳大利亚5G网络设备提供商。
可以说,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先企业,华为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却一直磕磕碰碰。此前在美国市场,华为就一直未能站稳脚跟。
尽管英国《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华为在澳大利亚4G移动网落设备市场的份额超过55%,但随着澳大利亚政府的一纸公文,先期建立起来的优势也将化为乌有。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在这个市场的损失不会是个小数字。
这背后,与其说是产品、技术上的原因,政治上的原因也许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在西方国家的联手绞杀下,华为在全球市场正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中。
纵观国际范围内,美国对于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也许很多人还记得今年年初美国18名国会议员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出的那封联名信,当中提到,出于安全问题的担忧,要求FCC对华为与美国运营商的合作展开调查。
最终的结果是,华为不得不放弃与美国运营商AT&T的合作,通过运营商渠道将自己的手机产品送入美国市场的规划也变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只能无奈地表示:“经历了这些时间的努力,华为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美国的消费者。”
更早的时候,华为在其他业务上同样承受着来自美国政府的阻力。2012年,华为被美国国会出示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两家企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都是威胁,且无法自证清白”。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要求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不得私自购买信息技术系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IT设备。这基本上锁死了华为向美国市场销售网络设备的可能。
澳大利亚自然也采取了和美国相似的态度。自今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先是决定逐步淘汰华为、中兴两品牌的手机,又阻挠华为在澳大利亚和所罗门群岛之间铺设互联网电缆。华为在澳大利亚当地开展业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棱镜门”之后,美国空前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因此针对来自中国国内的的技术产品,它们大多保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对于华为的打压态度,即来源于此。
另一个层面上,中国也在极力地保持自己在前沿技术上的自主性。早前的中兴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带来的教训是,中国企业需要加强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的自主化,从而避免技术命脉被握在西方社会手中。
在这个基础上,保障信息安全,以及保证自身在信息数据上的自主可控能力,已经成为必然,同时也都成为了中美双方在构建技术基础的主要动作之一。例如国内的《网络安全法》就规定,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国外公司必须将敏感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的服务器中。即便是AWS这种全球通行的云服务提供商,在国内也需要将运营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交由中方企业来进行。
这是保证信息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两全其美的手段,因为它在保证了国内用户可以使用云服务的同时,信息安全也有所保障,阻绝了个人私隐信息外流的风险。这种手段建立在“技术本身无罪”的基础上: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与其加高壁垒,不如进行疏导和监管,使得用户可以以更加安全的方式,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技术服务。
然而西方国家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在意识形态对立作祟下,一些政府所持有的观点是,宁可放弃一些外来的前沿技术,放弃对于全球信息技术的融入,也要将“带有潜在风险”的技术企业赶出本国。在这一点上,美国如此,其坚定的盟友澳大利亚同样如此。
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选择性执法”的思维。对于澳大利亚政府来说,它们将“潜在的政治风险”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但对于澳大利亚的消费者而言,它们失去了一次自由选择的机会。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所应该出现的情况。
澳大利亚的学界已经对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选择从商业角度提出了质疑。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网络工程副教授马克·乔治就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华为被禁将导致费者使用服务的价格成本将会增加,同时使得当地企业研发5G相关技术的进程出现滞后,最终引发当地电信市场和行业的混乱与动荡。沃达丰澳大利亚分公司的首席战略官丹·劳埃德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也提到,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举措“从根本上破坏了澳大利亚的5G未来”。
除了盲目性之外,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次封杀选择,实际上在合规问题上也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
在正式下发文件之前,澳大利亚政府给予相关公司一个公平的听证机会,而是直接进行了决定。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违反了澳大利亚政府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决定司法复审法案》中关于行政决定不得违反正义原则、应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
同时,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做法也违反了其与中国政府所签订的《1988年中澳双边投资条约》、《2015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中关于公平公正对待投资、对投资提供安全保障的相关规定。
然而即便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决定存在着种种不合理性,在国家政治的作用下,企业的喊冤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要想使得华为能够真正地把技术带到全球各地,我国政府还需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政府也很快地站到了华为的这一边。在8月23日当天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表示,中国政府一向鼓励中国企业在遵守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中国和澳大利亚企业的合作本来是互利双赢的,澳大利亚方面应当为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便利,这不仅符合中国企业的利益,事实上也符合澳大利亚企业和澳大利亚消费者的利益。
外交部的表态实际上也点出了国际商业交流的实质:不应利用各种借口人为的设置障碍,采取歧视性做法。澳大利亚政府更应该采取的做法是,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运营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内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旦国家之间的商业壁垒被不断加高,技术的自由流动受到阻碍,贸易全球化多年以来的成果无疑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多赢的局面也最终会灰飞烟灭。
华为全球突围,可能不能仅仅依靠华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