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互联网思维:本质是极尽可能地让用户爽 - i黑马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当一大推人都在声称什么的时候,意味着这里已经是滥竽充数者的沃土了。当一大堆人张口闭口不离互联网思维,很有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互联网思维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出现在任何地方,似乎任何事物都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一遍才行,互联网思维被注入各行各业,互联网思维改造着这个、改造着那个。可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究竟怎样才是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呢?i黑马作者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可以将互联网思维理解为围绕互联网产品的现实发展出的一套思维模式。文章很长,干货更多。

从”互联网思维”这个的词的构成来看,它的重点落在“思维”二字,所以它首先是一套思维模式,一套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以“互联网”作为定语,那么它必然跟互联网紧密相连。所以,我认为可以将互联网思维理解为围绕互联网产品的现实发展出的一套思维模式,也就是怎样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怎样的思维模式,那互联网产品的客观存在是什么呢?

免费\忧患

互联网在中国最为明显的客观存在就是免费。在中国,你要是胆敢让我付费用你的产品,你就他妈滚蛋,我之所以这么有底气的免费用你,是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没有 付费的意识,免费惯了,就这臭毛病,再者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生态环境,一种以免费为前提,轻易不向用户伸手要钱 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根源于我华夏大地这里有专门的专业团队去破解你;有一堆互联网大佬等着把你的创意移植到他的平台上疯狂圈钱;有一批批的创业团队去复 制你,然后以特有的、残酷的甚至带有公益的的方式免费推出给用户,然后在不断地资金压力下、在天使投资的指点下、在创业导师的启发下、在无数个激动人心 的、失眠的、灵感乍现的、创意喷涌而出的夜晚的推动下,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盈利模式。

所以,互联网产品的免费从骨子里就带着残酷竞争的基因,而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孕育的互联网产品它背后的思维是什么?

首先就是源于互联网竞争的残酷性而来的忧患意识。这其中的残酷性表现在产品的快速复制和高度同质化,你的一个让你觉得你将改变世界的点 子,一个让你即将变成风投宠儿的点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从你认为的处女地抛入红海,你的产品甚至是产品雏形,瞬间就会出现了各种孪生兄弟,而这些兄 弟的父母可能都坐拥着成熟平台、广阔的市场份额、巨大的流量和资金,这也就使残酷性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马太效应,大佬们在迅速把你的点子变现、把你掐死在 摇篮里的同时,露出一副憨态可掬、慈祥老人的表情。而大佬们之间的残酷竞争,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互为流氓,用尽手段恶心对方、诋毁对方在用户心目中形象的撕 破脸态度,而这又是另一个量级的较量,手法可以商业,可以土匪,可以运用资本,也可以运用法律。你必须时刻提防着对手,必须想方设法比他们更出色,巨大的 的恐惧感和不安迫使你不断优化自己,优化你提供给用户的产品。

而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延续就是在忧患意识的推动下不断优化产品。优化产品的目标是什么?是尽可能的带给用户更多的价值,满足用户更多的寻求,有时,是引导用户的寻求,表现为提供给用户一种全新的、用户从未意识到的需要。总之,尽可能多给用户提供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带给用户价值,意味着带给用户更多更优质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理的感受,一种心理的体验。带给用户价值, 就是要让用户感到高兴、感到新奇、感到舒服、感觉占了便宜、感觉高人一等、感觉到希望、感觉到问题马上就被解决了,产生一种类似看电影时的代入感觉,一种 生活就要发生巨大转变的感觉,一切都取决于用户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有理性的成份,也有感性的成份,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你所能提供给用户的理性价值和感性 价值,这些决定了用户的感觉,从而决定了用户对你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体验和感觉是相当主观和感性的,用户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你的产品,他们没时间跟你这进行冷静、深入、辩证的分析,他们只会凭感觉,然后定义你、评价你。他只会觉得:“XX,牛逼”、“这什么东西,垃圾么?”,用户也不知道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而这正是互联网产品的残酷所在,用户也许只给你一次机会,只给你几秒钟,你必须在用户初次接触产品时就牢牢地吸引住他、控制住他,用你的LOGO、图标、Slogan,用你的页面设计、用你的交互、用你对用户问题的解决,用户对你的体验决定了他是否会再次使用,你需要做的就是,在用户接触你的产品的时候,给他最棒的体验,让他爽,爽死他。简单来说,互联网思维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要、解决他的问题、给他提供便捷、极尽可能的让他爽的思维。用户爽了,一切就好办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让他高兴,用尽方法取悦他。

所以这么来说,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一套心理影响机制,是你对用户心理的影响,你要尽全力让用户爽,让用户喜欢你,让用户认为你有价值,对他有用,帮他解决了问题。也许你并不是那么出色,但用户如果喜欢你,就好办了。要达到这一点,你就需要去影响用户的心理,影响他的感觉。

餐饮行业中,给食客带去价值,让食客爽变得越来越难,餐饮行业未来对食客的影响,更多地会体现在心理影响上,通过各种手段给食客带去良好感觉是餐饮行业的 责任。食客带着嘴巴、鼻子、眼睛、耳朵、手脚、钱包、手机来到你的店里,你给他的体验可不止是美味的佳肴,食客在体验店里的一切,你的招牌、内部装潢、店 员的表情、其他顾客的行为,这些对于食客来说,皆是体验,而这些体验瞬间构成了他的感觉,他会瞬间的定义这里,这里是适合以较低的费用填饱肚子,还是适合 约会女孩。

真正卖给食客的,不是你的饭菜,而是体验,饭菜是体验的一部分,食客在体验物美价廉、体验挥霍、体验档次、体验快捷、体验足不出户、体验便宜、体验店员的 微笑、体验卫生、体验你的环境、体验你带给食客的幻想、体验对未知未来的憧憬。你卖给食客怎样的体验,让顾客形成怎样的感觉,就决定了你这里的定位。

顾客的体验之旅从他进入餐厅大门开始,从这时开始,他的情绪会影响他对你提供的产品的印象,也许从他离开家门后,就注定了他的情绪对你的评价,但那些是你 无法控制的,你能做的就是在他进入餐厅后和走出餐厅大门前的这段时间里,极尽所能的去调节、影响他的情绪,让他的感官被你店内的所有美好事物所刺激,让他 爽。

传播

似乎以上扯了半天所讲的这种互联网思维,早以在传统行业里得到了广泛实践,只是没有冠以“互联网思维”的名称示人。按照以上的思路,其实互联网思维早已存 在,只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行业本身的极速变化特性和产品快速的创新迭代,需要一个能解释这些现象的词汇,这使得“互联网思维”有了明显的生存空间。

以上那套对互联网思维的解释是从互联网产品特性引出的,而谈到互联网,绕不开互联网技术在传播方式上带来的变革,也多少反映了另一个维度的互联网思维,一种传播手段多样化、去垄断化、强互动性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而迫使这种思维方式出现的基础是信息的大爆炸,海量的信息使你的信息传播同样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给了你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但这些载体并不意味着你拥有了多种给潜在用户传递信息的渠道,因为很有可能这些渠道会变成你折磨用户耐心的手段,推送占用用户视觉0.5秒时间的无用信息的源头。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需要的也是上述那种思维模式去处理传播行为,上文中对互联网思维的界定是为用户提供价值,给予用户最棒的用户体验,这些都体现 在产品与服务上,对于传播来说,产品就是传播的内容,是否在内容上给用户带来价值、给予其极佳的用户体验,决定了是否在以互联网思维处理传播问题。

如何在内容上为用户提供价值、给予很棒的用户体验。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真正的做好信息内容。在海量信息的大环境下,你所传播的一条信息,真正衡量其价值的 不是这条信息的覆盖率,而是有效的传达率,是这条信息的被接受认可的程度。你为你的产品或服务,开通了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博、微信、陌陌,这些都是信 息传递渠道,是工具,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垄断平台,这些工具所有人都能使用,其实也是另一种的话语权丧失,谁都能发声意味着你的发声存在于海量的发声 中,你要做的是让你的信息凸现出来,让它具有吸引力,让它对受众有价值,这时,信息内容的品质就变得致关重要了。新媒体出现后,开始出现“传统媒体将死” 的言论,其实,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过都是手段,核心依旧是内容的生产,无论是通过电视、报纸还是Pad,优质的内容都会衍生出相应地商业模式,但首先确保你有优质的内容,能够提供价值的内容。

海量信息下,互联网思维对于传播的意义在于,通过传播营造一个体验的环境,让用户在这个环境中,体验到信息对于用户自身的提高和促进,体验到受益。信息传递的强交互性和去垄断化,使得信息很容易淹没在信息大潮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传播、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1为什么传播?

简单来说,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当话语的垄断被打破,所有人都有了发声的条件,发声意味着被人知晓,意味着与用户、与衣食父母产生沟通的可能,所 有人都在的发声的时候,如果你不发声,你一定没奶吃,一定饿死,你一定要大声哭,甩开膀子、连蹦带跳的哭,哭的动静越大,吃的越饱。当然,哭不是目的,目 的是让用户知道,“呦……这谁家孩子,哭成这样了,太可怜了,赶紧给整点吃的。”所以,还要在数以万计嗷嗷待哺的孩童中脱颖出来,哭的必须有差异化,在哭 的过程中,必须传递出一些什么,让你与众不同,分外可怜。

2传播什么?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应该是价值观的传播,是通过价值观输出,形成独特的人格形象。传播的内容可以不直接产生营收,可以不一定同产品相关,但 它一定要传达传播者的价值观、世界观、态度、性格,兴趣,以此建立起自己的立体形象,使企业或者产品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存在,具有人格属性,这种人格属性 就是用户体验的关键,也是企业产品差异化的所在,可以把它理解成软实力,是让企业从海量信息脱颖而出的关键。这给与用户的就是一种附加在产品上的体验,它 可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态度。

在传统行业中,高度同质化的竞争中,你已经很难从理性上去影响用户,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是对手自残式降低利润,你要不想跟他这样玩,你就得适度的去塑造自 己、丰富自己,而互联网给了你机会和能力,让用户有机会认识你、了解你。你需要的是把握住这个机会,传播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作用或者目的不是让你 多卖出多少产品,而是营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在这其中你带给用户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在这个环境中,用户得到的一种美好的感觉,而这种体验带来的便是溢价 空间,品牌存在的空间。一个完整的产品,包括你的核心产品、你提供的辅助服务和带给用户的体验,当你完成了核心产品的构建后,就需要通过传播价值观、传播 人格特性给它打造一个差异化的环境,让产品在功能性之外,具有更多的情感共鸣,也就是强大的气场。而这种气场能为你吸引来大量的用户。

3怎么传播?

互联网时代在传递价值观,塑造人格形象时,需要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特色和标签属性,以将自身同其他产品区分开。当明确了自身的属性定位后,就可以通过了两种方式去传递价值观:1、自己主动传递;2、提供素材,借助他人传播。

当社会化媒体带给你越来越多的表达机会后,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它们去塑造你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塑造的方法就是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立场、观 点、态度、定位、标签。你所要塑造的人格属性,具有一定的范围,那么,你传递的信息,就围绕这个范围,肆意的展开和发散,任何与你人格属性相关的信息都是 可以发布的,你需要这些一点一滴的信息去构建在用户中的形象。千万别再通过那些渠道去告诉你自以为的潜在用户:你打折了、你要回馈老客户、你限时挥泪甩 卖,除非廉价就是你的价值观,除非降价是你的标签。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 每一个顾客都是你的公关团队的一份子,他们都是你的跑口记者,他们整日疯狂地收集素材,寻找话题,在他们各自的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他们每天都有截稿的压力,以应付他们奇怪的心理---他们的虚荣心、他们的分享欲,你需要说点什么、爆点料,让他们有的写,有报导可播,你要给他提供让他觉得能满足他某种心理诉求的东西,只要你契合他的价值观,说出了他的心声,他通过你达到了他的目的,让他感觉你是自己人,你对他有价值,他会无私地传播你和你的价值观。

一位姑娘在微博或微信上发了一张她和一顿刚刚上齐、还没动筷子的丰盛华丽大餐的合影,她可以把这解释为“哦,我的#饭前不拍照会死综合征#看 来越来越严重了呢”,其实她深层次的动机是想让她讨厌的闺蜜看到,她又在和某位神秘的、她口中总说的“朋友”、一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多金而且上进、事 业心、责任心爆棚、乐观自信、气质出众的男孩一起晚餐,以此来折磨那位闺蜜。但是,重点哦,这组照片里一定不要出现和她一起吃饭的男孩的相片,要留出想象 的空间,要让相片通过互联网到达的所有终端的用户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们晚餐后又干了什么,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所有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折磨那个bitch的关键,你的开怀大笑、你的快乐、你的幸福是深深插入那个bitch心脏的匕首。不好意思,我想的太邪恶了,好像跑题了,但我想说的是如今传播的不确定性愈发强烈了,不论是动机还是结果,但都让传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你给这位姑娘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后,之后的事情就交给她吧。

对不起

在这个所有人都擅长进行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分析的时代,以上所说无非是一些现象的总结罢了,其中很多观点别人已经以各自的表达方式阐述过,我在写这些东西 地过程中,看到、听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觉得,“诶,跟我想的一样嘛”,所以我越发觉得我不过是以我的方式将一些观点重新表述了一遍,或者杂糅在一起,写 着写着,发觉一开始落笔时兴奋感弱了不少,写着写着,发觉解释清楚互联网思维真是一个越发复杂的事情,或者说,它涵盖的范围太大了,以至于现在任何一个互 联网热点话题都能和它缠在一起,这不免让我怀疑互联网思维是否真的是一个新生事物呢?或许它只是一个新的词汇,用来表述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切现象。

我们是在以那个早已认可的简单真理为初衷在对待产品,还是早已被别人牵着鼻子,被动的前进。很多时候难以将理论真正用于指导实践,并不是没有思考,只是错 误地将思考的结果当成了终点,其实思考的结果是基础,需要的是继续添砖加瓦,否则,花时间思考,其实只是在消耗着时间做着一件你自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真 正难的是依照理论展开的执行,我们吵吵闹闹的呼喊着“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我们不断地补充和丰满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定义,但似乎更多的是在用它简单 的解释一些现象,同样的词汇还包括“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意识”、“互联网基因”,有时会感觉我们为了说出这些词汇而说他们,为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 满足感。

看过越来越多的马后炮式的分析后,就越发觉得怪怪的,这些分析试图通过分析之后所带来的经验引申出一些方法论、指南性的东西,但这往往会让人陷入一种先总 结,后行动的逻辑中,会让人莫名的认为那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在成事前一定系统、详实、辩证、严谨的分析了方方面面,最终得出了一套牛逼至极的方法论指导 手册,然后按照这套方法论去执行直至成事。事实上,很多时候那些人做出的判断和行动,无非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选,毫无严密系统的分析可言,他们先上路,走 一步想一步,不断地试错和推翻,依靠着内心深处的热情坚持着,直到成事。成事后通过自己的反思总结,别人的系统评论,攒成了一套似乎能指导他人成事的行动 指南。

实际的互联网行业或者传统行业中,是否知道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如何定义互联网思维、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静 下心来打磨产品,带给用户更棒的体验,而这样的事情怎么去表述它根本不重要。谁都知道内容为王,产品是一切的基础,但道理谁都懂,真正能贯彻执行的又有几 个?心急的希望自己的产品立马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心急的想办法给产品附加增值业务,开始依靠庞大的用户基数疯狂赚钱。可归根结底,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产 品本身的用户体验。很羡慕哪些一辈子、几代人只做一件事的人,一辈子专注于酿制酱油、几代人都在研制最细的筛子、一辈子制作菜刀、一辈子捏寿司、几代人只 做拉链,他们是最牛逼的产品经理,他们对产品的理解和认知是真正的专注和极致。在这个普遍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做事真的很难,外界海量的信息发疯似地刺激 着你,你需要强大的内心来抵御外界信息对你的蹂躏,我很想知道那个捏了一辈子寿司的人,他在坚持自己的时候,到底放弃了什么,而他所放弃的,究竟需要他以 多么强大的内心去承受,又或者,其实他早已变得十分平静了,他只想专心做事罢了。

在这个越发浮躁的社会,逼格也同互联网一样,在快速的迭代更新,指望用一个词去解释一堆现象,表现出一副看穿表面直抵本质的自信,我建议,还是快快用互联 网思维迭代你的逼格词汇吧,否则不久你会陷入自卑的,陷入认同感的缺失和茫然。有人用互联网思维解释众多现象,有人说互联网思维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个人 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根本不重要,还是踏踏实实的干活做产品吧,当产品好了,什么好词都能去解释和形容你,所有营销手段都能推动你,达到真正的六经注 我,牛逼哄哄。

在我最初落笔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想的就是把自己对于互联网的一些见解表述出来,真的没想过会是这个结果,真的万万没想到……

互联网思维,对不起。


相关公司:

数据来自 创业项目库

作者:小姑娘乐团 | 编辑:ningyongwei | 责编:宁咏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