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大潮下互联网医疗有哪些机会?经纬喻志云讲了这4点干货
导读 : 我觉得中国现在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可能就是大家创业应该去抓的那些东西。怎么去解决医疗资源不匹配?怎么去帮助国家控制医保上的投入?怎么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些方向都有很多新的机会。
编者按:
喻志云是经纬的投资董事,专注医疗健康(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以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机会。本文是他在小饭桌互联网医疗小饭局上的分享。
分享/喻志云
编辑/黄瑶
口述:喻志云 经纬创投投资董事
今天主要结合医改政策,谈谈互联网医疗的机会。
医改政策在中国已经谈了十几年,从创业和投资的角度来说,不要政府出了什么政策,咱们就去追。 到底哪些政策是可以抓住的机会,哪些政策有点超前,或者说还不能够成为一种商业模式,都是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医疗改革伴随着各方博弈,在很多既得利益者不愿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到现在拖了十几年。 而去年,中国医改迎来了一个分水岭——医保第一次入不敷出。
很多时候,中国的改革是穷则思变。医保问题越来越严峻,这次医疗改革,我们确实越来越感觉到,它会比十几年前更加贴近现实。这是一个大的外部因素的变化。
前段时间,北京把加号给禁止了。虽然加号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借助这种形式,已经做得很大。但是它一被禁,对这些公司的伤害确实会非常大。
从创业或投资的角度,我觉得分析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 如果你占用公立资源去动公立资源的蛋糕,政策风险就比较大。
所以选择创业方向,一定要想清楚,你做这件事的实质是什么? 不要把存量的东西搬到公立系统之外,你得去做增量的东西。
► 从国家层面,政府喜欢看到什么样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呢?
1、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
中国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配置非常不均衡。大家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所以, 如果你做的是一种解决国家医疗资源匹配不均的事情,国家非常愿意看到。
国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国外有一个全科医生制度。 当然,全科医生制度也提了很多年,但现在我们觉得时间点到了,就是因为要靠全科医生来帮助国家节省医疗费用。
在国外,全科医生就是你医疗健康问题的守门人,他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治疗,他能解决你在本地就能解决的问题。全科医生也叫家庭医生,一家子的病都在他那儿看,他会看着你的小孩是怎么慢慢长大,所以这种关系是一种朋友间的信任关系,而不像中国的生人医患关系,这种不信任会导致很多问题。
我们觉得这条路能够帮助国家节省费用, 解决医疗资源匹配不均的问题,未来会是一个大方向。
现在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也在打分级诊疗的主意。 前几年,大家都在争夺大医生、大专家,觉得“得医生者得天下”。现在,很多创业者思路也在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我们不一定非要争取大医生,如果中国学习美国全科医生这条路,基层全科医生手里的权利会非常大,因为他会变成你看病的一个入口。不管国家政策怎么变,这个方向都符合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能提高行业效率,让市场来说话。
2、共享经济
互联网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共享经济。 我们自己也布局了一些共享经济公司,比如说影像设备。在大医院,拍片子可能要排两个月,但很多小医院是有很多设备闲置的。这里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共享经济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也意识到这一点。基层有很多设备,但是我们读片医生数量不够,质量也不行。看片子非常适合做远程,而且已经实现数字化,最近国家也在鼓励第三方开展影像中心。以后病人不用什么病都跑到北京、上海去拍片子, 通过共享经济远程诊断,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这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3、民营医院
回头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就是要引进民营资本,让民营经济跟公有经济竞争。国家也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鼓励民营资本来办医院。所以我觉得中国医疗现状破局,一定会让民营越来越大地去发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验。
过去一两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很快。公立医院买设备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民营医院其实获得了鼓励。民营医院经过十几年的洗礼,医疗服务水平在提高,运营意识也在增强,这一块还有很多机会。尽管民营医院规模小,资源少,看病的份额较小,但市场已足够支撑一些创业公司出来,如果现在进去的话,会占有先机。
医疗本来就是一个“慢”的东西,现在跑出来的一些明星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七八年历史,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可能三年就跑出一个上市公司来。 所以也许现在是布局民营医院的好时机。
4、商业保险
其实你看国外的经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比例是1:1。 中国商业保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能是几百亿规模,但社会保险有一万亿规模。 所以商业医保肯定会有很多机会,而且它会更加市场化。
另外,对于大家关心的医药分家,我觉得还没有完全到来 。这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另外,处方药外流需要强大的IT系统支撑,中国还没有到这一步。它没有解决刚才我说的中国医疗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它会来的更晚一些,但我相信它最终会来。我不会去赌这么一个东西,所以大家也要想好,像这种机会,是不是你当前要出手一个机会。
总的来说,对于政策我们要非常关注,但不能老是追逐字面上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对于时间点的判断。对于投资机构来讲,我们有存续期,我们希望这家公司在五年之内,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太早了会成为先烈,太晚了先机被人家占了。
中国医保现在不够花了,控制费用肯定是国家当务之急,分级诊疗可以控制费用,全科医生可以控制费用,民营医院可以控制费用,商业保险也可以控制费用。
我觉得中国现在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可能就是大家创业应该去抓的那些东西。怎么去解决医疗资源不匹配?怎么去帮助国家控制医保上的投入?怎么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些方向都有很多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