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佳投资:如果是寒冬,我们要对互联网医疗提的7个问题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高特佳投资:如果是寒冬,我们要对互联网医疗提的7个问题

高特佳投资的逻辑有三个要点:第一,项目产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项目靠什么赚钱问题;第三,移动医疗平台的流量可增长性。

文/高特佳投资

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近半年来,各类媒体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注焦点,以及高特佳投资集团有关人士的相对于分析判断,以下内容综合摘自报道文章,针对问题的回答或不够全面,请各位看官海涵。

一、作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高特佳一个移动医疗的项目都没有投,是什么原因?

高特佳:移动医疗从开始火热到逐渐冷静,高特佳投资团队也一直有研究,项目看了不下100个,依然没有投资。

这里面也是高特佳投资战略的体现,比如对于新兴的移动领域,高特佳投资的逻辑有三个要点:第一,项目产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项目靠什么赚钱,亦即商业模式问题;第三,移动医疗平台的流量可增长性。其实,从这三个要点,就能看出国内移动医疗和国外的差距。尤其是国内平台还停留在盲目拉流量、看起来有人气,实质上没法应用流量,琢磨透如何赚钱。投资移动医疗,我比较认可在垂直领域有明确商业模式、能够靠内生性流量实现盈利的移动医疗项目。

二、作为投资人,最简单地判断一个创业团队和项目有没有潜力的方法是什么?

高特佳: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考察一个初创团队是否符合资质,最重要的是看有多少医疗资源,而不是互联网技术,仅靠互联网思维是不能办好互联网医疗的。作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把医生和有价值的患者这种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匹配,才能抢占优先权。比如是往基层延伸的项目,则需要与私人诊所建立紧密合作,抢占线下的医疗机构资源。

三、分级诊疗的发展推进,会对目前各类移动医疗业务产生冲击吗?

高特佳:如果基层医疗真的做起来,会给线上轻问诊造成沉重打击,因为除了专家资源外,基层医疗基本可以解决很多患者的看病问题。但是同时,这也是当前很多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契机之一,比如落地建设诊所,是移动医疗机构未来的一条出路,毕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粘性。

在较为理想的模式下,一般线下诊所应该是有一名基层医生进行陪护,所有首诊和检查都在诊所完成,然后再与大医院专家连线进行三方沟通,这种模式实际上有点像远程会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却很少能够做到,通常往往是从“线下诊所为基础延伸到网上”,而由移动医疗机构来往线下延伸,这种模式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

四、慢病管理会是互联网医疗较好的发展方向吗?

高特佳:不少轻问诊业务模式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尝试做一些业务优化,来增加用户粘性或者打通产业链等,但是也遭遇各种难题,还在继续烧钱探索阶段。如果将移动医疗的技术应用到慢病管理中,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口,例如通过随身记录设备对患者各项数据进行监控,然后在复诊时形成对医生的有用数据。不过如果这种慢病管理需要盈利,尤其是需要通过药品销售或流通形成盈利,医保报销会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门槛。

五、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希望转型发展互联网医院,这会是行业一个突破点吗?

高特佳:移动医疗最合适的盈利模式仍是通过信息化渠道打通医疗服务,为医院、医生、患者和客户带来便利性。而前期很多资本扎堆的挂号服务仅仅将在医院排队的人群转移到线上,没有真正深入到医疗服务中去。

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二甲以下医院愿意尝试这种模式,但三甲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其实他们参与到其中更多是想看看到底在线上预约挂号的人群有多少。医疗服务本身就不是一种高频率的消费行为,用户定位不清晰,互联网医院也没有解决医保支付的难题。因此,互联网医院很难成为主流,移动医疗转型要谨慎。

六、从您的经验看,是否有哪种互联网医疗模式具备较为明确的盈利模式?

高特佳:目前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主打的“隔空看病”的轻问诊模式,属于低频次的消费,无法通过采取类似网约车的“烧钱模式”来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医疗关键是要做好垂直领域的行业细化,面向医生或药企、医疗器械供应商提供服务,而不是仅仅面向患者端。

打通基层到顶级专家这一条诊疗产业链的移动医疗机构未来或大有可为,因为既对B端(如医生、医院、药企)也对C端(患者)是一种明确的盈利模式。例如医院或者医生为了获取高价值的患者(如学术价值、治疗价值),他们可以付费埋单;机构在导诊过程中建立数据库,也可以向药企产品的精准受试人群;而患者如果要购买自费药进行治疗,平台可以通过电子处方签进行开药……实际上,这种移动医疗模式的盈利点还是非常多。这类移动医疗企业或许在未来3到5年会出现。

七、总体来看,请评价一下什么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高特佳:移动医疗的意义,在于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打通医疗产业链,提高效率。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总结说来,移动医疗要能服务于以下群体:

满足大众需求

大众需求主要是集中在就医、疾病管理、用药学习、购买药品、健康监测、挂号这几方面。举一个炒得最火的但是算不上成功的例子,就是春雨医生。春雨现在的模式也是不断受到挑战,要不断加强发展自己的业务,从线上到线下,和保险公司合作,来对抗平安好医生。

还有一些比较小的项目,模式相对于春雨医生更进一步。一种是做社群,比如一个肿瘤患者可能就希望找到一些同病相怜的人,互相交流病情和治疗方案。一种是辅助病人进行疾病管理,提醒吃药,提醒看医生,提醒诊断,病友间的交流,相互推荐。这样的模式以后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医院服务机构和电商,把产业链打通。

满足医生需求

医生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收入,方法就是多点执业,这也给移动医疗带来很多机会;同时,医生职位的提升需要不断参加一些学习考试或发表论文,移动医疗也可以对医生提供帮助;还有就是名气地位,医生名气不单单是在病人间的名气,在医生圈的名气也很重要,如果医生在他自己圈子里的名气大,就可以得到一些医生给他推荐患者,也能提高他的客单价收入。

满足医生需求的商业模式包括:医生工具、医库等,给医生提供一些病例采集、文献服务的工具。还有医生社群之间的互动、继续教育。

满足医院需求

特别是对一些私立医院、二级医院增长患者数量的需求,移动医疗可以很快把患者导入到这些医院。另一个是降低成本,可能需求小一点,但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满足药品、器械厂商需求

这是移动医疗企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也有相对比较高的净利润。但对投资机构有点不好的地方,因为它对行业资源比较依赖,做一些规模不太大的APP也很容易形成现金流,所以融资需求不是太大。

满足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的要求

首先是卫计委推行私人医生的模式。私人医生需要进行分级诊疗和提高效率,这两点就需要一些移动医疗APP进行帮助管理和调整。其次现在很多药品纳入监控,辅助用药到底有没有作用,该不该给患者开?这个情况上也需要一些移动医疗和大数据的应用。最后,通过CDSS提高医疗的整体水平。要想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大数据的积累,进行人工智能的利用分析。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进行远程会诊打通产业,再一个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做临床系统,很大程度提高基层医生的水平,提高医疗效率。

随意打赏

互联网医疗寒冬互联网寒冬来了互联网医疗巨头互联网资本寒冬互联网金融投资资本寒冬投资互联网的寒冬互联网寒冬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