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自述:《罗辑思维》要靠经营“社群”做到公司上市
从卖月饼到卖书再到“卖匠人”,一场由300多万人围观,带有社会实验性质的商业活动,正无限延伸着罗辑思维的边界。罗振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罗辑思维》是奔着上市去的。”
今年罗辑思维全文背后的团队经历了一次重新整合,现在这样子是我想要的。之所以要经历这样的整合,就是因为之前我们的社群运营没做好。《逻辑思维》走媒体道路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做媒体就是在做我个人的禀赋,局限性意味着这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商业项目。
我之前的媒体生涯里都是在做大众喜欢的节目,哪怕是在央视做逼格很高的《对话》,也逃不开要去服从你的用户。到了《逻辑思维》时,我终于能为我自己做点事情了,这里有我自己的表达风格,我自己的趣味和禀赋全然呈现。这样一来必然会限制我们的受众,所以我说《罗辑思维》最多只会服务10万会员。
从第一步我们开始卖会员来看,大家只会觉得这个探索是有道理的,现在终于可以挣到钱了。虽然我们第一拨也就5000个号,挣了150万。由于这是自媒体第一拨挣到钱的,所以大家觉得这个是一个盈利模式,其实是不对的。我们其实一开始就知道会员不是盈利模式,这实际上是一次用户的筛选。那将来会员是什么?我认为它是搭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相对于密切的人际关系群落,它这就叫社群。
我觉得国内在自己领域比较优秀的人,能够聚集到的可能规模也就是10万左右。它不可能是一个大众的群体,我能模糊地给他们贴标签——纯真、自由、阳光,面对未来有着开放心态等等,实际上这群人无法被精确描述。《罗辑思维》不是粉丝经济。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你一人在台上,一堆人在台下觉得“你牛逼”,都很崇拜你,然后买你的帐。我一开始就告诉大家罗胖是一个书童,仅是帮你做知识的搬运工。社群经济的本质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之间每个人都觉得“是我牛逼”。
我们今年开始引导用户成为一个手艺人。这个手艺人不是指真的做一个什么具体的一个器物。比如说我们最近卖了一些课,有个会员他就是会做excel工具。5000块钱一节课,30个名额一天卖完。还有个会员他就有一个本事,教小孩骑自行车。你把一个5岁的孩子交给他,他用两个小时教小孩,让小孩学会自行车不摔。在我看来这都是手艺,都可以拿来卖。
我们专门有一个会来事的一个平台,就是会员来信有事。这个平台拥有很强大的链接效应。有的会员在创业,他在里面找到了整条产业链的人们来与他合作。
我觉得《罗辑思维》是奔着上市去的。社群里的10万会员重要的是其中的分化,这里面会出现旅游达人,出现吃货达人,出现读书达人,出现各种各样的高逼格产品。实际上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人跟你交往的记录你非常清楚。我们通过后台找到用户忠诚度相对比较高的达人,给他组群成一个线下群。仅仅靠这些人的商业发动机就足够了,一个个小商品就能起来。我们现在对非规模化的手艺人卖课都是免费提供服务,如果是规模化的商业行为我们会收取佣金。我们的社群本身是一个百变的商业模型。
我不担心会员是为了卖货加入我们,也不欢迎为了福利加入我们的人。
我认为挣钱是一件特别有尊严的事,我一直在节目里、会员群里讲。做生意是一种非常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因为至少你创造出的价值,你在人际关系互动中是善意的。我们会说清楚,为了福利来的我们不要,你加钱我们都不要。
社群内的商业模式类似于我找到了一片空地,作为《罗辑思维》第001号会员,我是第一个挑一担白菜到这卖的,卖得不错。旁边就会出现卖豆腐的,然后卖豆腐的旁边就会出现一个剃头挑子。然后旁边会出现邮局、再出现银行,这个势就起来了。
事实上,《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从一方面来讲的确是我们的根基,我的精力百分之六十都在这。因为这是我们的名片,很多人因为这个节目加入了我们。但是一旦他们进来了,这个根基就变得不重要了。
未来我有可能会放弃媒体产品,这也不是商业的问题,是的确一个人扛一档周播栏目太累,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会有一天做不动了吧。我现在觉得我是在身处一场永远在放风的牢狱之灾。
唯一支持我往前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累积出来的价值感,《罗辑思维》再坚持一年所具有的商业价值绝不会是乘以二这么简单。当然目前压力这么大是因为现在还是靠我一个人在做人格品牌,会有人问,我死了《罗辑思维》怎么办?
第一点,我死是个偶然现象,在这样一个高风险时代,你关注这么低概率的风险没有意义。第二点,生态本身就是该活活该死死,就是这个时代做企业不再是做一个闹钟,里面的零件精密配合,可以复制。第三点,《罗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是整个商业模式的一个价值租借中心,我们要成为一个中国最大的手艺人和创意产品的结合体。
对于《罗辑思维》和我而言,2014年最关键的时刻就是今年12月21号。这也是我们两周年生日,就是招募第三期会员。今年加入了会员推荐制,我们只希望他线下的原生的关系链能够带到线上来。关于这次的招募,我的预期是会员达到5万人。
至于公司的发展计划,就如同我们墙上挂的字所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去哪里。绝对不多想两个月之后的事儿。
Q:年你得到的最佳建议是什么?
A:
我的大概两个月前对我说,你既然卖东西卖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做这个?等于彻底撕下了遮羞布,我们开始大大方方卖东西。
Q:你有“90后焦虑症”吗?
A:
没有。我们从起步的时候就是反工业社会的。反工业社会的一个基础思维,就是你不要试图讨好大众。只有工业思维的人,说这个潮流我没抓住。
Q:你怎么看互联网思维?
A:
反对互联网思维的人呢,本质上是没有意识到这次变革的深度。这次变革至少比农耕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要大。没有全新的思维你根本理解不了这个世界,互联网思维恰恰不是一套结论,是一种获得可确信的知识的思维方法。
Q:结合你所在领域的经济生态,你对2014年的中国经济怎么看?
A:
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在欢呼,一个在悲吟。这个真的是宏观经济的事情吗?我觉得也未必。这是整个生态在迅速地分裂、演化与自我进化。未来会变成一个人和人的时代,而不是一个组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