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副总编刘炳:互联网时代做媒体,不要比消息速度,要做角度 - i黑马
南都点起了“文章姚笛事件”的火,但是“周一见”的大蛋糕却被各种社交媒体蚕食。i黑马去报刊亭做了调查,发现最早发出“文章姚笛事件”的南都娱乐却没有人购买,而大家都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朋友圈、微博、阅读器等互联网新媒体。比较消息速度,谁又能比得上互联网呢?
于是,新京报副总编刘炳路不得不在第四届北大互联网与公共传播论坛公开演讲中表示:以后要消灭消息 以特色报道为主。
以下为其口述整理:
我之前在新京报负责实时新闻,现在刚刚转岗,不再搞报纸新闻了,而是搞新媒体了。我讲一讲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尝试一些改变。
刚才我跟李文凯(南方都市报编委)聊天,我觉得我有信心用两年的时间,能够把新京报的新闻做到最好,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这些新闻到底能够换来多少广告,能换来多少的钱,未来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
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个是采编的困境,受时代的影响和大环境和新闻管制的影响。虽然新京报有时也会被指定为国家领导人采访,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报道。管制对于传统的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它的标准是非常不一样的。另外,影响力也在下降。我记得前两年是传媒大学搞过测评,就是影响力指标测评,新京报当时排在第二,这两年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指标和报告。如果有的话,就目前而言我不知道这个会到什么样的位置,因为现在有太多的自媒体和网络。
广告是一种最糟糕的商业模式,前些年是可以的,因为报纸本身是赔钱的,用广告来弥补,但是这种东西是否还能够持续,(我是要打问号的)。前两天我看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报表,只赚了1700万,这点钱对这么大的一个报业集团而言是非常少的。另外,北京还有其他知名度比较高的媒体甚至是亏钱的。新京报还好,新京报净利去年能达到6400万,这对在北京的媒体而言,相对是不错的。但是未来的新闻怎么做,谁来供养我们,确确实实是一个难题。法国有一个效益最好的报纸是没有广告的,它只靠发行来赚钱。还有一家最好的网站,它是谁喜欢它的内容,由读者赞助来维持存在。成都商报推出了社区的电商模式,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尝试,正在跟阿里那边谈。但是这些是不是未来的方向,依然不知。
去年我们组织了一轮卖报,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原来新京报一块钱能够买厚厚的一沓,后来人家说太重了拿不动。原来我们的骄傲,现在变成了一种负担。看整个演变趋势,从原来的网站、到贴吧、博客、微博、移动互联、APP、微信。前两天我见了腾讯相关的负责人,他们说公共号能够达到10万的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而且微信自己在这方面也有控制。即使我把粉丝做到一定的量,就人发广告吗?如果发广告的话粉丝量一定会下滑。(粉丝量多发广告赚钱)也是行不通的,所以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
简而言之,对报纸而言,优势的业务在下滑,新的业务跟不上,行业的荣誉是在下降的,未来如果让新京报做一个精品化的报纸,做一个精炼的内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它缺乏比较大的想象力,所有的传统媒体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外界会觉得我们很厉害,但是其实外界给予的影响力和我们真正所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自身能力,以及准备要做的一些事情可能是不太相匹配的。未来谁会是主流媒体,谁能够主宰未来媒体的发展,这里可能要打一个问号。
新京报有两面旗帜,评论和深度报道。以前我在南方都市报工作,后来来北京这边。我们另外一个老总是管评论的,现在我们两个人都开始转向搞经营了,如果说新京报是两面旗帜的话,我们现在也在挣钱了。
调查报道,龙志(现在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原调查记者)原来是搞深度的,可能也有体会。前两天我跟南方周末的人在一起吃饭,他们好几个人都离开了,新闻部面临着没人的情况了。更严重的问题是,现在没有记者愿意进入这样的行业,尤其是做调查报道,尤其缺的是男生,整个面临这样的困境。也就是说原来的深度调查报道的模式被打破了,深度报道没有走出困境。所谓的一些深度报道,也是跟着网络走,追寻一些所谓的热点,没有太多独家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被网络和所谓的民意绑架,评论的范围,评论者表达的空间影响力等等都会受到影响。
简单来讲,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用精品化、减版的方式来倒逼改革。
新京报以后要"消灭"消息,全部报道为特色栏目。以前转载的东西可能太多了,甚至是比较琐碎的,所有的东西全部砍掉,进行差异化的竞争。我们觉得北京不需要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法治晚报等等几份基本上大同小异的媒体,必须走差异化的道路,未来才可能有竞争的空间。除了时政、实时新闻以外,其他的行业都采取事业部的形式,采编跟经营进一步融合。设置全天候的编辑部、打通新闻全媒体,现在我们基本上达到了4:1,四个人中基本上有一个搞新媒体的。对现在的人员进行分流,这是未来除去广告精简的版面。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每一天除了要闻之外,会有一个杂志化的操作。对于当天的选题,当天重要的事情进行深度报道,专题化的操作。也就是说用以前操作消息的时间来做出当天深度化的内容,之后全是特色的栏目,包括深度、调查、大数据、重要案件性的报道,包括时政类的时局纵深等等。希望未来的报道是杂志化个深度化、视觉化、精品化。新京报原则上40%到45%的版面是做当天热点新闻的,另外40%到45%的版面是做特色、深度化的操作,只有15%左右做新闻资讯集纳。坚持批评立报,大兴监督之风,倡导技术数据、新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我们取消掉一些周刊,甚至把评论周刊都取消掉了,把评论再平移到每天日常的版面上,取消了星期五周刊,取消了副刊,把文化并入文娱,改成了全彩印刷。我们在人员设置上,一方面引进人才,同时也在进行分流。
新媒体打通了报纸和网络两个采编平台的资源,实行24小时发布,案例包括习近平来北京、王岐山讲星星等等,我们直接通过网络发出去。新京报虽然发了很多即时新闻,但是瞬间被其他的门户网站抓走了,我们的即时新闻、热点新闻、记者手记、视频能够卖版权,但是这个版权的收入和我们的投入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即使接下来进一步提高版权的销售,可能都和我们的付出不对等。但是趋势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办法,如果不做的话可能就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未来新京报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快速即时新闻的操作,以及视频、记者手记等等,会做好新京报标配客户端的同时,再研发一些新的产品。通过搞一些全媒体的营销,包括用活动拉动,然后来提升我们的经营,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公司:
数据来自 创业项目库
作者:搜狐传媒 | 编辑:weiyan | 责编:韦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