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交】Tapatalk深度整合10万个PC端论坛:3年积累1000万用户,成为移动端活跃社交媒体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黑马注:“跨平台”社交网络Tapatalk,近期获得由IDG、Floodgate(曾最早投资twitter)领投的580万美金A轮融资。
 

\

在PC互联网时代,尤其在互联网一直很发达的欧美地区,有着许多各类细分论坛。这些数以百万计的论坛,聚合着数以亿记的各类用户。有汽车爱好者论坛,宠物爱好者论坛,烟草爱好者论坛,胡子爱好者论坛......

Tapatalk的创始人Winter(黄冬日)是香港人,毕业后就在北美IBM,HP担任工程师,后来被派到上海工作。当时Winter沉迷于改装车,长时间混迹于各种外国汽车论坛。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之后,Winter发现使用手机查看各种传统汽车论坛十分麻烦,还要记下不同的论坛账号,就和华中科技大的几个朋友Yao(胡垚), Willie(杨威),Jay(杨杰)和Lin(何相林)写了一个程序,集合了所有的汽车论坛。

一个创意,百万美金的收入

Winter和他的小伙伴们把这个应用放在APP Store里以3美元的单价出售,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APP很快为他们赚到了100万美元——Winter发现在移动端整合PC论坛,有着巨大的需求和机会。

2011年Winter和这几个年轻人一起出来创业,做出了Tapatalk开始整合所有类型的社区。Tapatalk目前只专注于国外各种PC论坛的整合,还没有涉及国内论坛,Winter告诉i黑马“因为国外有很多活得不错的细分论坛,整合起来非常有价值”。

所有论坛合成一个超级社交平台,迅速积累1000万用户

Tapatalk用开放平台模式,和各个细分论坛合作。Tapatalk有自己编写的一套程序,普通的论坛只要在官网下载插件,放入代码,就可以自动添加到Tapatalk上去,双方达成合作。

相比国内细分社区较少,小社区生存困难的环境不同,国外(以美国为例)以中小社区居多,由于国外网民有一定的网络付费习惯,这些中小社区基本能生存下来,沉淀一定的用户,这为Tapatalk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Tapatalk帮助各论坛打通用户体系(用户只用一个账号就可以登录所有Tapatalk上的论坛),并且把Tapatalk平台移动端流量导入论坛中,同步帖子(用户在Tapatalk上发的帖子可以同步到自己选择的论坛中,Tapatalk用技术方式让平台与各个论坛无缝对接)——也就是说,用户通过Tapatalk,可以在移动端浏览和使用自己想上90%的PC端社区,无论它的模板多么老旧。

Tapatalk目前针对12套国外常用的论坛模板展开合作,还未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打算。(很多论坛站长并不自己写代码,而是用一些类似国内Discuz!的模板推荐。Tapatalk就是针对这些模板做接口,深度的与论坛进行数据合作,内容与账户全面打通。)

Tapatalk刚开始上线时,每月只有近2000多家社区自动下载Tapatalk的插件。后来由于移动大潮到来,Tapatalk上的用户越来越多,Tapatalk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状态。Tapatalk目前服务于全球超过10万个社区总计1000万用户,每月新增用户数量超过百万。

“这就是整合长尾社区的优势,我们不需要一家家论坛去推广,他们自己就会上来,原来的社区很愿意加入Tapatalk,他们自主同步内容,Tapatalk平台推荐,通过统一账号进行捆绑用户给用户带来便利,这样一是可以为原来的论坛带来更多的流量,二来论坛发帖量会增多。目前Tapatalk 的数据库中有近100亿帖子,10万个论坛” Tapatalk 创始人Winter 向i黑马描述Tapatalk超高的活跃度。

激活传统论坛的价值,深度内容分析

Tapatalk吸引用户不单是靠大量长尾社区的整合,更重要的是Tapatalk深度嵌入各个社区,注重对内容的深度抓取和技术分析。

入驻Tapatalk的传统PC社区,很多都有多年的历史,而上面沉淀了非常多有用的内容和用户数据,Tapatalk使用的技术更底层,可以直接抓取帖子,分析技术可以具体到某一个帖子会不会火,要不要推荐。把已经“沉底”的传统社区内容再次激活,并且把各个社区的内容推送到最合适的用户面前。

Tapatalk首先会让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根据兴趣推荐给用户这个领域最火的帖子。甚至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推荐哪个用户是最活跃的,谁最爱发帖,哪个帖子最受欢迎等。

在Winter看来,原来社区的已有的精华帖是一种“财富”。“有些帖子存在了很久,依然很有价值,比如你要修理一辆老爷车,原来修理的方法有人发帖上来,现在或者是将来还会有人发帖求助怎么修理老爷车,这个帖子就可以继续发挥价值。这样的帖子很多,Tapatalk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帖子整合到移动端来,智能推荐给用户。而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应用无法保存大量的分享”。

Tapatalk通过整合各个社区,目前已经成为像Twitter一样的公众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看到自己关注的所有社区最新动态,以及参与讨论。

Tapatalk 可以说做了件很讨巧的事情,相比现在新兴的移动端社区自建平台,然后基于某种兴趣吸引用户的方式不同,它的切入点是整合已有内容和用户的人气社区,目前Tapatalk的模式在国外也是唯一的。

Winter表示未来Tapatalk的目标是让用户“只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不用去管社区”。比如用户要考虑用哪一款剃须刀比较好,现在还要想要把帖子发到哪个论坛能及时得到最有价值的回复,有的用户还可能会在不同的论坛发帖。而以后用户只需直接发帖,Tapatalk通过算法将问题自动分发,及时匹配最佳的回复推荐给发帖人,Winter会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回复时间和回复匹配度,从而搭建起一个兴趣图谱。

当被问到以后Tap a tal k 会不会进入中国,Winter表示目前会先专注国外,现在在做德语,西班牙语的系统。汉语的系统算法翻译耗时较长,未来会有进入中国的想法,毕竟中国有着大量的有需求的用户,但不希望是简单的把系统翻译成汉语,而是希望进入中国的Tapatalk能真正了解国内用户,适应他们的使用习惯,这需要时间。

目前Tapatalk的总部设于美国洛杉矶,开发团队在上海,Winter最后说道,希望能有同样兴趣的人才加入他们的团队。
 

本文为【小社交】系列第8篇文章, Tap a tal k无疑是小社交大趋势下的受益者,通过整合PC端小社交来聚合出了社交平台的能量。附 【小社交】系列开篇: 《小社交时代开启:“秘密”们的风口 》

\

1995年的MSN,1999年的OICQ,2004年的Facebook,再加上其后的Myspace、人人......从90年代末一直到2010年之前,互联网一直处于大型社交网络平台越快速发展时期。

但从近两年开始,整个互联网世界以硅谷为起点,刮起了一道"小社交"风潮。私密社交应用PATH用户数超过2000万,估值10亿美金;Facebook花费10亿美元收购照片社交应用Instagram;“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拒绝了Facebook和Google高达30亿美金的收购邀约;知识问答社区Qura估值9亿美金......
 

 

大型社交网络平台越来越傻?

互联网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网民越来越多,大型社交网络逐渐处于过载的状态,最具代表性的Facebook如今有10亿用户,QQ有8亿用户。

大型社交网平台上,一个人的人际网络逐渐会变得冗杂,很难区分边界,逐渐失去真实的群体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自己属于各种不同的群体:文学爱好者,程序猿,动漫爱好者,旅行爱好者,父母等等。

但现在的大型社交网络已经大到让人感觉“虚无”的状态,人们上社交网络是为了维护真实的社交关系,或者寻找自己需要的社交关系,但是庞大的社交网平台上,上亿人产生的信息太过泛滥,无始无终——信息爆炸了。每个人想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时,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亦或是说他们需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信息早已经被信息的汪洋淹没。

美国实时数据分析平台Spinnakr市场负责人Rishon吐槽说:

“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人员,Facebook 和 Twitter 是我工作的必要成分,而且它们现在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要的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东西。我渴望互联网原本所提倡的互动和关注。毫无疑问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沟通能量,但我们为什么要把它浪费在刷彼此生活琐碎的更新上?”

社交网络的分叉路已经出现。要么大而不倒,要么小而美——而对于做社交网络的创业者们,机会就是小而美。

在我接触的几个案例中,已经有很多创业者在小而美的社交网络领域开始尝试,他们的做法总结起来就是:把大型社交网络中冗杂的关系和信息,按自己的设计的标签抽离出来,然后按这个标签去设计产品,以满足相应人群的需求。

而其中的关键点,便在于对社交标签的抽取能力,以及后续对这个标签化社交需求的满足能力。

以下是一些我接触过的案例。

社交标签化之:场景?

秘密、tataUFO、被窝音乐、知乎......

被窝音乐是去年黑马大赛决赛的八强选手,当时周鸿祎阎焱评价被窝音乐时说:“虽然我们老人看不懂,但是90后的需求很奇妙,只要产品被人喜欢就有前途”。

被窝音乐的创始人DK,在创造被窝音乐时,设想的场景是一个人窝在被窝里看文字听音乐,大家一起UGC文字,选音乐,互相温暖对方。

同样的,秘密、知乎也是把社交中的场景抽离出来,专门做成一款社交产品。秘密预设的场景是大家在一个圈子里,不知道谁是谁的情况下说秘密(吐槽),知乎是把专业知识分享的场景抽离出来,用问答的形式呈现。

而起源于北大清华两所大学的约会应用tataUFO,则是在每晚十点推荐一个约会对象给用户。

对于场景的设定,可以强烈的刺激用户的社交行为,以及行动力。非常容易聚集目某方面社交需求强烈的用户。

社交标签化之:兴趣?

面包旅行、高手、Blued......

高手的创始人袁帅说:“小社交是一种必然,大社交体系是无法满足大多数用户细分诉求的。特别是对于目的性极强的90后来说,他们天生更喜欢精准化社交的东西”。袁帅参与了今年黑马大赛TMT赛,他创造的高手APP是“基于兴趣的碎片时间知识分享应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享各种知识,以及找到同兴趣中具备领域知识的达人。

面包旅行更为精准,切入的是“旅游”这个兴趣标签。面包旅行仅仅运营一年就聚集了超过千万的旅行爱好者,这里面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在上面销售的旅游产品经常被一抢而空。

当然,还有"同性恋"为兴趣的社区Blued,以及积累了百万级用户。他们在两个月前才获得千万级别投资,目前估值1亿美金。小社交往往会比大社交更容易实现货币化,而社交标签化的“社会职能”模式中,这点更明显。

社交标签化之:社会职能?

宝宝树、极客学院、辣妈帮、CSDN、Segmentfault、爱败妈妈......

业内人士向i黑马透露,辣妈帮垂直社区,虽然只有百万级的用户,但营收规模已经能达到千万级。而CSDN、极客学院、Segmentfault等以程序员为主的社区,也已经获得不错的现金流。

用简单的每个用户价值估算,小社交的商业价值也远远高于大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上市之后,市值约在40亿美金左右波动,拥有5亿用户,而简单的平均下来,每个用户价值约在8~10美元左右。Twitter拥有7亿用户,市值220亿美金左右,每个用户价值30美元左右。Facebook每个用户价值150美元。

让我们来看看小社交应用们。中国同性恋社交Blued用户百万,估值一亿,每个用户价值100美元。Facebook花费10亿收购Instagram时,Instagram用户为3000万,每个用户价值300美金。

也就是说,无论中国美国,小社交比起大社交,每个用户的价值至少会高一倍以上。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小社交更加精准化,用户的行动力也更强。

社交标签化之:XXX?

大社交中有若干标签,都可以抽离出来做各种小社交应用,关键是看抽取的水准,和实现这个社交标签的能力。我见过最奇葩的社交应用标签是“胡子”,上面的用户都是胡子爱好者,交流各种关于胡子的信息。当然,实践成功。这个细分社交应用的用户粘性和货币化能力都是极强的......

其实腾讯系社交产品和微博已经告诉我们,大而不倒的巨型社交网络会走向1.流量入口;2.营销工具。而对于精准广告、电商化以及O2O来说,小社交才是最好的工具。
 

作者:薛婷,韦物主义

来源:i黑马, 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