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与一米鲜宣布合并 生鲜电商怎么活?
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在于从上游深度开发生鲜产品,打造差异化的供应链优势,提高产品溢价和平台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这些都是一米鲜们所希望获得的。
i黑马 讯 12月11日消息 今日,水果零售品牌百果园与生鲜电商品牌一米鲜正式对外宣布合并,以交叉持股方式完成生鲜领域内线上线下融合的第一桩合并案。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将保持百果园与一米鲜双品牌运行。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15日,一米鲜上线30城59分及时送业务,其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就包括了百果园。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表示,未来百果园将专注线下扩张,百果园将继续基于好吃战略,营造顾客愉悦感,提升会员增值服务;一米鲜负责布局线上,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店面。
百果园是一家具有15年线下零售经验的水果品牌,一米鲜则是基于互联网兴起的O2O生鲜电商品牌。余惠勇表示,百果园集团将长期坚持三大战略,一是继续深入产地种植,通过自营和合作的形式加强在产地端的把控,保证好吃的果品品质;二是加强连锁店面的规模化,在水果鲜度、服务上继续提升,为消费者带来购物的愉悦感;三是加速互联网电商化进程,打破原有零售店面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让消费者更加便捷的享受到新鲜好吃的水果。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百果园自2002年开出第一家水果专营店,目前门店已覆盖30多个城市,1700家实体门店,服务5000万家庭,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2015年9月,百果园获得天图资本的战略投资。
一米鲜成立于2014年11月的北师大校园,通过C2B的模式形成了以线下自提、次日达、O2O及时送的消费模式,目前已经获得东方富海领投的B轮融资。业务范围覆盖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4个大区,单日订单高峰值突破17万单,销售水果700吨。
但在生鲜电商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简单梳理可以发现,本来生活已经获得了C轮+C+轮总计1.17亿美金融资,背靠阿里巴巴的易果生鲜也完成了C轮融资,背靠京东的天天果园则宣布获得了1亿美金的D轮融资,专注于社区O2O的爱鲜蜂也获得了7000万美金的C轮融资,每日优鲜已获得2.3亿元的B+轮融资。
在强大的竞争对手的面前,一米鲜的模式还是背后资本力量,都没有太多的优势。如今一米鲜选择与线下连锁品牌百果园合并,并不令人感到奇怪,走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或许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95%都在亏损
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不难发现,生鲜作为电商领域最难攻破的堡垒,在这个跑道上的选手们也活得异常艰难。今年年中,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被曝出,因投资跳票公司陷入崩盘困境。而生鲜电商品牌“果食帮”又通过微信公众号宣布正式关门。
生鲜电商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是物流。
生鲜在实际配送中,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至少需要经过4次流转。从产地采摘到产地仓是第一次运输,从产地仓到销地仓是第二次运输,销地仓到水果零售商是第三次运输,第四次是最后一公里落地配。
大部分生鲜电商希望绕过中间流通环节,从产地直采运送至各地仓库,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但 在生鲜行业,吨位决定地位,平台想要从产地采购必须符合产地按大车出货的运作模式。 目前,除了平台独有的爆款产品能够做到整车出货(大概20吨),包括京东、阿里等流量入口级平台的用户覆盖密度也难以实现在几天时间内消耗掉20吨苹果、20吨白菜。
第二个问题是选品。 每个家庭每天的口味完全不同,一旦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买牛排之后买调料的需求,用户的重复购买欲望就会下降,但 平台如果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上新产品,导致供应链品类分散,平台对源头的控制更弱。
生鲜电商领域早期试水者沱沱工社前CEO杜非曾总结了生鲜电商的两大误区。
一是忽略消费者真实需求,缺少产业发展的前瞻性。 物流成本、损耗、综合运营成本等客观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创业者需要天天琢磨如何提升客单价,同时拼命节省物流成本、冰块成本,甚至以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但这些仅从运营角度审视生鲜电商的行为都是违背消费诉求的。
二是商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普遍,没找到破局良策。 农产品天然的季节属性,决定了生鲜电商在相同时间段内产品是趋同的。而生鲜电商们为了获得更多客流,势必会展开一系列营销、补贴攻势,但这种叫卖又不敢把价格压低到消费者“爽点”,那样做背后需要靠大资本硬砸,没有人能支撑的起。
目前来看,生鲜电商进货渠道和商业模式的不同会使不同平台在运营效率和成本上,有些微的差别,但并不能使淘金者因此突围。 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在于从上游深度开发生鲜产品,打造差异化的供应链优势,提高产品溢价和平台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这些都是一米鲜们所希望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