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这门生意!“手撕鬼子”一集卖200万 |i黑马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黑马导读】2012年,中国生产了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最近3年,每年都有约50部抗日剧在横店诞生;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一集卖到200万,随后还要进军海外市场;《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的身价涨到50万一集……抗日剧正成为是一条成熟而有效的营销生产线和一个正义凛然的爱国生意场

&

电视剧《抗日奇侠》剧照

以下为南方周末报道节选:

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的身价涨到50万一集。

《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和尚连》的编剧海飞自己甚至不愿看完这部剧。他把追求都诉诸自己的一部小说,写日本逃兵想回家,“很符合逻辑和人性”。

抗日剧正“统治”着中国观众的荧屏。在2012年全国200多部上星频道黄金档电视剧中,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2012年中国共审批近代题材电视剧303部,近代革命题材就过半,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抗日剧。像《抗日奇侠》和《永不磨灭的番号》等后起之秀,均获得200%—300%的收益。

这些五花八门的抗战剧相当部分诞生于“中国好莱坞”——浙江横店。2012年一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而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每天,他们在横店13个拍摄基地里接踵摩肩,为中国的百姓荧屏提供着题材单一但又让其乐此不疲的产品。

这个热闹的中国抗日剧“代工厂”的背后,是一条成熟而有效的营销生产线和一个正义凛然的爱国生意场。它是文化导向和资本追逐共同的产物,同时借力于民间特殊的审美志趣和历史观——这远不是一场单纯的娱乐围观。

  黑色的符号

“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

剧组如潮水般涌来,横店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一个更有利的背景是:国家影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鼓励。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一批表现抗战的影视作品被组织拍摄。

统计数字表明,从1949年到2004年,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为150多部,平均每年3部左右,而2005年完成并播出的就有20多部,2012更有70多部。

这股热潮首先催生了最底层的群众演员群体。现在,“横漂”演员的数量较往年增加了数万之多,在演“炮灰”和“死尸”之余,他们终日泡在一个演员公会的官方论坛上,等待任何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通告。这里龙蛇混杂,以至于2011年,横店还揪出了8名逃犯,甚至有人混成了小明星。

为了让演员更容易入戏,横店影视城每年还会召集一部分男演员,进行为期一周到半个月的军训,学习队列、持枪等技能。

但刘志江并不认为横店是“抗日根据地”,在他看来,“横店仅是抗日剧的‘代工厂’而已,真正的设计与策划者,是我们的整个文化生产机制”。

让抗日剧生产者们头疼的远不是演员的数量和素质,还有繁复的修改意见,尽管这个剧种目前来说是最安全的。

2009年,导演徐纪周曾在自己的第一部抗日剧《杀虎口》中,尝试还原更真实的历史,比如适当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以及当时中国国民性的懦弱。

结果徐纪周接到整整两页纸、长达八十余条的修改意见:其中,一个关于日军乔装成八路,深入山西五台山腹地寻找八路军指挥部的情节被删除了,理由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

“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徐纪周哭笑不得,“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2010年,徐纪周创作第二部抗日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时,懒得再费心刻画反派人物,剧中反面一号日军军官山下奉武从冷静逐渐陷入癫狂。徐纪周说,他参考了日本漫画《浪客剑心》的角色斋藤一,依样画葫芦就编出来了。

导演颢然记得,在拍摄《枪神》时,也曾想在结尾加入一个带有反战色彩的细节:主人公的妻子想要用弹片,为孩子做一把枪,主人公回答:“还是用弹片做把长命锁吧。”

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决掉了,理由是:“与主题不符”。

让徐纪周最为痛苦的,则是修改标准的不确定,“有时候一句格调灰暗,就把整部戏毙掉了”。几番挣扎后,他摸清了一些大致的禁忌:中国的国民性、日军的人性、具体的战斗情况……

编剧余飞也最终确定了悬在头顶的那根红线:“我不会把日本人写得多好,他们只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他们是黑色的符号,没必要让这个颜色有偏差。”

影视剧的生产者如履薄冰。今年,刘志江要求公司员工都要学习相关政策,并组织考试,不合格者辞退。

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个别抗战剧的娱乐化倾向。刘志江立即对公司投拍的《遍地狼烟》下了命令:国军与日军分别被打死的概率要达到1:1,“不能让鬼子死得太夸张”。

“血”钱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二期已经卖出,达到了一集200万高价,利润翻倍,随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

最近3年,每年都有约50部抗日剧在横店诞生。这里因而变得空前繁华。这里有昂贵而环境一般的酒店,廉价的出租房,夜市和大排档,出租车和摩托呼啸着竞逐,争抢着下一个赶往片场的临时演员。

每天清晨6点,一辆辆大巴车就会准时出现在宾馆门前,满载着群众演员与军服,开往某个阵地、山头、村落或牢房。而到了夜晚,导演和演员又让横店度假村和星级宾馆的入住率常年维持在九成。在最高楼东磁大厦里的98酒吧,最易脱销的是650元一瓶的蓝方威士忌。

灯红酒绿之下,数千名横漂则攥着可怜的工钱,回到位于灯笼街、万盛街的廉价出租屋里,也有一些坚守着拍夜戏,挣每小时10元的加班费。

每天,这里都有建起又被炸毁的“建筑”,洗衣房日夜轰鸣,冲洗着小山般军服上的血浆和泥巴,数以千计的道具手榴弹和越发逼真的枪支被造出,它们共同组成了当下中国影视工业最完善和专业的配套产业。

生活在这里的人虽然各怀际遇,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抗日剧给所有人都带来了财富和希望。

首先,投资方直接从播出平台上获益。贵州卫视负责电视剧购买的张女士表示,由于收视率有保证,抗日剧每年都是其购买的首选。而坊间戏称为“抗战台”的江苏卫视2012年黄金档共播出电视剧22部,其中抗战剧就有9部。

有“手撕鬼子”情节的《抗日奇侠》走红后,在山西、江苏、广东、北京都成为收视冠军。《抗日奇侠》二期已经卖出,达到了一集200万的高价,利润翻倍,随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

“一般的电视剧能够达到40%-50%的利润率都非常不错了。”制片人说。

抗日剧的热播,也催生出了一批身价暴涨的“抗战明星”。导演徐纪周介绍,演完《永不磨灭的番号》后,主演黄海波身价高升,单集片酬已超10万元;《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的身价也涨到50万一集,由于长期驻扎横店拍戏,他甚至把经纪公司开到了横店。

而由于《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连续两部剧飘红的王宝强,在2009年一集电视剧的叫价已达15万元,直逼陈宝国、陈建斌等老牌演员。

抗日剧的红火,横店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仅2012年上半年,横店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97亿元,同比猛增了1.4倍。

2011年,横店旅游人数达到1080万。横店影视城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10平方公里的横店镇,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基地宾馆,游乐园、夜总会、桑拿中心、演艺中心、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等设施配套齐全。

2005年,横店投资亿元,修建了横店红色系列景区。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战争戏需要,横店影视城打算再增建一批民国场景。

在这个占地面积1万余亩的红色旅游区里,游客可在白洋淀景点的芦苇荡,模拟雁翎队在船上“射杀日本法西斯”;也能在红军长征博览城观赏体验式情景剧《地道战》。

2012年,仅红军长征博览城一地就迎来近8万名游客。情景剧演出时,导演洪文婷常会邀请一些游客,扮演八路军、民兵、伪军以及“花姑娘”。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i黑马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