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深度拆解“菜鸟物流”:苏宁、万达与阿里的三国争霸趋势!
来源:i黑马
作者:宁哲网络合伙人 王新宇
仅仅退休了18天的马云在5月份高调复出,纠结了中国一流的地产集团、物流集团、建筑新型材料商、传统商业集团,以及自己的电商平台,开始新的创业,名曰:菜鸟。菜鸟到底做什么?一时间互联网上猜测不断,有说做物流的,有说做中国邮政的。一个投资3000亿的项目,值得马云高调复出的项目,真的那么简单?而万达王健林与马云的亿元赌约和高调进入电商领域的苏宁,又虎视眈眈,菜鸟面临地产大亨的围剿?如何突出重围?本文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这次马云的逆袭!
三巨头的前身今世 三国杀谁主沉浮?
21年前,1992年,王健林的大连万达,已经有了1.2亿的注册资本,在那个年代,1.2亿是个天文数字。1992年的马云,在应聘了众多公司失败之后,马云凑了3000块资本搞了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就亏得一塌糊涂。1992年的张近东,靠着东拼西凑的10万块,在南京宁海路卖空调,甚至还有人看过他起着三轮车亲自送货。
21年之后,这三个男人,分别创立了三家国内知名的公司:万达、阿里巴巴和苏宁。2012年,王健林450亿,那个叫做马云的小个子男人的身价在2011年的时候约在80亿。差了五倍多,而张近东有约150亿。
2012年,12月,王健林说:“电商再厉害,但像洗澡、捏脚、掏耳朵这些业务,电商是取代不了的。我跟马云先生赌一把:2020年,也就是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而在电商是否取代传统店铺经营命题上?马云认为电商必胜。但不容置疑的是,苏宁以苏宁易购,万达以万达电商,杀入中国电商行业。
从三者的表面上,我们能找到一个共同点:他们仨,都在做电商。但又有很多不同点:万达,目前国内领先的商业地产运营公司,而苏宁,则由苏宁电器发家,做成国内最大的电器卖场,近年来开始默默的涉入房地产开发。最草根的马云,则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电商大半壁江山,拥有淘宝、支付宝等大杀器。
不看好电商的王健林,200万年薪挖了马云的人,开始搞电商。苏宁在近期的618电商大战中,也初露狰狞,打的很不热闹。五月份,高调退休之后,很快又高调复出,创办了一个号称“做物流的”菜鸟集团,三家富有代表性的公司,陷入三国争霸,似乎都要一较高低。我们来看看,三家到底要做什么?
传统行业市场巨大 互联网望尘莫及
有媒体报道,目前苏宁在各城市有3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而截至2012年上半年,万达的土地储备达到390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土地储备550万平方米。2011年中,苏宁有份远景规划——到2020年建成300个苏宁电器广场、50个苏宁广场项目。其中,刚刚落成的福州苏宁广场,据媒体报道,投资约50个亿。仅在前两天,6月29日,苏宁置业在总部南京的苏宁滨江项目,推出120套豪宅,热销8成,均价21000每平米,户型面积最小的136,最大的238平米,照此推算当天销售额应在4亿以上。 若按照规划的数字来看,仅50个苏宁广场,就需要资金约2500亿以上。
而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龙头老大,拥有3900万平米土地储备的万达集团,近期又重仓250亿以上,拿地,上周,位于南昌九龙湖板块的万达城,也高调开工,投资约400亿人民币,这还仅仅是万达在全国众多城市中项目的其中一个。
这里所有的数字,还未算苏宁和万达在后期的收益,比如土地增值、房价上涨等带来的合理收益。比如说苏宁滨江壹号周边,05年左右房价在5000左右,现在21000元每平米的价格,算便宜的。而作为商业自己持有的类似万达广场、苏宁广场、苏宁电器等产业,未来给苏宁和万达带来的远期收益,我们难以想象那天文数字,仅仅是由两家公司所有。
做电商的,总喜欢谈销售额,或者在谈资本,或者当我们看到京东要宣布营业额超1100亿的时候,互联网人肯定会觉得,这个数字非常巨大,但是遇到类似传统行业来看,互联网行业,在资本面前,尤其在目前这个阶段,什么都不是。何况,销售额是自己的商家的,站方顶多就是抽成,帮忙数钱,更多的则每天烧着资本,想着IPO,圈钱……
所以,在互联网人认为可笑的,王健林打赌的那份豪气和底气,我能理解。作为新的市场阵地,苏宁对于电商的高度重视也可见一斑,不仅重资投入,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抢占到了电商市场的份额,并且收购了红孩子,成为全行业布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苏宁的土地储备,有一部分是为自己做物流基地做打算,这也是构建稳定健康的电商运营的重要一环。
万达电商,在最近爆出CEO要离职的消息之前,也暂露神秘面纱,透露出的核心内容是给每位顾客的手机配备一张电子卡,在所有万达广场的收费系统上进行信息处理,手机电子卡进行注册后,只要进入万达广场信息系统1公里范围内,就会有提示。这也是在2012年被宣布成为继商业地产、酒店、电影院线、连锁百货、旅游度假后的万达集团第六大主营业务后,万达电商首次露面。
尽管笔者对于这种模式,也保持谨慎观察的态度,但终究这是传统商业的一次尝试,也属于国人自我的探索,预示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创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