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动社交软件市场的”秘密“的软肋在那?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秘密”的用户最显著的特征是年轻,受过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喜欢新奇的事物;而私密圈作为匿名社交软件,与多玩用户的这些特征较为契合,如果能够在这些活跃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其带来的前景巨大。 可是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秘密,指出这款产品的未来可能是一个悲剧,你怎么看?黑马小伙伴们?


社交应用市场被一款名为“秘密”的应用搅动。

作为基于通讯录的匿名社交产品Secret的第一个中国学徒,“秘密”在熟人社交圈微信和陌生人社交圈陌陌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你发表一个秘密,你的朋友会看到这个匿名秘密,并且知道是他们认识的人发表,但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秘密”似乎给在社交上天生羞涩的国人一个脱下面具、对真实朋友们说真话的机会。

但面对大量涉及隐私、色情,甚至是恶意中伤的内容时,有人说它让人变得更真实,但也有人发出了“激发人性恶的一面”的质疑声。
非议声中,“秘密”这个上线首日就蹿升至社交应用榜第一名的匿名社交应用,仅在App Store停留了30多天就遭遇被下架的命运。
一个“秘密”下架,多个“秘密”站起来。Secret的更多中国学徒,多玩游戏网旗下的“私密圈”、前啪啪核心团队打造的“呵呵”等应用也先后宣布上线。

而5月20日,更名“无秘”的“秘密”换了一个马甲,再次上架。

当“秘密”们让人们恨之入骨又欲罢不能、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和法律道德边界时,匿名社交究竟还能走多远?

Secret的中国学徒们

关系链越发广泛的熟人社交应用上,用户却表现得越来越小心谨慎。除了晒美食、晒美照、晒幸福、晒小孩、晒心灵鸡汤,有多少想晒而不敢晒的内容?

内心想吐槽但并不方便发在朋友圈的需求,正是当下熟人匿名社交应用的主打市场。

而这类产品,不管是“秘密”、“私密圈”还是“呵呵”,都摆脱不了与美国的匿名社交软件Secret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是反Facebook 式的熟人公开社交的设计思路,相比Snapchat(阅后即焚)通过将社交分享的内容用阅后即焚的方式来向用户提供分享秘密的安全感,Secret 提供安全感的方式是匿名,用户可以拍照传图或者仅仅输入文本,来向手机通讯录朋友们分享图文内容。

“秘密”创始人林承仁曾公开表示,正是看到国外大热的Secret后,从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融合的模式中受到启发,让团队在一个月之内就开发出了这一产品。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透露,“秘密”的用户最显著的特征是年轻,受过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喜欢新奇的事物;而私密圈作为匿名社交软件,与多玩用户的这些特征较为契合,如果能够在这些活跃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其带来的前景巨大。

这个标榜“朋友圈的匿名爆料”产品,认为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地方——依然是一群朋友在聊天,但彼此戴着面具,无法确认具体身份,这时大家就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有人这样调侃朋友圈和秘密的差距。在朋友圈里,某人发的状态是“还是宝马5系开着舒服,是时候和我那辆奥迪A4说拜拜了!”而在“秘密”里,他可能是“一早醒来,我身上就背负着各种车贷房贷,压力好大,活着好累!”

而“秘密”类似微信的图标也透露了无觅团队的野心,成为匿名社交中的微信。

在产品形态上,“秘密”使用用户通讯录构建底层社交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通讯录联系人在使用该软件,用户即可解锁查看他手机联系人(即朋友)以及二度关系(即朋友的朋友)发布的匿名信息并可进行匿名评论——随着手机联系人这个链条无限扩散而产生涟漪效应,秘密的信息池也将无限扩大。

这个朋友圈匿名爆料的应用4月5日在App Store上线首日,就蹿升至社交应用榜第一名,甚至把微信、微博等热门应用甩在身后。不过,从4月5日到5月8日,这一红极一时的匿名社交应用仅在App Store里停留了30多天就被下架。

多玩旗下的私密圈运营负责人表示,产品和Secret很相似,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匿名社交”软件。但经过“改造”的新版本推出了@TA的和地理位置标签的功能。“你可以匿名推送一条信息给你手机通讯录上的好友,同时可以查看在你周围数百米范围内的匿名信息。这是Secret和“秘密”都没有的功能。”

该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私密圈”已经在各大安卓应用市场正式上线,而苹果版本目前已经提交给苹果商店审核,短期内应该会上架。目前具体用户数还不方便透露,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浙湘蜀等省市。

“私密圈的主要定位是年轻的人群,多玩的主要用户也是这个群体,因为宅属性较重,他们当中甚至有些可能在传统社交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他们不太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活得很真实,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反实名社交的最佳人群。”上述负责人解释道。

失控的秘密

由于基于自己手机联系人建立的社交关系,在“秘密”等应用上,用户所看到的信息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于是用户的参与感、窥私欲都得到了满足,但正是匿名性,也让负面内容越来越多。

一开始是“公司某人是什么样的?想去跳槽的公司薪水多少”,到对暗恋对象大胆表白。随着匿名用户尺度开始放大,行业职场圈子中小有名气的人成为议论对象,“秘密”们的内容也开始涉及到职业操守、生活作风的负面信息。

对此,有用户表示,随着这些低俗及负能量内容逐日增多,“秘密”们可能会走向失控。

“我到现在都没有使用过‘秘密’。”一位社交应用创始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我担心这个应用是一个无底洞,怕一脚踏进去就很难拔出来,要不你去伤害别人,要不成为别人伤害的对象。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庞亿明看来,从目前看,类似于秘密这样的社交关系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当时陌陌推出的时候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关键在于对用户隐私和内容把控,这是未来发展中需要保证的。

不过,在Secret等应用出现之前,匿名社交的需求就一直存在。漂流瓶、树洞、匿名BBS都是此类需求的传统形式。

“只是‘半熟人社交’这种夹在熟人社交和匿名社交之间的形式,以基于手机通讯录的方式表现出来,引起了之前人们没有关注到的效果,甚至是一些看上去‘负能量’的效果,这很正常。我们会有严格的审核和用户举报措施,引导私密圈的信息在一个良性生长的范围内。”私密圈运营负责人解释道。

但对“秘密”们的发展前景的担心依然存在。

“当秘密的内容不再是来自于人内心真实的声音时,就偏离了产品定位,由一个吐露真情实感的地方变成一个信息垃圾场。用户无法判定在这个圈子里吐槽的内容是否真实,过多虚假、捕风捉影的内容会使得娱乐性下降,无法保证社交性应用的黏合性,这样的应用很难走得远。”上述社交应用创始人解释道。

对此,庞亿明表示,由于需求的存在这类应用有着一定的市场。但“发布自己的秘密,窥探别人的隐私”这样定位是通过切入一个垂直的点来进行产品布局,在用户规模上,很难形成类似微信、手机QQ这样庞大的用户群。

来源:第一财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