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于冬:互联网“围剿”式渗透,中国电影进入3年洗牌期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黑马:3个月前,博纳影业CEO于冬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有关“未来的电影攻丝都将为BAT打工”的言论引来业界一众热议,在艺恩咨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文娱产业年会”上,博纳影业CEO于冬作为主题论坛日的嘉宾出席,再次抛出新观点,于冬表示,互联网公司对传统电影企业的冲击是围剿式的,中国电影从2014年开始进入洗牌期,到2017年这三年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并懂得借资本的力量突围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
 
以下是博纳影业CEO于冬的现场分享整理:

中国电影产业在自身还没有做好准备,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已进入到了深水区。并且迎来了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金融资本不断涌入的时代。

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中国电影整体票房从9亿人民币跃升至217亿,产业规模进一步放大。最近几个月来,很多互联网公司以一种近乎“围剿”的攻势渗透到电影行业。同时并购资本热潮的出现,截止目前今年共有63起资本并购在文化传媒领域发生,涉及金额超过500个亿。过去十年,电影行业的资本主要靠房地产商和煤老板来拉动。十年后的现在,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几百甚至上千亿的资本市场,这时候考验的是企业借助资本实现腾飞的能力,同时,还要想办法插上互联网思维的翅膀,借势成长。

目前,电影市场的增量大部分来自三、四线城市,而在线售票会超过电影院门店的销售。今年1—8月份,猫眼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亿,格瓦拉有近17亿,今年中国电影票房总体如果突破300个亿,在线销售将超过50%,这个将改变产业结构,在线票务的销售将在今年迎来一个拐点。

在线销售的在线选座和团购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年轻观众的购票观影习惯。如果电商平台从前期众筹、营销到在线销售这个闭环打通后,电影行业产业链条上的一些传统企业将被淘汰,包括独立的宣传公司、纯粹的财务型金融投资公司将会被颠覆,但是我认为,互联网还不能颠覆的是内容创意。所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的制作型公司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生存的更好。

去年有近700部影片报审,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影片能在市场上发声。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在产品结构,题材方面都有很多限制,这也是未来十年中国电影要接受的最大挑战。下一个十年增长还要靠电影本身的魅力,就是内容。

在2017年以后,好莱坞的电影会更加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从2012—2017年中美电影量解备忘录的有效期是5年,5年之后中美电影的引进的数量和分成比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所以未来,国内有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如何跟好莱坞的制作公司形成紧密合作。2018年,中国电影将迎来怎样的变化?中国内地票房或将突破600亿。好莱坞一定不会忽略庞大的600亿的中国市场,中国市场足以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制作商来中国拍电影,这其中有半数仍将以美国电影为主。

国内的300亿票房由三大块组成:中国优秀的老中青导演;港台合拍片;中美合拍片。这300亿中有一部分是美国制作的合拍影片,对于中国的电影公司而言,尤其是在这几年还没有做好产业布局的公司来说,将会面临着好莱坞未来席卷式的冲击,大量航母级大片的介入将是新的挑战。

2014年五大民营公司(万达、光线、乐视、华谊、博纳)今年8个月创造的票房已经超过了中国影片总票房的70%以上,这是市场竞争的新变化。还有大批影视公司要在这一轮洗牌中突围,就看他们能不能站在风口浪尖上,借势起飞。重新洗牌期指的是2014年—2017年这三,如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不懂借势资本市场的企业将被淘汰,若能在2018年时仍做到行业前三名,意味着你将成为世界的第七、第八、第九。

你不愿意承认,不愿意看到也好,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迎来洗牌期。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