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博纳影业于冬:中国电影,洗牌阶段如何保持不败? - i黑马
从北影厂发行科的一个实习生,到好莱坞大片商持股、纳斯达克上市的影业总裁,于冬在电影行业闯了20年。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影从惨淡低谷到飞速变革的20年。
这个圆脸、说话慢,做事有热情、喜欢听评书的小伙子,是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第一批毕业生,他熟悉内地电影发行最原始的一套生存法则:包里背着拷贝,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跟当地的院线或者电影公司喝大酒。陈凯歌曾经说:“你这弄不好叫‘推销员之死’。”
这个电影推销员没死,他抓住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大势,还把自己的影业大厦一步步推向海外。2010年,博纳影业成为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发行过近200部电影,票房曾连续6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过去3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都是出自博纳出品,新闻集团也持股博纳影业。今年,好莱坞六大公司之一福斯也正式确立跟博纳影业达成战略合作。
中国电影市场变化太快,遍地是黄金,也是挫折。14岁博纳,已经是现在存活下来民营影视公司中的老大哥之一。对于市场变化,于冬的嗅觉很敏锐。他承认,在2013年这股突如起来的行业洗牌变局中,像博纳这样的大影业公司,以及一些大导演,会有很大压力。他会直接跟下属检讨:“处在移动互联和新媒体的时代里,我们还固守那套营销方法,已经过时了。”“人家都在找新的类型片题材了,我们还在做翻拍老片的事情,这都太保守了!”
在产业大洗牌的当下,博纳影业的产业布局战略求稳,“只要还在桌上,就有机会胡牌”。于冬认为,博纳仍然要快速完善产业链,在未来2年里,博纳会用各种方法在全国抢占商业地产,建立100家博纳影院。电影制作上,继续跟固定、成熟的合作班底合作,每年出品10部以上的影片。
接下来的这10年,他的规划是每年至少拍10部电影。 他的50-60岁,希望是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度过。他希望,那时候的名片上写着:“博纳电影公司创始人、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于冬”。
“跟福斯合作跨国警匪大片”
记者:博纳影业能够获得新闻集团的注资,跟福斯电影确立合作,能吸引全球最优质的合作伙伴,这是否得益于博纳是唯一在美国上市的民营电影公司的优势?
于冬:海外上市的唯一性是给博纳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就是投资者也会把目光投向中国的电影娱乐产业。上市的时候,我记得我做了88场的一对一的投资者的访谈,还有至少12场的午餐会面对更多的投资者的推荐。讲的是什么呢?中国电影的成长,中国电影的未来。
我记得有一个投资者问我,在波士顿的一个很大的基金。他很直接地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们研究了所有的娱乐产业的公司,你一个中国的来自共产党国家的一个公司,你怎么可以成为跟好莱坞竞争的公司,我怎么能够相信呢?”
记者:你怎么回答他?
于冬:我跟他讲了三点。第一点,你所研究的那些市场,人口最多四五千万人口。中国是什么人口,13亿人口。中国人一年一人看一次电影,30块钱票价,就是300个亿。
第二,中国的文化。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不同。美国电影再强大到中国,尤其是到二三级市场,并不是完全能够进入的,中国还是要看本土电影的。
第三个,中国政府跟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差距是不会允许进口影片,或者是美国电影全面放开的,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它会支持本土的公司。这三点是博纳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条件,他听懂了,我觉得我说服了他。
记者:新闻集团跟博纳合作,是基于这样一个共同需要的前提。我很好奇你们之间第一步会做什么?
于冬:前不久新闻集团做了一个拆分,分为新闻集团和21世纪福克斯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默多克本人兼两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们的股票是从新闻集团上市公司,转到了21世纪福克斯。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跟好莱坞的核心电影公司,是一种拍档的关系,未来会一起合作拍摄很多电影。我们在策划一部警匪电影,叫《莫斯科任务》。应该在今年或者明年的上半年会投入拍摄。这是一部警匪片,以当年1993年中俄列车大劫案这样一个故事背景的警匪大戏。
记者:看今年博纳公布明年10部新片计划,大制作的港产合拍片是主流,且多部都是3D制作。这样的布局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于冬:每个电影公司都要有自己的一些特色。除了这些电影之外,电影公司要做的事情是关注年轻导演,开发系列产品。像《桃姐》的成功,就是说我还不完全算是一个纯商人,我还是有点文化素质的商人。所以我就归纳为,我说电影无外乎三个层面:
第一,商业。既然是商人,不管是什么商人你要赚钱,你要养活电影公司,你要维持可持续生产。这种商业属性是必不可少,企业要赚钱,投资人也要赚钱。所以电影首先是商业。
第二,艺术。离不开艺术,电影的魅力。
第三,技术。我跟徐克导演,说服我拍3D,《阿凡达》之后《龙门飞甲》拍3D,他来组织本土的3D创作公司,我就支持他。
记者:徐克导演的确给国内3D电影带来生机,在跟他合作的时候,你是技术、商业考量多一些,还是个人情怀更多?
于冬:徐克对于香港电影,对于武侠动作片这个类型的开拓,是到现在没有人能够超越的。我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我拿着第一个片子发行,是1993年的《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当时我正在北影厂拎着拷贝,做实习生呢。
所以当他拍《龙门飞甲》的时候,我说,来拍一次李连杰吧,你再不拍,你们俩永远都没机会合作了。徐克说,我没问题,你去找李连杰。我就真把李连杰给叫来了。除了商业考量之外,我还有这份情怀,就是当年的《狮王争霸》,是徐克和李连杰的合作。在我手里,他们能再合作了一次。
记者:徐克的新片《林海雪原》、《三少爷的剑》、《白发魔女》都是3D大片,在好莱坞,3D已经开始退热,你还看好中国3D电影的发展?
于冬:现在拍3D电影很容易了,也不贵。当年拍《龙门飞甲》是很贵的,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拍,包括器材,包括后期的调光、配合都花很多钱的。拍的时候也慢,一个镜头要做很长时间。中间经历过这些过程后,整个剧组,包括很多技术团队都得到了培训。
记者:有研究数据显示,二三线的观众可能对3D电影的接受度可能不如一线城市。这个会不会对内地3D电影发展有影响?
于冬:不会,二三级市场恰恰是国产电影广阔的内陆纵深市场。随着我们的二三线,三四线城市影院的兴起,中国电影的票房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现在全国2800个县城,还有2000个县城没有电影院。有300多个地级市,这些地级市还有1/3还没有电影院。那这些地方有一个四个厅的数字影院,都是至少500万元起步的电影院。所以这一块增长起来,又是100亿市场,又是一个绝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