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络ceo傅盛:重生之路! |i黑马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对于今天的金山网络,傅盛是满意的。就像刘备当年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才借得了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告诉他不要急着打曹操,要入蜀,要有稳固的一席之地一样。蜀地凶险,易守难攻,不似中原盛产,但要有这么个地方活下来。傅盛说,如果将活下来作为目标,他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今天回头重读《三国》这一段,恐怕傅盛感慨良多。可牛就是救命的荆州,金山网络成了他的蜀地。他曾像刘备一样被人撵得满地跑,经历过与大佬反目,被公开的羞辱“批斗”,也尝试过白手起家,像任何一个穷光蛋一样省下每一分钱给员工发工资。最后他扎根到金山网络,成为巨头拉拢的对象,牵扯整个战局重要的一环。

金山网络ceo傅盛:重生之路

不同之处在于,刘备占据荆州已经年近五旬,傅盛35岁已经将金山网络带上了轨道。对于傅盛,没有谁下的结论能说服所有人,千人千面。雷军、前老板的光芒都太过耀眼,夹在巨头之间的他面目模糊。站在巨头的角度,他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何况这其中又夹杂着他和大佬们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每次攻防战都像一出戏,吊足了看客的胃口。

但就是这个被轻视为“傀儡”、“听话的木偶”的人,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将濒死的金山毒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现在的金山网络俨然有了再战的气魄和实力。

投奔

金山安全与可牛的合并谈判,是在傅盛创业18个月的时候。那是傅盛口中“漫长的18个月,惨绝人寰的18个月,充分限制劳动者自由的18个月”。辞职时他签过竞业禁止协议,意味着他做不了自己擅长的安全软件。所以,真正意义上创业的起点,他选择了图片领域。

但18个月后,傅盛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他明白自己做图片软件永远不会取得做那样的成功。看上去,这是个很热的领域,他自己对修图这类事情也有爱好,但他个人的经验和行业内的积累还不能达到推动可牛爆发的高度。并且他最想做的,还是安全。

从他开始做可牛,雷军就跟他说,如果你想做,可以把两家公司合并。理智地来看,在互联网这片江湖里,当你和前老板反目成仇,意味着你突然成了投进湖水的那颗石子,引人注目,但实际能容下你的空间已经不多了。雷军的提议未尝不可考虑。

既然是合并,那双方就要亮亮底牌:金山集团的cfo第一次来找傅盛谈合并时,金山毒霸的收入有2亿多,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可牛没有收入;金山毒霸16年历史,有数百名员工,可牛最多时也只有60个人,办公室从一个民居搬到另一个民居;从管理经验来说,傅盛最多就管过几十个人,从来没做过那么大的团队,一旦合并要面临北京珠海两地开发的问题。金山的人不禁嘀咕,合并可牛值不值?

傅盛也有底牌。虽然是个创业公司,但他在可牛是大股东,投资人张颖又明确说过,只要你做安全,就投1000万美元。再者,可牛拿到了卡巴斯基的授权,杀毒品质好。那时傅盛就对国内厂商的收费模式不看好,可牛杀毒一做出来就免费,傅盛对用户继续增长十分有信心。

这次谈判以失败告终,但转机在两个月后到来。催化这件事的,还是老朋友前老板。在此之前,金山安全一直在得过且过中活着,看起来产品众多,业务四处开花,一片繁荣。

雷军说服傅盛的理由是:你现在创业最缺的不是钱,是时间。合并是一个能快速节约时间,建立起高素质开发队伍的方法。等到研发规模提升上去,你有了现金流之后,整体运作会好很多。再者,“金山安全请你傅盛来,是做新主人”。

我们无从得知在傅盛内心深处,到底是奔着做金山安全的新主人,还是更隐秘的向前老板复仇的意念去的金山安全。反正他答应了。

终于,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谈判后,金山安全与可牛合并成立新的公司——金山网络。其中,金山集团是金山网络的最大股东,以傅盛为核心的管理层和经纬投资分别拥有一定的股份。

合并之前,傅盛没有想太多,他没经验,初生之犊不畏虎。或者说他就是个愣头青,不明白一家公司做了20多年了,里面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事情。他基本没在这种历时很长的大公司工作过,那些创业型的公司规模没有超过五六百人的。所以他脑袋里没有这根弦,没觉得这件事是一个多大的挑战,就想着研发团队会比较简单吧。

现实当头给他泼了盆凉水。合作达成后,傅盛和cto徐鸣带着技术团队去了珠海。迎面碰上的除了员工的怀疑和消极怠工,还有早就守在金山安全门口酒店里,等待挖角的其他公司hr和猎头,他们来自腾讯百度搜狗、还有傅盛的老东家。

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人员关系都让傅盛焦头烂额。刚接手金山安全时,金山网盾卸载量高达90%,而这一度是金山安全最重要的产品。虽然合并之后他有了400多人的团队,但卖杀毒盒子的客服就将近100人,实际算下来没有多少人手给他做研发。

再者,金山安全虽然一时遇到困难,但家底还在,研发的命脉和传统没变。在老金山部分人看来,傅盛这小子就是个外人,还是竞争对手出来的,凭什么指手画脚?

傅盛进来之后的一举一动在他们看来都可疑,任何改变,都像是针对老金山员工的“清洗”。团队整合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傅盛意识到这一点,他向雷军要了把“尚方宝剑”。他只向雷军提了一个要求,“四年之内不能考察业绩”。雷军居然答应了。

再造

在仔细研究过金山安全的业务结构之后,他砍掉了其他所有的产品线,尤其是金山网盾—这个长期以来金山安全人引以为傲的产品,只剩下毒霸和卫士。

不如专心开辟新战线,把卫士做好。老金山团队疯了,嚎啕大哭的有,以休假方式抗议的有,消极怠工的更有。

“只能硬扛”,傅盛说。那段日子他每天都因为痛苦和纠结而睡不着,有时候甚至会消极地想,“我在干嘛呢,非要做这个?”要想团队不散,就得想办法收拾人心。他跟每个人推心置腹地聊,不断解释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为什么要这么执行,酒量也因此大增。另一方面,他推动加快开发进度,迅速做出一些结果,要让大家看到他的决定是对的。

他认准了一条,全部精力只能放在产品上,集中精力做毒霸和卫士的研发。至于业绩,雷军都答应了,四年之内再烂也得认。第一年他连财务报表都不看,但每天的产品安装量和活跃量他是一定要看,不看睡不着觉。系统每天凌晨两点钟发布结果,所以他基本没在两点之前睡过觉。到了季度财务会上,听到关于收入的汇报,从他接手之前就一直掉,从2亿掉到1.4亿,缩水将近50%。

“掉得很恐怖,你要按那种算这公司很快就没了,那你看它干嘛呢?我觉得没意义,所以那一年我没看销售数据,对销售不提任何建议也不管。”

在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上时,他保留了所有原有岗位,并承诺选择人才会能力优先,将新老研发人员用小组的形式混搭,让他们通过时间的磨练慢慢了解,销售等方面的事情更是基本不过问。同时,整体提高薪酬水平,用合理的价格找来一些更好的人。在亏损的情况下做这些事,他只想说,自己不是只为了公司利益不顾大家的老板,如果发展向好,大家一定都能得到更好的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只有四五个核心人员离职。

仅仅四个月后,金山卫士就等来了机会。3q大战爆发,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腾讯与金山网络结盟,一个月前刚刚推出的毒霸和卫士两款产品活跃量暴增,均突破千万。很多人都感慨这是运气,两强相争,金山网络捡了便宜,傅盛却坚持,这样的结果未曾超出他的预判。

傅盛对做安全产品有执念,一是他对安全产品的热爱,二是他对互联网颠覆传统安全模式的市场有信心,就算只有一家独大,如果能做到行业第二,对于创业公司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在金山安全与可牛合并的口头协议达成时,预见到趋势的他就开始和腾讯谈合作,而经历这样一战,腾讯成了金山网络的股东,用户量也不断增加至月度过亿,支持公司发展已经不是问题,团队的信心回来了。

有一天,cto徐鸣突然对傅盛说,所有出现问题之后,解决了问题又飞起来的公司,除了苹果和我们,好像没见到过其他的了。傅盛想了想,可能从合并开始,金山网络才算新生。

突围

“一家公司如果用利润描述它的理想,本身就不是理想了。乔布斯传里有一段话,那段话给人印象很深刻,但是我们往往会违背它。他说企业家和商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家真的考虑做怎样的产品,而商人会一直想,这个公司值多少钱,我是不是把它卖掉,我能挣多少钱。”

在傅盛看来,做产品其实是一样的。过亿用户是一个标杆,但不应该是一个目标。产品能不能做得很酷,让自己和用户觉得喜欢才是目的。金山网络内部也在讨论策略,要做得酷,定位精准,这就是有范儿。

他并不急于扩大规模,而是希望在现在这个良好的状态下追求产品的创造性,让产品真心被用户所喜爱,有真正狂热的“粉丝群”。傅盛始终认为,研发是公司最核心的地方,而自己做研发是有自己的方法的。好产品就一定会有机会。

傅盛清楚,一百只鸭子绑一起也顶不上一只雄鹰,金山网络急需打造一款迅速打开局面的明星产品。就像战争中排兵布阵需要攻守兼备,傅盛为金山网络制定了一套攻守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猎豹浏览器。

为什么选择浏览器?所有人都知道浏览器来钱快,猎豹浏览器能给金山网络带来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但傅盛这个打法未必是盯着钱来的。在pc端,杀毒、安全和浏览器捆绑已经被证实为一条黄金战略,傅盛得其真传,自然明白手里揣着杀毒不发挥到最大才是傻瓜。而要研发一款浏览器的难度是远远小于杀毒的。

更高的层面上看,用户量足够多的浏览器现在已经是一种平台,变成了互联网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改善着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浏览器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出口,还是金山网络应该在pc上补上的一课。傅盛说,“就像小孩上学,金山网络很早就入学了,但有一段时间不太用功,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他落后了。这两年,我们其实一直在补课,这也是我来了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

退出战略层面,在浏览器市场上,从来的玩法都是捆绑搜索、网址导航,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用户体验。傅盛和徐鸣的想法是,要重新发明浏览器。他们需要足够的资源来支持自己
的设想。

“急行军”是这样大背景下的指导战略。但傅盛觉得,金山网络速度还不够快。虽然在珠海研发有十几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论技术,程序员个个能力全面,但由于地域原因,引进人的速度是个问题。新人等待成熟还需要耗费一两年时间,他不想等。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傅盛开始觉得,出于各方面利益的考量,应该有新业务的延展。是时候将研发部门搬回北京了,纵然能够列出这座城市千百个缺点,只要还有“可以招到所有需要的人,迅速集结一个力量”就够了。

傅盛也曾想过一些讨巧的方法,比如找行业内其他的公司寻求合作,并购独立的小团队,但最终,都因产品跟他的需求南辕北辙而作罢。

在猎豹浏览器推出之前,傅盛把国内所有的浏览器都用了一遍,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国内所有浏览器的论坛上,每天去看他们的用户回复,把他们的用户问题进行了归类,加入他们的qq群,去了解他们都关注什么问题。三个月后,他才决定这事一定要自己做。

在金山网络内部没有足够的人和资源作支持的情况下,浏览器的项目被确定之后,开发基于android系统“手机卫士”的项目停止,所有人员被调过来重新开始,再加上被从珠海紧急调来的人,只有20多个。即便到今天,这个团队也只有70多人。

2012年5月,猎豹浏览器推出当天,就变成了百度热词。与其他浏览器厂商不同,在傅盛的理想中,这应该是一种大众消费品,强调人的体验,并将体验做到极致,而不是单纯的流量变现工具。“就像香水,你会买香奈儿五号,是因为梦露说过香水是女人的衣服。”傅盛说。因此,第一版中,他甚至放弃了罗列一些最常见的功能。他更希望从长远思考问题,而不是那么急功近利。

在互联网公司当中,猎豹浏览器的营销方式也很特立独行。无论是用抢火车票功能炒作,还是送老乡回家活动,都抓足了眼球。几个月间,猎豹浏览器已经啃下了活跃用户过千万的市场份额。金山网络自此加入了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系统,用傅盛的话说,“金山网络开始拥有了流量”。

现在,猎豹浏览器是淘宝前几大重要的联盟合作伙伴;对百度而言,也是排名前五的流量供应商;对腾讯搜搜而言,是第一大流量供应商。

让傅盛稍感欣慰的另一件事,也是由此为整个公司的思维和管理构架上带来的变化。金山网络开始由之前的盒子模式转化为真正的互联网模式,做好在产业链上的一环,与大家广泛地建立合作关系,然后利用产业链对流量的需要,去获取自己的收入。

在产业链里,有了猎豹之后就可以进行整合,与多家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比如金山网络与淘宝合作的“丝绸之路”,网页游戏联运上也可以做,与优酷爱奇艺等合作的金山影视等等。“这已经是一件非常牛的事情了。如果能把浏览器这件事做好,我觉得足够承载我很多的梦想了。”傅盛说。

猎豹浏览器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意味着金山网络从此不是一个孤立的“u盘式”杀毒软件公司,用户可以随意插拔,而是成为了一个与互联网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公司,根基渐渐深厚。

为什么是傅盛?

傅盛他老婆调侃他是“ 屌丝”ceo。挺聪明的一个人,考大学的时候阴差阳错只考上了个再普通不过的学校,考研又没考上。家境也一般,父母在南方办厂子把毕生积蓄都赔了进去,
全家靠他自己养。

他当年来北京考研究生不为别的,只为了研究生毕业学历高点,简历才能投得出去。他找工作那个年代,招聘会上一般都是非“211学校”不要。这个只带了400元钱就进了京的人迅速认识到,这点钱是无论如何不够花的。他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半工半读,住过很多地下室,被房东赶来赶去,一年之内搬了五六次家,经历了一个穷光蛋在北京必须经历的一切磨难。

但他认为自己从内心深处是一个自信的人,有管理的天赋。即使在不起眼的学校里,他也搞出了全校唯一的省级协会。

后来创办可牛,更是一部标准的屌丝创业史。搜狗王小川说自己苦的时候,傅盛就只有苦笑了。王小川被认为是标准的富二代,不知道什么才叫没钱。“他去机房抱过服务器吗?我抱过。”

做可牛的时候他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服务器都是徐鸣从网上淘的二手货,比新的便宜一半,俩人扛了几台服务器一路开车运到廊坊。“真的,恨不得都没见过10万以上的开销。”

可傅盛对于创业的最初体会,与生活的困窘相比则幸福得多。在他的目的也单纯简明:做对用户有价值,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的产品。曾有人告诫他和徐鸣这对搭档:不要用创业的心态去打工。这个阶段,他们自己收获最大,对日后的遭遇也未曾察觉。

如果没有与前老板告别时那段不愉快的经历,也许今天傅盛身上最显着的标签还只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现在想来,傅盛觉得产品经理阶段,是要做一个命题作文,先考虑命题的框架,再采集用户意见,设计界面,描述功能,开启新的功能点,研发,整个流程与单一产品相关。再回想,傅盛觉得那时所谓的内部创业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创业,自己那时还什么都不懂。

真正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有关创业的一切,是从去经纬转行做投资开始。那时,他看过上百个团队,包括后来大火的yy、豆瓣等公司。而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之前不同思考问题的路径。投资人最喜欢问商业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一家公司怎样挣钱,作为投资人,这是必须先于与创业者见面而去思考的问题,但同时,他也会逼自己想想,如果创业,去见投资人时应该怎样做这项准备工作,自己未来的公司应该值多少钱。他用uc的案例问雷军,“估值都已经这么贵了,为什么还要投?”雷军的答案让他醍醐灌顶:“投资不是现在看一个项目贵不贵,是看它未来能值多少钱。未来值10亿美元,就投1亿,也是能挣到钱的。”

过程中,傅盛也可以锻炼自己看行业的意识。风险投资是要与产业结合、真正理解产业发展、然后在过程当中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的行业,而他所有的优势,只是出身行业,在这件事上比别的投资人更专业。其他的方面,包括公司治理和财务结构等等,他还得从头学起。

18个月的竞业禁止到期之后,为创业做了这么久的准备,傅盛开始做安全。起初,一方面是不想与老东家再有直接的冲突,另一方面守着“抓住一个点,深入做”的信条,盲目自信,他刻意避开安全领域,转做图片,但很快便将方向调整回来,重新回归自己熟悉的安全和杀毒产品产品本身的质量却足够有保障,让傅盛在所有的大牌厂商面前也能够底气十足。

对产品和行业都有深入的理解,也是雷军所代表的金山集团选中傅盛的原因。金山毒霸过去几年衰落,最根本在于,这家传统的软件公司迟迟没能将思维方式转化为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做通某个细分行业自上而下的全产业链是它的目的。而傅盛认为,这样的想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一家公司无论再大,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透所有的事情。社会就该有分工,该合作的合作,自己只能抓住最有优势的点做,短路径,可验证。这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个莽撞青年,除了做好产品的能力,他明白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打造一家公司,在行业当中完成布局,逐个突破,分享融入产业链之后的红利的方法,只是还没来得及做。

可牛与金山安全合并成立金山网络,是对于傅盛的实践能力最大的考验,他真的开始执掌一家成规模的公司,这家公司在某些业务方面优势明显,并且和自己擅长的安全领域重合;这儿有足够多有能力的人,这个团队的成长速度可以预估;它还有上市的母公司,最大股东的融资渠道还通畅。它需要的,只是改造思维方式。

但这恰恰是最艰难的过程。除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傅盛却很少提及在过程当中他非但不激进,还相当理智的方面。对产品之外其他所有部门的业务,他选择不过问,基本上维持了之前的秩序。而之前所有管理的欠账也都被马上解决,包括欠着员工没发的奖金,入职时公司答应过却没办到的事,全部都兑现。当时公司还在亏损,但这样的态度,至少让员工觉得跟着这个老板做,有戏。

傅盛一开始也没忙着安抚人心,平衡新老员工。他将这家公司的结构改造得十分扁平。他对员工说,只要产品做成了第一,就是企业文化。互联网产品短路径、可验证的特征,让整个管理的流程都可以降低成本。用户每次反馈意见,甚至抱怨“这东西不好用,你得帮我改”的过程,本质都是用户帮忙做管理。但对他而言,考验还远不止这些,创业之后,为公司构建的框架、发展计划、营销渠道等,每个都是难题,只不过,傅盛在一个个地去解决它们。

雷军是近几年对傅盛影响最大的人,现在很多情况下,傅盛会试图让自己学习雷军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他将雷军身上的一种能力称为“自刷rom”,具体而言就是,不断否定自己。人要改变自己很难,但是,每次对事情做出当时认为的最优选择之后,过段日子再想想,这是否最优选择,如果不是,还有哪些地方不对,哪些地方没做到,没做好。

在决定停止金山手机卫士转而开发浏览器时,傅盛就做了这样一个推演:这个时机是否必须这么干?如果再来一次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我还可能怎样做?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不断想更好的机会,想行业,思维习惯就这样被形成。

徐鸣是现在金山网络的c to,今年是他与傅盛合作的第11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起出走、一起创办可牛、一起经历了与金山安全的合并,现在又将金山网络作为一起创业的项目。

在徐鸣看来,傅盛从一个产品经理跨过了几大步。

第一步,是从产品经理到管理者。傅盛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逐渐变淡,他开始明白怎样协调大项目的参与者,从管理的角度将他们凝聚。

第二步,是从管理者到行业观察者。过去,傅盛只是从做产品的角度,从简单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而如今,他开始懂得用行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产品。经过这样的思考之后,企业的使命和在行业当中的定位也更为清晰。

第三步,是从行业观察者变成通晓商业逻辑的企业家。这样的转变还在进行当中。过去这些年,傅盛的学习能力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努力也让他对在行业当中的积累日益深厚。对产品、行业和商业的理解力逐步累加,才能够让他完成跨越,在互联网行业从创业者真正成长为企业家。

傅盛很喜欢科幻小说《三体》里一段对二维动物和三维动物的描写。二维动物永远只顾眼前,不想下一步是什么,在规律存在的前提之下,他们的路径很多都是撞出来的。而三维动物是,
把整个离题的情况都想好之后,沿已经画出的一条线去走,所以,他们的路径总不会偏离最初的预设太多。

傅盛觉得,年轻时的自己就是标准的二维动物,做出了一点成绩,然后便盲目自信。现在他开始能够从产品和消费品的关联,从整个互联网产业中的布局,从整个行业中自己所能起的作用等方面综合之后做决策,这就是很大的进步。而对待外界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平和的心态,则来源于在这段创业当中,傅盛已经渐渐意识到,除了用户,什么都不重要。“刚出来,我会担心别人不投我钱,有了钱,又担心团队能不能壮大整个业务;合并之后,担心哪天一不小心就被对手干死,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直到现在,我们才意识到用户群下降是最可怕的,这是真正的基础。”

但是,至少现在,傅盛不会再担心公司会轰然倒地了。数百名员工看到了,这个老板是靠谱的。而他自己也认为,团队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前些日子,公司甚至拿出一笔钱,组织了40多人的中层管理团队去硅谷,“我想让大家看看这个世界上真正创新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可心怀创新梦的他对于眼下这家企业的寄望,却与这家企业20年前的目标分毫不差—做一家世界一流的软件公司。

最重要的人

谁曾是他的贵人?对他帮助最大的人?最能影响他的人?难以忘却的人?

*张颖*经纬中国创始人

傅盛有时候会想,如果预见到之后马上就是金融危机,自己还会不会离职。当时,自己没积蓄,老婆不工作,孩子刚出生。经纬中国的创始人张颖看到他离职的新闻,就辗转找到他的联系方式,打电话问是否愿意去做投资。

“投什么资?”这是傅盛的第一反应,他对张颖说:“第一,我没钱;第二,我连自己的银行存款和股票都分不清楚。”张颖却认定,整天看调研报告的人和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过的人是不一样的,傅盛对行业深刻的理解能帮经纬很大的忙。

犹豫了两个小时,傅盛接受了这份邀请。但同时,他也明确地对张颖说,“我还是要出来创业的”。张颖说:“没关系,你就把这里当过渡也可以。”之后一年在经纬投资担任副总裁的时间里,他才知道,投资怎样与产业相结合,投资人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借做投资的机会,他也与很多的创业团队见面,知道了小团队会遇到什么问题,提醒自己创业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干。

今天每次提及,傅盛仍然会充满感恩地说:“张颖是我的贵人。”正是在过渡期有这样一个容身之所,他的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才得以终结。而一开始,张颖也对傅盛承诺,如果他再去创业,自己也一定会投他。张颖向来在投资过程当中将“人”的因素看得很重,对趣玩投资时,他也曾说,自己看不懂趣玩在做的事,但是看好周品这位创始人,所以才投。

经济危机时,全球的风险投资基金都遇到了一些阻碍,甚至连红杉、经纬这样全球性的基金也出现了募资困难的状况。有一次吃饭,傅盛没忍住试探性地问张颖:“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你会不会就不投我了?”张颖答:“不会,真的不会。你放心,有些事情就是缘分。”傅盛也不能确定他所说的“真的”能否兑现,但还记得当时自己“好感动”。

在可牛与金山安全合并的当口,傅盛去问张颖的意见,作为可牛唯一的投资人,张颖有否决票,因为他觉得傅盛可以独立就把一件事情干好。而此时的傅盛已经被雷军劝过,更倾向可牛与金山网络合并。表达了自己的意图之后,张颖说:“作为股东,我不给你添乱,我支持这次合并。”

傅盛在张颖身上学到的最优秀的素质,就是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不会左右别人的决定,而是更多的将所有的意见摆在做决定的人面前,让他自己去想。交流的过程中,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直接说出来。而这样做决策的思路、公司的构架、长远的发展,经纬中国的团队也给了他很多帮助。从最早时,借办公室给傅盛招聘时用,到最近,介绍所投资公司与金山网络交流合作。

*雷军* 金山网络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

雷军则是傅盛口中另一位贵人,也是近年来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正是他,让傅盛对企业和自己的思考从“术”上升为“道”。

认识雷军也是在离开之后,经朋友介绍。雷军一开始就愿意借钱让傅盛去自己创业。但是因为那份竞业禁止协议的存在,傅盛还没想好创业做什么,一直拒绝。雷军坚持说:“你虽然没创过业,但你是我见过的人里特别有创业感觉的。”所以,在金山安全重整旗鼓时,雷军会第一时间想到傅盛,看重他既了解互联网又了解安全的特质。

合并的前夜,雷军给傅盛打了个电话,说:“傅盛我们再捋一下,看还有什么细节我们没有顾及到没有注意到的。”接着又说:“合并之后,签了协议你就马上要去珠海了,你要施展你的个人魅力,然后要让大家都看到你的能力,无论你做什么,我坚决支持你。”傅盛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觉得,雷军在电话里嘱咐这些时,就像嫁女儿一样,忐忑不安,却也充满欣慰。

在珠海大刀阔斧改革时,不止一个人向雷军告状,说傅盛“清洗老金山、胡整”,雷军也没给傅盛打过一个电话。

在决定让傅盛执掌金山网络时,雷军就已经做好了用人不疑的准备,无论还有多少多年的老员工在改革之后离开公司,他坚决信任傅盛一个人。

引入腾讯投资时,马化腾问雷军,为什么你觉得傅盛能让金山网络成功?雷军说,就凭他对行业的了解。

之后的日子里,傅盛不断从雷军的身上学习,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雷军的思考模式和总结能力。

傅盛说,雷军是一个总结能力很强的人,他会不断地提问,然后不断地总结。再在实践当中验证自己总结过的理论,往往经历这样的过程后,效率会大幅地增强。在雷军刚开始动做小米手机的念头时,傅盛就说,小米的成功是注定的。雷军从做卓越起,就总结了如何用电子商务卖手机的方法,通过投资的公司,研究过品牌化的战略。

雷军身上的另一种能力则被傅盛称为“自刷rom”,每天他都在学习行业最新的东西,否定从前的认知,否定单一的角度。傅盛现在每天都在自我否定,并且在做了金山网络的ceo之后,逐渐将这样的认知从产品的层面上升到公司战略的层面。

很长一段时间,傅盛脑子里一直有根弦紧绷着,叫做“对错参半”。前老板一直跟他讲,不要管一个点有多小,只要深入做就会有机会。似乎前老板用他的经历对这句话的正确性作了证明,从中文实名到上网助手再到3721。所以那时,傅盛很耐得住寂寞地从查杀木马这样的小点开始做。

但放在今天的格局上想来,前老板告诉他的这句话错了。有时候,抓住小点并深入做下去,成功也只是个成功概率不定的事件。有些路,可能走下去是对的,有些则是一直走下去“就可能掉进海里”。当成功当中有运气的成分而不自知时,只会增加之后盲目做事时失败的概率,只有战略与战术相结合,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更理智地做事。战略的重要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比战术重要得多。

傅盛对3 6 0是有感情的。“我真的是流着泪离开的,不想和老周发生冲突。”离开时再次考虑创业方向,他也并非仅仅因为那张竞业禁止协议就决定不做安全相关的产品。但做图片时,
他第一次感觉到这个点对自己而言是错的,市场不肥,产品冷门,自己也没在行业里有所积累,所以才会不断质疑和考问自己。经历了漫长的18个月后,很多人说“傅盛是为了报仇才重新来做安全产品的”,傅盛否定了这个说法。

“自始至终,我都是在追求自我发展来做,只是证明这个市场大,公司有价值。我不能因为你,就不做自己熟悉的行业了。只要3 6 0不作恶,做竞争对手就是。”

*徐鸣*金山网络cto

很大程度上,徐鸣也是促使傅盛出来创业的动因之一。离开3 6 0时,徐鸣对傅盛说“我和你一起走”。之后,前老板也曾找过徐,并承诺兑现他许诺过的股份。徐鸣全部拒绝,并相信傅盛一定会再创业,并做出一家像样的公司。两人合作开始创业时受了不少苦,在北京东三环边的居民区租了房子,十几个人就在几十平方米的住宅楼里开始办公,来应聘的新员工甚至看一眼办公室就走掉了;去中关村二手市场和淘宝淘二手服务器,再自己扛着开车去廊坊的机房这种事情,他们都一起经历过。

所以在想起创业的苦来,傅盛觉得之后遇到的事都不算什么。“如果贪图轻松,我就去做投资了。投资比创业轻松得多。”傅盛说。而张颖也曾公开说过,如果傅盛去做投资,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投资人。“可我要真转行去做投资了,徐鸣怎么办?”傅盛像提问,又像在自言自语。徐鸣则说:“可能那段时间,我真拿这话威胁过他吧?哈哈!”

金山网络ceo傅盛:重生之路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