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交】谁是下一个陌陌?陌生人社交网络大起底!
从近两年开始,整个互联网世界以硅谷为起点,刮起了一道"小社交"风潮。私密社交应用PATH用户数超过2000万,估值10亿美金;Facebook花费10亿美元收购照片社交应用Instagram;“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拒绝了Facebook和Google高达30亿美金的收购邀约;知识问答社区Qura估值9亿美金......
【小社交】是一种style,而陌生人社交是当今移动互联网社交中非常重要的一块。( 相关文章: 小社交时代开启:“秘密”们的风口 ) QQ、微信都以陌生人社交切入,然后又都抛弃了这一市场。51.com来去匆匆。陌陌以此成名,如今估值20亿美金,谋划赴美上市。后来者仍有机会,那么,谁会是下一个陌陌? 上线即在App Store社交榜独占鳌头、同名的安卓应用“鸡犬升天”、大批投资人被拒之门外……4月初,一款名为“秘密”的匿名社交应用,在轰动移动互联网界的同时,也引起了投资人对移动社交应用的关注。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陌陌创始人唐岩在微博上炫出了破亿的用户数据。这款有着“约炮神器”标签的陌生人社交应用似乎欲“登堂入室”,业界盛传该公司或于今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曾与陌陌死磕的同类应用“遇见”正在完成B轮融资,上线不到一年的陌生人通话应用“比邻”获得了启明创投的A轮投资,上线不到6个月的陌生人社交应用“微聚”更是获得雷军及YY语音数百万美元投资……曾被看作陌陌“口中之食”的陌生人社交领域,来了许多陌生的竞争者。 陌生人社交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99年2月,腾讯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OICQ(QQ第一版),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在陌生人中找网友。至2000年,同城聊天室兴起,在聊天室认识陌生人,然后通过OICQ保持联系成为一种潮流。 此后的5年里,许多人的QQ好友列表上都充斥着陌生人。随着时间推移,QQ逐渐变成了以好友关系为主的熟人联络工具,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越来越难,有些人甚至开始拒绝添加陌生人。2006年,横空出世的51.com扛起陌生人交友的大旗,一度席卷了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由于错失行业发展机会和运营问题缠身,51.com不久便偃旗息鼓。后来者微信也以陌生人社交作为切入点,浅尝辄止,很快转入熟人社交。“微聚”创始人焦一向i黑马&《创业家》分析称,“陌生人交友和熟人社交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前者是一个细分市场,而后者却是一个大市场,可以把世界上每一个人囊括进来。微信不可能舍大取小。” 微信的退却,给了陌陌巨大的发展机会: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用户数量从零破亿。然而,靠陌生人社交起家的陌陌也逐渐露出了转型为移动社区的迹象:绑定微博、手机通讯录;上线群组和贴吧功能;在点对点沟通的基础上搭建社区。 陌陌会不会也像QQ一样最终转变为熟人社交网络?唐岩给《创业家》的答案是:暂时不太可能。在他看来,QQ能转变是因为之前没有熟人社交平台,而陌陌面前已经有QQ和微信这两座大山。 “QQ和微信做得那么好,市场怎么可能支持我取代它?”唐岩对i黑马&《创业家》说。“正如微信做得很好,市场怎么会支持来往、易信这种东西呢?用户为什么要装两个类似的东西呢?除非微信有什么重大的缺陷,或者有什么新技术的革命它没把握住,导致用户体验非常不好,市场才会支持另外一个产品把它取代掉。” 无论如何,陌陌曾为后来的创业者做了市场普及工作,让更多人知道除了QQ和微信外,还有一类社交应用可以选择;然而它也基本将移动社交领域的早期红利耗尽,比如让它大红大紫的“约炮神器”标签,成为了后来者的羁绊。“很多用户认为,陌生人社交应用不就是陌陌一样的‘约炮工具’?既然已经安装了陌陌,为什么还要使用别的App?”“微聚”市场负责人杨一犇向《创业家》透露,他在做市场推广时常常遇到这样的质问。 但后来者仍有机会。首先,信任问题依然存在。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需要平台通过运营、产品等方式去建立。通常,有共同特征的人(同样的爱好、职业等)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譬如同性恋群体。同性恋社交应用Zank创始人凌绝顶对《创业家》说,用户在Zank能找到一种归属感。这是陌生人交友中的细分市场。 与信任相关,陌陌没有解决陌生人社交的效率问题。许多人以为“约炮神器”约会效率很高,其实恰恰相反,通常一个男性需要给数十个女性发信息,才能搭讪到其中两三个人,而在线下约会见面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微聚”创始人焦一设想了一个解决方案——活动前置。“陌陌是先聊天,通过不停地聊,筛选出一个愿意跟你一起吃饭或看电影的人,而‘微聚’先筛选出来一个愿意和你一起看电影的人,然后再开始聊,聊熟了再进行活动。”焦一介绍。 用户黏性低是以上问题的直接后果。据估计,用户过亿的陌陌,日活跃不超过1000万人次,“遇见”用户过3000万,日活跃只有100万人次左右(其创始人称200万)。做一个有趣产品火爆一把比较容易,如果想让用户持续使用你的产品从而找到赢利模式,就要给出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理由。 唐岩也在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精确显示距离现在是陌陌最重要的功能,但这是不够的,中国社会多层多样,必须要有更精准的匹配度、更高的社交效率。这要靠产品去改善,要做更多的数据分析。” 而新的竞争者们至少目前并没有给这些问题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它们通过开发新的应用场景迅速切入了陌生人社交领域。“比邻”靠语音做得风生水起,而“秘密”则以满足窥探欲风靡一时。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问题可以永远避开,除非你能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秘密”以维持对用户的强刺激。 陌陌之后,再无“神器”。 案例一 比邻:只打给陌生人的网络电话 口述/ 刘进龙(比邻创始人) 整理/ 记者 王根旺 比邻是一款基于语音的社交App,按一下按钮,你就可以随机找到一个天涯海角的陌生人来语音聊天。 2010年3月,我和朋友一起创立了团购网站闪团网。2011年4月,闪团网被窝窝团以千万元级的价格收购。之后我们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并于2011年底推出了一款名为“比邻”的轻问答应用。比如用户想知道衣服搭配是否漂亮,可以拍张照片发到社区里去提问。这款产品一直不温不火,每天用户增量只有两千左右,这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很危险。后来我反思轻问答产品之所以缺乏爆发点,是因为用户一天中想提问题的场景并不多。 反思的结果就是,我们一定要做一款用户每天都用得着、有时间就想玩的产品。提问题的应用领域肯定比人与人的交流窄了很多,社交应该有更广泛的需求。2012年6月,我们开始探讨各种社交方向,尝试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媒介。 最后我们选择的媒介组合是“声音+图片”。对于年轻人,声音是一种很刺激的交流方式。我随机连接上一个女孩之后,马上可以给她讲个笑话,女孩也可以唱一首歌,这种实时场景很刺激、很好玩。“声音+图片”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也非常高,因为智能手机等设备既有麦克风也有听筒,还能拍照,对带宽要求也不高,现有的3G网络完全可以承载。 2012年8月,我们开始研发产品,大概7个月后上线了第一个版本。产品界面比较简洁,主界面是一个大按钮,按着就可以进行随机呼叫。此外,界面上还有一个联系列表,如果你想和哪个人聊天便可以发信息,如果他同意即可语音聊天。比邻采用的通话技术是VoIP(注: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俗称网络电话),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我们未来需要做的就是在全国部署服务器,避免因流量过大而宕机。 目前,比邻没有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功能,用户不能查看附近的人。一对一本来就是一个私密聊天,结果常常是“约炮”,如果加上声音工具,结果会是“神器中的神器”。假如用户都用这个产品去“约炮”,那它的可延展性就存在问题,比邻不是为了这种需求而存在的。 比邻用户中有70%的人都是90后,他们有很强的交流和认识新朋友需求,这是一个特别刚性的需求。对于男生来讲,他寂寞的时候可以在比邻上快速找到一个人和他聊天;而对于女生来讲,她的诉求就是交流,她不担心会被骗走,因为挂了电话你永远找不到她,这样也最好地满足了女生的表达欲。 比邻和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有异曲同工之妙。Snapchat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用户使用这个产品没压力,不必担心有任何不良东西留下。同样,在比邻上,你遇到的是一个陌生人,他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在哪里,说完你就挂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真正满足了90后的需求,他们可以在比邻里面尽情“放肆”。 比邻的用户数量从零突破到1000万,大概用了10个月时间。这一方面是源于产品比较好玩、刺激,另一方面是因为微电影营销效果好。我们制作的微电影《什么叫**》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点击量超过了1亿次,这起到了很大的市场推广作用。 我们未来的盈利方式比较多,比如为害羞的人提供变声的增值服务,也可以提供场景音乐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提供会员服务,比如优先和美女通话,这个需求在中国三四线城市太强烈了。很多人能搜索到美女就已经很兴奋了,假如让他和美女直接通话,他会不愿意付钱吗?不过,在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之前,我们不会考虑盈利问题。 北京比邻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案例二 遇见:将陌生人变成“半熟人” 口述/ 潘晓旭(遇见创始人) 整理/记者 王根旺 与同期诞生的陌陌相比,偏居广州的遇见好像有点不温不火。然而在游戏联运的刺激下,遇见上演了变现大戏,并且已经整体盈利。潘晓旭似乎找到了和陌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将陌生人变成“半熟人”。 我可以说是创业老兵,遇见是自己第三次创业,之前每次都没有大成,但也达到了预期效果。2006年,从SP(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的“黄埔军校”鸿联九五离职后,我顺理成章开始在SP行业创业。但由于行业瓶颈已经显现,2008年我转型做第二家企业,除了塞班系统之外还做了Java产品和Wap导航站,也给MTK山寨手机提供一些软件产品。 第二家企业总体来说做得不错,2011年我将公司卖给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成功套现了几千万元。我卖掉公司是因为行业变化太快了,诺基亚手机代表的小屏时代已经衰落,我预见到iPhone引发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会凶猛袭来。 2011年,我开始做遇见,涉猎陌生人社交领域。陌生人社交一直是我的理想,因为自己1999年就开始玩OICQ(腾讯QQ的前身)找网友,这个需求几乎贯穿了整个PC时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陌生人交友产品也一定会应运而生,其实在遇见前面已经出现了包括陌陌在内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但是我判断这里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2011年底,遇见上线了第一个版本。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跟陌陌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圈子”,后来陌陌也上线了圈子,也做了情景功能。陌陌团队有非常牛的基因,我深知自己跟他们玩的套路必须不一样。 但所谓差异化永远都是相对的,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过程。遇见和陌陌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我们的产品设计风格。但是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都在发掘陌生人之间的好奇、吸引力、兴趣点和共同点。 遇见的圈子风格和陌陌并不一样。遇见的圈子是一种大圈子文化,一个圈子可能会有几千人的规模,用户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邂逅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为自己量身创建圈子。而陌陌做的是群组类的功能,是属于小群体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会把圈子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让用户能够通过圈子、话题、个人中心和个人动态沉淀更多的内容,不仅仅是之前光有图片内容。更多去沉淀用户的状态内容,而这些内容将会成为他们情感需求上的落脚点,有利于提高用户黏性。 不同于陌陌通过LBS查找附近陌生人的功能,遇见拥有“穿越”功能。比如我们提供了地图模式,可以让用户“穿越”到其他地方去,通过地图的指引可查看任意城市的在线用户。例如我可以从广州穿越到丽江去,在那里认识一些朋友,以后如果我到了这个地方,还可以继续和朋友联系。 遇见还可以实现更精准地交友。交友永远是双方需求,但是我如何知道对方的需求?我们提供了附近焦点、全球焦点,甚至是邂逅游戏等功能,让更多人可以精准“邂逅”。我们还会通过推荐方式,用户自己把自己顶上去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在陌生人社交App中,用户的本质需求就两点:交友和炫耀,后者包括个人内容的沉淀,同时也包括跟其他用户交流过程中留下来的一些可以炫出去的足迹和脉络。遇见的产品思路是通过用户一层层的关系和交友的诉求,去沉淀内容,再通过用户炫耀自己以及炫耀他们和别人的关系,去沉淀用户。之后再基于兴趣、共同爱好或者某个目标聚集起来一群人,形成新的社交关系。这样,通过一层又一层沉淀,陌生人最终转化成一个“半熟人”,对方可能不是你身边的朋友,但已经变成你网上的朋友。 目前,遇见的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日活跃数大概在200万。遇见已经整体盈利,而变现的过程可能非常有亮点:去年我们收购的游戏发行平台“益玩”负责了遇见的全部流量转化任务,益玩现在的月流水已经达到1000多万元,其中遇见带过去的流量占比最高达到30%。而未来遇见变现的机会,还包括O2O、圈子、虚拟礼品及虚拟礼品实体化等。 广州遇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三 微聚:先约会后聊天 口述/ 焦一(微聚创始人) 整理/ 记者 王根旺 不同于陌陌需要通过不停聊天然后再筛选出一个愿意和你约会的人,微聚的做法是先筛选出来一个愿意和你约会的人,然后再开始聊天。 我在金山和蓝港在线都工作过,2009年底,雷军推荐我去了YY。当时这个公司还挺小,但发展不错,我就加入,在YY工作了三年半。最初是做市场商务层面的工作,后来因为我想去接触更多的东西,就主动立项做了YY特权中心和YY话中话等项目。YY特权中心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游戏营销平台,可以帮助游戏推广和嫁接用户,这款产品一年的广告营收就达一亿多元。 陌陌还没怎么流行起来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陌生人社交市场。2012年5月,我得知YY下半年要上市,如果这当口离职就很可惜,但是如果不创业也很可惜,我就在下班后组织了一个兼职创业小团队。团队里有来自微信的人,也有来自4399的人。可能因为大家都没有离职,再加上有些人抱有混日子的态度,觉得做成了就赚一笔,所以效率非常低。我发现这样下去实在不行,因为做出来的产品很烂,根本就没法用,所以我就在2012年国庆节后把团队解散了。 过了两个月时间,我每天还在想这个事,因为这个行业里有非常巨大的机会,如果做不成这件事的话,自己感觉死不瞑目。YY上市后,我在2012年底把创业想法告诉了当时的YY技术总监肖军,两个人一拍即合,2013年3月份租了个民房,每天下班就去做产品,两个月后便做出了一个很粗糙的版本。之后,我们又用三个月时间打磨产品,觉得它OK了,便于2013年8月提出离职。 从YY离职之前,我们就拿到了老板李学凌和雷军的天使投资。李学凌心胸非常宽阔,可能很少有老板能做到员工离职了,自己还出资支持他创业。而雷军十秒钟之内就决定投资我,他就问了我一句话:你离职有没有跟YY闹僵? 我回答:没有,YY也投了我。 雷军就说:放心做吧,不管做成什么样子,我都支持你。 当然,说起来是十秒钟,其实也是十年。我这十年在金山和YY的成绩,雷军都看到了。 从2013年10月离职创业到现在,我们还算发展得OK。微聚目前的注册用户大概有将近三百万。而且在没怎么发力推广的情况下,我们每个月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这主要是因为微聚是陌生人社交的第二代产品,解决了陌陌等陌生人社交1.0产品的痛点。 效率太低是陌陌这类1.0产品的一大痛点。比如你在陌陌可能花了一下午找七八十个人搭讪,最后能搭讪到两三个人,跟这两三个人再铺垫下来,战线特别长。微聚用两个方法解决了效率问题:首先把约会前置化,因为和女孩搭讪的男性一般都是想把对方约出来见面,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以及社会地位不同,选择的约会地点也不同。比如我在微聚上发起一个活动:“周六晚上六点钟在广州塔顶层的旋转餐厅请一个女孩吃一顿自助餐。”我约的是光明正大的场所,吃完饭就散了,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肯定有很多女孩赴约。通过把目的前置化来解决效率问题,这样就快速匹配了人与人之间的兴趣,不用广撒网,我先把约会内容抛出来,所有来报名的人都是有兴趣的,再和报名的人沟通就非常方便。我给这种模式起了个名字:站在墙头等红杏。 解决效率问题的第二个方法是引入虚拟物品互动。在陌陌里,每个人的身份都是无法识别的,无论你是“高富帅”还是“穷屌丝”,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模一样的。而微聚就通过引入虚拟物品互动的方式,解决了身份识别问题。比如谁刷了虚拟的鲜花、香水、钻戒和皮包礼物,很明显就知道他是一个付费用户,其条件肯定跟普通用户不一样。 在微聚,如果男生发起一个活动,女生可以赴约,大家都签到后,虚拟礼物就归女生所有了。而赴约的女生可以像YY的主播一样得到提成,提成比例从10%到40%不等。当然,不花钱的用户也需要维护,因为他们手上每天有免费礼物,可以用来提高女生的分成比例,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家只维护付费用户。这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女性用户的积极性,因为你随便帮我拉一下收入,提成就够报销手机话费了。 目前,虚拟物品互动是微聚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盈利模式在YY已经得到成功验证,仅此一项YY就可以月入过亿。微聚即便做不到YY那种规模,未来也可以做到月入上千万。 除了效率低之外,陌生人社交还有一大痛点就是信任问题。女生在陌陌上约男生,后者都害怕前者是酒托、饭托而不敢赴约,更别提男生约女生了。我们正在建立一个类似淘宝信用体系的机制,如果你在微聚上有过不良行为或言语,别人随时可以给你一个差评,这就会导致你无法跟任何人沟通,甚至帐号作废。我们寄希望于这样一套信用系统来改变陌生人社交混乱的状态,让陌生人交友也可以变得有序、可信。 广州多聚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四 Zank:给“同志”提供心灵空间 口述/ 凌绝顶(Zank创始人) 整理/ 记者 王根旺 垂直化通常是解决陌生人社交难题的利器,Zank就专注于建设“同志”(注:男同性恋)生活圈子,它把现实生活中同志的需求搬到了网上,而且实现方式比现实生活更丰富。 四年前,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了同志社交网站飞赞。早前的同志网站多是以新闻、聊天室或交友为主,而飞赞则鼓励大家贡献内容,不局限于填写个人资料。于是,很多同志开始分享生活中的情感故事,上传照片。当时我也组织了很多线下活动,正是因为飞赞,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积累了许多人脉和行业经验,为我做Zank奠定了基础。 2013年,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全职创业做同性恋社交。我之所以全职做同志领域,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我本身就是同志,对同志群体很了解,也觉得有义务“为同志服务”;第二,我在网易和新浪微博工作过,虽然互联网公司有不少同志,但一直没人出来创业做同志这个领域,我愿意做个榜样;第三,国内几乎没有品质优秀的同志应用,已有的产品无论在功能设计还是用户体验方面,都有很多改进空间。 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社交应用,都没有固定的产品形式或风格特色,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比较这两者的共性或差异。我觉得更有参考意义的是看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两个群体的共性和差异,用户群影响了软件本身的一些属性。 国家对同性恋和异性恋网络的监管标准是一样的——禁止涉及黄赌毒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也就是说,政府不会因为你做同性恋服务就给你禁令,一些同性恋社交产品之所以被运营商禁止,其实和“歧视同性恋”没有关系,更多是因为他们涉及了色情内容。 不像异性恋男女们可以任意表达,同性恋是很多人的隐私,同志一般不希望公开暴露自己的性取向。因此,同志们在现实中有太多压抑情绪需要释放,他们不仅想交往到一些朋友,还想找到一种有归属感的网络空间。正因如此,我们把Zank定位为“同志社交和服务平台”。 Zank在线上和线下两方面都强化了社交功能。在做第一个版本时,我们就发现50%以上的用户路径会到达“图片”这个功能,所以我们干脆强化了图片功能,把图片独立成一个频道,大家不光只看附近的人,还可以浏览同城的图片。这个功能在Zank第二个版本上线后,用户反馈非常好,每日上传的图片量是原来的三倍,用户停留时间也翻了一番。从2013年5月上线至今,Zank已经拥有200万用户。 实际上,Zank做的就是同志生活圈子,把现实生活中同志的需求挪到了网上,而且网上比现实生活中要丰富很多。Zank上有你附近的同志朋友,你可以在网上交流彼此对一部电视剧的看法。当你想找同志租房、旅游和“出柜”的时候,这里也有你需要的服务。一些同性恋公益机构在Zank也有账号,例如北京同志中心、广州同性恋亲友会、上海爱白等,他们都直接服务于同志。 线下我们的特色是做活动,比如北京知名的同志酒吧Funky通过Zank发布活动,这吸引了很多用户。当然,除了强烈的交友需求以外,同志还有其他需求。他们是一个高消费和高黏性的群体,其消费能力可能是异性恋的三倍。比如男士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很多都是同志,他们买Gucci这些奢侈品牌非常干脆,不会讨价还价。我们调查发现,63%的同志用户都接受整形或微整形,于是我们就和国内最大的美容整形第三方平台美尔贝一起做了免费去韩国的活动,很多用户参与,非常成功。截至目前,我们和护肤品公司、音乐剧、电影、移民机构和旅行社都进行过合作。 我们实际上就是希望把一些服务对接过来,让同志们不仅知道可以做哪些事情,还知道去哪儿做。比如面部整形,我可以告诉你鼻子和眼睛怎么去整形,我还可以告诉你哪些医院比较好。当然,我们很在乎与Zank合作的第三方品牌的品质,因为这也决定了市场对Zank的看法,更决定了用户对Zank的信任。 未来,我希望Zank能够把同志和服务信息连接起来,告诉他们哪些公司是对同志友好的,你可以去消费。所以,Zank最终会是一个人和人社交、人和信息服务对接的平台。 知春畅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王根旺 来源:i黑马 -------------------------------- 这篇文章,只是i黑马【小社交】系列的第3篇,我们后续将会系列梳理出整个行业的动态,找出下一家巨头潜力的“小社交”创业公司,如果想关注该系列文章,或者你也是在做“小社交”的创业者求报道,请注册i黑马社区 www.iheima.com ,关注“i黑马TMT”,私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