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何以估值5亿美元?技术与心理优势

i黑马  •  扫码分享
这两天,在笔者的朋友圈,科技博客的各大首页推荐,新闻客户端的推荐,甚至传统媒体的头条,都被今日头条刷屏了。没错,是今日头条,但是触动一众坎坷的心灵的,我觉得是 5 亿美元的估值。

投资人的资金到位以后,我们再论今日头条是否值5亿美元已无新意,我今天要说的是今日头条是如何在高手如云新闻战场中,凭借技术与心理,打开一片自己的市场。
技术的先发优势

今日头条的推荐逻辑大概是:首先系统的采集用户海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挖掘,用户行为习惯,智能分析出每时每刻最热门最值得用户关注的资讯,再基于微博或者用户浏览历史,浏览时间分析出用户以前获取信息的情况,建立起个人用户模型,两者结合,就能智能的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信息了。当然这里面还存在着一种用户自己进行标签选择,例如笔者会选择科技,娱乐,游戏作为标签。那在推荐的时候,这几个标签的内容也会适当的增加权重。

那么在搞清楚头条的推荐逻辑以后,说说头条这个技术的先发优势。这上文提到的推荐逻辑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于用户信息采集的能力,以及大数据挖掘的能力。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实现,而今日头条则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公司超过80%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这是一家完全以技术为导向的创业公司,而推荐技术最大的障碍就是推荐的准确性。笔者是在去年年底就开始使用这款app的用户,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今日头条的推荐机制从笔者体验上来看,有了一些改变:

1,推荐内容更加多元化, 笔者刚使用今日头条的时候,推荐的内容基本上只根据一个或者两三个兴趣的维度去推荐,就会出现之前一个评论者所说的,在一段时间我关注小米手机或者锤子手机,而在头条推送的时候,我就只看到一大堆手机导购,手机评测的文章,其他的时事要闻可能排在相对的后面,不能够在首屏就看到。而在最近的推荐维度改变以后,头条首先会把用户的习惯考虑在内,笔者选取了科技,娱乐,游戏作为标签,并且拍了一下秩序,首先第一屏给笔者推送的科技相关的新闻,以及笔者一些订阅号的更新,还有最重要的每天时事要闻的首屏置顶位置,拉下来首屏以后有穿插一些其他栏目的头条内容,让推荐更多元化,对于笔者碎片时间浏览来说,基本可以满足。

2,内容的淘汰更加残酷, 在笔者使用今日头条的过程中,以及对一些媒体朋友,同行的了解当中获悉。今日头条的内容也存在一个时限,举个例子,就是你在下午的3点15分通过科技标签的feed流看到这一则新闻,然后再你看完以后,晚上10点20分,你再次回到科技标签里面,试图通过时间找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可能已经不见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个不太为外界所知的今日头条另外的一个技术领先的,内容淘汰机制。系统默认在这篇资讯或新闻在首次被摘取的时候会出现在feed流以及推荐内容之中,作为首次的展现性推荐,然后在3小时,1小时,甚至半小时(具体笔者不清楚,只是根据使用情况估计)内的热度(包括该文章的点赞数,评论数,收藏数,阅读数等几个维度)来评判这个文章是否足够的热门,如果没有的话,则把这个内容从feed流中删去,读者想再次在feed流找到它已经没有可能,除非有具体的链接或者收藏。

心理的无我优势

目前腾讯搜狐网易等新闻客户端里面的推荐功能也都上线并在进一步调试之列,基本逻辑大致相同,根据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梳理,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结合一些自媒体的订阅,使得推荐栏目逐渐丰富起来。

第一道技术推荐的优势,今日头条虽有,但没到完全让后来者追不上的地步,所以目前看到几个新闻客户端凭借大公司原有的技术竞争优势,进行的挺好。
但从他们心理的角度来说,逐渐品牌化,栏目化的大型新闻客户端平台,革自己的命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推荐机制的出现,用户更多的时间会停留在首页推荐上,在看完推荐以后对于其他新闻的关注度不会像往常那么高。意味着很多热门频道的头条,bannar位置查看的人会越来越少,而这些位置的广告位的价值也会降低,从总体上来说减少各个频道的总收入。

反过来说,会适当的增加推荐位置广告的收入,但实际效果我们可以从很早已经推荐化的安卓分发平台来说说。91助手,曾经安卓苹果双领域最大的分发平台,在91助手的移动端,最热门的广告位是推荐,根据它2013年的刊例价来说,推荐的前20的位置,一天价格都在两万以上(2014年更贵),而一些单独的频道(社交,工具,音乐等),首屏的bannar位置只需要6000块,甚至更低的价格。原因为什么,很简单,用户在推荐位置已经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在推荐列表越来越长,100,200个的时候,其他频道的浏览已经少的可怜。这就是推荐机制的后续发展。

对于大型客户端来说,用魏武挥老师评论的话说,“新闻客户端并不是今日头条的对标。”既然今日头条不把我们当竞争对手,我们也不必往这上面去死磕,保留自己的竞争力,独立性以及营收,更为重要。而对于今日头条来说,仅有两年发展的创业公司,心理上有一种无我的优势,即不存在太多的心理包袱,收入,单频道巨大流量,这些成绩本身就没有,一开始今日头条的切入点就是推荐机制,给用户想看的,做成了,就是推荐的成功,做不成我再另辟蹊径,因为他没有以往津津乐道的成绩,这是今日头条的无我优势,也是创业者的无我优势。

另一方面,第二道门槛鲜有人提起的内容淘汰机制,对于以独家内容做为竞争力的新闻媒体来说,下这个狠手,无疑会得罪很多内容产生者。试想这一篇访问是门户记者辛辛苦苦跑了半年才跟下来的深度访谈,但在今日头条的机制中,这条新闻在上线以后并没有获得相当的热度,只能够在feed流中消失。
但对于门户来说,这是他们的投入,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独家内容对于任何一家新闻媒体来说都是发家之本,是吸引更多读者,吸引更多广告商的资本,要他们动这个刀子,实在于情于理都说不过。

通过巨大的投入,超过今日头条的竞争力,却影响自己的生态,使其产生在内容衔接上青黄不接,在广告主投放效果减弱的后果,这步棋实在走不得。反过来在今日头条的看来,基于内容的抓取以及推荐机制,使得他拥有了整个网络巨大的媒体资源,可以说,就目前来说,内容是他最不缺的东西。凭借技术的优势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内容的优胜劣汰,他不必担心内容的缺乏,因为他自身不生产内容,这是在内容方面的无我。

结语: 本文所说的两点,第一点是今日头条给后来者带来的技术先发优势,也是一个技术门槛,但是技术作为一个互联网竞争优势来说,是完全可以后来者居上的,只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才,从技术上超越今日头条完全有可能。比起技术上的投入,第二点的心理上的优势,在笔者看来才是真正的壁垒,一众对今日头条这个愣头青虎视眈眈的老大们,相信是不能够做到创业公司这种无我的状态,因为背负的太重,太多,被太多利益相关方盯着,这样一来,留给今日头条的其实就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控制,如何保证在拥有足够多的包袱之后的今日头条还能保持这一个无我的状态,是张一鸣在5亿美元之后,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 黄健铭 微信公众号: huangjianming026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i黑马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