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余佳文,或许你更应听听这位90后创业者的故事!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他充分符合被媒体炒作的全部要素,90后创业者、富二代、机器人、帅气、品味,当然,是在90后这个标签还没用烂之前。第一次跟他接触是在上海TC峰会,他作为圆桌嘉宾,与同是机器人创始人的俞志晨、叶琛及AngelVest 联合创始人David Chen在一起探讨机器人到底是敌是友。这一次见到他,是在《 创业家 》杂志的北京办公区,朝气、自信、清爽,酷,对未来和未知全然享受,毫无惧意,这是整个访谈下来印在脑海中他的模样。笔者曾采访过不少斯坦福及硅谷回国创业人士,他气质中整个对于创业的感觉,在本土创业者中算是比较接近硅谷场域的了。

还记得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Sheldon因为害怕被病毒感染而不去学校,用显示器和车轮做成他的替身机器人,让他的同居好友Leonard带着“他”去学校这一集吗?这位90后创客做的就是这么一款酷酷的“远端临场机器人”。

他叫孔尧,创业明机器人roboming,小明的“明”,没有“小”字。

这款机器人到底有何应用场景?是不是伪需求?研发的难点在哪?中国的市场前景如何?未来可以有哪些想象?本期i代言《创始人说》邀请明机器人创始人孔尧为你解答。有无干货,由你来评。

霸气开场

“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走到我们的办公室门口,你便能看到这幅对联。穿过前台,里面的设计和氛围完全是谷歌范儿,灯笼都是自己画上去的,全开放式办公场地,有近一半是休息区,放松的时候来一杆台球蛮惬意的。办公区外面是1400平的空中花园,每每有面试完的小伙伴,我都会带着他们到处逛逛。面试录取了却说不来的,我会把门口那句话送给他。科技范儿的公司自然配着科技范儿的产品。还记得Sheldon的那台替身机器人么?我们做的就是这个玩意儿,准确地来说,应该称它为“远端临场机器人”,不过这东西在中国还没太起来。你看他的外观,很简单,就是平衡车顶着个iPad,当然,你要是愿意,可以给它穿上你的衣服。

其实,就算是在北美,这东西也算很新了,一年大概20、30万的销售量,当然中国市场几乎还是空白。 孙正义的时光机理论来说,发达国家已经发生的事情,发展中国家在一个时间差之后,一定也会发生。 说起来,我也创业好几次了,做过在线教育,也做过文字降噪(类似核心文字搜索),也接过父亲收购的服装品牌做电商,直觉告诉我,在中国做这款机器人,能行!就这样,我开始把国外的这些机器人产品一个一个拆解、研究,找他们的技术痛点,紧接着便组建团队自行研发了。

核心场景

一般人看到这个产品都会觉得很陌生,不知道哪儿用得上。就目前来看,这个产品大致有三个大方向的应用场景。第一个是会议系统,第二个是家庭陪伴,第三是远程参观。

就会议场景来看, 这个产品能很好地实现集体视频会议下的单聊。 就是说,你让你的机器人替身现场参会,回忆中遇到一些小问题需要及时沟通,让机器人扭个头或者移动一下,灵活地实现跟其他人的对话。这是一种新型的商务会议方式,习惯还需要培养,最痛的是现在看来 它对原有视频体系并没有绝对的颠覆。所以对于会议这个卖点,我们并不太强调。 不过,这个产品在150人以下的小企业挺受热捧的,他们很喜欢用这个产品。一方面可能视频会议系统比较贵,不适合买很多,一方面QQ会议又不够酷,用这个机器人开会,或者放在公司巡查,或是邀请客户参观,公司会显得很有逼格。

另一个场景是家庭陪伴。在一般陪伴摄像头基础上加入可移动性,就更能亲切地实现远程陪伴了,更有家人的味道了。但这件事并不好做,家庭市场是很大,可中高端家庭又有多少?细分下来,这其中有多少愿意花这个价钱,市场其实很难做的。

会议和家庭这两个场景在我们看来都不够理想,那我们就得重新思考了。这就引出我们现在及未来会作为核心打造的一个场景——远程参观。怎么讲?比如,我人在上海,但我想参观创业家北京的办公室,那我可以选择两种方式。第一种,你拿着iphone 用face time边走边派,带着我看。这需要花费一个人力。还有一种,我远程控制这个机器人,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遇到周围的小伙伴,我还可以跟他们打招呼致意。再如,我再网上预定了一个酒店,光看图片还不够味,我想了解一下更真实的场景,而老板店员又很忙,那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台机器人,我就可以去到各个房间、露台、厅堂自由地转一转,顺便看看卫生间犄角旮旯的卫生状况,亲自查看了,觉得满意了再预定,到店再不会犯“图片失落症”。再比如,我想去某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空间的局限不能亲自游览,图片、视频又满足不了我。这时候,通过机器人联网,我就能灵活地穿梭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品之间了。

人与场景交互了,人与人也得交互啊,这是一种邂逅式交流,非常酷。假设“你”正在卢浮宫流连于某一作品,旁边正好有一靓妞机器人也同样被这个作品吸引,“你”可以走上前跟她聊上两句交个朋友,再来个拍照留念。这里面有一种很微妙的同类(替身机器人)相吸。当然,这个靓妞也可以是真妹子咯。

远程平衡和防碎屏是关键

想自由地邂逅妹子,让眼睛更好地体验另一个空间,两个难点必须解决:远程平衡感和防碎屏。

由于考虑到用户群体和设计成本,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只支持占到iPad市场份额45%-55%的air系列做屏幕,但下一代代会支持包括安卓、windows系统在内的所有平板。由于不同的屏幕尺寸和重量会给支架带来不同的受力,想要无死角享受远程视觉,又得做到屏幕360度自由旋转,那这个机器人必须根据受力和角度随时调整自己的平衡不跌倒。这就比一般的平衡车难了。平衡车由人的体感及时操作,相对还具有可控性。

平衡车在平衡性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跑飞。 一摔倒提起来,轮子还会不停地转。2010年就因为平衡车跑飞,有人摔下20米的悬崖死了。虽然Segway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我们从某机密研究所挖来了一位天才少年,他写了一套非常酷的算法,硬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当然也申请了专利。算法再加上我们自己不断实验研发出来的减速箱,目前在平衡的底层构架上解决得还不错。当然,未来还得一遍一遍调试。

另外, 防碎屏的问题也非常重要,用户的iPad摔坏了肯定得找我算账啊。 那如何保证机器人跌倒时上面的ipad安然无恙呢?很难的。我们经过几千次的防摔试验,摔坏了11台iPad才定下来的屏幕固定的构架。就在众筹前一两个月都还在不断推翻了一遍遍重新改,国产泡棉根本不行,必须完全用进口泡棉。

干脆我们再开展一个副业,出租泄怒神器,你看怎么样?哈哈。做机器人,做体验这真的是一件充满无限想象的事,你得把脑洞无限地大开。在这个方面,我们这群小伙伴倒是不缺想象力,当然,空想就没意思了,得干出来啊。未来会在用户端提供VR(虚拟现实)眼镜,带上后就更能沉浸到场景中了。再一个就是AR(增强现实),比如每个人录上自己的脸和介绍,当你的脸出现在机器人的视角时,机器人就能认出这是谁谁谁。此外,我们还希望在下一代产品加入简单的室内定位。室内定位目前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应用场景非常性感。举个例子,替身机器人站在门口,我输入想去找谁,它自己就能根据定位朝他走去,你自己是不用控制的,非常智能。

盈利模式

智能硬件产品如果仅仅充当了一种智能化的工具,那火候还是没到,它一定是能延伸到后端服务的。而这个服务往往就能跟商业模式结合起来。

对于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我目前的思考大致分三个层面吧,第一个当然是最基本的,把产品卖给b端(如商场、博物馆等),再由b端租给c端做服务。比如在购物或博物馆场景下, 用户不用出门,租一个机器人就可以远程体验,b端按小时收取体验费。

再深入一步,你可以注册自己的账号体统。你的账号会有你的购物、喜好、出行等记录,根据这些记录,机器人会精确推送所在商场相关的购物信息,提升购物体验和效率。 那通过机器人推送完成的交易,我是不是可以跟商家分成呢。

更深一步,当我在这个行业的app开发上占有首发优势,有了产品积累和经验沉淀,未来我完全可能把机器人技术开源掉,让更多的人去生产机器人,卖机器人。但是, 服务机器人管理的应用API接口得由我提供,机器人的访问信息也得经过我。这就是更底层的盈利了。

梦是一定要做的,但一定要对你的梦想负责。未来5年,机器人的形态还会改变,可能是全息投影。地上放一个可移动的圆盘,上面是三棱镜介质,支持立体全息影像,圆盘上面有模拟人眼球的摄像头。这样人就能以 1 :1的身形在场景中“行走”,更“真实”地感受周边信息。

没有什么比探索未知挑战科技更快乐的事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喜欢乔布斯的这句话,我也会在设计中向他致意。看看我们的名片,极简,怀旧的淡淡的黄色,厚实的质感,有没有一种文艺的苹果味?我也喜欢中国的这位雷布斯和他的产品设计。他说,取名要简单。小明机器人,好记么?去掉小字,明机器人,这就是我的品牌,是不是听起来又简单又很酷?


后记: 虽然跟同龄人比起来,孔尧的经历算比较丰富了,连续创业3次了,这是第4次,看起来更接近85、86的年纪,但从对话中,还是不免露出些许稚嫩。他现在更多还是在模仿中学习。“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是他对自己霸气风格的外在诠释,也是他所谓的追求“复仇成功的快感”。他会提到自己的资本家父亲,提到父亲给投的天使轮,提到对父亲做资本并购不做实体创业的“鄙夷”。可是,很明显,他的内心对父亲是崇拜的。他还崇拜美国的乔布斯和中国的雷布斯,他们的设计理念、产品理念被他奉为圣经。他说,自己就是在追智能硬件和机器人这个风口。“风口这个词是雷军说的,雷军这么牛逼,他不会骗我的。”

他说话总是伴着笑,这是从内心涌上来的笑容,很真诚,很轻松,跟他的谈话也很快乐。我想,稚嫩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也许正是这种稚嫩让他具有一往无前的自信。但是,我也隐隐有些担心,他在未来可能会遇到很多坎,这些坎还会继续打磨这个小伙子,让他更落地、对行业有更敏锐和准确的感知。创业除了鸡血与享受,异于常人的孤独和辛酸也是必修的学分。经历过这些东西,我相信,他的眼神会读出更多的东西。毕竟,稚嫩跟大道至简,还不是一回事。

不过,他有的是创业的本能和天然的性子,把创业变成一件如此快乐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本文由孔尧口述,蒲鸽采访并整理,版权归i代言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