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火的罐头,难打翻身仗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疫情带火的罐头,难打翻身仗

来源: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 作者:回舟 编辑:韩墨

疫情让罐头火了一把。

上海的保供物资中常见罐头的身影,上海居民总结出的囤货清单中,罐头也名列前茅。有网友说,肉类罐头可以当作一道菜,蔬菜类罐头可以当配菜,番茄罐头还能当酱汁炒点别的食材,水果罐头更是像可乐一样的存在,心情不爽来上一口,美滋滋。

于是,各地居民在囤货的时候,不仅会重视米面粮油这类必需品,还会顺手买几个午餐肉罐头、金枪鱼罐头、水果罐头,“反正也不坏,以防万一呗。”

以往被定性为“防腐剂多”“全是糖精”“吃了得癌症”“都是烂食材”的罐头,意外地重新走上风口。借此机会,不少消费者也摸清楚了罐头的工艺,发现罐头里面并不是想象中的细菌、致癌物、防腐剂大混战,而是通过杀菌后密封才达到长期储存的效果。

需求变了,认知变了,罐头在消费者端小火了一把。实际上,从整个行业来看,罐头市场还是一个传统、成熟、老公司扎堆的景况。尽管也有新品牌在蓄力,但由于国人的消费习惯制约,工艺升级存在困难,生鲜市场、外卖行业、其他速食品类多方夹击,现在罐头市场稳归稳,变化也少,谁都没能冲破这个小铁盒,讲出新故事。

疫情之下,罐头小火了一把

上海的李晴叮嘱外地朋友:多囤点罐头。

疫情期间,她觉得自己对于罐头的认知被颠覆了。“一开始我们买菜都会买新鲜蔬果,每次买很多,但是绿叶菜和水果很快就会坏掉,眼睁睁看着新鲜食品变烂,感觉很焦虑。”李晴先是在政府物资里面接触到了午餐肉罐头,她意识到,罐头对于食品的保鲜优势正好在疫情期间展现出来了。

“午餐肉的保质期3年,即便我们现在不吃,放在那里等到最后吃也不会担心。”她说,以前自己觉得午餐肉罐头这些平时如果不爱吃、不需要就不会买,“那时候是把罐头和其他所有食品等同看待了,其实它的作用和优势是在储存和运输上,家里常备一些罐头,就像方便面、螺蛳粉等等,即便没有疫情,吃着方便、不担心坏,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李晴还提到,也是因为疫情,她逐渐认识到食材保存里面的学问。“网上有很多储存新鲜蔬果的教程。比如绿叶菜、大葱等等要擦干水分,包一层厨房用纸,再装进保鲜袋。”她告诉开菠萝财经,如果在平时,根本不会考虑到菜还能这么被保护,“我自己开始冷冻食材之后,也突然理解了罐头。我觉得罐头的工艺肯定要比我们自己的法子科学多了。”

在上海网友分享的囤货清单中,罐头排在第三位。米面油、肉禽蛋奶等高居第一位,然后是速冻半成品,再就是被归到“可以长期保存”这一类的速食品,包括罐头。李晴的说法是,罐头就是一道菜。“以前我们觉得罐头又咸,保质期又长。但这恰恰是它的优点,来不及做饭的时候打开一盒红烧肉罐头、午餐肉罐头,拌饭就能吃了。”

另外,价格也很让李晴满意。拿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午餐肉罐头来说,198g的规格价格大多在15元左右,一斤价格在40元上下。对比农贸市场的生猪价格,40元确实颇高,但是从年轻人常用的生鲜电商等平台上看,包装好的五花肉一斤价格也要30元左右。李晴觉得,算上里面的调料,这个价格能够接受。以黄桃罐头为主的水果罐头价格也基本与新鲜水果的市场价持平,如425g的黄桃罐头价格为7元左右。

不久前,北京的安然也采购了一波午餐肉罐头囤在家里。同时,身为水果爱好者的她,也借机了解到水果罐头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不健康。“我平时买水果,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要烂掉一些。做成罐头就能解决掉这个问题,又相对新鲜,总比烂了扔掉要好。”安然说,小时候家里人总是给她灌输一种思维,都是烂的水果才会被做成罐头,水果罐头就是泡在糖精里。

客观来说,罐头是把新鲜的食材密封在容器内,考虑到长期保存这一需求,势必会牺牲一不部分营养和风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来形容罐头的处境再合适不过。比起合成和精加工食品来说,罐头装的是货真价实的食材,但比起新鲜蔬果,罐头里面的糖和盐的成分又比较高。比如午餐肉、红烧肉等肉类罐头中钠、钾含量偏高,风味重咸。黄瓜罐头、黄桃罐头等蔬菜和水果类的又会流失掉一部分维生素C。

在工业化的罐头生产中,杀菌、密封才是罐头食品保证安全性的主要工艺,而不是防腐剂。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曾解释过罐头的制作流程,先将食材原料高温杀菌,再通过马口铁等包装材质隔绝外部空气和水分,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所以,只要严格地按照标准的工艺走,罐头食品中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从非必需品到“以备不时之需”,从零食辅食到可以当作正餐,从“垃圾食品”到摘掉防腐剂的帽子,疫情给了罐头食品一次重新证明自我的机会。

老公司多、依赖出口,罐头没有新故事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的665家罐头企业的统计,2021年我国罐头行业累计生产831.71万吨,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73.47亿元。市场很大,但罐头在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始终是边角料。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告诉开菠萝财经,市场规模大,但是这个规模主要依赖出口,国人对于罐头食品的消费力很低。由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生产线比较成熟,罐头价格不高,消费水平较低的人群常会选择。另外,中西方的购物习惯、烹饪习惯都有很大区别,罐头更适合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比如西方人购物的购物习惯是一周、半个月开车去麦德龙、沃尔玛、山姆这样的大型超市采购,装满后备箱,再开车回郊区。这样的话他们就比较倾向买一些保质期长的食品。”

而且,罐头的防腐保鲜优势,在中国人的烹调手法里面也不是独一份。“很久以前国内没有罐头,我们会做腊肉、咸肉来防腐和储存。这种食品的功能,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罐头,而且腊肉应用的场景又比午餐肉罐头这些更广,炒菜蒸饭都可以放。所以罐头也只是在我们一些特定的消费场景下做个补充。”

本质上讲,罐头是一种时代性特点极强的食物,战时、贫困年代比较受欢迎,现在也是因为疫情这一特殊节点而被消费者重新注意到。

消费者对罐头是“老印象”,罐头食品行业里也大多是“老公司”。

午餐肉罐头有上海梅林、中粮、北戴河,水果罐头有林家铺子、真心,红烧肉罐头有古龙食品,豆豉鱼罐头有甘竹。这些老牌罐头企业大多创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古龙食品甚至已经有近70年历史,成立于1954年。

近几年,罐头市场也不乏一些新品牌的进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类休闲食品品牌利用品牌优势推出罐头产品,午餐肉赛道更是出现了小猪呵呵、王家渡、猪掌门、理象国等诸多“网红品牌”,一些主打健身低脂的食品品牌也将鸡胸肉做成了罐头。

疫情带火的罐头,难打翻身仗

据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 / 开菠萝财经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4.8万家罐头相关企业,2018年至2020年,每年均有超4000家企业注册成立。尽管全国的罐头企业数量不少,但是从消费者端的反应来看,本就对罐头消费不多,偶尔去超市采购几个,也都还是上述几家老品牌占据了货架,网红新面孔们很难撼动已有的消费心智。

以午餐肉为例,新品牌如梅林等,和新品牌如小猪呵呵等,价格相差无几。而王家渡、理象国这种打出“新工艺”卖点的新品牌,价格大概在以上品牌的2倍左右。

罐头的老黄历,没办法在今天的消费市场杀出血路,老公司也在急于革新玩法,讲出新故事。林家铺子推出零脂黄桃罐头,上海梅林推出一人食罐头,希望俘获年轻人的心。

玩归玩,变归变,整个罐头市场还是比较稳定。

好当家、上海梅林、开创国际是罐头行业的头部公司,均在上交所上市。从已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在罐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公司,都不仅仅是以卖罐头为生,而是倚靠强大的养殖业、生鲜肉类出口来增加收入。

上海梅林旗下最知名的产品是午餐肉罐头,该公司2021年财报中提到,生猪养殖、生猪屠宰深加工及分销、牛羊肉、休闲食品是其主营业务,其中牛羊肉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28亿元,是营收最高的一项业务。罐头食品,也就是深加工业务的营收为58亿元。毛利率方面,最高的也是以糖果、蜂蜜为代表的休闲食品,2021年这一部分业务的毛利率在36.25%,深加工业务的毛利率为13.1%。

不上不下,难以逆袭

稳、老,是罐头行业总体表现出来的特点。即便是挖空心思适应国人新的饮食风潮,但罐头本身的形态、工艺就让它没办法超出这个基本框架作出太多变化。这也是罐头市场的尴尬之处。

李应涛认为,罐头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从品类来看,猪肉、牛肉、羊肉都有,海鲜类、蔬菜水果类也都有很多公司在做。落到具体的公司来说,每家公司都有最擅长的一种,比如上海梅林最擅长午餐肉。好处就是,虽然这个市场增速不快,国内的市场规模也趋于稳定,但是它面临的外部竞争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很少有新创立的企业去大搞罐头这一品类。”

一位接近某新消费品牌的人士向开菠萝财经表示,在罐头这一块新业务上,目前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因为如果想在罐头这一块搞出名堂,就一定要做出有创新的东西。不管是在肉含量上、工艺上、口味上,都要大刀阔斧。要么多放肉,要么做低糖低脂,要么做低温锁鲜,这样成本就拉高了,成本高价格也高。”所以,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想当罐头市场的鲶鱼,没那么容易。

王家渡午餐肉工作人员郭晓告诉开菠萝财经,相比梅林、世棒这些老品牌,王家渡还有很大市场空间可挖掘,“要先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品牌,再了解产品”。

他提到,对于新品牌来说,为了打破过往大众心里对于午餐肉罐头不健康、廉价的印象,一是要从生产工艺和食材选料上下功夫,“我们的消费核心人群是26-40岁的资深中产、新锐白领、精致妈妈。这类人也对原材料、工艺的要求更高。”二是要挖掘更多吃法,让午餐肉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食品,而是把它变成居家常备的食材。“产品线也需要不断扩充、丰富,用不同口味、产品规格、包装及贮存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

罐头老矣,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罐头没有完成适应时代的跨越。“我们的3R食品跨越到了新的一个阶段,也就是新鲜、高品质、高质量。比如方便面就完成了这种分化和跨越,一些保质期短、不加防腐剂、里面的牛肉等佐料也比较实惠,这样的产品多了起来,价格也高了。但是这部分的增速非常快。”李应涛认为,罐头还没有完成这样的分化,“它的发展路径比其他品类慢,也缺少爆发的时间点。”

二是铁盒包装的弊端。李应涛说,市场上也有德州扒鸡、北京烤鸭、酱鸭这类中式食品通过真空塑料包装储存,保质期在6个月以上,甚至更久。“比起罐头,这种食品比较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所以,要让消费者更加接受这种包装食品,只能不去做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东西,要在口感上更接近新鲜出炉的食品,这才会满足国人的需求,特别是当下这个阶段的需求。

不过,如果要革新包装,又会陷入四不像的境地。“罐头这个包装方式已经把这一类产品的价值给锁住了。”李应涛分析,罐头食品本身的优势是运输和储存,如果采用其他新的工艺的话,那严格意义上它就不叫罐头食品,只能算是企业开拓出来的新品类。“对于老品牌来说,如果要有大突破,就要做新品类,罐头食品就作为维护现金流的业务基本盘也是不错的。”

新品牌难进入,新品类难拓展,罐头的尴尬不仅来自于自身,还有外部的冲击。

简单来说,罐头算在速食一类,曾经和方便面、膨化食品等一起被打上垃圾食品的标签。但相比之下,方便面、膨化食品,包括火腿肠,消费场景都要比罐头广,便利性和普及程度也比罐头高,因此在速食一类,罐头势必会感受到来自其他食品的压力。

另外,生鲜市场也对罐头造成不小的挑战。国人更习惯购买新鲜蔬果,加上国内的菜场分布广,超市数量多,生鲜电商现在也日趋发达,这些都是为新鲜食材提供便利的渠道,而不是为保质期长、没那么新鲜的罐头打开销路。

外卖市场也是一样。目前来看,罐头的消费场景仅限于特殊时期,或平日里没时间做饭的时刻。“外卖行业不发达的时候,晚上下班晚了回家可以煮个方便面,吃个罐头。但是外卖兴起之后,罐头在便利性上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李应涛说。

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罐头食品在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处于相对末端,任何一种更为便利的产品的优先级都可能高于罐头。再加上罐头在创新升级上的困难,也不难理解它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

安然表示,疫情让她有机会了解到罐头的工艺,不再对罐头那么抗拒,“但暂时这个习惯还没养成,以后还是会按需购买吧。”

应受访者要求,李晴、安然、郭晓为化名。

文章评价
疫情带火的罐头,难打翻身仗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