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科学家做VC,投出43个IPO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顶级科学家做VC,投出43个IPO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若风  编辑:吾人

硬科技投资风口下,又一VC巨头崛起。

在中国创投界,一直都有一个独特的存在。

它具备深厚的学术科研背景,成立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岁。先后出过“两弹一星元勋”于敏、“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承载着“科技兴国”的长远使命,也创造过无数让世界瞩目、硕果累累的傲人成绩。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完成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等。

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市场化上,它别开生面,科研、创投两手抓。凭着对前沿科技趋势的敏锐把控,以及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强大的孵化能力,先后控股企业237家,孵化中科曙光、寒武纪等43家上市公司,它就是中国科学院。

如今,在众多投资机构疯狂涌入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等高科技赛道之际,中科院已经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生长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资本化道路,成为创投领域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01 一院两制,科技产业投资的开端

中科院创立于1949年,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的学术机构,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承担3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有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达7.9万余人。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聚集了我国高端人才、前沿科技,在国际科研发展上有着无数亮眼成绩的顶尖机构,深厚的学术背景之后,也有着与资本投资、商业转化融会贯通的务实一面。

当然,这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历史渊源来看, 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科院面临着重大变革。首先是研究所的科研方向由为国防建设服务转变为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向通用市场,促进我国传统产业改造。

另一方面,由国家下达科研任务,国家拨款搞科研的时代已经过去。1988年初,中科院在院长周光召的主持下,实施了“把主要力量投入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主战场,同时抽调精干队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跟踪”的方针,即“一院两制”。对从事应用研究的所,要求80%的人员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对其事业费的投入逐年减少20%。面对突来的新形势,各大研究所需要靠自己谋生存,图发展,调整科研体制。为此,研究所除正在承担科研任务的科技人员外,鼓励其他科技人员组织起来走上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参与竞争,面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去争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也正是此举,催生了后来全球PC市场上的霸主——联想集团。1984 年,柳传志与中科院计算所10位职工,用20万元创办了计算机公司,成为后来的联想集团。受此启发,中科院计算所率先想出了企业孵化的技术转移途径。

当时,为改革财政拨款为主的扶持方式,进一步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科院与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设立了“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专门向中科院体系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虽然贷款是间接投资,但标志着投资成了推进技术向产品、产业演进的力量之一,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1993年,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重新注册为“中国科技促进经济投资公司”,投资方式由间接投资拓展到天使期、早期企业的股权投资。中科院的股权投资蓝图正式拉开了序幕,科技投资产业正式开启。

2001年,中科院持股的联想集团(现联想控股)设立了联想投资(后更名为君联资本),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VC行业的头部机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接近450家。之后,联想控股体系还陆续孵化了弘毅资本、联想之星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联想体系投资机构群体的壮大,对中科院体系市场化投资产业的萌芽、发展和壮大发挥了积极的榜样和引领作用。

02 多样化投资模式并行

随后,中科院开始尝试多样化投资模式,在投资领域逐渐大放异彩。

2008年,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国科技促进经济投资公司改制而来,以下简称国科投资)设立了第一支10亿元的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基金,标志着中科院直接持股企业也开始正式进军市场化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自1987年设立以来,国科投资累计通过贷款、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了超过360家科技企业,是国内投资科技企业最多的机构之一。

其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和东方科仪集团于2011年发起设立国科嘉和,主要投资早期阶段企业,至今已投资了超过100家企业;2017年国科控股设立中科院创投,发起并管理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的方式开展业务,至今已投资了10支子基金、18个直投项目,累计投资中科院体系项目56个;2018年,国科控股设立中科院资本,中科院资本于2019年发起设立并管理目标规模200亿元的联动创新母基金,希望通过母基金管理、产业基金直投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方式搭建资源整合与配置平台,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与国科投资同样源自1987年设立的中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基金委员会”也改制为中科院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科技投资领域的一名老将新兵。

除了在直属企业层面,中科院系统多家产业化基础好、实力强的研究所、大学也积极尝试通过设立投资机构和发起基金的方式,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目前也是硕果颇丰。例如,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中科算源、上海微系统所的新微科技、沈阳自动化所的中科天盛、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中自投资、微电子所的中科微投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中科先进等。

03 数十年磨一剑,投出43家上市公司

目前,从中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中成长起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包括43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大型企业。自2019年科创板推出以来,还有7家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科院控股企业涉及行业广泛,据企查查显示,仅国科控股的控制企业便有222家,间接持股的企业有971家。

其中,中科曙光是中国信息产业、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部署了城市云计算中心,研发的“星云”成为世界上第三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龙芯中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在网安通信、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领域。在金融领域,国内多家一线金融机具厂商已经推出了数十款基于龙芯CPU的现金类和非现金类解决方案,并在多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落地应用。自2018年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并成功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并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来看,中科院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研究所为主体,一类是以企业为主体。

以研究所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又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内生孵化模式。二是开放办所模式。

内生孵化模式是经典的成果转化模式,以计算所和沈阳自动化所为代表。计算所所长孙凝晖院士说:“改革开放四十年,计算所产生了四家有代表性的公司,第一个十年是联想,第二个十年是曙光,第三个十年是龙芯,第四个十年是寒武纪,四家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高度不断跃迁,是中国科技进步的缩影。”

开放办所模式,以深圳先进院和西安光机所为代表。中科院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围墙创业,同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到研究所平台创新创业,构建起研究机构+风险投资+孵化器+创业培训的科技创业生态网络体系。到2019年底,深圳先进院参股公司263家,西光所创建孵化了320多家“硬科技”企业。

以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也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投资牵引模式,以联想之星为代表。联想学院成立10年来,通过运营“创业CEO特训班”,培养出逾万人次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资逾300个项目。包括旷视科技、小马智行、开拓药业等明星企业,企业总估值逾5500亿元。

二是使命牵引模式,以国科控股为代表。国科控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中科院重大科研成果,投资了海光信息、重离子医疗、国盾量子等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点项目。

04 “天时”与“人和”,成为科技领域投资“巨无霸”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实力最强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机构,中科院承担了很多重大的国家级科研任务,也是中国顶级科学家的摇篮。

例如,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这些平日没听过的科研院所,其实一直在储能、氢能、纳米发电等高新科技领域默默钻研技术,沉淀了很厚实的科研实力,也储备了大量科研人才。

这是“人和”,但更重要的是“天时”。因为,没有“风口”,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当前,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多次发布重磅文件,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科技创新更承载了国家和人民巨大的期待。而中科院投资体系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重点关注‘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等‘卡脖子’问题,运用资本的力量,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国产化进程,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即众多社会化资本争抢投资的“中科院军团”。

而中科院新能源军团的形成,离不开万亿级高新科技赛道大爆发。换言之,时代,才是中科院军团的“造物主”。

在特定的发展时期下,理所当然,这些高科技企业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例如,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到骥翀氢能、中储国能....的市场估值已经翻了20多倍,他们用很低的成本完成了股权激励制度,又用科研能力拿到了市值20亿元,市值50亿,市值100亿元..... 此时的中科院天团,不仅仅只像是一个“搞科研”的,他们也有精明的商人一面。而科研的资本化和商业化,都有机会缔造出传奇伟大的商业巨头。

随着中科院投资方阵已初步成型,在中科院和国科控股领导下,依托中科院科创投资联盟这一创新平台和纽带,中科院体系众多投资机构将持续不断的吸引了庞大社会资本,为“中科院军团”的科技成果转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文章评价
中国顶级科学家做VC,投出43个IPO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i黑马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