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里吃早餐,北京等了20年
来源 | 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 作者丨麻吉 编辑丨贝尔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里的“百万庄园”汉堡店成为一代人记忆中难忘的“地铁美食”。2002年,物美在地铁雍和宫站开出第一家地铁便利店,由于价格比“百万庄园”更实惠,12平米的小店一开业就门庭若市,首日销售额就突破3000元。不断进驻的便利店让乘客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服务,但在韩国大邱地铁火灾的警示下,出于安全考虑,北京地铁站内的商业活动在2004年被全部关停。
销声匿迹近20年后,便利店最近又出现在了北京地铁里。
今年7月底,DELIGOGO、京东、罗森三家便利店开始在北京地铁三个站点内试点营业。此时,距离2004年北京关闭地铁站内全部商业活动,已过去17年。
因便利店覆盖率低,北京曾被称为“便利店的荒漠”;而作为国内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因多年的便利店“空白”,被称为“荒漠中的荒漠”。
近年,在相关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带动下,北京便利店增速明显。便利店开进地铁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感叹“铁树终于开花”,线下也吸引了不少怀揣“新鲜感”的市民在试运营头几天前往现场打卡。
01
首批三家便利店各有特色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地铁便民服务设施布设已列入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为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感,北京地铁通过调研及公开评选,选取了6号线青年路站、7号线菜市口站及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对应作为DELIGOGO、京东、罗森三家便利店试点站点。
自7月25日开业起,三家便利店试营业至今刚好一个月。霞光社走访了其中“最具特色”的DELIGOGO便利店。
DELIGOGO是全国供销总社专为北京地铁开发的全新品牌,店铺位于青年路站D口闸机外。
相比传统便利店,DELIGOGO的门店设计和服务方式充满科技与潮流感。店面以白色为主色调,门两侧印有大大的“爱北京”“中国造”字样,顶部环绕式LED屏幕滚动播放着“吃了吗您内”和店铺LOGO,充满“京味儿”。
店内售卖鲜花、方便速食、零食等商品,也提供多种鲜制即食食品。其中的特色是炒肝儿、艾窝窝、驴打滚等 “京味儿”小吃。此外,还有饭团、沙拉、植物肉素食、包子、咖啡等饮食选择,涵盖了早餐、轻食、甜品和饮品等多个品类。
笔者于周二晚高峰抵达这家便利店时,店内只有一名消费者在选购商品,但一些货架上的鲜制食品已所剩无几,有些还挂上了“已售罄”的牌子。
店内设有三个简易站立就餐位,旁边配备了微波炉,并贴有“请勿在地铁车厢内进食”的温馨提示。店员介绍说,因为地铁车厢内严禁饮食,有需要的顾客在即食区选购食物后,可以直接在店里用餐后再乘坐地铁。
不同于普通便利店,这家便利店可以在线上预约下单。笔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提前下单后,按预约时间到店,只需扫码就可在店外自提柜提取商品。或许是由于刚开业不久,在笔者观察的半小时内,门店的客流量并不大,而且店内商品品类还比较少,微信小程序上仅有52种商品可供选择。
相比之下,位于菜市口站的京东便利店面积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也更加全面。在近50平米的便利店内,不仅售卖食品,还出售日用品,并提供图书阅读、旧衣回收、文件打印、手机维修和免费医药箱、免费热水、免费充电、免费存包等服务。店内还配备了微波炉、自助收银机,甚至还有一台健康测量仪。消费者将两只手按压在测量仪的指定区域,就可以检测当前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的状态。
三家店中面积最小的是位于和平里北街站的罗森便利店。与其他城市地铁内一些经营成熟的便利店类似,这家罗森便利店的面积只有约10平米,主要售卖新鲜食品、饮料、零食和冰皮月饼蛋糕等网红甜品。
地铁公司乘客满意度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超7成乘客对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出行体验存在需求。其中,对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完善便利服务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各种冷热饮品、即食食品以及便当餐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同时也对出行过程中的一些便利服务有一定需求。
02
“无便利店”时代
1994年,百万庄园汉堡开出了地铁站内第一家连锁餐饮店。彼时,店内主要为乘客售卖微波炉加热汉堡和各类饮品。
百万庄园的汉堡,曾是无数北京80后、90后最开心的回忆。“那时地铁还没有不能吃东西的规定。每周末下了舞蹈课,爸爸为了激励我努力学习,都会在经过地铁阜成门站的时候,带我去站台角落的‘百万庄园’买个汉堡。”北京女孩齐麦说。当时的汉堡用料和味道都远不如现在,但售价却不低,一个卖到3、4元钱。
2002年起,物美也在北京地铁站内开起了便利店。到2003年10月,北京地铁内已有21家物美便利店,每家店面积约10平方米,售卖包括零食、饮料、整包等在内的多种商品。
北京地铁便利店的持续扩张在2004年戛然而止。
起因是,2003年2月,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特大火灾,由于救援不力,致198人死亡、147人受伤。2004年,出于安全考虑,北京地铁站内的全部商业活动被关闭。当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内禁止设置商业摊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站出入口应当保持畅通,禁止一切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物美的21家地铁便利店也在这段时间悉数停业。物美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物美地铁便利店每月稳定客流量在1万人次以上,全部关停将导致物美每月减少至少21万客流量。但他对具体损失并未透露。
自此,北京地铁全面进入“无便利店”时代。虽然在2016年,北京地铁曾一度传出将引入全家便利店和华润万家Vango的消息,甚至店面都已贴上品牌标志和营业时间,但该计划最终被搁置。
面对“地铁商业”的空白,每天成百上千万出行乘客对饮食及便利服务的需求仍然存在,催生出了地上房车便利店及地铁内占地较少的自动贩卖机等其他相关商业形式。
2009年,首批房车便利店在地铁站前广场出现,随后四年间,房车便利店一度开出超过100家。发展到达高峰后,由于多方在运营过程中矛盾频出,不少店面被迫关停,地铁外商业逐渐萧条。
北京地铁站内的饮品自动贩卖机。 摄影/麻吉
与此同时,自动贩卖机和无人货柜也先后进驻北京地铁,但因为商品品类有限、售价高及地铁内限制饮食等原因,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03
北京走出“便利店荒漠”
多年来,北京地铁内商业活动近乎停滞,和其他一线城市拉开了差距。
北京是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1994年“百万庄园”入驻北京地铁时,上海的第一条地铁才刚开通不久。近30年过去,北京地铁因新开三家便利店冲上热搜时,上海的18条地铁线已经分布着包括全家、罗森、7-11在内的近200家便利店。
地铁以外,北京地面便利店在一线城市中密度也最低。《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广州和上海的便利店单店覆盖人口数分别为2803人/店和3769人/店,即平均每两三千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而北京的这项数据为8889人/店。
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业态,便利店的发展程度与民生直接相关。近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性服务品质,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在多项政策加持下,北京便利店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早在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七部门就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除了在证照、场地等方面对便利店予以政策上的放宽,还将为搭载早餐、便利服务等的便利店建设提供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
2019年12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织密便民消费网格,优化便利店营商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更好地发挥便利店服务民生和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政策推动下,仅用几年时间,北京便利店的综合排名就由过去的倒数冲进前五。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2013年时,北京的城市便利店指数还排名倒数第二,但2020年时,北京的便利店指数已跃居第五。所谓城市便利店指数,是通过衡量城市便利店增长率、饱和度、24小时店铺比例和营商环境等四方面,对一个城市便利店发展情况做出的综合评定。其中,北京便利店在增长率和营商环境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分别位居城市排行榜第二及第四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据北京市商务局2020年7月数据,北京便利店总数为1.4万家,在全国排名第七,北方城市里排名第一。门店增速方面,仅2018年,北京就新增便利店1200家,是上海、广州等市场新增门店的5倍之多。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北京的“地上”便利店带来繁荣,也为“地下”商业重启带来新的可能。
2019年8月,北京市商务局牵头制定了《商业服务、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新建交通枢纽时,同步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允许在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002.5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一。
巨大的客流量背后蕴含着商机。但对于便利店来说,由于地铁店面租金高,售卖商品种类受限等原因,想要实现盈利并不容易。
据《壹览商业》报道,目前北京地铁便利店租金为300元/平方米/天,即使按10平方米面积的小店来算,一天的租金也要约3000元。而据霞光社观察,在工作日晚高峰时的DELIGOGO店内,半小只有3名顾客进行了消费。
不过,对部分商家来说,入驻地铁或许并不完全出于盈利考虑,毕竟从品牌传播角度来说,入驻人流密集的地铁站,能为便利店品牌带来一波可观的高曝光。
据媒体报道,在对试点便利店观察一年后,北京地铁将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地铁便利店推广至更多车站。
重启地铁便利店,只是商业活动重新进驻北京地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