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收入断崖式下滑,任正非为何不着急造车?
来源:深网腾讯新闻(ID:qqshenwang) 作者:马圆圆
“如果不是因为制裁,华为手机早就做到世界第一了。”1月底,刚被任命为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的余承东,在一封发给部门员工的公开信中说到,“华为云要做到世界第一”。
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告诉《深网》,余承东在信中表达了对云业务发展的信心,说老板(任正非)之所以派他过来可能是因为他“骨头硬、脾气倔、能打硬仗”。
“余总的心还是在手机业务上,但是没办法。”该人士评价。
余承东从2011年开始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十年间,他带领这个华为体系内的边缘业务,发展成占据华为过半营收的核心部门。但经历数轮外部制裁,依赖海外供应链的手机业务首当其中,子品牌荣耀被迫拆分,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也跌出全球前五(Counterpoint 2020 Q4数据)。
更严峻的现实是,华为手机面临的供应链难题短期内基本无解,而华为手机销量大概率将持续下滑。
4月28日,华为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由于出售荣耀及手机销量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9%至1500.57亿元,由于经营业务调整且收到一笔6亿美元的授权费,净利润同比增长3.8%至168.76亿元。
可以预见的是,参考2020年业绩,2021年华为面临手机业务带来的40%整体收入下滑压力。
4月23日,华为商城低调上架了MateX2 4G版,尽管处理器还是麒麟9000 5G SOC,但并不支持5G模式,无疑让这部售价近两万元的手机吸引力大打折扣。4G、5G不仅与芯片相关,还与其他元器件相关。一位手机产业链人士告诉《深网》,此次MateX2 4G版之所以不支持5G,是因为需要进口的射频天线部件,在今年3月最新一轮制裁中被禁了。
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华为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弥补手机下滑造成的损失。
理论上,汽车未来最可能弥补华为在手机业务上的巨大收入落差。一位接近余承东的华为内部人士告诉《深网》,在小米宣布造车之际,余承东向身边人表达了羡慕之意,可“老板(任正非)不同意我们造车啊”。
在这种情况下,对芯片依赖较低的云等软件业务优先级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华为云经历数轮重大人事变动。1月,余承东被任命兼任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后云与计算BG撤销,华为云回归BU模式,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任董事长,余承东任CEO,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任总裁。
华为云内部人士告诉《深网》,余承东1月接受任命后未立刻入职,云业务之后几个月还是由原华为云总裁郑叶来负责管理。该人士透露,郑叶来在内部评价很高,余承东来之后公司对他有新任命,但是目前还没有公布。
目前,除了云业务之外,汽车、5G To B、光产业等新业务也密集孵化,而在华为总营收中占比过半的消费者业务,目前重心从手机转向平板、PC等消费电子产品,甚至在线下店开始卖起了合作品牌的汽车。
按照徐直军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公布的战略方向,华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思路,是加大对先进芯片工艺依赖较低的产业投资、强化软件和汽车部件等业务,同时推动5G发挥价值,在此基础上再努力解决供应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为发展历史上,任正非对待新业务的态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在造车这件事上,老爷子可能还在观望等待时机,华为手机就起步很晚。毕竟,汽车产业的诺基亚时刻还远未到来。”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向《深网》分析。
降低芯片依赖,云等软件业务受重视
华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设计出的先进芯片无法制造。华为海思能设计初覆盖华为全部主营业务的核心芯片:5G基站芯片“天罡”、手机芯片“麒麟”、 基带芯片“巴龙”、 服务器芯片“鲲鹏”等等。这些芯片大多为7nm及以上先进制程,只能交由台积电等少数几家晶圆厂代工,但是现在,华为被强行排除在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之外。
去年9月15日禁令生效前,华为短期内储备了大量芯片和元器件,按照华为官方口径,这些储备目前满足5G业务的需求没有问题。
一位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对《深网》表示,除5G业务外,华为备货目前满足计算、存储等业务也没问题,但是“麒麟”(手机芯片)可能基本快用完了,“鲲鹏”、“昇腾”(服务器芯片)也可能不太足了。
“华为内部把一些芯片消耗大,或者相关器件消耗比较多的产品线放缓了,芯片、器件消耗少,赚钱多的就继续发力,这是一个大的策略调整,也是华为现在这么重视云的原因。”该人士说。
华为云受制裁影响有限。华为拥有自研的服务器设备,据此前公开信息,英特尔已获得向华为供应服务器芯片的授权。而且按照目前规则,即使无法获得英特尔芯片,华为也可以直接向第三方购买服务器。
华为内部对云业务的重视前所未有。徐直军近期坦言,华为对云与计算BG的组织和干部进行的调整,就是因为华为认为云的核心是软件,希望以此强化软件方面的组织,使得它和硬件解耦。同时加大投资,来实现软件产业的增长。
徐直军、余承东亲自挂帅,华为也在不久前公布了庞大的云产品上新计划,同时预告今年即将发布几十款新品,覆盖云基础设施、AI使能、应用使能、数据使能、音视频、安全等领域。根据今年3月Canalys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2020年Q4)》,华为云以17.4%的市场份额升至中国第二,仅次于市场份额40.3%的阿里云。
当然,尽管增长迅速,但华为云距离余承东“世界第一”的目标依然十分遥远。包括公有云在内,华为云与阿里云的体量差距依然明显,更不用说与规模数倍于阿里云的亚马逊aws相比。
华为与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逻辑有所不同,华为从底层硬件技术到上层产品服务,而阿里则是从上层产品服务到底层硬件技术,双方技术各有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业内人士称华为的应用体验整体逊色于阿里云。上述华为云内部人士也向《深网》表示,应用体验的确是华为云需要补齐的短板。
华为内部也希望余承东能为云业务带来改变。4月25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余承东首次以华为云CEO的身份公开亮相。他在演讲中介绍了华为云业务未来的战略,还一口气发布了六款产品和服务,许多人调侃称他把枯燥的技术发布会,做出了发新款手机的气氛。
在华为公司历史上,余承东数次成为开拓新业务的“关键先生”,如无线产品、手机业务等等。余承东信奉“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每做一项新业务,都会先喊出“世界第一”目标,而过往的经验是“他吹过的牛实现了”。
除了试图抓住云这一软件产业机会,华为也在着力提升软件工程能力。中兴事件之后,华为董事会于2018年11月通过决定,投资20亿美元来提升公司软件工程能力。2019年5月16,制裁靴子最终落地,几天后,华为调集全公司力量到东莞松山湖基地打响了“松山会战”,HMS应用生态从无到有,秘密研发数年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也开始提速。
过去两年,华为软件工程能力进步明显,据公开数据,HMS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HarmonyOS也开始搭载于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徐直军此前表示,华为“希望进一步利用软件能力的提升来减少对芯片的需求和依赖,同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但对于华为而言,在目前核心的手机市场,鸿蒙将逐渐失去实验的土壤,手机行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竞争对手不可能选择鸿蒙系统”。
强调不造整车,部件及自动驾驶是关键
汽车是华为大力投入的另一项业务。2020年,华为仅在该项业务上就投入了高达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2019年5月,华为正式组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前华为无线网络业务部和日本运营商业务部总裁王军,成为该部门负责人。去年底曾有消息传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与消费者BG整合,总负责人将换成余承东。
不过,多位华为内部人士向《深网》否认了上述传言。一位内部人士说,智能汽车BU确实是从ICT管委会划归消费者业务管委会管了,但是消费者业务管委会在行政职级上是一级部门,直接向任正非和公司轮值CEO汇报,也就是说,汽车解决方案BU不直接归余承东管。
华为进入汽车领域后,造车传言一直未断。知情人士曾告诉《深网》,“华为内部为造不造车纠结过很久,少壮派支持造车,最后是任正非拍板决定不造车。”2018年,华为管理团队在三亚开会,正式明确了不造车的决定。
这一决定到目前为止没有改变,但随着智能汽车市场迅速壮大,以及华为自身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华为内部也屡有造车建议。去年11月,任正非不得不为此签发了一封内部文件,并措辞严厉的警告“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按照华为的说法,其目前定位是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认为传统车企进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光网络、云服务、通讯等能力都非常需要,而这些技术恰恰是华为的强项。
截至目前,华为与众多国内外主流车企都有合作,比如与奥迪在L4自动驾驶领域合作,为北汽Arcfox极狐新车型提供解决方案和部件等等。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华为提供的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汽车几乎全部核心部件,包括计算和通信架构,智能驾驶、智能车云服务、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等系统,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部件。按照华为自己的说法就是“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
除了零部件供应,华为还推出了全新的合作模式HI品牌,HI即Huawei Inside,类似于Intel Inside的理念。
近期发布的北汽Arcfox极狐是首款HI模式汽车,据公开报道,长安和广汽的同类车型也将于不久后面世。徐直军此前表示,HI合作车企不会太多,而且只有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才可以标上HI LOGO。
在HI合作模式下,车企可以获得华为的品牌背书,华为则可以获得部件销售收入的同时,推广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自动驾驶被普遍视为未来智能汽车行业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华为对汽车业务的预期,是能从每辆汽车中获得1万元收入。
“如果缺少用户真实数据持续反馈支撑,华为自动驾驶相比其他造车势力并无竞争力。”分析人士对华为自动驾驶水平提出质疑。
此外,能否达到这一预期取决于华为的技术实力,也取决于其与车企的合作关系。
抛开技术本身,华为汽车业务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目前与其合作的车企大多并非强势品牌,这意味着合作车型短期内销量大概率难以迅速增长;二是华为与整车厂商也存在信任问题,尽管华为反复强调不造车,但似乎一直无法说服外界。
一位传统车企销售负责人曾对《深网》表示,“无论华为怎么解释,大家都不相信华为会一直不下场。”
华为另一动作是开始推出汽车销售业务。4月20日上海车展期间,华为除了自动驾驶方案公开上路,还同步宣布要开始卖车,首款车型来自重庆金康新能源的赛力斯SF5。
由于部分新业务短期内或难实现盈利,卖车成了华为填补利润下滑的重要方案。余承东当时坦言,“多次制裁后,华为手机业务受到影响,思来想去,决定卖车,可以弥补手机业务销量受到影响造成利润上的下滑问题。”
卖车业务并不属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而是由华为消费者业务旗下华为智选团队负责。华为近日也对该项业务进行了人事调整,前华为全球生态发展部总裁汪严旻,将负责新成立的生态特别项目优化组,该组即与汽车销售业务相关。
消费者业务转向,5G发力行业应用
卖车是华为消费者业务转向的动作之一。
一位华为消费者业务内部资深员工告诉《深网》,消费者业务内部对卖车非常重视,很多原本手机业务线的人都调了过去。
该员工表示,因为手机缺货,渠道商对卖车非常热情,华为现在要求门店大小在两百平以上,很多商家都在申请。
据该员工表示,目前华为线下店只有重庆金康赛力斯SF5一款车在卖,后续可能会有北汽、长安、广汽的车,之前和华为合作的BYD汉等车型也有可能,但肯定不会卖蔚来、理想、小鹏,因为这些车都没有用华为的解决方案。
关于华为与车企的分成情况,该员工表示,暂时不清楚,但肯定不低。“暂时不清楚华为和车企的分成情况,车企都是上市公司,应该只有老板层才知道,不过汽车利润确实更高,我们这边分成应该不会低,毕竟零售这一块加上车上部件,都是我们这边深度参与的,利润肯定不低。”
目前看来,华为卖车业务进展顺利。根据华为官方数据,宣布卖车后两天内,赛力斯SF5的预定量就超过了3000台。也有多位华为门店店员对《深网》表示,每天在门店体验和预约试驾的人都很多。
除了卖车,华为消费者业务的重心也从手机转向了平板、PC等消费电子产品。上述华为消费者业务内部人士表示,华为目前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手机之外的其他品类,消费者业务中国区正在牵动商家和渠道做五大产业转型,五大产业是指PC&平板产业、HD产业、穿戴&音频产业、智选IOT产业和手机产业。
手机之外的产品品类受制裁影响较少,不过该员工透露,目前穿戴音频、PC、平板也都相对缺货。
此前,华为对手机业务的策略基本上是用有限的芯片,尽可能延长手机业务的生命周期。据《深网》获悉,华为没有停止P系列和Mate系列的研发,P50、Mate50等后续机型还会发布。
但从本该4月发布的P50延期,以及新款MateX2重回4G等事件上,已能直观看出华为手机面临的芯片等器件短缺问题。
“基本上手机的人都抽到其他产业了,连余总(余承东)都走了。”上述员工说。
华为在调整消费者业务的同时,也在重新梳理其起家的运营商业务。从华为过往几年的财报来看,由于电信行业增长放缓,华为运营商业务发展基本陷入停滞。
据徐直军此前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介绍,“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是华为一大战略举措。其中一方面是加大5G To C,加快用户从4G向5G的迁移,让5G网络承载更多的流量;另一方面是完善5G To B的解决方案,加快规模性商业化进程。从华为近期的对外发声来看,发力5G行业应用是华为的重点。
据华为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华为在5G To B方面参与了超过3000个项目,面向20多个行业签署了1000多个项目合同。目前5G To B的进展主要在中国市场,在制造、钢铁、煤炭、港口等行业已经有较大的进展。
高层对5G To B项目极为重视。去年12月,76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深入矿井,考察国内首座5G煤矿的新闻一度刷屏,华为公司多名高层也频频在公开场合谈及行业5G应用的相关话题。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近期在博鳌论坛上表示,5G目前处于从1到N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实现各个场景的应用落地,其中标准化非常重要。他透露华为正在与宁波港、天津港等合作推出5G港口标准提案,有了标准,5G就能够在港口场景中批量应用。
5G To B市场广阔。事实上,行业人士大多认为,未来行业5G应用的市场空间将远超个人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认为,将来20%左右的5G设施将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80%用于物和物之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5G商用20%面向消费者,80%面向产业。
不过,5G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众多5G To B项目短期内难以为华为带来实质性的收入增长。
一位熟悉华为的资深通信人士告诉《深网》,华为5G To B项目目前还是投入期,收入不高,基本没有利润。
旧技术孵化新产业,部分业务或走向资本
华为内部新业务仍在密集孵化,如外界了解甚少的光产业。华为光技术以往主要用于通信领域,支持运营商固网业务。固网业务是华为运营商两大支柱业务之一,由传送与接入产品线研发,运营商BG和企业BG销售,每年营收高达数十亿美元。
据徐直军表示,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华为发现光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通信,也可以用于通信之外的更多领域,包括光桌面显示器,车载抬头显示,激光大灯,还有光纤传感器等等。
在当下的特殊时期,不排除华为会将部分业务拆分上市的可能。
此前,曾有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和华为云独立拆分上市的消息传出。任正非在近期的一封内部文件中也谈到“华为所有干部都不要说假话、做假账,要踏踏实实工作。凡是做假账的干部就下岗。如果将来一部分业务慢慢走上资本市场,做假账可能就不是纪律问题,而是涉及法律问题。”这被认为是任正非为公司部分业务进入资本市场松了口。
任正非一直反对华为公司上市,但今时不同往日。而在华为公司历史上,任正非的管理哲学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刻板教条:艰难时期出售非核心业务过冬、打破先期决策进入手机市场等等。
华为云总裁张平安近期接受采访被问及“华为云独立”传言时表示,云业务的投资和发展速度正在加速,如何能让华为云得到更好的发展,内部还在探讨,暂时没有定论。
此番既不否定也不肯定的言论,被外界视为华为云独立并非空穴来风,也为华为云业务的发展路径留下了想象空间。
《深网》就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和华为云独立拆分上市传闻,询问两位华为相关业务线员工,对方均表示没有确切消息,但是以现在的情况不排除上市可能。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华为云独立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小。该行业人士对《深网》表示,华为云收入现在划规企业业务,华为接下来的增长重点就在企业业务上,2021年要做到200亿美金,2025年500亿美金,其实主还是靠云收入,分拆之后根本没办法完成,也不合理。
华为新业务的发展还存在众多不确定性。长期来看,华为云和汽车业务都有成为现金牛的潜力,但短期内,重资产的华为云和高研发投入的汽车业务都难以实现盈利,运营商业务可能仍会受限于通信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消费者业务手机受阻已难以拉动收入增长,而卖车能否弥补手机造成的利润下滑也需要观察。
4月28日,华为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尽管遭受四轮制裁,华为基本还是活下来了。
华为仍在努力解决供应问题,同时强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去年九月,华为鸿蒙系统操盘手王成录接受《深网》采访时说,“等硬件回归,华为一定会成为更强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