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谁是你心中的王者呢?

本文由一起拍电影微信ID: yiqipaidianying)授权 i黑马 发布,作者于华东。

又到了一年一度上交工作报告的年报时刻。昨晚,万达院线、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唐德影视、欢瑞世纪、奥飞娱乐、新文化、分众传媒、乐视网、蓝色光标、掌趣科技等10多家文化传媒公司纷纷公布2016业绩快报,好不热闹。

再加上几天前华谊兄弟发布的业绩快报,截至目前, 三大民营电影上市公司的业绩快报均已出炉。 其中:

万达院线201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5%。

光线传媒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36亿元,同比增83.12%。

华谊兄弟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4.7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2016内地电影票房前三甲

整体而言,尽管万达院线业绩有所增长,但是较去年50%的增幅还是有些逊色,而光线传媒高达80%的净利润增幅也是建立在2015年仅4亿的较低利润的基础上。对于华谊兄弟而言,业绩的下滑更是体现了2016年电影产业拐点的到来。

在这种状态下,各大电影公司势必要做出战略调整:

1、工匠精神。 随着资本力量的式微,电影业或将回归常态——决定票房走势的还是影片的品质。滥竽充数,各种蹭IP、圈演员,靠资本运作的项目将不再可能成为“黑马”。

2、生态转型。 除了电影票房,增加其他收入来源。布局周边产业链,建立生态体系,可抵抗单独项目的高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联动效应,翻倍营收。

中国电影行业正在向这样的合理状态转型,而“拐点”改革的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

万达院线:爆米花收入或达10亿,谋求“生态型公司”转型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公告显示,2016年万达院线营业总收入为11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5%。

对于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万达院线表示:2016年公司一方面加快发展速度, 加大自建及并购影城力度, 不断提高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切实推进“会员+”发展战略,大力拓展非票房收入,报告期内公司非票房业务增长迅速,收入占比大幅增加。

据万达院线公布的2016年经营简报显示:2016年万达院线票房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1%。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约为455亿元,也就是说,万达院线的票房营收占到了全国票房16.7%的份额,稳坐国内院线第一把交椅。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长城》

去年万达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块,其中国内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块。 万达院线前十年加起来2100块屏幕,去年一年就增加1400块屏幕。

万达影城全球累计1352家,屏幕14347块,约占全球12%的票房市场份额。去年万达电影会员全球新增近4300万,其中中国国内新增3800万会员。万达去年35亿美元并购了美国的传奇影业,并购了美国卡麦克院线和欧洲欧典院线,以及国内一批院线和时光网。

万达电影在欧洲、北美、中国全球三大市场均排名第一。在年会上,王健林专门点名表扬了AMC的CEO埃德蒙。去年万达两个大的并购——卡麦克和欧典院线的并购都是以埃德蒙为首,当然也包括文化集团的海外事业部、AMC的管理团队,大家一起完成,但主要是埃德蒙起了作用。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忍者神龟》

“一年之内两大院线并购,AMC院线自身从美国第二变成第一,而且在欧洲也成为第一,世界也是第一。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把并购办成了,还在集团批准预算的基础上节省了好几亿美元。所以集团决定重奖埃德蒙和AMC团队。”王健林开玩笑讲,万达如果有五个埃德蒙他自己就可以退休了。

AMC在去年利润大幅增长,因为是上市公司,暂时还不便透露具体数据。反映在股价上,去年AMC股价接近倍增。新并购的澳洲赫伊斯院线收入也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净利润超过目标30%。

王健林称,2017年万达还会继续鼓励海外企业并购,就像AMC埃德蒙,主动去并购。 “但是要注意好平衡点,不能光关注并购,负债率也不能抬升太高。其实资本市场很聪明,会进行精确分析,看你各方面的数据。”

尽管万达在电影方面的收入仍然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一成绩与2015年相比,逊色了不少。 2015年,万达院线营业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49.9%,其中票房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49.6%。

中国电影乃至全球电影市场均现疲软,增长放缓。因此,谋求“生态型”的全产业链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据万达院线公布的2016年经营简报显示:2016年万达院线非票房收入38亿元,占营业收入34%,同比增长101%。查阅万达院线2015年的公告可知,当时的非票房收入约为1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21.25%。可见,在2016年,万达院线的非票房收入的确在逐年提高,而且,其非票房收入的收入增幅远远超过票房的增幅。

此前,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曾表示, 万达院线正在谋求“生态型公司”的转型,希望将票房收入比例降至50%以下,这样万达院线的转型升级就完成了。 可见,在万达院线谋求转型方面,眼下更为关注的就是非票房的收入占比。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万达院线仅凭卖爆米花就收入了3.9亿元,占到全年总收入的9.5%。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万达院线在2016年仅靠爆米花就可收入10.6亿元。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长城》

光线传媒:净利润增幅超80%,进步最大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公告显示,光线传媒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36亿元,同比增长83.12%。

对于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光线传媒表示: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2016年度票房收入的影片共十五部,总票房为64.2亿元。 同时,公司电影投资成本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减少,因此2016年度电影票房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公司在2016年度确认了电视剧《诛仙青云志》《嘿,孩子》等和网络剧《识汝不识丁》的发行收入,电视剧及网络剧收入及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于2016年度合并了浙江齐聚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入,因此直播及其他收入、毛利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2016 年度确认的游戏收入和毛利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于2016年度出售部分大连天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投资收益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尽管光线7.36亿的净利润不是很高,但是其超过80%的增长幅度还是羡煞旁人,其在2015的增长幅度还仅仅是22%。

2015年业绩快报显示,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总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8%。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当时就曾表示:“ 光线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而不是投资。 因为主营业务是最能够反应公司实力的,也具有持续发展性,利润还不够高是因为现在主营业务规模还不够大,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长田一直是一个很专注的人。2015年光线投资20%以上的独家发行和联合发行的影片共15部,票房总和是55.76亿。其中《港囧》《分手大师》《寻龙诀》等影片的票房成绩都很好。

对照美国比较大的电影公司,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年利润会突破10多亿美金,也就是说100亿人民币以内,这是他们目前单一电影公司最高水平的盈利。因此,在王长田看来,在中国做影视的主营业务,将来也会有几十亿的盈利可能性,市场还有待开发。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华谊兄弟:受电影拖累,8年来首现年度业绩整体下滑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华谊兄弟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4.7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19%。

从净利润绝对值的角度,作为上市影视娱乐企业的头羊,华谊兄弟仍然保住了头把交椅, 但这是其自2009年上市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业绩整体下滑。

观一叶而知天下秋,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之外,这样的下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影视娱乐业也无法幸免,尤其是电影行业。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罗曼蒂克消亡史》

在2016年之前,国内电影业经历了连续5年高歌猛进式的发展,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业内人士一度认为“千亿票房”指日可待,然而从2016年2季度开始,寒流来袭并持续至年底,全年票房增速从2015年的48.7%骤降至2016年的3.7%。

在这样严酷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华谊兄弟这样以电影为主业核心的企业来说,电影拖累整体业绩下滑,实属在劫难逃。 根据快报,影视娱乐板块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9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30%。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魔兽》

在2014年,华谊就将旗下业务整合成了三大板块: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也就是在那一年,华谊提出了“去电影化”。其实与万达院线要完成“生态型公司”的转型逻辑一样,华谊的“去电影化”并不是不看重电影,而是想通过自己的电影优势带动周边的其他衍生收入,不过,现实好像并不理想。

2014年,华谊兄弟年报显示其影视娱乐业务收入12.0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50.28%,其中电影票房数字并未明确。艺恩数据显示,2014年,华谊兄弟发行的电影票房21.6亿元,仅占国产电影全年票房的7%,位列光线、博纳、乐视之后。2015年,华谊影视娱乐总收入28.32亿元,占比73.12%,报告期内总票房约43亿,占国产电影全年票房的9.7%。艺恩数据显示,在民营发行公司2015年国产片总票房排名中,华谊兄弟以12.2亿元仅排名第7。

回顾2016年华谊兄弟国内上映的片单,主要影片包括:《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魔兽》《陆垚知马俐》《寻龙诀》《老炮儿》等等。根据公告,2016年华谊兄弟国内票房为31亿人民币。但是如果刨除其参投影片《魔兽》近15亿的票房,其余影片的国内票房只有16亿左右,其中还包含《寻龙诀》以及《老炮儿》在2016年年初的票房, 这样算来从票房总额来看,2016年华谊兄弟上映影片的票房只有10亿出头。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我不是潘金莲》

华谊自身也认识到了业绩下滑的严峻性,副董事长、CEO王中磊在2016年年底给员工的信中,点名批评了电影公司: “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

要知道,此前的华谊兄弟可都是行业的老大。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上市,成为影视第一股,首日涨幅高达147.76%,盘中最高涨幅超过200%。按照首日收盘价,持有华谊兄弟288万股股份的冯小刚一日就净赚了2.01亿元。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营电影公司,过去20年里,华谊兄弟是知名导演和明星的孵化器,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践行者。2009年,华谊兄弟凭借电影、电视、艺人经纪的架构登陆资本市场,这个组合几乎成了当时中国影视公司的业务架构模版。

此后,华谊一路高歌,成为带领着民营电影企业走向辉煌的领头羊。

华谊2013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同比增长45.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65亿,同比增长172.23%。其中,公司电影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6.42%,《西游降魔篇》、《十二生肖》等票房良好, 2013年内华谊电影在大陆地区的票房合计约为人民币30亿元。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只是,时至今日,华谊这个老革命,面对新的网生代,已经有些吃力了。

回看2016年华谊的电影片单,其中不乏高口碑的佳作,比如《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片子都是国际电影节大奖傍身,豆瓣评分、观众口碑都一路走高。但是前者的票房止步于5亿,后者刚刚超过1亿。

再比如国际水准制作的《摇滚藏獒》,口碑和票房严重倒挂。尽管华谊兄弟没有正面承认,但因为“挖角”万达而遭遇的排片“封杀”恐怕难辞其咎, 而之后华谊兄弟着力布局院线的一系列动作,比如打造高端院线产品“华谊兄弟电影汇”,以及入股大地院线等等,也可被看作是提升自身院线话语权的抗争之路。

整体来看,对于华谊兄弟的国内电影业务来说,受制于国内环境和公司恩怨,去年可谓是流年不利。好在,随着资本力量的式微,电影业或将回归常态——决定票房走势的还是影片的品质,只是要注意,高质量的影片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电影三巨头2016业绩快报出炉:万达更看重非票房收入,光线净利增幅超80%,华谊8年来首现业绩下滑

在电影市场飞速上升的时候,影片供不应求,不少产品都是滥竽充数,各种圈IP、圈演员,火速开机上映的项目不胜枚举,而现在,当整个市场增速放缓,各大公司就要告别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广撒网心态,需要精耕细作的耐心。 在盛世之下与寒冬之时要清醒地保持不同的两种心态,并不矛盾。

所以,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拐点并不用太过伤心。只有当市场趋于冷静,雾霾散去,才看得清谁在裸奔。

中国电影行业正在向这样的合理状态转型,“拐点”改革的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而如果整个行业还是对此视而不见,不去适应时代和改变自己,无异于给一个病人注射了一针吗啡,镇痛,并不代表痊愈。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i黑马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