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三个麻省理工博士后收获一个IPO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作者:鲁智高
众多大佬纷纷看好。
三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不到十年时间便在深圳打造出一个明星IPO。
6月13日,AI制药公司晶泰科技在港上市。截至发稿,市值超过200亿港元。
在董事会主席温书豪、首席执行官马健和首席创新官赖力鹏的带领下,该公司不仅获得了辉瑞、强生、正大天晴药业、韩国大熊制药及德国默克集团等客户的认可,还得到了众多知名投资者的支持。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评价,他们做的事情有社会效益。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直言,这家公司的技术创新针对药物研发中高度依赖实验试错所带来的痛点与瓶颈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最终,晶泰科技从腾讯、红杉中国、五源资本、真格基金、峰瑞资本、国寿股权、人保资本、顺为资本、中金资本、海松资本、德迅投资、奥博资本、SIG海纳亚洲、谷歌、软银、IMO Ventures、Mirae Asset、Artisan Partners等手中拿到约7.32亿美元,成为业内知名的“融资王”。
麻省理工博士后创业,深圳跑出一家明星公司
晶泰科技的故事,始于麻省理工学院。
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温书豪先后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做起了博士后研究。巧合的是,马健和赖力鹏分别从浙江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最后也都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做起博士后研究。
察觉到云计算领域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再加上校训“Mind and hand”的影响,他们萌生了创立一家基础科学理论驱动的公司的想法。由于身处药企扎堆的波士顿,还在做博士后研究的三人决定利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来加快药物的研发落地。2014年,晶泰科技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
那个时候,创业和创新的浪潮席卷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也在茁壮成长。如此机遇,让他们知道不能错过,于是便选择回国创业,并于2015年9月将公司落地深圳,以药物晶形预测作为早期创业的方向。
在他们看来,晶体是制药业中与物理学非常接近的方向,当药物变成产品时,也需要由一定的物理形态来承载。此外,在加速药物研发和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上,晶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便一战成名。2016年,在辉瑞举办的一场涉及三款药的晶型预测盲测比赛中,晶泰科技三十多人的团队,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药物分子的预测,并以100%的预测率脱颖而出。
惊人的表现,让景泰科技获得辉瑞的认可。次年,这家公司与辉瑞达成合作,为对方提供药物晶型预测服务。到了2018年,双方又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小分子药物模拟算法平台。
随着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家公司建立能识别及分析具有所需功能特性的先导分子及材料的综合技术平台,用于干实验室计算和评估,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的湿实验室实验。这个平台的目标是:利用湿实验室生成的实验数据改进干实验室计算,并通过从干实验室计算中获得的见解提高湿实验室的效率。
在不断地发展中,除了在药物设计与发现领域做出不错的成绩,该公司也将业务拓展到材料科学和自动化领域,还拥有了专注以AI技术落地于创新药物早期研发的品牌“晶泰智药”,以及专注以AI与机器人技术助力科学创新的品牌“晶泰智造”。
感受到AGI带来的技术革命,这家公司也开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医学生成工具——ProteinGPT,旨在预测和筛选蛋白质序列,并通过将大语言模型纳入算法,生成符合特定预设标准的蛋白质药物。
经过近十年的深耕,晶泰科技最终成长为知名的AI制药公司。随着这家公司成功上市,温书豪、马健和赖力鹏也都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用AI加速制药,三年入账3亿多
能够顺利登陆港交所,晶泰科技主要靠的是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研发平台,向客户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其中,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横跨药物发现及研究的整个过程,专注于识别和开发对特定疾病相关靶点表现出药物活性功能的分子;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前者专注于分析固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者能加快耗时且成本高昂的化学合成过程。
对于新药研发,业界常见的说法是:十亿美元投入、十年研发周期、十分之一成功率。这也意味着,新药的研发难度非常高。在温书豪看来,生物医药行业的药物研发,早期的风险成本非常高,通过人工智能降低试错成本后,开发药物的成功率能够大大提升。
过硬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晶泰科技获得不少客户的认可。包括辉瑞、强生、正大天晴药业、韩国大熊制药及德国默克集团等在内,这家公司在2023年的客户数量达到187名。
这些客户涵盖初创公司到全球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说法,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按2022年收入计算)中的16家都是该公司的客户。
通过向客户收取交易预付款、里程碑付款、特许权使用费、交易服务费、订阅服务费等,晶泰科技的收入一路上涨。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至2023年的报告期,这家公司的营收分别为0.63亿元、1.33亿元和1.74亿元。
不过在研发、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等影响下,该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的净亏损分别达到21.37亿元、14.39亿元和19.06亿元。同期,这家公司经调整的净亏损分别为2.71亿元、4.37亿元和5.22亿元。
从2021年开始,晶泰科技3年在研发上共投入超10亿元。截至2023年,该公司获授163项专利,并已提交312项专利申请,其中472项专利及申请中的专利为内部开发。同期,这家公司超过50%的员工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其中约124名员工拥有博士学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的药物发现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12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25亿美元;全球固态研发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3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09亿美元;全球自动化研发实验室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5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07亿美元。
即便身处庞大的市场,预计2024年将继续亏损的晶泰科技,仍需进一步向市场证明自身的发展潜力。
腾讯、红杉都投了,估值6年涨超1700倍
一路走来,晶泰科技可谓AI制药赛道的“融资王”。
从2015年9月开始,这家公司在六年内共完成八轮融资,累计获得约7.32亿美元。
那个时候,思达资本、方圆资本、雅亿资本、IMO Ventures、TPFG Crystal等拿出200万元,成为该公司Pre-A轮的投资者。与此同时,晶泰科技的估值也从投前的830万元变为投后的1030万元。
一个月后,腾讯用约2447万元独家投资了该公司的A-1轮融资。此后,在这家公司的A-2轮融资中,腾讯、峰瑞资本、真格基金、雅亿资本等共投了约107万美元。
“当时项目报上来,没有人看过。”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6年告诉温书豪,“因为腾讯以前不投你们这种项目,但是你们做这个事情,是有社会效益的。”
到了2017年9月,该公司完成约1429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中国、谷歌等。“晶泰科技的技术创新针对药物研发中高度依赖实验试错所带来的痛点与瓶颈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表示,这家公司在技术、团队、商业模式上,都有优势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
差不多一年后,五源资本、国寿股权、顺为资本、SIG海纳亚洲、雅亿资本、Yan Capital等投了该公司3800万美元。2019年8月,这家公司又从五源资本和雅亿资本手中拿到655万美元。
当时间来到2020年9月,晶泰科技完成约2.89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中国、五源资本、软银、国寿股权、人保资本、顺为资本、中金资本、中信创投、方圆资本、招银国际资本、海松资本、中信证券、SIG海纳亚洲、招银电信基金、雅亿资本、Duckling Fund、IMO Ventures、Mirae Asset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资源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且充分的公有化,在万亿美金药物工业的巨大市场中终于由技术的量变引起了产业质变,使得计算机与实验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形成快速的反馈机制,对新药发现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当时,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判断,在这场生产力的变革中,晶泰科技是最早将物理计算和 AI 算法良好地结合的企业,并在工程上进行了计算架构的充分优化和真实世界迭代系统的建立,现已初步证明了其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
2021年7月,晶泰科技从顺为资本、德迅投资、奥博资本、华兴资本、益普资本、方圆资本、红火资本、和暄资本、云九资本、夏焱资本、雅亿资本、中国生物制药、IMO Ventures、Artisan Partners、Bopu Capital、Duckling Fund等手中拿到3.8亿美元,投后估值也变为19.68亿美元(约142亿元)。
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估值在六年内,便从不到1000万元变为超过140亿元,暴涨超过1700倍,真是涨麻了。
上市前,腾讯持股13.66%,为第一大外部股东;红杉中国持股8.25%,五源资本持股7.95%,国寿股权持股7.32%。按照200亿港元的市值粗略计算,这些投资者在该公司上市前的持股价值分别达到27.32亿港元、16.5亿港元,15.9亿港元、14.64亿港元。
随着上市的钟声响起,投资者们也将迎来一场财富盛宴。
参考资料
1.《辉瑞背书、全球融资王……用8年时间从初创公司到赛道龙头,这家公司做对了什么?》,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