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眼中的90后:最尴尬的一代人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读 : 你可能会发现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90后这样“尴尬”的一代人。

来源:AngelPlus洪泰帮(ID:AngelPlus001)

你真的了解90后吗?

是的,分析90后心理行为的文章铺天盖地,大多是70后80后群体置身事外的窥探。也许逻辑通畅、视角客观、语言犀利,但这些终究不是一个野生90后发自内心的“呐喊”。

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洪泰一位90后女生对于同龄人心理动因,以及由此引发的90后消费行为的思考和分析。 你可能会发现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90后这样“尴尬”的一代人。

8

 

作为90后,我所理解的90后是这样一群人: 成长于改革激流,从出生开始便被推到了物质极大丰富的风口浪尖。我们内心孤独寻求派遣,空前渴望受到关注。

我们爱过杀马特,也曾信春哥,有着每个代际都拥有的惶恐与不安。纵然他人笑我们疯癫,我们依然能自我调侃自我救赎,生活的浪漫恣肆,久久不愿对虚伪俯首称臣。

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1980-1984年人口出生率均值为 2.0%,85-89 年为2.2%,而到了90年代,出生率均值只剩下 1.8%,到了00 后只有 1.2%。90后同期人口出生率却较85后下跌27%。

再看看GDP的数据,90后的成长阶段经历了中国人均 GDP 从 5000 国际元向 10000 国际元以及 20000 国际元迈进的快速增长阶段。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 90后是物质极为丰富与情感空前孤独的一代,而95 后与 00 后的孤独感和自私感将更加强烈。

孤独、宣泄与虚荣

青春期总要找到一个宣泄口。一个年轻人想要在同龄人中占有一席之地,派遣寂寞,总要找到一个优越感的出口。要么向内:通过消费文化产品,在虚拟世界中拷问自己内心诉求;要么向外:体育运动、身体疲惫遗忘内心或是社交释放自我。

二次元为90后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逃避空间”。 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只有别人的痛苦,而没有自己的痛苦。

9

 

二次元的世界大多是色彩明快鲜亮的,模糊处理了大量现实中的真实细节,罪恶、冷漠、血腥在现实中冲击被大大削弱,这成为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理想的逃避空间,毕竟 成长在顺境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于人为营造出来的理想世界,远离现实。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存在一次元的话,那么一次元必将是一个没有痛苦,只有欢愉的理想世界。

另外一方面,人类社会活动本质在于社交,而 社交源于两个需求:展示自我和接触异性。

展示自我的终极目的也在于接触异性 ,无论是显意识还是潜意识,这听起来有一点俗,弗洛伊德说“ 人类所有行为动机的本质都源于性冲动 ”。展示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塑造个人品牌,无论是提升外形吸引力或是成为意见领袖,都是展示自己进而形成自我品牌的好方法。

落实到产品上则要衡量产品的这两个维度:

个人品牌塑造能力

个人品牌(影响力)塑造可能性与接触异性可能性分别代表内容和渠道。塑造个人品牌终究是为了接触异性。因此有内容但社交筛选力较弱的产品仅可实现内容需求, 比如微博、人人网、AB站。

10

 

接触异性的可能性

有社交筛选力但用户内容发布相对薄弱的产品仅可满足接触异性需求,比如陌陌微信;但单纯实现其中一个目标无法获得好的用户体验,而在两个维度得分均较高的有:YY以及LOL。

而以上两种社交的成就感集中体现为,使用社交工具的主要目的是点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社交有需求,而对于社交对象并没有需求。我们只追求点赞数量,跟谁点赞关系并不大。

在这个基础上,90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完成个人品牌塑造,满足接触异性的需求:

拼爹:你懂的。

拼颜值:你也懂的。

拼技能: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乐器、运动、反手摸肚脐…

在群体中寻找同伴,当自我羞愧等情感发生时,借助于网络寻找解脱,当看到发生同样事情之时其他人有着同样的反映和态度,便能安心自已,如自己与他人想法不和,便苦苦责问自己的内心世界或是疯狂地表达愤怒。

二次元是90后最具性价比的精神消费。

二次元本身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 90后的逃避更加精神化、群体化,他们越发沉浸在动漫作品里并通过二次元这个亚文化圈子找到个体的归属感与存在感,因为这对在很年轻的时候便高度互联网化的他们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精神消费。

90后的自我救赎

前期:注重外在美,内心浮躁。

后期:内外兼修,趋于内敛。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借助单纯的炫耀寻找存在感的这一批孩子已经越发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开始向内寻求精神满足感。此时90后默默进化为盘踞于知乎豆瓣、微博的一群人。

他们笔耕不辍,成为了各大平台UGC的主力成员,他们有眼界有胆量,他们尺度大能变通,他们嬉笑怒骂指点江山。 他们言必称自己屌丝,在尴尬发生的一瞬间非但不想掩饰而一定要公开分享。

11

 

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幸福无知又自恋的一代,而在我心中90后有坚守着自我的道德信仰,在自我调侃中获得自我救赎。 我们是从杀马特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却又在互联网中突破了我,蜕变成蝶。

对于美的追求,从简单的外形美,演化为更加注重质感,从简单的外在感官美到深层次气质美。 随着成长,90后的支付意愿越来越高,不再需要用外物去佐证自己的魅力与价值。从取悦他人到善待自己。

90后容易冲动,也容易被感动。理智发育上不完全,但荷尔蒙已经开始发育。

交流成本是核心区别

在互联网尚未如此发达之时,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存在交流延时。在贴吧、天涯发贴,无法得到及时的回复,因为从PC前离开的一瞬间,便失去了与互联网相联的触点。由于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时差信息获取的途径有限,成本较为高昂。

而这一切,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获取的成本不断降低,信息泛滥,而出生在互联网空前爆发时代的00后,获取速度更快导致获取意愿反而没有那么强烈。 00后成长在90后宅男宅女制造的壁垒里,没有动力向外寻求新的未知领域,也没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筛选与审美能力,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因此两个代际之间的核心区别: 90后是以内容为导向 ,根据内心选择认为能够吸引我的东西,从中寻求慰藉。而当下的 00后则呈现出在内容为导向之外 ,还兼具寻求社交的特点。 就我个人而言,两个代际的风格上是截然不同的。 90后更具自嘲属性 ,幽默感门槛高一些,因为幽默感代表心态上的余裕。

弹幕的本质是热闹,满足孤独感。寻求热闹的场合,更简单更有趣。00后表现出既需要强化自己,又需要满足孤独感和虚荣心的心理状态,本质上其实比90后更开放,更具有消费性,因为他们的爹妈更不缺钱。

90后,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00后,好爱,感觉不会再累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