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人的自白:融资速度比虚高股权众筹更重要
导读 : 如果不能快速拿钱做好产品做大规模,获得市场的认可,而是接受众筹平台给的虚高估值,只会怠误商机、得不偿失。
几天前,一位创业者告诉我,他刚刚拒绝了某知名股权众筹平台已众筹成功的500万元资金,我问他原因,他说,这家平台当初找到他,承诺会以高估值为其众筹Pre-A轮资金,经过几次劝说,他心动了,于是他找到好友领投50万元,让这家股权众筹平台众筹450万元,最终450万资金是众筹完成了,但是拖延了三个月资金尚未到账,而现在机构介入了,给的估值比众筹时还要高,而且允诺给资源支持,掐指一算,还是机构的钱划得来,所以就拒绝了众筹资金。我问他,这么做毁约会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他说合同法务审过了,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姑且不论创业者毁约是否留下道德污点,只能说他是在错误的时机做了正确的决定,众筹的确可以给早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定向的用户开发,但是待到创业公司走到A轮,众筹打着同样的旗号开展业务,价值何在,竞争力在哪里?我是看不到。
去年初,有几家股权众筹平台找我们谈融资,信心满满地说要切经纬、红杉、IDG的生意,让普通中产阶级也能享受股权增值带来的财富盛宴。了解到这些平台都是走“领投+跟投”模式,相当于平台做资金通道业务,我真是无语了:如果资金过一道网络流量投资到创业公司就能增值数倍,我们这些苦哈哈拿着LP钱的机构投资人岂不是一堆废物?互联网金融让很多年轻人都昏了头了,以为互联网这个工具驾驭金融“就能装逼就能飞”。
我跟他们说,众筹没有任何资格和创投机构抗衡,更不要想去切机构的市场,哪个行当有潜在的暴利,哪个行当就会聚集聪明人,你们的众筹模式做的是融资通道,靠辛苦做流量收稳定的通道费,没有任何暴利可言,不可能聚集来聪明人,没有聪明的员工,要跟经纬、IDG、红杉抢优质公司股权,不是癞蛤蟆妄想吃天鹅肉,那是什么 ?
我说话很不客气,创业者也听的脸色煞白,讪讪离开。后来这些平台竟然陆续拿到了融资,我觉得挺无解的。最近到听闻,股权众筹投资人的热情在逐渐退散,而且股权众筹引发的争议也不断,其中一家平台几乎每个月都要全员出动“灭火”,不断爆出领投人撤资、项目方虚假信息披露、商事服务进度缓慢、以及领头人与项目方有关联关系。。。。投资人在丑闻和失落中逐渐失去了对股权投资财富增值的期待。
再回到创业者众筹毁约这个话题。虽然众筹可以让一些心术不正的创业者有机会苟延馋喘,但是对于一个踏实做业务的创业者来说是如嚼鸡肋。道理很简单,众筹比P2P更可怕。在考虑持续发展和登陆资本市场变现的基础上,一些大型P2P尚且还能自主加强风控体系建设,确保投资人利益不受损,而股权众筹就不一样,即便平台设立风控,投资人仍无法避免投资失利,所以外部条件不足以倒逼股权众筹平台提到风控能力和项目筛选标准,这也是跟投人所难以察觉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小聪明的创业者可以巧用漏洞获取融资,这更是跟投人所不愿预见的。而真正寻求快速扩张的创业者,需求同样是融资,不过是快速的融资,而众筹的有限合伙模式必然是无法满足的。
所以,众筹的融资和打款效率如此缓慢,能吸引到好项目才见鬼,即便是走狗屎运拉到好项目,也会频频遭遇创业者中途毁约问题。
可以这么归纳,理想的众筹模式是融资速度快、打款速度快。也有人说还有筹资源,我觉得筹资源太遥远,股权众筹的跟投人实际没有多少资源,上班族和中小企业主居多,做个用户就够了,投出的资金尚不足以驱动他们主动拿出资源和创业公司对接。
目前我觉得有竞争力的众筹模式,一个是领投+跟投的“股权代持”,一个是“远期定价”。众筹融资完成后,“股权代持”一般半个月差不多资金到账,而“远期定价”的模式应该也很快。当然这两个模式也各有各的缺陷,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对于创业者,我建议融资就要快速拿钱,快速的干活,快速把产品做出来,快速把产品推向市场,证明你创业方向和你的创业价值,而不是计较融资价格,真正要计较的是创业成功后并购、IPO的价值。其次,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找有附加价值的钱,有资源的大公司,或者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经验丰富的VC。能够在企业面临着转折时提供关键性的指导,这样的钱也会反向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和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