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华为心声社区《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大讨论丨黑马荐文
推荐人:巩二龙
推荐星级:★★★★
阅读时长:8分钟
推荐理由:近日,周掌柜发表一篇文章 《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引发行业热议。随后此文被上传到华为内部社区,在华为内部激起热烈的大讨论。在社区内部众多评论中,作者周掌柜摘录20条,予以回应与反馈,内容依旧精彩,黑马哥与你分享。 本文内容由周掌柜(微信ID :zzhanggui) 授权 i黑马 发布 。
9月初,掌柜在FT中文网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里面对比OV的战略提出了很多对华为手机的批评意见,这篇文章被华为员工内部的心声社区发表,并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无意中看到这个讨论之后,深深地被华为坦诚包容的文化以及客观务实的评论打动。这里从接近180条点评中摘录20条,并作出反馈,也给普通读者呈现出优秀企业内部批评和自省的企业文化,相信对很多企业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相信,伟大公司一定不是被批评打败,只有开放宽容的领导力才可能赢得智能手机这样的世纪商战!
来源:华为心声社区
回复: 大公司病最大的问题在于相信公司内部既有逻辑推理,对市场变化感知钝化,对组织低效习惯化。当组织阻隔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价值创造之间的连接,这个具备“大公司病”的组织就应该被打破。不过个人认为:华为的“大公司病”并不明显,也不是目前阻碍手机业务进步前三位原因。
回复: 广告是OV战略的表象,根本出发点是20多年本土化营销规律的理解,其实OV的技术体验做的也不错,否则消费者不可能持续为了广告买单。
回复: 灵活战术的本质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和许多成功外国公司都本地化地尊重中国消费者审美是一个道理。中国北上广和农村差距远远大于当初美国和中国,所以不能用国际化三个字掩盖了中国市场的多层级差异化。
回复: 大格局竞争,最重要战略思维就是“大道至简”,不祈求小聪明取胜,因为小聪明就意味着博弈。
回复: 抢购当初是学习小米等公司,抢购发挥作用的机理在于对高质量产品稀缺性的恐慌式传播,但是双刃剑在于,拉高了消费者预期。
回复: 从竞争的角度,也不能说“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复用会再次成功,“美得与众不同”如果从品牌广告的角度有其合理性。但是目前品牌广告的发展趋势已经不是营造感知,而是触达痛点。华为想超越OV,必须用和OV完全不同的策略,但思想可能是OV的延续。
回复: 目前并不能说华为手机业务失败了,确切地说是成功的,所以做的很多工作一定是有价值的。不过更大的成功,需要不同层次市场差异化。
回复: OV在全球的扩张也成功复制了中国战略,看来这不是国际化的问题,而是是否对消费者进行分层次营销的问题。
回复: 发布会并非没有价值,假设坚持这个发布形式,如何让三四线城市感知到?专卖店大屏幕循环播放?需要探讨。这块需要防止矫枉过正,陷入了新的功利主义。
回复: 印度市场是比较特殊的,客观讲,很难成为一个利润池,因为这个市场比较贫瘠,对超低端产品需求较大。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这个市场不能支撑全球化,也不一定为了存在而存在。单独看印度市场,华为的低调很可能是一种务实的策略。
回复: “天天搬砖”点评的很犀利,全球化确实应该防止贵族化,贵族精神的内核应该是无私奉献精神和使命感,这一点华为也需要有一点贵族精神。但奉献什么?这是一个新问题。
回复: 也有一定道理。华为的成功是不能抹杀的,毕竟OV两个品牌加起来才超过华为,单独每一个品牌也遇到了瓶颈。
回复: 分析得很好。不过现在的问题不是是否复制OV的问题,而是华为是否借鉴市场分层级的战略区隔,以及是否需要用更加社会化的方式营销。最关键的是:华为如何跳出既有通信基因思维拥抱消费电子?
回复: 人群分精英和大众,所以有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市场本质上是同理的,任何一个规律都需要适应人群。但总体看,消费电子不是精英电子。
回复: 这位朋友调研的很详细、很认真,相信华为市场部门深入下去还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回复: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这个比较认同。因为这个群体传播效率很高,引领潮流,敢于尝试。
回复: 市场竞争中,没有劣币,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如果一定要揪出劣币,其实是破坏商业规则的残次品,但市场筛选的能力应该超出我们的想象。
回复: 有些过于悲观,总体看华为目前的战略是成功的,只是潜在的危机和挑战可能影响未来3年,或者说影响华为追求卓越。
回复: 很支持这段评论,特别是对华为短时间内消费者BG创造的成功。掌柜并非否定华为,而是认为华为更好的发挥中国市场的支撑作用可能对全球化有更大的推动。中国市场本身已经很国际化,层次很丰富,不见得走到外国才叫国际化,国际化的内核是尊重当地市场的开放心态。
回复: 概括的很充分,不过从更加敬畏的角度看对手,背后应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团队以及长期积累的有效战略思想。不一定战术上适合华为,战略上一定值得借鉴,因为是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