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的苏宁足球,并不能代表江苏足球
中国电商界从来不缺少新闻,中国足球圈也从来不缺乏看点,如今两个同样备受瞩目与争议的产业相融合所迸发的火花,似乎已经在广州恒大淘宝队上得到了见证。而就在本周一(12月21日),苏宁集团宣布全面接手原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的消息,再次为两个产业的融合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
实际上,苏宁早已有杀入体育产业的打算。资料显示,2014年6月,苏宁成为西甲豪门巴塞罗那俱乐部的首家中国赞助商;2015年3月,苏宁成为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2015年的主赞助商;8月,苏宁旗下PPTV获得2015-2020年西甲联赛中国地区独家全媒体版权;9月,宣布成立苏宁文化公司,聚焦体育、影视、健康等产业。
12月5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更是提前透露,本月26日,苏宁25周岁生日之际,苏宁将对外发布‘青春宣言’,并正式进军创业、体育和娱乐领域”。而此次全面接盘江苏足球,不仅是再向其25周岁生日献礼,同样也被视为苏宁吹响了进军体育产业的集结号。那么,在苏宁全面接盘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阳谋与阴谋”呢?
阳谋:打造“互联网+体育”生态圈
搞足球、搞体育产业,似乎已经成为苏宁自身行业布局和业务规划的一个必然选择。
就像张近东所言,目前,苏宁集团正处在转型期,从多元化产业融合来看,今年苏宁已将体育板块的足球作为核心,打造“互联网+体育”的生态圈。同时,苏宁未来在品牌定位上也将朝着年轻化、互联网化的概念去发展,这与体育产业营销的契合度会日趋吻合。”
其实,笔者也认为苏宁进入体育产业正当其时。在国家大力倡导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文化、教育、养老等大健康产业势必成为中国未来的驱动力,现在进军足球产业符合大趋势。
资料显示,自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体育产业在资本市场一直受到热捧。按照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体育产业规模到2025年要达到5万亿元。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体育领域进行布局,主要包括,体育视频、校园足球、体育营销、赛事运营等领域。
同时,阿里的成功也带给了苏宁很多的启示,绿茵场正在成为电商企业重要的营销阵地。比如,苏宁每年在电商业务上的营销投入巨大,但传统投放渠道的效果正在减弱,足球反而能够快速产生聚集效应。
阴谋:利用“粉丝经济”突围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苏宁此时接手江苏足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首先,目前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苏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中之重;其次,苏宁杀入足球产业,重在发展粉丝经济,提升粉丝忠诚度,促进电商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随着苏宁从传统零售商向互联网零售转型,将体育事业作为内容和产品来经营,也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虽然,中国足球近几年的成绩一直起伏不定,但依然拥有着近5亿的球迷,而这也为苏宁提供了数量空前的“潜在粉丝”。所以,收购球队背后,就是为了买注意力,买粉丝,买C2B模式的C端。因此,足球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恰恰正是张近东所看重的。
众多周知,张近东最看重的就是其电商平台未来的发展。目前,苏宁还停留在商家对客户的B2C模式,但随着未来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主打预先定制的C2B模式,势必成为未来电商市场的主流。
早在今年8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苏宁时,张近东就曾谈到对C2B模式的看好。他曾表示,对苏宁而言,此次合作,苏宁将通过苏宁和阿里两大平台,服务更广泛的用户,凭借自身商品经营的优势,大规模发展品质消费、促进品牌消费;在扩大线上的同时也升级了线下,并借助大数据推动C2B定制时代的到来。
不过,作为C2B的核心,即电商的社交化,却是苏宁天生较为缺乏的。因此,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就是找到并影响能够吸引受众关注的目标,而足球则具备这一属性。
最后,通过大数据来加强俱乐部相关衍生品的研制和开发,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连张近东也认为,足球是第一大体育,有群众基础,我们有2亿会员,PPTV有6亿粉丝和访客,这些资源都可以融合,包括在线订票、球衣销售、线下球迷互动等。
写在最后: 有心的中国球迷不难发现,目前,很多中超俱乐部背后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撑腰,这其中,当属地产集团的实力最强,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相对于这些传统行业的赞助,作为民营企业翘楚的苏宁接盘老牌的大型国企,或许对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