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为资本 · 许达来:资本如何布局风口?

i黑马  •  扫码分享

顺为资本 · 许达来:资本如何布局风口?

在一个对的方向,对的势头里,成功概率要高得多。

本文由投资人说(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权 i黑马 发布。作者: 许达来。

1

投资要「顺势」

2011年我和雷军创立顺为资本,管理三支基金,出资人主要来自主权基金、家族基金、大学基金会等国际顶级投资机构。

顺为这个名字,取自顺势而为,跟雷军的风口理论是一样的。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创业也好还是别的,都要顺势而为。 在一个对的方向,对的势头里,成功概率要高得多。

作为投资人,如果能够找到处于风口的企业,最起码证明你的投资不是和这个时代南辕北辙。但你还要考察团队、商业模式等方面,否则很可能你的投资的会是一头风口下的牺牲者。

怎么看是不是风口呢? 第一要看时间点对不对。 举个例子2000年干移动互联网的可能都死掉了,目前来说比较成功的是2005年开始干的,所以不能太早。

第二也要看商业本质。 很多创业者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说难听点,是烧钱。

2

布局风口

我们目前专注于这几个领域,一是智能硬件,二是围绕着房产相关的产品服务,三是农村互联网。除了我刚才所说的三个风口以外,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社交,这些也都是我们在投资的一些风口。

智能硬件一直是顺为过去五年的投资大重点,主要集中在 2C的领域,未来将转为2B,即所谓的「工业4.0」,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是我们一直关注的。

智能硬件一直是顺为过去五年的投资大重点,主要集中在 2C的领域,未来将转为2B,即所谓的「工业4.0」,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是我们一直关注的。

房产对老百姓来说一直是天大的事儿。新型房产是个体量巨大的市场,有可能产生新的颠覆型商业模式。

农村互联网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这几年在小米的带动下,智能手机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未来几年会很大程度地进入农村,这样移动互联网会有进一步的普及。我们投了几家公司,他们致力于把农产品从农村卖到城市,这些未来有可能是风口。

3

三点决策

有些项目表面上看非常有市场,实际不是那么回事。 印度大概有12亿多人口,目前有3亿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我去了印度以后,看到印度产品经理和工程师都非常强,论能力和水平绝对不亚于中国人。他们很多人都懂英语,UI设计各方面做的也都非常好。我们再看看财富500强公司,谷歌和微软的CEO都是印度人,所以印度人应该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我惊讶的发现,印度一家百亿美元以上估值公司就是他们本土最大的商务公司Flipkart,相当于印度亚马逊或者京东。

有个投资机构的同行告诉我说,这家估值过百亿的印度最大电商公司只做英语版本,但是印度将近13亿的人口只有10%的人说英语,实际上用户也就只有1亿多。虽然看起来印度人口很多,是个很大的市场,但平均每个人消费能力其实小得多。

对所投资的项目决策,顺为的判断维度主要基于三点:

1)团队所做的方向是否在「顺势而为」:这种商业模式未来(比如十年内)是否行得通,如果只是暂时不错,而未来的发展存在质疑,那么也会被否掉。

2)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市场空间本来就有限,那么对于投资人的潜在回报必然更有限。

3)团队是否合适:我们更看好产品、技术或运营背景不错的团队,在初期阶段,能把产品做出来是最重要的。

4

目前的投资亮点

去年大部分投资人都很迷茫,这在2017年依然是个问题。新的一年,顺为会在人工智能、2B(企业级服务)、泛娱乐三大板块配置专门的人,但并不意味着在2017年就会改变我们的投资结构。

我们过去的重点还是会继续跟进,不过现在看来在线教育最近一年已经没有太多亮点了,智能硬件的大方向我们应该都覆盖了,今年还会有投入,但哪里还会冒出大的机会还不明确。

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多可切入的板块,比如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等。金融这个行业数据特别多,最适合互联网化,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互联网金融出现好项目、好机会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垂直行业,比如金融、房地产、教育、医疗健康,这些在实体经济里体量很大的产业,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但这些领域的机会不会批量出现,需要自己去淘。

AI和技术驱动,包括人工智能之外的一些新技术,未来在顺为会有专人负责。仅就AI技术本身的发展而言,这是大公司的机会,我们更看重AI在垂直领域中的商业模式落地。

人工智能基本上是依附于大数据的,目前看好的应用场景是金融、医疗这两大块。

2B公司,过去几年我们看了不少,没有太多投入的原因是国内2B的销售成本会比较重。未来我们要系统性去抓取2B的机会,一方面是企业会越来越接受2B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相信过去几年2B产业也一直在改善。

但投资2B有两个障碍,一个是它不会出现一大波机会,需要有人专门去淘;另一个是相对于互联网项目,2B的增长没有那么快。

我们的另一个投资尝试,就是在看一些通过线下抓取流量的商业模式。2016年最火的项目之一是共享单车,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共享单车这个线下场景来获取线上流量。就像微信的小程序,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线下场景去抓取线上流量。VC这个行业变化非常快,三个月、六个月之后的东西可能会完全不同。这个行业发展很快,行业的里人也要不停去找亮点、去调整。

5

不存在资本寒冬

「寒冬」这个词我一直觉得太过猛,我更倾向于是「回归」。「寒冬」是没有任何生机了:市场上没钱、融资停滞。但过去一年,市场上是有钱的、VC们也不是没活干、融资案也层出不穷。对比2014年、2015年的活跃,2016年肯定是「冷」了。不过理性的说,是从过热向正常投资回归,整体状况是介于正常和寒冬之间。

顺为去年的投资步伐略有放缓,但依然有稳定输出。整个2016年,我们投了近70个项目、超过2亿美金。平均看,每个月也要投五六个公司、近2000万美元。

不管市场过热或过冷,我们都要做投资,无非是市场热的时候投资节奏快一点、市场冷的时候慢一些。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可能都期望这种「较低」的温度能持续地久一些。对投资人而言,这意味着估值更好谈、投资决策的时间更好把控、能做更多的尽职调查,也能做更深入的思考。创业者也一样,没那么热闹也更好控制成本。

6

给创业者的三点建议

在创业起步阶段,创业者要想清楚 「珠峰」在哪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见创业者看他项目的时候,从创业者第一分钟接触直到把商业计划书讲完,我脑海里一直都在想,十年以后你这家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看过太多的例子,创业者对自己长期目标不清晰,一路上换了两三次方向。 每一两年就发现之前走得路错了要改方向,对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件非常折腾的事。

每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找个安静地方,花一个月时间去思考,十年后你创办的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十年后你这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公司和个人的「珠峰」在哪里,中间我们可以考虑有不同的路径,在执行过程当中路径和方法可以变化,但是「珠峰」不可以变化,「珠峰」如果变化还得下山重新爬,那就太累了。

我们对被投企业的建议有三点: 一是要对你做的事情有信仰。 市场热的时候会有很多机会主义者出现,我们追求的都是有信仰的创业者,市场有起有落、所在的领域也会有起有落,唯有相信你做的事情是可行的,才能一路走过去。 二是要开源节流。 我们和被投公司强调的,一直是要在短期内做到有收入,尽可能做到盈亏平衡,至少要减少现金流的消耗量。 三是一定要做好的产品。 假如这三点都能做好的话,根本不会缺钱。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i黑马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顺为资本 雷军顺为资本风口浪尖空调风口资本布局资本风口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