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外卖与共享单车:好生意还是坏生意?
本人对光鲜生意保留有限态度。
来源|一勺盐(ID:yishaoyan2014)
文|一勺盐
看到一篇文章说,每周大约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换算下来,每周4亿个打包盒,塑料袋,一次性餐具。
妥妥的生态灾难,还是,巨大的产能消化?
数百亿元涌入外卖创业市场,巨头们打的你死我活,街道上小伙子们开着电动车横冲直撞,每周4亿个塑料盒被消费,都只为服务你的「懒惰」。
不夸大地说,外卖可能是中国近年来互联网创业市场上最富争议性的一个领域,我的看法如下:
1, 外卖发达,在一线城市提供了相当多的基层就业岗位:快递。人均6000元以上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2, 外卖行业的高度发达有着巨大的副产品:环保压力,交通乱象,作坊式餐厅的鱼龙混杂。
3,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涌入外卖行业的资本太多了,人人怀着发财的梦想。但是发财的机会毕竟有限。这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是不够的,效率不太高,如果这些资本投入到产出效率更高的行业,对整个经济增长或许更加有利。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假设。
4, 走出去吃饭,等着菜被端上来,花点时间对自己的胃好一些,才应该是真确的吃饭方式,往深刻的方向说,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少点外卖,多点生活。
5,
外卖在中国的迅速发达,也可以被看做是城市病、职场压力、餐饮服务行业水平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当服务水平不好时,人们看上去并不是选择让服务行业的水平更好,而是选择不与服务员见面,隔空点餐,好像这样就可以享受到更美好的服务水平一样。
共享单车
我曾经觉得,共享单车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因为两点:一,绿色出行的大旗下,长出来一个很绿色的生意,对人们健康,城市公共交通都很有好处;二,截止目前共享单车是「最后一公里」生意中用户体验最好的生意模型。
但是,随着资本的贪婪追逐让单车成为道路秩序的「破坏者」,以及越来越壮观的「道路景观」,我的想法也在慢慢改变。
1, 到目前为止,共享单车正处于洗牌的前夜,它最大的敌人有两个:颜色不够用了,以及,雨季的到来。
2, 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城市公民的素质水平。此处应该有各种奇葩的单车摆放照片。
3, 它成功地击败了三轮摩的师傅,后者可能是共享单车迄今最彻底也是唯一被打败的群体,它们的服务以漫天要价为主要特征,不作不死。当然,共享单车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很多车辆被故意破坏,作案现场比比皆是。
4, 共享单车是加剧了还是减缓了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产能?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经济问题。它给一个城市带来了很多新的自行车供应量,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人因此也不购买自行车了。所以,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5, 有很多吃瓜群众,特别羡慕共享单车,因为这个生意里有大量的「押金」可以免费利用。我看到过很多人说,共享单车挣的钱其实是你的押金的理财生意。对此,我不敢随便同意。
6, 首先,从OFO到摩拜,谁也不敢说自己有合法的资质去做资金池,去把押金进行各种错配理财;其次,共享单车最后是要通过上市找到接盘侠的,就必须经过严格的会计审查。在会计上,这类押金应该属于共享单车提供商的「债务」,也就是说,你的服务客群越多,你收到的押金就越多,最后你在账面上的负债会更多,账面出现净利润的难度越大。
7, 基于此,未来的共享单车生意,就算能够上市,也很难做到盈利上市,而是带着巨大的账面负债。加上,共享单车的一次性购置成本与每年折旧很大,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好生意么?
8, 除了共享单车,一大波共享正在路上。它们的生意意图与共享单车差不多,挣钱的意图,在乎人,而不是钱。朋友圈一个朋友说,现在这些共享➕X的生意本质,都是在竞争获客成本。共享充电宝为何那么多人投资?就是因为其获客成本只有2元/人。
9, 他的观点是,从2015年共享单车开始,互联网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找到刚需高频消费的痛点,然后烧钱快速树立一个竞争壁垒,背后拼的就是一个获客成本。
他说的有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