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怎么打赢“人才翻身仗”的?
抢人是次要的,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才是重要的。
作者|常皓靖
上世纪90年代,王晖毕业后进入西安某知名科研院所工作。但令人意外的是,两年后的普通一天,只是和去深圳淘金的前同事在五星级酒店吃了个饭,就让王晖再也坐不住了。
之所以坐不住了,是因为王晖在饭桌上得知,这个和他能力相当的同事,已月入12000元。王晖清楚地记得,这顿由前同事请客的饭,竟花掉了2000多元。这让当时月薪只有112元的他,感到“受了点刺激”。
机会和工资就是最好的宣传。后来,王晖选择去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的一些同事则去深圳淘金。
王晖表示,如果到深圳南山区走一走,就会发现,有30%-40%的人都操着陕西口音,其中不少比例的人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这是 i黑马 (ID:iheima)采访到的人才流动的代表案例之一。这段时间,我们听到了太多关于抢人的优惠政策,也看到了数不清的分析,但其实,人才流动又何尝不是城市竞争力、民营经济活力的最直观体现,什么比人才用脚投票更能体现说明态度的呢?
一、大学多≠人才多
1979年,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圈,深圳经济特区获批成立。
特区成立之初,仅有31.26万户籍人口,1500个外来人口,这31.41万人中,仅有4000人是初中以上学历。然而,截至2016年底,深圳已有384.52万人。其中,小部分来源于特区成立之初征调的干部,各高校分配人员,以及先来援助深圳建设,后就地转业变为深圳人的基建工程兵,其余的大部分都是自发迁来的。
其中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探究。
人们普遍认为,大学多尤其是211和985大学多的地方,从理论上来讲更不缺人才。但深圳和杭州例子恰恰说明了,网罗人才和大学几乎没什么关系。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方面,深圳和杭州根本无法与西安、武汉和南京等城市相匹敌。2016年,南京有53所普通高校,71.7万在校大学生,西安有63所普通高校,73万在校大学生。而武汉,据机构测算已成“全球高校在校生最多的城市”,每逢新生报道、老生返校,当地交通都处于崩溃边缘。
相比之下,杭州只有25所普通高校,根本没办法与上述城市同日而语。再看深圳,真的就更逊色了。杭州起码还有浙江大学,但深圳目前仅有的十余所高校中,没有一个211或985,除了还算叫得上名号的深圳大学,其余基本是知名高校的深圳校区。
有意思的是,高校聚集的城市,反而成了北上广深杭的人才大本营。
根据武汉人社局发布的报告,自2007年起,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比例从2007年的55.3%降至2011年的47.04%,重点高校毕业生留汉比例从2010年的38.4%降至2011年的26.45%。面对这样的情况,武汉估计也很无奈,于2017年2月首次提出了要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西安也面临同样尴尬的境地。2017年,西安市长王永康提出了著名的“西安十问”,反思西安的民营经济之所以落后他人,是因为有十个短板亟待补齐,其中有一条是,“为什么我们科研院所林立,大专院校众多,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在我市转化能力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的户籍政策、人才政策有没有走心,能不能真正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二、养肥的“鸭子”怎么就跑了?
如果大学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那什么才是?
杭州和深圳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终的答案是,大公司。
杭州副市长姚峰也曾感叹,人才是浙江的短板,而杭州吸引人才的关键,除了相较于北京上海来讲较低的房价和较好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阿里等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加大。
如今,阿里、网易等公司已成为杭州的名片,腾讯、万科、华大基因、大疆等公司已被深深打上了深圳烙印。
领军企业对人才吸引作用不可小觑。做个简单的类比,就好比著名景点对游客的吸引作用。试想,如果北京没有了长城和故宫,杭州没有了西湖,来玩的游客恐怕要少上许多。
与此同时,领军企业的聚集,会引领相关产业和配套企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加速资本和人才的聚集。最近,杭州也要打造金融科技中心了,而姚峰在提及杭州发展金融科技的优势时,着重提到了领军企业蚂蚁金服,这成了杭州的底气所在,“从整个行业来讲,需要有一些领军企业,杭州的确也有这个优势。”
所以说,城市之间的角力,更像是领军企业的PK。
三、大公司为什么不长在别处
深圳和杭州已成为民营经济成长的沃土。
这离不开当地的支持。万科的王石、华为的任正非、平安的马明哲原本都只是手捧铁饭碗的小干部,受益于深圳最早给予中国人以创办企业的自由,才开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王石初到深圳时,靠做大连到深圳的玉米中间商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任正非初到深圳时,甚至研究过减肥药,后又开始代理电话交换机;而马明哲向上建议提了个犹如天方夜谭的建议——成立一支工伤保险类的基金作为保障。若想该建议能够实施,首先需要成立公司,其次需要去北京走审批。没想到,该提议得到了时任蛇口工业区掌门人袁庚的关注和支持。在袁庚的帮助下,审批通过,平安集团成立。
问题来了,为什么民营企业扎堆深圳、杭州,不长在别处?
以下以抢人大战中的热门城市西安为例。
一位熟悉饿了么投资人告诉i黑马,大学生之间信息流通快。6年前,他曾在西安看到和饿了么从定价到商业模式完全相同的3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然而,当饿了么变成独角兽时,这三家公司早已不存在了。
对于创业者来说,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谁在帮助他们,以及怎么帮助,显得至关重要。意识到这点的西安,提出要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深圳和杭州作为榜样,让民营经济将从昔日的“弱苗”,逐步成长为撑起西安经济的参天大树。
过去,西安GDP更多仰仗的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西安凭借纺织业、航天业等工业跻身全国十大城市。但辉煌的历史却成为西安等老工业城市发展的掣肘。现在的毕业生,除非专业对口,很少有再愿意进入第二产业工作的。而当地第三产业不发达,民营经济的不活跃,成为当地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选择远走的原因。
要知道这种情况不容小觑,如此一来,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人找不到企业,企业又找不到人……
一位主投2B的投资人,曾关注了许久西安的无人机,但面对他口中这个“可能是西安最有价值的项目”时,他犹豫了许久最终没投。他向i黑马表示,原因在于当地的人才结构,“2B公司不仅需要产品好,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是否有高端销售人员来打大客户是十分重要的。”他还提到,之前投过在成都、武汉等地的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四、再看抢人大战
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抢人大战。
其一,缺人,是最真切的感受。
抢人大战政策一出,网上就流传着各种去库存的言论,i黑马先不评价这种观点的对与错。但是缺人,是最实实切切感受到的。
i黑马在走访西安本地的人才市场时发现,有些企业连招本科生都困难。一位90后HR看到i黑马在看招聘简章,上前搭话,“你是本科生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马上喜笑颜开,继而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公司,“那太好啦!你看看我们的招聘简章。我们一直想找本科生,一度甚至因为找不到,把标准降低到了专科。”另外,只是因为在人才市场中留了个电话号码,i黑马最近电话已被西安的电话打爆了。
其二,抢人是次要的,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才是重要的。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深圳就开始用优厚的政策吸引人,比如1997年的每年接受万名毕业生工程,1999年起重点引进各类学科的带头人,2002年的人才居住证制度,2008年的1+6高层次人才政策…… 事实上,深圳的人才政策虽优厚,但却不是独有的。深圳西北方向100余公里的广州,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资源作为全市的发展战略。
但为什么近年来深圳GDP反超广州,抛开其他,我们来看看人才因素:
在《深圳广州两地高层次人才工作比较》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比2008年两地的高层次人才,得出如下结论:在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上,千年古都广州完胜深圳;在高层次人才的分布特点上,广州的高层次人才多分布在高校、医院、政府等机关事业单位,深圳则有大半人才分布在企业。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深圳人才更直接地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当中来,尤其是博士后工作站对深圳科技贡献比广州要大得多。
其三,如果所料没错,抢人大战之后就该抢独角兽了。
事实上,各地已开始鼓励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以及抢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了。拿成都来说,在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期间,成都高新区宣布设立100亿元的独角兽投资基金,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中国独角兽新摇篮。再看成都龙华区,罗永浩已于去年将北深等地的行政、设计、研发等公司近半悉数迁往该区,还获得了成都市6亿元投资,与这个城市的呼吸紧密相连了。
罗永浩把锤子科技搬到了成都,应书岭则把他的英雄互娱一部从北京迁到了西安。应书岭对西安赞叹有加,简而言之:比北京招人快,还比北京便宜。英雄互娱只是西安英雄城项目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英雄体育、量子众创等公司,将共同在西安曲江新区打造互联网娱乐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