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夏一平:感觉蛮好,压力很大
至少在这一波里,我们做得很好了
i黑马 讯 11月8日消息 今日,在TechCrunch2016国际创新峰会上,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 接受了主持人柳鹏的采访。
摩拜单车是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对此,夏一平表示,感觉蛮好,但压力很大。
对于更多玩家密集地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证明摩拜做的事是成功的,带动了自行车回归城市的潮流。“我觉得至少在这一波里,我们做得很好了。”
相比Uber在高峰时段进行调价,夏一平表示,目前摩拜还没有这样的计划。“技术上可以做到,但自行车出行主要是希望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至于更多的商业变化手段,可能是长远的问题,我们现在不去考虑。”
而说到控制成本的问题,夏一平说:“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在起步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名声,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没有那么多人,在量不大的情况下成本肯定是很高的。随着我们对生产的控制,以及整个量往上走,我相信成本最终会降下来。”
以下为夏一平与主持人对谈实录,经 创业家 &i黑马编辑:
柳鹏:摩拜单车第一个是做共享单车的,做第一的感觉怎么样?
夏一平:感觉是蛮好,但是压力很大。最近网上说压力越大的人容易胖,我发现压力大了以后增重不少。
柳鹏:摩拜一直是以技术驱动的公司,在解锁方面,摩拜做了哪些积累呢?
夏一平:其实在最早我们做产品原型的时候,也尝试过很多其他的解锁方式,最终结合了一些现实技术的实现,特别是在用户体验方面,我们希望整个流程做到相对简单,就是开锁的时候尽可能少让用户做操作。最终我们想通过扫二维码这样的方式,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让用户在很少的操作下把锁打开。
柳鹏:解锁的时间有没有标准?
夏一平:时间是另一个事,我们主要讲的是用户的体验,从他扫码的动作。从时间来讲,大家如果用过会觉得,我们在不断改进,因为从现在来看,有的时候开锁时间会偏差,我们在不断迭代产品,希望把体验再提升一点。
柳鹏:现在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来进来,关于解锁这个技术,有没有壁垒?
夏一平:谈到技术壁垒其实我们是有的。最近网上有一个文章,是写我们申请了多少专利。其实我们前前后后申请了大概有30个左右的国内国际的专利。但我觉得模仿是一方面,我觉得摩拜的产品和能够能力是很强的,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来创造技术的壁垒,至于现有的专利的壁垒也是有的,我们觉得可能对于创业企业来讲,我们最关注的是怎么样快速创新,创造出更多好的专利,这是我们现在专注的地方。
柳鹏:很多玩家最近几天密集地进来,你觉得这个市场上的新进入者,机会大吗?
夏一平:这件事情我是这么看的,其实摩拜在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就是希望让自行车回归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证明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它带动了自行车回归城市这样一个潮流。从我们做创业这件事情的本身来讲,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坏事,这证明了我们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作为摩拜来讲,我们也是希望更快地迭代产品,保持我们的优势,这个不存在竞争,但我觉得至少在这一波自行车回归城市里面,我们做得很好了。
柳鹏:摩拜现在已经投放的城市有几个了?
夏一平:现在有4个城市。
柳鹏:这4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怎么选择的呢?
夏一平: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来它们是中国比较大的一线城市,其实在交通方面有很强的缓解交通拥堵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看城市一些规划方面,是不是对自行车比较友好。像北京有特别多的自行车的车道,很适合自行车骑行。
柳鹏:摩拜单车已经投放到海外了,到新加坡了,摩拜走出海外的策略是怎么考虑的?
夏一平:我们在创立这个公司的时候,就有一颗全球化的心,在做产品的时候,就关注了很多早期的细节。至于为什么进入新加坡,一方面我们有一个投资人,他的母公司是新加坡旗下的资金。新加坡的城市比较小,现在交通面临一些变革,需要自行车骑行的工具,政府有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确实觉得整个新加坡的环境很适合骑行,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新加坡作为国际化的第一个城市。
柳鹏:国际和国内的打法会有不同吗?
夏一平:在运营方式上可能会有差异性,但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我们尽可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我们希望它在全球能保持一致的体验。
柳鹏:摩拜的团队很大程度上有Uber的背景,从汽车的领域进入单车领域,有没有什么经验值得运用?
夏一平:确实有很多经验,我们不管是从自行车的设计,还有我们自己应用的智能锁,以及现在用的一些物联网,很多技术是源于早期做汽车行业的,比如说汽车的早期设计师,是汽车工业设计师,我们在设计自行车的时候,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真的重新定义了自行车的设计,完全采用非标的设计,考虑它的可维护性,从生产到组装的便利性,真正对自行车这样的产品做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变革。
柳鹏:摩拜整个自行车的投放量大概有多少?
夏一平:我现在可能还不知道,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投放新的数据。
柳鹏:我们能够注意到,摩拜在城市的某一个点投放车辆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是基于什么策略去投放的?
夏一平:摩拜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我们很多的数据在我们不管是运营还是投放里面,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广州一天骑行的情况,我们在地图上把所有的轨迹按照时间去叠加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其实在不同的时段,包括整个骑行的密度有变化的。
我们基于这样的数据,可以非常高效地来决定我们怎么投放自行车,以及我们怎么样分布。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或者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区域内为什么要放这么多自行车。因为我们可以时时知道用户有多少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我们运营中的效率问题。
柳鹏:你们的投放是按照数据分析结果出来的?
夏一平:对。
柳鹏:这么多的数据用在投放上,还有哪些具体的用处?
夏一平:另外我们还跟政府的各个交通规划的部门合作,一方面是怎么样更好地构建智能城市。第二,很多城市在早年规划的时候,把自行车车道给取消了,越往南方走,这种趋势越大。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数据,帮助政府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更多考虑自行车出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我们的数据能够真正被政府所用,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
柳鹏:摩拜的数字不仅有车辆的数字,还有骑行者骑行行为的数据。你们的数据有一个不会停到规定的地点,导致下一个用户的体验非常差。这里有一个违停的问题。
夏一平:我们也在尝试,希望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进行判断。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我们的系统来判断这个用户是不是做了违规的行为,比如说停到小区里。
柳鹏:像Uber在高峰时段价格会有波动,会根据人流的密度,或者用车需求来自动调整价格,摩拜有没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夏一平: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计划,但是技术上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觉得自行车出行,我们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希望能让更多人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至于更多的商业变化手段,可能是长远的问题,可能我们现在不去考虑它。
柳鹏:GPS定位是基于地图本身的原因,总会有一些定位不准的问题,摩拜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夏一平:这块我们在不断研究,一方面是从我们硬件本身去加强,另一方面是我们在不断通过后台做一些基于大数据算法的研究。在这方面我们也跟其他的科研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定位不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有的问题,不只在我们这里,大家用导航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我们在积极探索,如果单一从硬件的方式,从某一个渠道去解决它,可能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效果。如果我硬件能解决30%,软件能解决30%,再加上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通过优化再解决30%,我可以优化90%,这是一个叠加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探索,从软件、硬件,一直到整个系统,看怎么样把整个系统完整的数据打通,怎么样在更高的层面上优化精度。最近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自己的专利,在下一阶段,大家可能会看到有一些新的提高定位精度的功能出来。
柳鹏:作为一个用户,我是不是可以感受定位会越来越精准?
夏一平:我相信是会的。
柳鹏:摩拜可能在攻克一个问题,让自行车能自己回来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早上从地铁站到单位,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用车需求,车都到单位附近,相当于这里是单向车流。我们现在做的是人工把车送回去。未来有可能让车自动回来,这样的技术你们是怎么样做的?很像自行车的自动驾驶。谷歌今年发布了一个玩笑的视频,汽车可以自动驾驶,这个技术在你们这边看来怎么样?
夏一平:首先从我做技术和产品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相信摩拜在类似的技术上会做探索。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做产品里需要考虑的,现在很大的挑战就是电池电量的挑战,特别像无人驾驶的汽车,它对电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它没办法保证高效的运维。
随着电池技术,各方面的技术在快速发展,当电池容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这种思路是绝对可以作为产品,我相信摩拜也会在这方面探索的。
柳鹏:最新的太阳能板的电池,还会有没有其他的技术探索呢?在电池这块。
夏一平:会,我们也在探索不同的方向。但是看到我们最近上的太阳能版,是我们去年12月份的第一代产品我们就开始投入测试运营了,在整个一个冬天,我们收集了很多的数据,包括太阳能效能方面,我们非常有经验,我们知道什么样大小的板子,什么样软件控制的功耗达到它最优化,这是一方面。
大家看到我们新车是通过骑行发电的,我们在尝试不同的充电方式,我们也在看一些更好的电池技术,能提供更持久的电源,或者说容量更大。其实我们都在不断创新和尝试。
柳鹏:大家看来摩拜是一个比较重的模式,包括APP的开发,包括车辆的生产制造,产业链条是比较长的。这么长的产业链条,摩拜怎么做到产品质量的把控呢?
夏一平:我们在一开始没有想做这么重,但是后来越来越发现,很多东西必须自己亲手做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对技术产品上没有把控能力。
我们怎么做到这么好呢?其实很简单,我们也是在创业早期就意识到,我们需要在每个领域都有一个专家级的人物,而且他是很强的。为什么你会看到,在我们团队里面,我们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在每个领域都引入专家级的人物,从自行车的设计生产,甚至供应链都有专人做这个事情,一直到软件,都是行业里非常有经验,非常资深的人来做这些事情。我们当时想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这是我们一直比较坚持的事情。
柳鹏:谈到自行车的生产制造,成本问题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摩拜的软肋,摩拜也开始在推一些轻型的车辆,来控制成本的问题。您怎么看?
夏一平:因为我是从汽车公司出来的,其实在汽车公司里很多人都不相信一辆车几千个零件装在一起,很多东西的价格很低,打个比方,像一个汽车门上面的电开关,汽车的采购可以做到很低很低的价格,低到你不敢想像。但是作为一个创业公司起步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名声,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没有那么多人,我们量在不大的情况下肯定成本是很高的。
随着我们高效对生产的控制,以及我们整个量在往上走的时候,我相信这个成本最终会降下来的。
柳鹏:还有一个挑战,咱们刚才聊到大数据,摩拜成立时间不是很长,数据积累方面可能不是没有那么多的数据,对分析的结果可能不是那么精确,这个挑战不知道您怎么去解决?
夏一平:我觉得早期的时候可能不是,现在随着我们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现在已经慢慢往大数据公司去走了,因为每天产生的数据已经足够多了。我们的好处,比如我们做上海,我们4月份开始进入上海,8月15号进入北京,这段时间就是数据积累的过程。我们会基于上海的数据判断在北京怎么做。我们后来又有了北京的数据,因为北京发展比较快,我们从8月15号左右进入北京,到10月份宣布进入广州,这之间又隔了一个多月,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北京的数据,我们对以前的事情做了一个验证,我们进入第3个城市就会更快。
以前的经验是基于数据分析,可能在积累的时间会比较长,上海可能就5个月,北京两个月,这种以前的积累会让我们后面的行动更快。
柳鹏:我们谈一谈规划的事情,摩拜在下一阶段还会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更好的技术?
夏一平:我们未来会推出的产品,我们有一定的规划,但是我们只看未来3到6个月的时间。可能在未来的3到6个月,我们会推出更好的版本,很多人觉得摩拜单车就是一个健身器材,我们自己很坦然。从创业角度来讲,这对我们是一种赞誉,我们有的时候这么跟人家说,你一年花几千块钱到健身房去踩动感单车,其实不如骑我们的摩拜单车。下一版的经典版本,我们在骑行体验上会做大幅度提升,包括用户的需求,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在北京偷偷投放了20台改进版的自行车,测试的,看大家运气好不好,能不能骑到了,这里面包括自动座椅的提升,包括整个骑行体验的提升,我们也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方式。
柳鹏:这个范围太广了,等不能给点线索?
夏一平:我们可以改天搞个小活动公布一下号码,让大家找编号。
柳鹏:咱们的主题是不止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除了最后一公里以外,未来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深刻的变化?
夏一平:这种变化,一,我们先让大家更多的来关注对城市绿色出行的关注,我们很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用户骑上了摩拜单车,第二,越来越多的用户甚至有人买自行车来骑行,我们已经开始影响大家做绿色出行了。
第二步的影响,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里面的人能够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不只是自行车,它也是公交车,甚至是地铁,因为有了我们最后一公里来做这样的事情,最近有一篇文章,谈到好像是广州,摩拜把自行车到地铁,地铁到自行车的方式完全打通了,它提升了出行的效率。我们希望打通之后真正影响更多的人,在出行的时候选择公共交通,不只是自行车,是公共交通都使用它,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