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能带娃哈哈走出品牌老化的魔咒?
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作者:唐伯虎
接班人,还不是娃哈哈最难的题。
这一年,首富宗庆后76岁,终于放心地把交接棒传给了女儿宗馥莉。
12月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宗馥莉女士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
即便是首富之女,宗馥莉的接班准备也是用了17年。
01 二代接班之路
宗馥莉1982年出生,14岁出国留学,22岁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娃哈哈的一线车间。这个“二代”早就很清楚,出国就是读书,回家就是接班。
与王思聪一样,宗馥莉也坦然接受了自己“二代”的身份——有何不可,“我爸给了我一个很高的起点,我就不能浪费掉。”
所以,虽然看似选择很多,宗馥莉也还是回到了做饮料的路上。
基层锻炼三年,顺利成章地,自己开干。2007年,宗庆后给了女儿1000万美金,把娃哈哈代加工的子公司宏胜集团给她去折腾。这其实给了宗馥莉充分的自主权,从供应链到管理,也有更全面的历练。
当时央视对父女俩有一段访谈,宗庆后充分放权,说女儿自己就是老板,她说了算。这就算是企业家对女儿的宠溺了吧。
宗馥莉虽也当面恭维父亲才是“大老板”,但是心气儿却是傲的,她说,宗庆后的管理“太讲人情”,“我更愿意用制度说话。”
伯虎财经梳理十多年前的访谈记录,对刚刚留洋回来的宗馥莉而言,父辈的管理方式是守旧的、低效的,而她要用西方学到的先进管理理念来治理企业。这些言论也一度为她招来了质疑,毕竟年轻人嘛,证明自己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比两个人的报道叙事也很有意思,媒体提到宗庆后总是离不开“亲力亲为”,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劳苦功高。到宗馥莉这儿呢,是“公文处理效率排名第一”,平均时长4小时,勤奋也是勤奋,似乎又多了几分轻巧。
02 屡屡试错
作为改革开放年代崛起的第一批消费品牌,宗庆后为娃哈哈打下的基础是不容小觑的,他的制胜招是“渠道扁平”,不同阶段抓不同的节点。
早期需要一批商,就多鼓励他们发展。而到中期,一批商限制了二批,娃哈哈就收权,鼓励二批开发网络。再到渠道下沉期,又转向支持小三批。严格管理价格差,做渠道利益的分配者,这让娃哈哈守住了自己的市场控制权。 “减少中间环节”的渠道管理思路,让娃哈哈三十多年来仍然受益。
到宗馥莉接手,她最先上手的是产品和技术,然后才是销售、公关。虽然号称娃哈哈要走近年轻消费者,但是宗馥莉在这上面交的学费还真不少。
2016年,宗馥莉推出了以自己英文名字命名的品牌“kellyone”定制化果蔬汁,售价三四十元一瓶。与娃哈哈的主战场二三线城市背道而驰,有人大呼“离谱”。甚至宗庆后也公开表示不看好。
这个品牌后来不了了之,有人却称kellyone的真正价值不是体现在销量上,这就有点诡辩了,做饮料没销量没市场还玩什么呢?
不过,它确实也能说明一件事:从那时候开始,宗馥莉“躬身入局”新消费了。
用宗老爷子的话来说,是找到“门”了。
但是紧接着2018年宗馥莉的一个举措令人大跌眼镜,她上任娃哈哈品牌公关部部长第一把火,就是撤掉代言了20年的王力宏,理由是“不喜欢,王力宏年纪大了,观众会审美疲劳。”
这样一个“直言不讳”把她自己送上了热搜,也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这会是一位“好公关”吗?
娃哈哈公关的动作倒确实变频繁了。近两年,娃哈哈携手其他品牌推出了联名“盲水”系列,举办“AD钙大人国异世界”、入驻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宗馥莉在品牌联名的路上越走越嗨,还推出了奶茶直营店。
从前希望个人与品牌互相独立的她,甚至也学起董明珠阿姨,自己走到台前来带货了。
可问题是,如果年轻人对王力宏都不感冒了,对Kelly又怎么会买账呢?
03 娃哈哈的难题
有意思的是,近两年再看宗馥莉的访谈,对父亲认同多过了分歧。
比如,“我爸非常坚定主业,我以后也会这么做。”“我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感,就是乐趣。”
这些年,父女俩达成的最大一致就是上市。
早年间,宗庆后对资本的态度是坚决不,不差钱。而今也开始改口了,向女儿的口径靠拢,不排除IPO了。
哪怕四年前,宗馥莉被一个壳公司摆了一道,有人利用娃哈哈要借壳的绯闻炒高了股价,套牢了韭菜。
“未来,只有跟资本市场相结合才会走的更远,这是每一家公司都要做的。”这是宗馥莉的长期主义。
人生赢家宗馥莉,这一生作的两个最正确的选择,一个是投对了胎,另一个是选对了消费行业。如今,摆在她面前的难题是:要如何让人相信娃哈哈还能够再年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