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70后,拿下今年泰州第一股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浙大70后,拿下今年泰州第一股

来源:融中财经(ID: thecapital )作者: 吕敬之  编辑:吾人

今天,荃信生物成功登陆港股,摘下了港交所“自身免疫第一股”的头衔。

自身免疫是一个超级赛道,也是一个仅次于肿瘤的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全球范围内2022年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875亿美元。和肿瘤不同的是,自身免疫也通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以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很多自身免疫疾病会伴随患者一生,患者也就会面临超长的用药周期。

不过相较于全球千亿美元级别的自免市场规模,中国的自免市场发展仍较为落后。这主要由于在创新能力的差距下,中国可获得的创新药物大部分是由跨国公司开发的药物,其售价较高也一般不在公共医疗保险承保的范围,而本身自身免疫疾病通常并不致命,这就让部分患者并不愿意花大价钱去长期吃药。这样一来,回报有限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对中国自身免疫技术的投放也会相应缩水。

成立于 2015 年的荃信生物选择了这个极具潜力的蓝海赛道,在创立初期就收获了倚锋资本的天使轮投资,后陆续收到华东医药、同创伟业、经纬创投、朗玛峰创投等产业和机构的投资。

今天,随着港交所“自身免疫第一股”的成功登陆,中国自身免疫赛道的创新格局,也将就此改变。

01

62亿,上市

3月20日,荃信生物登陆港交所,股价开盘暴涨,截至发稿前9点30分总市值突破62亿港元。

2015年荃信生物成立,专注于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荃信核心产品有两个:QX002N和QX005N,均为自主研发。QX002N是一种IL-17A抑制剂,已经在中国针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开展III期临床试验;QX005N是一种阻断IL-4Rα的单克隆抗体(mAb),在中国启动用于特应性皮炎(AD)、结节性痒疹(PN)和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wNP)的II期临床试验。

除此之外,荃信生物还有7种管线候选药物,其中四种处于临床阶段。管线产品主要涵盖了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四个主要领域——皮肤、风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荃信生物的招股书诠释了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药物市场的极大潜力。2020年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患者总数超过了420百万人,是美国患者100百万人的4倍有余。但当年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药物的市场规模仅为72亿美元,是当时市场规模达到956亿美元的美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市场的7.5%。

荃信生物的核心产品和管线药物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比如QX005N,这是一种阻断IL-4Rα的单克隆抗体(mAb)。IL-4Rα是一种针对广泛适应症进行研究的经验证靶点,度普利尤单抗为首个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IL-4Rα抑制剂,也是全球最畅销的过敏性疾病生物药物之一;而荃信生物已获得QX005N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结节性痒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六种适应症的新药临床试验批准,是中国IL-4Rα靶向候选药物中适应症最多的药物。

另外在荃信生物的管线产品中,进展最快的是QX001S。QX001S是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Ps)的IL-12/IL-23p40抑制剂,是首个在中国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国产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并计划开发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为确保QX001S的成功商业化,荃信生物就与第二大股东中美华东就QX001S在中国的联合开发及独家商业化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商业化QX001S。

虽然在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药物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创新药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并且,管线研究的后半程往往是风险最高的,如果这个时候有同质化药品提前获批上市,那么企业在研发中产品的商业价值就会大大折损,如果临床结果不如人意也会延后药物获批、上市时间。

以荃信生物产品之一的QX002N为例,目前中国已经有两种IL-17A抗体药物(司库奇尤单抗及依奇珠单抗)获批准用于治疗AS,除了QX002N之外还有9种处于临床阶段适用于AS靶向IL-17的候选生物药物,所以QX002N所面临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这次成功上市,一方面会给荃信生物更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去加速管线药物的商业化,另一方面上市的创新药企业股价往往和其管线研发的进展呈直接关系,上市之后如果荃信生物的管线研发临床数据或者药品商业化不及预期,整个市值也很跟着坐上“过山车”,所以上市之于荃信生物,既是支持,也是挑战。

02

70后学霸的连续创业

创新药企业的创始人裘霁宛在网上并没有太多的公开资料。大多介绍他的故事都是寥寥几字:70后、学霸、中高考都是全县第一、绍兴人、复旦毕业后又获得了浙江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以及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关键词虽然不多,却足以让人脑补一场非常精彩的“小镇做题家”的人生故事。而这位自身免疫第一股的创始人也并不是第一次成功创业。

2007年裘霁宛创立了江苏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泰康生物是一家专门从事抗体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研发的企业,和后来的荃信生物一样是一家创新药企,也一样选址在了泰州。

关于为何落地于泰州,裘霁宛曾在一次专访中描述到当时还在杭州工作的他正在打算自己创业,需要一个特别的环境支持,不过当时各地政府对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并不是非常丰富。机缘巧合下,2006年裘霁宛被邀请来泰州的中国医药城探讨药城的发展,最开始裘霁宛觉得这座城市非常安静但是缺乏活力,仍对于创业的选址有些怀疑,但是后来他看到当地政府在打造创新为主要的园区的决心,和创业者一样都具有“偾张血脉”。于是乎他连续两次创业都选址泰州。

据企查查显示,2015年裘霁宛等人已经退出了泰康生物,当时深圳市朗润投资接下了泰康生物100%的股权,不过当时的交易金额并没有公开。这位接盘的朗润投资也曾经投资过青峰医药、时莱生物等生物制药企业。2017年,泰康生物的股东信息再次变更,朗润投资退出,而迈威生物则认缴出资4.8亿元成为泰康生物100%控股的股东。

迈威生物于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同样是一家创新药企业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涉及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感染等治疗领域。这次成功被收购也让裘霁宛证明了自己团队的研发能力。2015年,拿着创业的第一桶金,裘霁宛创办了荃信生物,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这一次,裘霁宛没有选择卖掉公司,而是选择一路将其资本化,实现最终的上市。

裘霁宛曾表示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关于是否还要选择泰州,他考虑了整整三个月。原因是他自己已经安家在杭州,整个核心团队也都是杭州人,后来公司落在泰州也都被裘霁宛“强拉硬拽”到泰州去了。之所以再次选择泰州是因为这些年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裘霁宛和中国药城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彼此信任。“我认为,资源短板可通过公司运营'接长',但感情与信任却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同时也希望能够更好地反哺这座城市。”

从小到大裘霁宛就对科学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到了高中学了化学、生物等课程之后,他更是对遗传学兴趣尤为浓厚,因此本科他报考了复旦大学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不过裘霁宛的父亲倒是希望他能将眼光放远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科学家。裘霁宛说,“其实科学家有两类一类做基础科学研究,还有一类进行产业转化,把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用于临床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我们这代人恰逢大分子药物兴起,正赶上一个时代的开局,所以我更愿意做产业转化工作。”

从“小镇做题家”到“敲钟的科学家”,裘霁宛正如他自己所说成为了一个将科学有效进行产业转化和商业化的科学家。

03

背后的“帮手”

荃信生物背后的股东中,有“隐藏的高手”。

一位就是与裘霁宛有深厚感情的泰州医药城。在荃信生物A轮的投资方中有一位是泰州融健达,其背后正是泰州中国医药城融健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除了荃信生物,泰州融健达还参与了多个生物医疗项目的投资,包括汇伦医药、泽成生物、盈科生物等,大部分都是位于中国医药城内的创新药项目。

2020年,荃信生物迎来了自己资本化路上第二个“隐藏高手”,华东医药。当年8月,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和荃信生物宣布签订了股权投资和产品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华东医药以增资的形式出资3.7亿元对荃信生物进行了股权投资,完成投资后占股后者的20.56%,成为了荃信生物第二大股东,也是第一大外来股东。

华东医药对荃信生物的投资并不是止步在“拿钱”这件事情上,在产品上双方也有合作。双方合作的产品正是上文提到的荃信生物所有管线中进展最快的QX001S。QX001S为Stelara(中文名:喜达诺)(乌司奴单抗)的生物类似药。

华东医药重点布局抗肿瘤、内分泌以及自身免疫三大核心领域,在糖尿病、免疫、肾病、消化系统等疾病领域都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以及多款畅销药品。据悉在2019年强生集团的财报中,Stelara(乌司奴单抗)全球销售额63.61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3.4%,这也让其成了自身免疫赛道成为当年一个增速迅猛的“黑马”选手。

对于这项战略投资,当时华东医药董事长吕梁先生表示:单抗类生物药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通过与荃信生物的合作,补充了公司创新产品管线,今后双方将探讨开展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加强研发团队的融合,共同努力实现从研发合作到最终的商业成功。

从企查查的信息来看,2020年华东医药仅参与了这一项战略融资,也证明了华东医药对于其的重视程度。在这之后的2021年,华东生物完成了另外一项专注于代谢、癌症等领域的创新药并购,并购企业同样是来自浙江的道尔生物。

有了产业链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后,荃信生物在2021年的B+轮融资中就多了很多机构投资人的身影,其中包括同创伟业、经纬创投这些知名的人民币机构,更是有朗玛峰创投这样的医疗赛道知名投资机构。

相较于全球已经超过千亿美元的自免市场格局,中国的自身免疫药物市场发展明显更为落后。除了创新之外,对药品合理的商业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创立荃信生物的时候,裘霁宛曾经表示,“为最大多数病患而创新”是团队的初心。“荃信生物希望让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而非只是满足小部分人需求的“奢侈品”。眼下,我们的梦想蓝图,正在中国医药城一点一点舒展。”

希望荃信生物的成功上市,能在2024年改变中国自身免疫赛道的格局,造福更多被称为“不死癌症”病痛折磨的患者们。

文章评价
浙大70后,拿下今年泰州第一股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