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刘松:信息科技2.0环境下的创业创新生态
从根本上讲,我不太相信“转型”这回事,转型的效率太低。
本文由微信公号君联资本CEOClub(ID:LegendCapitalCEOClub)授权 i黑马 发布。
下一个5年,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智能化领域的发展重点有哪些?创业企业面临怎样的生态?且听阿里巴巴副总裁兼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与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一期CEO们的精彩分享。根据演讲录音整理。
下一个五年的信息科技趋势 中国科技产业面临升维
目前有一个基本共识,即:新经济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经济,在最近几个月,又被理解为约等于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才、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从中国经济产业的惯性来看,体量太大,转型困难;而由90后、85后创新创业的公司还没有完全形成主流气侯,这是目前的状态。
未来5年,中国很有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产品和智慧服务的消费国,但是能否变成生产国,并且辐射到全世界,还不确定。目前中国的科技转化基本上停留在80年代,虽然号称专利数第一,但是转化率差不多全世界排名最后,某些专利也不具备那样的含金量。在硅谷,创业公司70%都是技术驱动;但是在中国,基本上95%是商业模式驱动。商业模式驱动就避免不了同质化,技术创新能力偏弱。
中国有什么?大家做生意有时候比较容易,是因为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比较大。全球第二的GDP,全球第一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不仅总量大,而且非常完整。缺点是中国是制造业的“躯干国”,不是“头脑国”。中国有最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现在有7亿网民,这一群人,在任何场景都寻求智能手机的互动性。但是,目前整个国家弱的是创新文化、高等教育、产业生态、人才生态、创新机制与核心技术等方面。
中美信息科技战略图谱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全球消费互联网的格局已经在2013-2014年基本形成。下一个5年,最重要的影响世界的关键性技术有哪些呢?
目前,全球市值排名最高的科技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这五家互联网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比例控制互联网的入口、平台和数据,他们目前投资的方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和机器人,这六个方向会影响全世界的产业变化。可能发生的大概率事件是,五年之内,全世界的产业工人会少于机器人;十年内,服务的机器人会诞生;五年之内,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会替代今天的智能手机,变成新的一个入口;五年之内,各行各业都会需要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
中国的机遇,目前很明确的是在网红经济、共享经济及工业互联网三个方面。
网红经济。 过去一年,全世界的短视频总量增长了6倍,典型的是Facebook和微博,但是直播业务在中国增长了10倍。原因就是当一个技术的成本趋近于零的时候,会带来广泛的效应。十年以前的直播只有电视台能做,需要专门的摄像机等设备,而今天的直播一个手机就可以,而且是带互动的。直播业务未来的好处是什么?所有与知识传播相关的行业,如教育,都会被它改变。所以我们看到,在线教育公司都在投资直播。中国的网红经济依然具备巨大的体量,因为中国具有最大规模的宅一代,移民生活的95后、00后,这跟日韩的文化比较接近,是二次元的文化。
共享经济。 例如摩拜单车,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融合了物联网、地域服务、共享经济的理念,因为它崇尚了未来世界的潮流——环保、互助。但是那些做线上擅长的人做线下的难题就是容易低估线下社会的复杂性,摩拜单车经常遭到破坏。
工业互联网。 所有的工业或多或少都会与互联网连接,尤其是当它运用数据的时候,会有大量的“不对称”机遇,重资产的工业自动化可能被数据智能四两拨千斤。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和机器人等六种关键性技术,主要的专利和技术控制权不在中国人手里,不是在美国、以色列,就是在德国、日本,这是对中国非常大的一个挑战。例如:中国有数百个做虚拟现实眼镜的生产厂,有大量做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公司,也做了一些机器人,但主要的利润、专利费都交给了美国、以色列和德国、日本。
怎么能够通过前3个方面的发展反向驱动在下面几项技术里形成积累,这是中国整个科技产业要逐步渗透解决的问题。
未来5-10年,差不多有数万亿美金的产业就在这9个方面,而且基本上是中国未来新经济的净增量,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所以说信息科技进入了2.0时代。
未来全球信息科技版图与竞争格局
下一个五年的全球信息科技版图中,第一级别:核心技术和模式拥有者。拥有领先科技专利以及控制权的地方主要是美国的硅谷、西雅图和以色列,他们拥有控制未来最重要的专利技术,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第二级别:商业模式和技术跟随者。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地方,拥有巨大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也具有很强的战略跟随能力,比如今天阿里、腾讯的技术跟谷歌、Facebook是比较接近的。第三级别:IOT/AI/VR 泛产业带:硬件和制造领域。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广东为主的中东亚地区,则具有硬件制造的强大能力,包括芯片等。
未来5年,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名,一定产生在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德国也很强,但是德国的工业4.0,实际上是自动化2.0。德国人的理念是最好不要干预工厂。美国人的理念是我有一个超级人工智能中心,把生产、数十亿的消费者和数千万台的智能设备成为一个大的连接,合成一个互动的平台,这个格局是不一样的。然而在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上,中国是没有专利的。未来五年机器人和3D打印,会对全球制造,尤其是在一些大规模、全球化的产业里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方面,中国应该想清楚究竟是拿今天的市场换取以色列的技术,还是与有丰富积累的德国、日本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考虑到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很复杂,所以未来的跨界结合,还需要有一些突破。
总体来说,在未来的产业格局里,软硬一体化,硬件的智能化、软件的泛化以及数据无处不在,基本上是未来的趋势。不管你做哪个行业,唯一的区别是在于你擅长的那个行业,技术成本能不能降得那么快,让人能用得起。今天机器人主要还是在高档汽车行业,未来在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再未来会延伸到所有的垂直行业。像物流行业,是典型应该用物联网的,包括用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再过五年,时代的危机就来了。中国有那么多的产业工人,可能超过70%会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今天生产牙刷的、牙膏的,五年以后新出的创业公司可能用更先进的智能化的产品和方式很快就打败你。95后、00后特别愿意为这些新技术买单,这是时代的变化。
要构筑下一个五年的门槛,现在必须理解全球科技产业的格局在哪里?在刚才讲的关键性技术里面,大概有5个人种的人会唱主角。目前,最顶尖的技术专利和最重要的平台公司,基本上是以色列人和印度人在控制,美国和以色列之间有很深的关系。印度现在有很多好的公司在医疗、基因科学、智能制造等上面是有积累的。人工智能领域,华人差不多占据了50% 的Top 专家,但是可能分属于一些科技公司。还有两拨人未来很重要,即德国人和日本人。今天日本人拥有的专利积累,包括在机器人、3D打印、芯片等方面,是非常强大的。
在座的企业家,当你的企业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去以色列,至少每年去两三次,看看他们的创新研发。要去日本,看看他们手里面有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去台湾看看郭台铭他们的工艺已经到了什么水平。当企业长到一定程度,要从世界格局来看,你的上游技术从哪儿来和下游市场会去哪儿。
新一轮的信息科技都是长在“云”上,未来全世界大部分的科技也都是在信息技术之上,这个是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这种趋势会导致非常集中的是,控制格局的人在收敛,今天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加在一起,覆盖了大概40亿的人群(有部分重叠计算)。BAT三家大概覆盖了15亿的人群,以中国为主。未来是这样的平台格局,上面还会长出很多的公司,美国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上面长出了像Airbnb、推特、Uber等公司。
新一轮中国科技进步方面,我们看到80后、90后这一代人创新创业的公司,例如像Face++人脸识别的公司,他的价值远远大于50后、60后转型的创业公司。因为上一代中国的企业家是没有天然内置科技基因的,所以在商业模式上会想得多一点。但是下一轮竞争是非常平台化、垄断化和残酷的,包括BAT在下一轮竞争中都感觉到危机很大,一个来自于全球的竞争,一个来自新创企业的竞争。像美国2-3年经常就会出10亿美金的公司;滴滴在中国3年,也就达到300亿美金的估值。
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智能生产
跑步“蹭”保险
众安保险,有一个50人的IP队伍,2-3个人做维护,剩下的都是产品经理。每次看它,都会有新的产品出来。例如:“步步保”这个产品,如果你每天带着它指定的手环跑5千步,当天10万健康险的险保费就会免掉;如果每天跑1.5万步,对应的是20万。整个设计体现了把智能手环、硬件、数据以及保险产品形成一个闭环的场景。
在未来几年,与健康,特别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健康有关的创业的方向,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为什么讲这个例子?当所谓的实体经济不再有未来的时候,“身体经济”会有未来,就是与人的身体有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健身、智能穿戴设备、医疗、手持血糖仪、24小时的心脏维护等。数据的运用会越来越重要。
虚拟现实:2016年小爆发
今年虚拟现实会有一个小爆发,但是虚拟现实产业这一两年会死很多的企业,因为技术还不太成熟。今天虚拟现实的技术,相当于当年手机的“大哥大”。由于巨大的流量和资本的投入,虚拟现实的技术、内容迭代快,未来2-3年会变成完全健康的一个行业,价格低、体验好,内容又丰富,各种各样的行业都会进来。
后移动化的体验创新
智能手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只是同质化竞争,完全是一个红海,下一个游戏将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里创造。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苹果发布iPhone7,没有惊喜,因为智能手机已经到此为止了,它有演进跟迭代,但没有革命性的东西。
未来的智能硬件和软件是并用的,智能硬件有大量的机会。最近,阿里巴巴收购了一个机器人公司,也发布了机器人操作系统,这样就可以用在各行各业做很多事情,而且成本大幅降低。现在一些机场可能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回答你在机场的各种问题。阿里与珠江钢琴有一个合作,生产一款智能钢琴,它可以教你弹曲子;如果你只会左手弹,它会模拟右手配合你;还可以通过Pad让老师跟孩子在线互动。阿里还跟美的合作发布了一个互联网冰箱,把人工智能“2C”的产品嵌入到冰箱里,冰箱里有好几个摄象头,可以自动扫描冰箱里面的食材,例如:鸡蛋是不是少了,需不需要补充,推荐给你晚上可以做什么菜。未来在各行各业都会有更多的机遇,但是今天大多数的智能产品的智能能力还很低。
互联网+汽车+智慧交通
在互联网+交通和汽车的行业,最大的机会就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有很多法律风险,但实际上今天的难题,是人不守规则,车停在不应该停的地方。也许到2030年的时候,法律不允许人类驾车,因为人类驾车会干扰无人驾驶。我们今天想像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就是机器识别,识别出路线、转弯和行人,最新款的车辆有自动跟踪的功能,特斯拉刚刚发布上市一个全自动驾驶的套件。但是真正的问题还不是汽车的问题,要把汽车和交通信号灯、地磁、线圈所有的东西都统一考虑。其实,汽车学自动驾驶是很容易的,逻辑上讲,有一辆汽车知道怎么开车以后,全世界所有的汽车都能马上知道,因为所有路网的数据、红绿灯的数据、地方交通流量的数据,甚至多少公里之外那辆车在怎么开的数据等等都会传递给这辆汽车。汽车自动驾驶时,先把城市里面最重要的信息,如所有的出入口、摄象头的信息进行识别、采集,然后告诉这辆车,不远处的某一个红绿灯会是怎样的,该怎么开。大家是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看,而不仅是考虑到车本身的驾驶。
我相信中国五年内肯定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生产国。
未来服务、互联网+智能制造会在很多个垂直领域出现,会叠加在一个大的数据平台上,形成很多的数据。未来做智慧医疗、智能硬件等等,后面都会有云端数据提供支持。所以未来所有人的产品,都应该考虑“端”上。阿里的技术布局就是希望“云+端+数据”能够给大的客户提供智能产业升级。我们叠加、数据智能的全新体验模式,会改变制造业本身。制造业就不是以制造为主,而是以服务化为主。数据的领域,在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方面,数据处理的能力非常重要,背后有很多层,包括数据的清理、收集,以及最后形成各种场景等。智能制造的过程、产品和智能服务,这是几个趋势。
智能化大的方向,是横竖叠加的,“互联网+”的“+”号是什么?一横就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垂直行业就是直接利用线上创业平台,在上面做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现在中国创业公司里面50%都是与互联网平台有关的垂直行业线上化。
组织转型,还是创业化生存
从根本上讲,我不太相信“转型”这回事,转型的效率太低。过去两年阿里跟很多大企业、大型政府做了很多合作,也有一些不错的突破。马云认为:在下一个十年的互联网经济行为里面,更重要的是孵化出新的生态来。这些人在五年以后,逐步变成主流。今天中国的传统经济还是“路径依赖”的,新的经济缺少足够的供给,包括:制度资源的供给。所以阿里是要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创新创业的生态,推动更多的创业公司发展,尤其是科技类型。
创业会成为一种常态
我看到一组数字:未来5-10年,95后有近50%是不就业的。而且在座的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可能的最大痛点:一是招不到好人;二是越来越多年轻的人几乎是无法管理的。这会是新经济形成过程中很大的难题。创业化,会成为一种常态。可能十年以后都是“斜杠青年”,举例说明,一个人既是A公司的设计顾问,又是B公司的导演,还是C公司的什么角色,他就是“斜杠青年”。美国现在有5400万人是跨工作、跨公司的。以后,这些人的组织形式会对目前的创业公司产生很大的冲击。因为五年以后,大的公司还是会有垄断规模,但是创业公司和更新兴的网络化的青年关系比较微妙,就像共享经济。所以我们各位未来面对的新一代人群逐步长大,可能管人和管理的难题会增加得更大。需要一个比较新的视野和文化去看这件事情。
创业需要“极客”与“移民”精神
我负责阿里巴巴生态的创新中心孵化器,我们注意到科技创业的这些企业缺人、缺技术、缺资源、缺流量,这是我们未来致力于去解决的。第二点,我们去大多数的中国城市,除了北、上、广、深、杭州这五个城市以外,大多数的地方创业基础缺少“思维状态”的积累。在一些二线城市,,创业文化氛围不像北京、杭州、深圳这样有一种类似于硅谷的思维状态。美国51%的独角兽创企的创业者是外来移民,都有极客的精神。中国的二线城市创业者缺少极客精神和移民精神。
创意产品结合科技会是一个大的方向
“双创”聚焦到一些靠谱的,有公司和职业背景的团队当中,就是有机会。未来的创新创业其实之所以能够存在,从上一代的宏观经济学上讲是不合逻辑,因为会落入同质化的陷阱?。核心问题是那么多人创业,创造了什么?谁来买?我们发现中国的创新创业,后来很有可能是一场多样化的泛文化生产,创造出个性化的产品给大家用。不是生活必须品,而是代表“意义”的产品,包括:文化娱乐,与泛文化,泛智能的产品等。所以基于这样理念,对比中国今天巨大规模的同质化消费,对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的消费形态,我们确实有巨大的潜力。这些创业者只有极少数依赖技术创业,大多数还是商业模式方面的创业。虽然有些人做得不好,但是它代表着未来方向。
空间是巨大的,但是这一拨智能产业、智能硬件里面,在设计理念和创意文化方面,中国是比较缺失的。英国是1997年由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创意文化管理机构,专门解决创意文化的生态问题。今天英国已经变成了全世界创意阶层最强大的国家,这是有制度设计的。
双创生态:大平台、多模式、富生态
我们跟富士康一起合作,把智能硬件和大数据这两个创业的公司变成生态化集聚的。在创新中心孵化器里走路10分钟,可以找到搞定软硬件设计、数据、场景等所有的东西的企业。入住的企业大概150家,包括阿里的生态、富士康的生产能力、淘宝天猫流量等都能够在里面,所以在云栖小镇做一个智能硬件,基本上第一批产品出去十天就能够在淘宝上得到验证。
我们现在也注意到MBA教育在逐步被创业教育替代。MBA教育在十年前的鼎盛时期里,很多人都把它当作身份的象征。但,一个高管团队的人如果只会听话服从,这个公司也走不长远。阿里算是一个走得比较远的公司,强调文化价值观,并且在马云下面的每一层都有强大的领导梯队,所以公司能够走得远。我们现在也开始尝试创业大学,也走“玄奘之路”,在团队心智建设上补课。
我们对科技创业公司也提供了创业大学的模式,而且把这个模式已经复制到了28个城市的28个孵化器。我们在南京办了一个孵化器,只招收大数据方向的公司,进行专业化、主题化的培养。我们都比较擅长在阿里生态中,对这些公司的人才赋能,如云、钉钉这样的东西。创业公司需要的人、财、物、SaaS系统,我们都提供,帮助创业企业补课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