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爸爸都在追捧的无人便利店是泡沫还是风口?
谁也不想错过风口,但是有时候风口既要看自己的命运,也要看历史的现实。
来源 | 新消费内参
作者 | 龙猫君
【新消费导读】
最近最热的生意是什么?我相信不在资本圈混的广大用户也会每天被种无人便利店的消息轰炸,尤其是马云爸爸开了第一家无人便利店后更是瞬间引爆了朋友圈。
纵观人类历史,先进科技取代落后科技,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都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零售领域也是如此,新的零售业态取代旧的零售业态也是肯定会发生的趋势,只是这个趋势到底有多快,和多么猛烈,好像谁也没法确定。
由于前今年,传统零售的萎靡不振,如今有了新玩法的加持,业界一篇欢呼也就不奇怪了,所以龙猫君决定也来聊聊这个话题
本文将会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01 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02 无人业态会成为便利店的主流业态么?
03 无人便利的最佳场景在哪里?
04 投资人在无人零售这个业态下还有哪些机会?
0 1 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大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官方介绍中是这么介绍零售的,指的是将商品或劳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零售本质属性是一种商品或者货物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交付方式,当我们交付的是实体产品的时候,产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我们称之为售出产品。如果我们交付的是无形商品,我们称之为交付了服务。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零售的本质是商品以最优方式进行交付,这个最优的交付方式可以理解为几种方式:
低货币成本的交付方式。 比如无人零售让大家最兴奋的地方是可以较少人工成本,从而让传统必须依靠人交付的方式改为用户自动完成交付闭环。
更少时间成本的交付方式。 比如京东就是依靠当日达这种方式实现了更快速的将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从而实现了差异化。比如把便利店开在你的小区附近,保证你有随机需求的时候可以满足你的个性需求。
更安全的交付方式。 比如通过支付宝这样的工具实现信用担保,确保产品交易的心理负担更低,不用担心付款后被坑。
更多体验的交付方式。 比如我认为餐饮也是一种零售业态,只是餐饮是融合了食物加工与服务的零售业态,海底捞就为了把火锅这种产品交付给你手上做了很多种附加价值的服务。
所以,如果以顾客为中心,来看待零售的本质,就是一种产品与服务的交付方式,而不是单纯节约成本或者低成本。如果交付本身做的足够好,就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比如说鲜花配送,服装的个性化订制就是在原有的单一的交付方式上,改变了给用户的交付体验,从而创造出了新的业态。
再比如超级物种就是在原有货物交付之下嫁接了餐饮的新业态的服务,这也是一种创新的交付方式。
零售的本质就是交付,只是这个交付中可能还包括为了促进交付的体验,比如试吃、试穿、以及更好促进人购买的环境等。
02 无人业态会成为便利店的主流业态吗?
其实大家都已经看过很多无人商店的业务模式分析了,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于亚马逊go这样的业态,目前主流的无非就是缤果盒子,未来超市等几种业态,文章都已经分析很多了,我不在这里谈论商业模式了。
无论是尝试哪种技术,大家都是在谈论节约成本,鲜有谈论无人购买的体验。
以龙猫君体验过这几家之后的感受是,这些技术反而增加了我购物时候的很多干扰,比如强行需要有自己的APP下载,比如酷炫的什么什么技术,我感觉无人超市们唯一没有注意到一件最核心的事情,就是用户真正的需求。
用户进一个便利店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用户真实的需求不是结账更快,我没有听过一个用户说因为便利店排队导致它再也不想去便利店购物,而是便利店不能提供新鲜,最符合用户商品需求的产品才是用户不去这家便利店的真正原因。
所以无人也好,有人也好,谁能先跟我解决便利店购物的SKU和便捷性问题,才是根本,否则,再酷炫的技术不是去解决用户实际的需求,再快结账又能有什么价值。
我们分析一下,我们去一个便利店的真实需求有哪些,以龙猫君居住的小区为例:
基本的生活服务需求。 我不想去大商超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远了,一般商超布局都会离小区有一段距离,另外一个原因是商超人多确实需要排队。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便利店确实有其比较大的存在价值,而未来随着老年社会来临,很多老年人的水电气服务,也会通过便利店完成,认为很多老年顾客依然还是不能够彻底的移动支付化的还是需要有辅助服务的,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尤其如此。
便利店可以叠加餐饮服务。 众所周知,北京是一个很早就没有晚餐吃了的城市,大部分购物中心9点半就打烊了,而外卖体验也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具有24小时经营属性的便利店同时叠加餐饮服务会是一种服务的可能性。
而对于餐饮这样具有重要服务属性的服务,龙猫君认为这一部分服务并不是一般的无人便利店可以提供的.
相比较于一般的夫妻便利店,便利店的优势在于品牌背书与供应链选品的优势. 最新鲜、最丰富的产品是便利店的使命所在。所以便利店的真实需求在于满足提供这些周边服务,反而是单一的买一瓶水,一个可乐,楼下夫妻店为什么就不行呢?
所以,我认为无人便利店会是一种创新业态,对待创新的业态,我们应该呵护新业态成长,但是也不要就认为该业态就会一统天下。 这种业态就像友宝的自助终端一样,是一种交付方式,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是说要取代有人业态,其实不太现实。
我认为二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平衡和补充的形态,在一些标准品上尽量实现无人售卖,从而把最宝贵的人力投入到需要重服务的某些业态上。
比如前面提到的具有更大附加价值的便利店餐饮上。
0 3 无人便利店最佳场景在哪?
前面说了比较多在展示便利店的使用场景和使用环境上了,下面想谈谈无人便利店的最佳场景在哪里。
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使用场景:
第一个使用场景是写字楼场景。 这是一个已经被无人自助终端验证了的场景,里面的典型用户客群熟悉移动支付,不需要教育,愿意体验新生事物,无人终端更容易普及,而且这群用户群的基础需求非常明确,可以在SKU上标准化。
事实上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是缺乏的,基本上还不太能满足每几个写字楼就有一个便利店,所以这空间还有很大的蓝海的空隙去建设无人自助超市,这就是打一个时间差,去和传统便利店拼时间成本。
如果在快速铺进写字楼上速度更快,这个场景下的时间差就有很大的价值。
第二个重要的使用场景是小区。 这同样是一个不需要验证的场景环境,而这个场景下的核心能力有两个:
搞定小区物业体系的能力。 能进小区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而且别人先进了,后面的人进不了了就能形成对渠道的垄断能力,所以从事该行业团队一定要有线下丰富的资源。
运营能力。 这里面比拼的就是补货、损耗控制的能力,以及对区域网线的运营能力,哪些小区可以布点,哪些小区不能布点,多少区域可以连接成网点后配送成本可以被优化,选择什么SKU,这些都是深度考验团队能力的时候。
所以这门生意有点像房地产生意,你需要一方面有拿地能力,第二你要把拿到的地盖成房子才有价值,这些背后还是很复杂的。
零售行业是一个拼成本与规模的生意,当你的规模不是足够大的时候,你跟上游品牌的博弈能力很弱,你做成一个小而美的生意几乎没有价值,这根便利店生意逻辑是一致的。
04 投资的逻辑在哪?
已经有若干投资经理在问龙猫君怎么看这个领域了,跟大家一样,除了实地看,就是在朋友圈里看了,毕竟龙猫君也投不起。
龙猫君只讲几条不具有投资参考价值的投资意见:
在一个泡沫化看起来有点严重,所有人都追捧的市场里,如果你没有找好接盘侠,不要轻易出手这样的领域。 毕竟这一看就是个非常烧钱的领域,我有种预感,这一波进来的创业者起码都要融到24个字母用掉一半的节奏。
泡沫化市场里是FA们出手最好的机会。 我想,这一轮下来,FA们因为可以卖一批好案子出去,所以,这是FA绝对不能错过的战场,上一波是共享充电宝。
如果你真心想投,天使阶段几百万的价值已经不太大。 我认为这样项目起步天使应该至少也得是千万以上级别,就像你投几百万去做便利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与其投这样的重资产,还不如去投送水的产业。 比如周边的技术服务商,或者新零售的技术工具。例如无人收银技术,自动补货系统或者整个终端解决方案,再比如电子价签这样的领域。
已经投完了的资本,祝福你们好运,谁也不想错过风口,但是有时候风口既要看自己的命运,也要看历史的现实,对不对。
最后依然留下一个思考,你看好便利店还是无人超市?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