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乐视在蒙眼狂奔中离职的高管
乐视在踉踉跄跄、艰难自救的路上,如何调整战略的风向标?
来源 | 界面(ID:wowjiemian)
文 | 马颖君
自乐视危机爆发以来,乐视的高管也在不断出走。
近日懒熊体育报道称,原乐视体育首席营销官强炜已经离职,乐视体育香港公司代理CEO赖汝正或也有意向北京总部请辞,香港公司COO詹挺几个月前离开香港,一直处于休假状态,都没在北京办公室出现。
乐视体育方面对懒熊体育否认了强炜离职的消息,表示赖汝正和詹挺都在职,其中“詹挺已完成香港任务调回北京”。
乐视危机爆发后,大量高管离职。乐视体育和乐视汽车是高管离职的重灾区,高管离职传闻不断。同时,乐视危机,导致离职潮还波及到了乐视控股等其他公司。不久前,乐视公司全球投融资主管郑孝明和乐视控股CFO吴辉相继被证实离职,前者在乐视曾主导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品牌Vizio交易,后者则是易到14亿贷款案的操盘者。
在这些离开的高管中,有些是刚加入乐视半年左右的新兵,有的是在乐视体育供职已久的老人。虽然离开的时间均在危机爆发之后,但他们离职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危机爆发后,从乐视出走的高管以及背后的原因。
乐视体育高管流失最严重
乐视体育的高管多数曾在央视、新浪任职,属于媒体出身。媒体人懂得如何做内容,但媒体人不是生意人,对于怎么赚钱和管理团队并不擅长。
乐视危机爆发后,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在去年12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反思,“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核心能力和组织结构不够完善。”对于乐视体育这个享受着政策红利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公司来讲,雷振剑还表示,“非常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人补充我的短板和我互补。”
乐视体育的管理团队急需生意人加入,张志勇被认为是能够补齐短板的重要人选。
加入乐视前,张志勇曾在李宁公司任CEO。在李宁公司担任CEO的22年间,带领公司实现7亿至95亿的业务跨越,将其塑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因为其在商业方面的优异成绩,乐视体育热情地用总裁的头衔邀请张志勇加入,而后者于2016年9月份正式加入乐视。
然而不巧的是,在张志勇加入乐视不到两个月后,乐视便爆发了危机,而乐视体育正是这场的危机的风暴眼之一。
而张志勇在加入乐视体育后,分管的是装备事业部——一个并没有太多实权和实事可做的部门,这使得张志勇的工作很难开展。再加上受到乐视舆论危机的影响,以及紧接着的裁员,张志勇更是陷入了一种什么都不能做的尴尬境遇。
2017年3月,加盟乐视体育半年的张志勇便匆匆离职了。他在乐视体育任职的时间很短,可以说,张志勇的来和去都未对乐视体育产生多大影响。
张志勇并不是唯一一个直接受到危机影响而离职的高管,总编辑敖铭在危机爆发后一个月左右便离开了乐视体育。敖铭于2016年5月正式加入乐视体育出任总编辑,此前历任新浪体育总监、搜狐体育总监,他在乐视体育停留的时间也仅仅有半年。
来去匆匆的新高管对乐视体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限,但这次危机波及的并不仅仅是新加入的高管,还有任职时间较长的核心高管。
于航离开的时间和张志勇基本一致,但和张志勇不同的是,于航是乐视体育较早的核心高管之一。在离开乐视之前,他已经在此任职了2年4个月。对于这家快速成长的年轻公司来讲,2年4个月是很长的任职时间,乐视体育2014年3月才从乐视网独立出来,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年多。
在这两年多内,于航帮助乐视体育迅速完成了版权积累。乐视体育在内容上重金十多亿,买下超过300项赛事版权,于航便是这背后的操盘手。版权对于一家内容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重要版权的获得甚至在乐视体育获得融资方面都有巨大帮助,最典型的就是以27亿元获得的中超2年新媒体版权,成为乐视体育获得巨额B轮融资的重要砝码。
于航也因为在聚拢版权资源的优秀表现升任COO,不过危机之后乐视体育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调整似乎为于航的离职埋下了伏笔。
去年12月,在贾跃亭发布公开信反思乐视的问题之后,乐视体育架构调整,成立三大事业群。于航在此次调整中受到的影响较大。他原本擅长的版权工作、以及升任COO后负责的付费会员等业务,被重新划归到新媒体及线上事业群的媒体事业部之下,该事业部由刘建宏负责。而于航不得不参与到一些不熟悉的工作中,比如协调管理行政、采购、法务部门。简单来说,于航在组织结构调整中,由花钱的角色变成了挣钱的角色,最后变成了协调的角色,权力不断被稀释——这意味着,于航距离离职不远了。
3月下旬,乐视内部邮件显示,高峻被任命为乐视体育新一任COO,于航离职消息被坐实。对于以内容为生存根本的乐视体育来讲,于航的离开是巨大损失。
从于航负责的业务变化来看,他的离开和乐视危机并非直接相关,而是权利更迭的结果。不能将人才用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同样属于雷振剑所指出问题,即“组织结构不够完善”。
乐视体育高管离职频繁由来已久。危机爆发之前,乐视体育香港CEO程益中、生态商业副总裁沈威、负责赛事运营的副总裁邱志伟陆续离职,这三位在乐视的时间均在1年以内。程益中被雷振剑誉为“中国传媒界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大咖”,而邱志伟曾是NBA中国副总裁。乐视体育花了大力气以及大价钱把这些高管请来,最终却没能把他们留住。
不久前,有消息称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和CMO强炜也将离职。马国力否认了离职消息,但同时表示“假如将来不得不离开乐视体育,也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显得有些意味深长。另外,乐视体育否认了CMO强炜离职的消息。
目前在版权、赛事运营、内容和营销方面,负责前两项业务的明星高管已经离职,负责营销的高管传出离职消息。如今尚未传出离职消息的高管还有副总裁金航和COO高峻和CEO雷振剑。
除了明星高管的流失,乐视体育还陆续丢失了亚冠、中超和ATP的头部版权,乐视体育目前正处在危局之中。
乐视汽车同样是重灾区
丁磊离职乐视的“谣言”最终成真。3月20日,丁磊在其认证的微博中正式声明称,“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不再担任乐视超级汽车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职务。
然而实际上,丁磊在乐视汽车重大仪式上的缺席以及再未转发乐视汽车动态的朋友圈都表明,丁磊早已有意离开乐视。
丁磊最终给出的“出于个人身体原因”,恐怕也只是个托词。作为一个拥有20多年传统整车企业工作经验的汽车专家来说,对于做车的投入、造车的难度和辛苦,丁磊十分清楚。
至于他离开乐视的原因,或许是资金的异常紧张、资源调配的困难,再或者是和乐视汽车全新的模式难以配合。但不论是出于哪种原因,丁磊最终还是离开了乐视,这位有着巨大背书作用的高管离开,对于乐视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除了丁磊的离职,远在美国法拉第未来的两位高管也选择了离开。FF91展出之前,法拉第未来产品营销和增长副主席约尔格·萨默尔(Joerg Sommer)和全球首席品牌和商务官马可·马蒂亚奇(Marco Mattiacci))离职。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有匿名消息人士表示,马蒂亚奇在离开前曾对贾跃亭表示,公司还未做好准备,他对法拉第未来在CES上展出新车感到不安。
不过FF91展出后获得一致好评,36个小时内,FF91的订单量突破了6万(包含未支付订单),两位离职高管未能参与FF91最终的华丽亮相,但不可否认的是,乐视在造车的路上还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FF91的亮相给整个公司、投资者和各种利益相关方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随后孙宏斌150亿驰援乐视更是让人振奋。乐视比较平稳地渡过了2017年的第一个季度,然而在4月份,受严格的外汇管制影响,乐视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厂商的计划流产,紧接着易到创始人周航一封声明直指乐视挪用易到贷款,再一次将乐视送上了风口浪尖。
受到这轮危机的直接影响,主导Vizio收购案的郑孝明和操盘易到14亿贷款案的吴辉先后被证实离职。
和两年前高调进入汽车领域相比,资金链异常紧张乐视现在已经无法蒙眼狂奔了。在美国四处开设办公室,高薪挖人,在寸土寸金的硅谷买地建厂,在莫干山购入大量土地已经让乐视投入了超过百亿的资金。与此同时,乐视的其他业务还只是在起步发展阶段,尚不能实现稳定盈利。
孙宏斌近期表示,让贾跃亭放弃汽车梦想“不太现实”,为了支持他完成这个昂贵的梦想,其他的业务“该卖的卖掉,该合作合作”。
从贾跃亭的行事风格上来说,他未必认输;但是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孙宏斌则是点明了乐视不得不走的自救之路。
贾跃亭在公开信中指出,乐视已经结束了蒙眼狂奔的第一阶段,转向以经营为导向的第二阶段。乐视在踉踉跄跄、艰难自救的路上,将不断地面对转型、合并和取舍的问题,随之而来的,还将有更多高管的职位变动,而接下来他们去留将成为乐视战略调整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