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VC亏了4万亿后,又要裁员了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风信子 编辑:吾人
5月以来涨幅近30%,软银走出危机了吗?
2022年以来,各大金融巨头的日子并不好过,高盛、大摩、小摩等纷纷通过裁员来应对,2023年裁员的金融机构有增无减,近日有消息称软银愿景基金还要进行新一轮的裁员,而截至3月底,愿景基金共有员工349人,这对于一个管理着千亿美元规模的基金来说,员工数量并不算多,愿景基金进行新一轮裁员意味着什么呢?
软银公司是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业务涵盖支付、搜索引擎运营商雅虎日本和即时通讯应用Line Corp等,不过软银为中国大众所熟知的还是其投资业务。
疫情下全球放水,软银靠着其遍布全球的科技投资赚的盆满钵满,然而在享誉全球的时候,软银的危机也随之到来,2022年开始,美联储进行了多次加息,市场上流动性收缩的情况下,软银投资的科技企业估值率先受到冲击,因此它在2022年也经历了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近日,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降温,全球科技股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在全球布局科技产业的软银集团的股价在5月以来也迎来了近30%的涨幅,那么现在的可以断言软银已经度过危机了吗?似乎并不能,这一结论从软银最新的消息也可以发现。
先是公布2022财年业绩,2022年软银又亏了9701.4亿日元(72亿人民币),较2021年1.7万亿日元的亏损明显收窄,然而投资科技愿景基金亏损却高达4.3万亿日元(约合320亿美元),较2021年的2.55万亿日元,亏损进一步放大,亏损程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接着标普将软银集团评级从“BB+”下调至“BB”,近日,软银又被曝出,其3.75亿美元投资的用于比萨饼制作的及其自动化企业Zume停运。
尽管负面缠身,但软银在AI上的野心并没有因为缺钱而受到影响,最近在AI上大把撒钱,那么软银还能靠AI打个翻身仗吗?
01
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2022年应该是孙正义最为煎熬的一年,曾因投资阿里巴巴而一举封神的男人,在这一年遭遇滑铁卢,时至今日,软银依然在危机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回溯软银危机的原因,笔者认为,与其在科技领域的攻城略地是分不开的。
软银集团在2017年5月成立愿景基金(Vision Fund),募资1000亿美元;2019年7月,二期成立,募资规模近540亿美元,同年,还成立了数十亿美元的拉美基金,这些基金被投向互联网零售、教育、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
据悉,愿景基金一期共向市场上投资了896亿美元,其中上市公司占307亿美元,非上市、未退出公司占349亿美元,已退出公司占240亿美元。
2019年成立的二期基金投出502亿美元,至2023年3月末仅剩下319亿美元的价值,亏损183亿美元。
2017年以来,愿景基金一共进行了400多笔投资,平均每年投资近70笔,足可看出软银在投资上的疯狂,然而这也构成了软银危机的根源。
根据软银最新的财报显示,2022财年,软银集团全年营收6.57万亿日元(约48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亏损达到9701.4亿日元(72亿美元),较2021财年1.7万亿日元的亏损有所收窄。
而愿景基金带来的亏损竟高达软银总亏损的4倍多,可以说,软银的其他业务一直在给投资业务输血。2022财年,愿景基金亏损达4.3万亿日元(约合320亿美元),这是愿景基金在2021年亏损2.55万亿日元的基础上,亏损进一步扩大。
但其实,软银的危机从设立愿景基金的时候就埋下了。2019财年,软银出现十五年来首次亏损,当年亏损1.35万亿日元,亏损原因便是愿景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下降,当年该基金亏损约1.8万亿日元。在这一年,软银投资的一家美国的商业航天公司WorldVu(OneWeb)破产,申请破产前该公司已从软银、Airbus SE等投资者处累计筹集了约34亿美元的资金。
投资的另一家美国为创业者提供共享办公的空间的公司WeWork,2019年1月估值达470亿美元,然而上市之路坎坷。软银在2018年8月以前曾对该公司投资超100亿美元,并在该公司IPO失利后,承诺向其提供超80亿美元的纾困资金,后来因软银反悔,该公司还将其告上法庭。
后来该公司在2020年10月登陆纽交所,上市时估值已经大幅缩水,仅有200多亿,目前该公司股价仅有0.186美元/股,总市值不足4亿美元。该公司也被认为是孙正义投资史上最大的败笔。
然而在接下来的2020、2021年,软银并没有因为亏损而降低投资的节奏,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投资,据统计这两年平均每年投资100多个项目。
2020年6月,软银称将向14家美国初创企业投资20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均为黑人或其他不被充分代表的种族。同年8月,有媒体报道,软件计划超过100亿美元资金的公开投资。2021年7月,有报道称,软银计划向拉美公司再投资50亿美元,总资本翻倍达到100亿美元,9月,软银愿景二期基金投资美国前财长姆努钦的私募股权基金25亿美元等等。
2020、2021年这两年,软银在中国也出手不断,包括给Keep、智慧芽、叮咚买菜等。
软银在2020、2021年并没有延续2019年的亏损,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或许并不是软银的投资有多成功,而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各国“大放水”带来的流动性宽松情况下,科技企业估值抬升。
2020财年,软银业绩大爆发,净利润超过了4.9万亿日元,当年的利润水平仅次于苹果和沙特阿美。当年,市场上充沛的流动性使得二级市场上软银投资的Uber等科技企业股价暴涨,连带着一级市场的项目估值也是水涨船高。2021年3月,软银发布2020财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软银第三季度净利润大涨20倍,这主要是其愿景基金所带来的,愿景基金一期、二期的投资收益达到了1.39万亿日元,而2019年同期损失1996.79亿日元。
财报公布后,软银上涨了6.9%,创下2000年以来最高收盘价。
当年,软银还收获了外卖平台DoorDash和房产交易平台Opendoor等多个IPO。
对于2020年取得的业绩,孙正义曾对日本财经新闻表示,两年前虽处于摸索阶段,但(作为投资公司的)结构已经形成。对5万亿日元的利润“并没有成就感”,并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关于投资对象企业,孙正义称“在出资阶段,95%的企业都处于完全亏损状态,而且亏损仍在继续增加”。他表示,“投资这些企业需要勇气。走错一步就会坠入地狱”。
尽管孙正义对于软银的投资业务有着这样的认知,然而大船不好掉头,在2020年创下最佳盈利记录后,软银的形势急转直下,2021财年,软银二季报显示,由于持有的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股价大跌,软银第二财季亏损了8251亿日元,创下愿景基金成立以来最糟糕季度表现。
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开启了40年以来最大力度的加息过程,在这期间,全球股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科技股是重灾区,而以投科技著称的软银首当其冲,陷入了连续亏损。
02
软银的自救运动
2021年还说计划扩大投资的孙正义,一年后,2022年宣布软银正式进入“防御状态”,在之后的投资过程中更加谨慎,这在其财务报表上也能看出来。
软银愿景一期、二期在2022财年进行的新投资和后续投资总计为31.4亿美元(一期为0.45亿美元,二期为26.9亿美元),比2021一财年的442.6亿美元大幅减少。
同时,为了解决危机,软银从“投投投”转向了“卖卖卖”,2022年财年,愿景基金一期、二期共出售了64.7亿美元的投资(一期为57.9亿美元,二期为6.8亿美元),包括全部退出优步(Uber)和KE Holdings等十家投资组合公司,以及部分退出几家上市投资组合公司。
当然,阿里作为软银最出色的一笔投资,自然也成为危机下的提款机。
曾经在软银的股权投资组合里,阿里的股票占了近四分之一,是软银唯一可流动的大型资产,那个曾经说不抛售阿里的男人为了自救也不得不食言了。
2022财年第一财季,软银开启了抛售阿里股票的自救之路,当年8月,软银持有阿里的股份从23.7%降至14.6%,并从此丧失了董事提名权,截至2023年3月31日,软银持有阿里的股份已经降至5%。
截至目前,软银已从阿里套现420亿美元。
除了减持阿里之外,Uber、商汤、SoFi等科技公司均遭到了软银的大比例减持。
今年4月,软银公告称,计划发售2220亿日元的次级债券。
同样是在4月,据彭博报道,软银正在出售其风险投资部门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SoftBank Ventures Asia),此前该公司因失败的创业赌注遭受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据软银方面表示,计划将该公司出售给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风投机构Mistletoe,该机构创始人为孙泰藏(孙正义的弟弟)。
5月,《华尔街日报》再次传出软银出售资产的消息,软银打算将美国投资管理公司堡垒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90%的股份出售给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Investment和Fortress的管理层。据传闻,这笔交易估值20亿美元,而2017年软银收购这家公司时花了33亿美元。
时至今日,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IPO成了软银自救运动的孤注一掷。
了解芯片的人都知道ARM在芯片设计领域的地位,软银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2016年,软银以32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ARM,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购ARM之前,软银进行了投资阿里16年以来的首次减持,当时套现近80亿美元。
彼时的ARM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2015年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达到150亿片,而当时发展气势如虹的物联网被ARM视作未来的战略方向,软银收购之举也被外界认为是借此把握住未来的物联网时代。
不过投资4年后,软银开始给ARM找下家了,2020年有消息称,软银打算把ARM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英伟达,如果交易能够达成,软银将用4年从ARM的投资中获取25%的投资收益,这样看来,软银的这笔投资也有大致6%的年化收益率,然而这笔交易最终并未达成,这主要是英伟达作为一家全球性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而随着各国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英伟达在收购ARM方面遇到了很多挑战。相比收购,英伟达选择通过20年使用权的方式来获取 ARM 技术的使用权。
可能孙正义也没想到,那笔没成功的交易如今成了软银的救命稻草。5月,ARM正式宣布,已向美国证监会提交F-1表格,内容涉及代表其普通股的美国存托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有消息称,ARM希望初始上市市值不低于500亿美元,对应融资规模可能达到80亿美元。
03
通过加码AI走出危机?
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降温,科技股迎来了大反弹,软银的股价也在5月也有了可喜的涨幅,这似乎又给了孙正义加码投资的底气,这回他又要去赶AI的风潮了。
有人说,软银这两年的危机让他错失了这一波AI技术突破的投资机会,稍稍恢复了点元气的软银,就快马加鞭布局AI。
据彭博报道,软银在今年3月份已经成立了新实体,并选择近1000名员工参与开发“日本版ChatGPT”。
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公开表示:“AI革命即将到来,我们正准备主动出击。”这也标志着,2022年以来的防御状态可能要结束了。
近日,软银又抱上了英伟达的大腿,宣布将共同合作使用grace hopper超级芯片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5G/6G技术,为软银下一代数据中心提供动力。
关于软银加码布局AI,投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只是软银借AI炒高股价,解决危机的一种手段而已,也有人评价道,软银还是那个喜欢追热点的投资风格,还有人觉得,日本已经错过了上一轮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回的人工智能时代,有软银这样的企业积极参与是好事。
其实,软银接下来投啥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每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都是孤独的,并不会因为软银投了什么就去跟风,重要的是从软银的此次危机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