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频开发布会背后的恐慌
黑马说:近日来,滴滴快的频繁召开发布会,但是透过其不断发布的新业务,黑马哥嗅到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恐慌。
文 | i黑马
6月1日,滴滴快的正式推出了定位于“共享出行”的“滴滴顺风车”产品。这是滴滴快的合并后,继“便捷出行”的快车产品后推出的第二款产品。
据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透露,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顺风车已经在全国招募到了超过100万愿意“共享出行”的爱心车主,本月内滴滴顺风车将在国内26个城市上线,目前北京已经上线。据透露,这主要是滴滴快的平台巨大的流量沉淀效果和影响力的功劳,口口相传的熟人介绍效应也是超出本来招募60万车主目标的主要原因。
发布会的大体内容如此。但是近日来,透过滴滴频繁的发布会,黑马哥嗅到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恐慌。
(一)迟来的顺风车
顺风车的推出早在意料之中。其实早在去年,就曾有消息称滴滴会有顺风车这种P2P的私家车共享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延迟到现在。黑马哥对此的判断有二:
首先,专车的现金流缓解了压力。大家都知道,滴滴快的的专车推出以来,迅速占领了专车市场近80%的份额,更重要的是,让一直补贴出租车的滴滴快的有了一定的现金流,降低了一部分资金压力。
其次,Uber这个不守规则的闯入者带来了压力。“原先,在不考虑Uber的情况下,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错层竞争的状态,滴滴快的以大量的出租车混合少量的私家车,提供等于或者高于出租车价格的服务,符合国家政策。拼车公司使用私家车源,限制一天两单,提供低于出租车价格的服务也符合国家政策。但是Uber不守规则,不仅使用私家车,而且在重点城市提供低于出租车价格的服务,疯狂扩大单量。于是,拼车对于滴滴快的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某投资人对i 黑马说。
(二)潮汐战略,恐顾此失彼
5月22日,滴滴快的宣布将在12个城市拿出10亿元补贴滴滴快车用户,同时,滴滴快的CEO程维还首次提出了“潮汐战略”:即整合社会上的专业运力和零散运力,并通过分档运营手段,来灵活满足高峰期、低谷期不同时段的民众出行需求。六大出行O2O业务线,包括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公交。
目前除了代驾和公交,四条业务线已经全部上线,必然会面临多线作战的压力。比如同样在6月1日,滴滴快的还和上海交通委联合召开了一个平台接入数据共享的发布会,这主要是针对快车的。通过发布会可以看出,顺风车只是一站式出行平台中的一个环节,滴滴快的主要是看中其环保、社交等方面,目前没有过多的资源倾斜。
(三)除了烧钱补贴,技术支撑能力有限
Uber之所以能迅速火遍全球,除了大量招募私家车与低价轰炸之外,很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其发达的技术支撑。几年来,Uber除了挖了NREC(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几十位专家和技术大牛专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外,还有独家的核心算法:travelling-salesman problem。它的核心就是可以把无数个移动的点用最短的线串起来。用在拼车领域里,就是可以在一个城市里部署最少的车,能够最有效率地满足全城的出行需求。
Uber的这种技术目前在全球是独家的。滴滴快的的顺风车除了能够得到烧钱补贴外,在技术层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四)拼车软件固有的商业模式问题
顺风车的模式就是拼车的模式。其实早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拼车就火了一把,但是之后又慢慢地沉寂下来。究其原因,还是拼车固有的商业模式问题。
首先,拼车和专车的客户重叠。这一点毋庸置疑,拼车的用户同时也是专车的客户,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其次,拼车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就是信任与安全的问题。
再次,拼车体验不够好。既然是私家车,又是P2P,难免会遇到抽烟、打电话、车内脏乱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很难根除。
最后,在目前还是贴钱混战的情况下,拼车的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晰。
顺风车同属于拼车,必然也会面临上述问题。期待滴滴快的这种市场第一的巨头进入,也许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不同。当然,随着滴滴快的的进入,拼车的窗口期也已经正式关闭。就在不久前,爱拼车宣布关闭。未来三个月到半年,拼车市场还会起变化,一对一拼车的新创业项目恐怕已经很难拿到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顺风车发布会的同一天,小牛电动车的发布会也在同一个酒店里召开。700bike也在六一儿童节的关口开始了“盲订”。种种迹象表明,出行市场已经热得发烫,不论是从个人出行工具还是到公共出行的入口整合,整个行业的竞争结构正在逐渐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i黑马 ,文章为原创,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zzyyanan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文 | i黑马
6月1日,滴滴快的正式推出了定位于“共享出行”的“滴滴顺风车”产品。这是滴滴快的合并后,继“便捷出行”的快车产品后推出的第二款产品。
据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透露,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顺风车已经在全国招募到了超过100万愿意“共享出行”的爱心车主,本月内滴滴顺风车将在国内26个城市上线,目前北京已经上线。据透露,这主要是滴滴快的平台巨大的流量沉淀效果和影响力的功劳,口口相传的熟人介绍效应也是超出本来招募60万车主目标的主要原因。
发布会的大体内容如此。但是近日来,透过滴滴频繁的发布会,黑马哥嗅到了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恐慌。
(一)迟来的顺风车
顺风车的推出早在意料之中。其实早在去年,就曾有消息称滴滴会有顺风车这种P2P的私家车共享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延迟到现在。黑马哥对此的判断有二:
首先,专车的现金流缓解了压力。大家都知道,滴滴快的的专车推出以来,迅速占领了专车市场近80%的份额,更重要的是,让一直补贴出租车的滴滴快的有了一定的现金流,降低了一部分资金压力。
其次,Uber这个不守规则的闯入者带来了压力。“原先,在不考虑Uber的情况下,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错层竞争的状态,滴滴快的以大量的出租车混合少量的私家车,提供等于或者高于出租车价格的服务,符合国家政策。拼车公司使用私家车源,限制一天两单,提供低于出租车价格的服务也符合国家政策。但是Uber不守规则,不仅使用私家车,而且在重点城市提供低于出租车价格的服务,疯狂扩大单量。于是,拼车对于滴滴快的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某投资人对i 黑马说。
(二)潮汐战略,恐顾此失彼
5月22日,滴滴快的宣布将在12个城市拿出10亿元补贴滴滴快车用户,同时,滴滴快的CEO程维还首次提出了“潮汐战略”:即整合社会上的专业运力和零散运力,并通过分档运营手段,来灵活满足高峰期、低谷期不同时段的民众出行需求。六大出行O2O业务线,包括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公交。
目前除了代驾和公交,四条业务线已经全部上线,必然会面临多线作战的压力。比如同样在6月1日,滴滴快的还和上海交通委联合召开了一个平台接入数据共享的发布会,这主要是针对快车的。通过发布会可以看出,顺风车只是一站式出行平台中的一个环节,滴滴快的主要是看中其环保、社交等方面,目前没有过多的资源倾斜。
(三)除了烧钱补贴,技术支撑能力有限
Uber之所以能迅速火遍全球,除了大量招募私家车与低价轰炸之外,很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其发达的技术支撑。几年来,Uber除了挖了NREC(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几十位专家和技术大牛专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外,还有独家的核心算法:travelling-salesman problem。它的核心就是可以把无数个移动的点用最短的线串起来。用在拼车领域里,就是可以在一个城市里部署最少的车,能够最有效率地满足全城的出行需求。
Uber的这种技术目前在全球是独家的。滴滴快的的顺风车除了能够得到烧钱补贴外,在技术层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四)拼车软件固有的商业模式问题
顺风车的模式就是拼车的模式。其实早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拼车就火了一把,但是之后又慢慢地沉寂下来。究其原因,还是拼车固有的商业模式问题。
首先,拼车和专车的客户重叠。这一点毋庸置疑,拼车的用户同时也是专车的客户,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其次,拼车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就是信任与安全的问题。
再次,拼车体验不够好。既然是私家车,又是P2P,难免会遇到抽烟、打电话、车内脏乱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很难根除。
最后,在目前还是贴钱混战的情况下,拼车的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晰。
顺风车同属于拼车,必然也会面临上述问题。期待滴滴快的这种市场第一的巨头进入,也许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不同。当然,随着滴滴快的的进入,拼车的窗口期也已经正式关闭。就在不久前,爱拼车宣布关闭。未来三个月到半年,拼车市场还会起变化,一对一拼车的新创业项目恐怕已经很难拿到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顺风车发布会的同一天,小牛电动车的发布会也在同一个酒店里召开。700bike也在六一儿童节的关口开始了“盲订”。种种迹象表明,出行市场已经热得发烫,不论是从个人出行工具还是到公共出行的入口整合,整个行业的竞争结构正在逐渐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i黑马 ,文章为原创,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zzyyanan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