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领域,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自动驾驶领域,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真正有潜力达到千亿级以上规模的市场,起码离我们还有10年左右。

3月23日, 创业家 沙龙第4期——《自动驾驶:不用考驾照的未来,离我们多远?》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黑马学院举行,本次沙龙由创业家及旗下AI垂直号“黑智”联合主办。自动驾驶领域在近年来,成为传统车厂、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关注的焦点,那么,它到底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的机会?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可能会在未来立足?在沙龙上,险峰长青高级投资经理杨润心进行了演讲,对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以及创业公司的机会,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创业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适合发展的四个方向。

以下为杨润心演讲实录,经黑智(ID:VR-2014)编辑:

在来到险峰之前,我在百度负责自动驾驶相关战略。所以很早我就对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行业一些看法。

其实我大概从2015年7-8月份的时候就说,自动驾驶这个行业非常大,所有人能看到自动驾驶为未来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简单讲,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车加上一个眼睛之后,会变得更智能。实际上它带来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它会对交通带来结构性的变化。

未来我们看整个交通的发展过程,有三个特别大的趋势:

趋势一:电动化。

趋势二:共享化。

趋势三:自动驾驶无人化(智能化)。

在共享化的趋势上,诞生了像滴滴这样的公司。另外电动车领域这几年很火,一些创业公司和大公司都逐渐将自己的资源转到这个上面,自动驾驶未来带来的影响会非常大。

简单讲,今天我们开车车里有一个人,这个人的成本其实是整个里面最贵的,一辆出租车在北京大概10万一辆,我们说普通的桑塔纳也好,大众宝来也好。车我们按6年时间报废的话,起码需要一个司机,一个司机一年的工资我们算8万元,有48万是人工成本。自动驾驶之后,成本的节省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的变化,大家可以想像,我们今天都自己买车,北京一天出行大概2500人次,其中1500人次靠私家车解决。现在我们都会觉得北京特别堵,基本上早晚高峰人流量特别大,核心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车太多了,但车的使用率实际很低。我们今天买的私家车,大概被使用的比例只有5%左右,也就意味着有90-95%的时候,车都放在地库里或者路面上,车辆没有办法被很好的使用,但是又浪费了交通资源。如果自动驾驶实现之后,一辆车可以从5%的使用比例提高到40%,这时候大家可以想像,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车辆了。单车的使用率提高,这对交通也将带来很大的变化。

另外,我们今天会买保险,人身的安全保险,车辆要有交强险等。自动驾驶实现之后,到底保险的主体是谁?应该车厂来买还是自动驾驶公司?很多变化都将发生。

我们更多地发现,这两年来左右,大量的公司,无论是像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车厂,以及一些创业公司,传统的零部件厂商,都在做自动驾驶。

所以最多人问的一个问题是,自动驾驶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第二个问题是,自动驾驶到底是谁的机会?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第三,如果是创业公司,到底在里面有没有机会?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自动驾驶有多远?在我看来,那个真正有潜力达到千亿级以上规模的市场,起码离我们还有10年左右。核心有几个原因:

原因一: 自动驾驶这件事情,实际上在今天为止,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技术路线。 可以看到这个领域还有很多争议。我们开车,眼睛将要被传感器所替代,或者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还有其他各种感知方式。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资源耗费也非常大。比如原来做芯片、雷达或者像传统的车厂,要把资源投到哪个地方,其实也不是很明确。

今天我们说的所有自动驾驶的方案,大多数都是单体智能。就是我作为一个人,我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下,我也能够走路,因为我能看得见,我脑子里知道周边的环境是怎么样了。因为我作为单体能够看见这个环境,所以就叫单体智能。还有一个方式叫环境感知,比如一个盲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也能走路,那是因为他知道对面可能有什么。

所以,现在不同公司采取的技术路线完全不一样,有的用计算机视觉的方式做,像Google和百度,它们用激光雷达的方式做。

原因二: 激光雷达的成本太高。 激光雷达是现在公认要实现自动驾驶L4以上的很关键的零部件,它可以像一个上帝之眼一样,把整个周围的环境全部重建下来,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在非常复杂情况下的需求。

但今天唯一能够满足标准的激光雷达产品大概价格是7-8万美金,也就是40多万人民币。今天一辆车在中国的成本价大概10多万元,如果把这40万加上,成本就很贵了。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可能也没有太多的车辆,这造成的问题就是,你将很难采到大量的数据。Google大概做自动驾驶有5年以上了,但实际上他们采到的公里数也就20万公里。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今天我们一辆车在中国,一天运营车辆大约可以跑两三百公里,我们正常开车一天也就是30公里,所以如果正常开车一年跑完就会有一万公里。

而数据不足,就很难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但是自动驾驶如果要实现大规模上路,对安全性的要求就会很高。整个交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可以算是零和游戏。

原因三 :中国的交通路况太复杂。 最先Google在美国做这个事情,相对来说,美国的道路很宽敞,车辆比较少,;日本、新加坡等地,总体来讲,人群的安全意识和交通的基础设施都会相对比较好。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下,我认为,自动驾驶可能在欧洲、美国等先实现,接下来是日本和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而中国可能相对而言,实现难度更大。

总体来看,我认为,自动驾驶要实现我们讲的非常理想的环境,起码要10年以上的时间。当然中间还有很多的变量,需要基于市场环境做出判断。例如激光雷达的成本在这期间实现了大规模下降,可能整个市场的发展速度都会加快。但是在今天来看,是否能够通过技术的革新来让其成本下降,这还非常不明确。现在Google也表示,它的技术可以降低90%的激光雷达的成本。如果激光雷达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可想而知会有更多的玩家可以上更多辆的车,来做这个事情。

自动驾驶的创业机会在哪里?

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自动驾驶到底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我认为,大公司在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也更大,创业公司可能更多的机会是在一些关键的路径上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将来可能和大公司有一些合作,或者有一些投资收购的可能。

为什么这么讲?大家可以看手机发展的过程。在其中的的主要公司,像苹果,它既做硬件又做应用分发,又有核心软件。另外还有Google,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里,因为Google做中间安卓的操作系统,所以它对整个生态有非常强的话语权。

在手机里做一个操作系统,看它的上游和下游,你会发现下游手机厂商其实非常分散,比如有三星、HTC,也有像华为、小米这样的公司,还有各种其他的手机厂商。上游其实也很分散,因为手机上都是APP。所以中间做操作系统,就要有很好地把控上下游的能力。

而在自动驾驶这个场景里,上下游就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它的下游是车厂,也就意味着车厂本身想要让自动驾驶的系统装到车厂里。今天我们看到Mobileye和宝马合作,Mobileye其实已经是一家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在做这个事情。

再看上游,上游如果我们在出行层面来讲,可能就是滴滴了。作为中间这个层面,如果要向上下游迁移,通过中间的系统控制上下游,是一件相对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很难想象一家创业公司在里面,能够把整个上下游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操作系统。

总体上,我认为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到一些核心的路径往这个方向延伸。

那么,到底创业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认为现在还是像车厂这样已经有车,或者像滴滴这样已经有入口的公司会占领整个行业的话,那创业公司跟它们什么更互补?

所有公司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比如像滴滴,它有自己的用户流量,但是它可能没有自己中间这层操作系统。车厂有载具,但是它也没有中间的系统,所以中间的系统很有价值。

所以在我看来,自动驾驶环节里的商业机会,可能有四个:

第一个: 传感器 ,尤其是像激光雷达这样能够提供高环境感知能力的传感器。如果它们可以用很低成本的生产出来,不是仅仅通过量产降低成本,而是靠技术驱动能够把成本降到很低,满足高性能要求。这是整个行业的重要瓶颈,这是很有价值的,也是第一个创业公司可能要考虑的机会。

第二个: 能够提供一个很好sense fusion的系统。 在激光雷达没有办法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是否有可能让传感器发挥更好的能力,让它能够在现有的环境基础上做一些决策和判断。Google和百度基本目前还是基于传统的激光雷达做的系统,对于视觉、毫米波感知这块其实也在比较早的阶段。所以如果有人能做这个也是比较有价值的。

第三个: 做大脑。 自动驾驶为什么会比较有价值,就是我们把以前所有人开车的行为和习惯,都变成了集中化的思维。新手司机和老司机其实在能力上有本质的差异,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因为开的里程不同。如果我们可以把很多人的驾驶经验都变成决策和控制系统,这有很强的壁垒,相比来讲,我认为,将来如果大公司如果考虑投资,也会在这个层面愿意投资这样有壁垒的公司。

最后,我觉得是 在一些细分的场景下、相对比较现实的场景下做完整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高速公路的环境下,在现有的传感器和各方面条件不是那么成熟的条件下,我们选择一个未来可以实现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在过去一年多中,车厂或大公司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一些投资,这是比较好的参考案例。

比如最新的Intel收购Mobileye,花了153亿美金,这件事情很典型。作为芯片厂商,它认识到,在下一代新的硬件环境当中,它作为核心的芯片,需要把这个“力”收拢进来。Intel选择了行业里领先的一家,和车厂已经有很多合作、并且在视觉领域有领先技术的厂商,整合在一起,这是很典型的思路。

还比如,Uber收购了一个美国无人驾驶卡车初创企业Otto。Uber有前端的所有入口,它要找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可能是像公路交通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下比较可行,它把自己的用户导入里面,解决它整个技术能力下有差异的一些核心的地方。这也是比较典型的。

还有车厂,比如通用10亿美金收购了Cruise。作为车厂来讲的话,其实它是很焦虑的。将来如果自动驾驶实现之后,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车,也就不需要那么多车厂,车厂最后就变成像手机一样,真正有技术能力和品牌的车厂才会留下来。所以对车厂来讲,它对未来的共享化、电动化、无人驾驶化都会有很大的投入。

特斯拉的出现,也让车厂们觉得紧张,加速了它们把自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别的地方。但可能传统的车厂更擅长还是造车,所以它们可能会考虑收购一些做自动驾驶,比如关键操作系统这样层面的公司。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我觉得,传感器,做sense fusion的系统,做一个大脑,或者做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四个方向,从今天来看,或者是自动驾驶领域创业公司比较可行的路径。

自动驾驶领域,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随意打赏

b2b创业机会创业领域有哪些创业的热门领域无人驾驶领域医疗领域创业教育领域创业创新创业领域创业新领域创业领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