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北京百余公里的“大保定” 创业 是幸福还是孤独?
导读 : 有着“北京南大门”之称的保定对北京的感情异常复杂,一方面他们对北京的资源涌入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自己培养的人才又多流向了北京,难以留人。
i黑马 常皓靖 2月16日报道
古城保定的求变之路
保定在古代叫“幽州”,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西大街等古城特色突出的地方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保定曾是河北省省会,河北省许多的的辉煌历史故事均和保定有关。遥想过去的保定,也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
近年来,保定的发展思路却颇为中庸,经济被省内其他城市陆续赶超,风光不再。网上公布的2015年城市GDP数据显示,2015年保定GDP增长6.7%,在河北省11个城市中排名第五,在全国位居第66名。保定是一座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数据显示,2015年保定第二产业比重占到了整体的一半,第三产业成为2015年保定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保定有一些全国知名的企业,如长城汽车、晨阳水漆、乐凯胶卷、英利集团等,但这些都敌不过一个驴肉火烧在全国的知名度。
保定餐饮业发达,有驴肉火烧、白运章包子等当地特色小吃,还有各种保定老字号,保定人大多也爱吃、爱享受,人们会为了买一枝糖葫芦而排上很久的队。保定生活节奏很慢,老商圈裕华路晚上6点之后人流量骤减,很多公交车8点之后就停运了。
保定市民大多生活安逸,在思想上恋家,认为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里谋个铁饭碗才是人生正途,有一些想要出去闯荡一番的年轻人大多去了北京和天津。保定市民对创业的认可度不高,他们大多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因为这是一件“不太稳定”的事。
保定人对外喜欢骄傲地称保定为“大保定”,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也让他们颇为兴奋,《北京南边有座城》、《大保定》等歌曲被广为传唱。每次有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要来保的消息时,总会有人评论上一句,“壮哉我大保定”。
去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审议通过,后来有“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口号喊了出来。一切似乎开始发生转变。
保定深知机遇难得,这种机遇可能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抓住这次机会,或许有重振保定的可能。
紧接着,保定有了一系列大动作。
2015年4月,筹备一年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引入了碧水源、中国网库、中国技术交易所、北大一八九八咖啡馆等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半年后,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正式启动了。在这条全长约3公里的大街沿线建成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多个不同层面的孵化器、加速器、创新中心等,孵化面积超过了20万平方米。
但是可能由于创业离普通人的生活较远的缘故,保定人对这条街认知较少。而除了这条创业大街,保定其它地方鲜能感受到创业的氛围。中关村创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也正是创业中心设立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引入什么样的企业,而是建氛围,要把保定创业创新的氛围带动起来。”
离北京近,是喜是忧?
在创业项目方面,保定没有北上广那样“高大上”,反而是显得十分接地气,本地化现象明显。
赵红专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入驻了豆芽创客空间,他们也成了首个入驻的农民工团队。豆芽创客空间为原本销售停滞的黑小麦提供产品设计包装,并进行品牌化运作,。现在,该黑小麦品牌不仅进入了保定商超,还在本地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
在豆芽创客空间,像这样将保定特色食材进行创新后再销售的还有很多,比如“感谢酒”、“爆料”等等。
还有一些“北漂”的保定人看准了家乡的发展机遇,索性回家创业。在北京的奋斗经历,往往因为理念新、平台高,令他们受益匪浅,加上在北京积累的各种资源,这都成为他们回保定创业的坚实基础。
赵曦鹏曾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名公务员,辞职后回到保定,在中关村创新中心开了一家公司,专为企业做专利服务。赵曦鹏对i黑马说,原单位也有公务员下海创业,但是回到自己故乡的则不多,他回到保定原因有二:一是源于对保定的热爱,“我是土生土长的保定人,对保定有很深的感情。我不喜欢别人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说保定怎么不行。”二是保定企业的专利意识差,服务人员水平不够。
何岩曾在北京一家跨国公司做设计工作,后来他选择了离开,回到保定以众筹的形式开了一家电影主题酒店,填补了市场空白。何岩认为,保定距离北京和天津高铁仅40余分钟,这家酒店有望吸引这两个地方的人前来消费。
比起一些人选择回保创业,更多的,是人才流入北京。
“我现在都招不到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就算招到了也要重新培训。公司现在的策略是,负责运营和商务的人在保定,做技术的人依旧在北京总部。”中国网库保定分公司总经理许振伟说,他们于去年12月搬到了保定的中关村创新中心。
许振伟还透露,很多从北京到保定来开分公司的企业都面临着招人的困境,有些企业即使开出一万左右的薪资,也难以招到合适的技术人才,而据i黑马查阅到的资料显示, 2014年保定的平均月薪资为3706元,一些企业给技术人才开的薪资是它的三倍。
保定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在校生约有25万人,约占保定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相较于其它市级城市,保定的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均不低,怎么找人会如此之难?
对此,许振伟解释:“保定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但是一些优秀的大学生都去北京了,因为北京待遇更高,发展机会更好啊!”
或许可以用“虹吸效应”一词来解释保定招人难的困境:城市间出现发展梯度落差,中小城市逐渐向中心城市单向转移。也正因为北京更容易实现梦想,而且离北京近,交通也愈加便利,使得一些保定人选择去北京追梦。
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大树底下不长草”,保定离北京近有地缘优势,但另一方面却是留不住人才和项目的隐忧。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帮企业对接人才,还将中关村软件园的人才基地培训中心引入了该创新中心。
迎风前行
保定若想乘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东风起飞,首先要改变保守的城市气质。
以电商为例,保定的企业对电商认可度比较高,他们深知在倒闭潮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做电商是唯一的出路。困惑的保定企业家们会去听各种电商课程和讲座,但是听完了专家们的“造梦”,却不知道如何“解梦”。现在的他们,迷茫又彷徨。
融资难是三四线城市共同的难题,保定也不例外。
据IT桔子公布的2015年投资数据显示,北上广是投资最热的地区,加起来占比78%,接下来比重较大的是浙江、江苏、四川、福建。保定的投资机构不太多,再加上有的投资者对新生事物接受度不高,使得保定的创业企业融资较为困难。以豆芽创客空间为例,几十家创客团队仅有少数几家获得融资,而且是从北京对接的投资人投的。
为了解决融资困难,保定政府拨给豆芽创客空间500万种子基金,对孵化的“金豆芽”进行投资。中关村创新中心于去年在北京设立了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
创业大潮来袭,很多人都一拥而上。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什么经验。这座离北京如此之近的城市,它的未来在哪里?
保定的现状或许是全国很多三四线城市创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大批的年轻人离开家乡远赴北上广时,他们也希望家乡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是否有一天,当他们青春逝去、重新归来时,可以为家乡这些年的发展感到自豪,并最终选择留下来,开始满怀激情地建设家乡?就像当年在他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