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紫牛基金只投有商业头脑的内容创业者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张泉灵:紫牛基金只投有商业头脑的内容创业者

紫牛基金只投资两种人,第一种叫做懂技术的艺术家,第二种是有商业头脑的内容创业者。

i黑马 讯 6月30日消息,在腾讯科技内容创投论坛上,张泉灵发表有关“内容创业”的话题演讲时表示,紫牛基金只投资两种人,第一种叫做懂技术的艺术家,第二种是有商业头脑的内容创业者。

以下是张泉灵演讲,经 i黑马编辑:

我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内容创业的看法。现在内容创业到底属于什么“天”?我最近看文章时发现,大家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有过表述。

罗振宇把内容创业者带进了春天。最早罗胖出来做内容创业时,大家突然发现如果一个媒体人脱离原来的环境到一个新流量平台,把原来的知识、人脉、逻辑重新整理,有可能会成为一家新的公司,而且这家公司还有可能成长得很好。这时,很多人抱着等等看的眼光,看着罗振宇把内容创业带进了春天。

到了papi酱时,很多人对“炎热”到来的速度吓了一条。papi酱从微博上发第一段视频到变成所谓2016年最大网红,时间不到一年。当papi酱被真格、罗振宇投了1200万时,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争论,讨论这样的网红是不是值得投资,未来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但是当papi酱第一条广告拍卖到2200万元时,所有的论调就发生了一些偏移,大家意识到也许网红与内容的价值会超过你的想象,特别是网生内容的价值可能会超过你认为的增长模式和增长速度。

为什么把马东放在了秋天?马东原本也是春天一族,出来时跟罗振宇差不多,当大家没有意识到网络头部的经济利益时,他们最先走了出来。但是最近马东的内容创业让别人感觉到了秋天的寒冷,因为在喜马拉雅做收费的“好好说话”第一天卖了500万,10天卖了1000万。这时你会发现绝对的大头部才有资本上的价值,中部可能能做个不错的生意,长尾可能只能做个创作者。

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在想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流量平台,在新平台起来时跟它一起成长。但马东在爱奇艺上可以作为头部,换个视频平台还可以作为头部,在声音平台上还是头部,这时你突然发现大头部的内容创业者也许能赢家通吃,他们无论如何迁移都能站在第一位,那后面的人就会变得极其痛苦。

最后是关于冬天,尽管我们已经说了一年资本寒冬,但是好的项目依然可以获得投资,许多投资机构依然愿意帮助看好的项目快速成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气温的确有点低,此时,内容创业会面临更多困难。

第一,如何获取用户,用什么方式才能获得精准用户?如果说罗振宇赶上了整个微信平台的爆发,早期微信平台给了罗胖一些特权,比如当时每天可以发不只一条微信,基本上流量都会被他收入囊中。但现在,新的内容创业者在微信平台上快速获得用户变得非常困难。

第二,如何变现?内容变现方式包括写软文、硬广告、做电商、IP等途径。但这些都面临一些问题。硬广告变现存在平台之间冲突和条条框框的约束问题;做电商交易面临的问题是,供应链如何获得?用户愿意为文章花时间,但是愿意为创作者推荐的东西买单吗?转换率有多高?第二次购买率有多高?关于IP变现,谁都希望“我”本身成为一个强IP,可以通过自己的强IP获得商业变现,但是,几乎只有最头部的内容创业者才有这样的可能性,小火一段时间是没有机会的。

第三,如何长大?即便像罗辑思维这样的平台,投资人还会问你怎么继续长大?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似乎天然是一个永远要被投资人问的问题,你能够持续产生内容吗?你能够把你的用户群持续做大吗?

第四,如何更长寿?大家都不希望变老,但是内容创业者真的要问问自己,我有机会成为一个更长寿的内容平台吗?我有机会提供长寿的内容吗?如果没有相对长的生命力,那你所谓的资本价值、投资价值在什么地方?

内容创业的投资逻辑

我之前投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内容相关,另一个是黑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每当我说投内容时,很多人会问你们是投新媒体吗?

对于紫牛基金来说,新媒体是我们非常谨慎去“沾染”的投资标的。我对于投资内容的理解,可能跟大家说到内容的第一反应有所差异。我自己做了很多年内容,对于我来说,做内容有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一旦开始做内容就意味着今天要做,明天要做,后天还要做,没有停下来的任何机会,因为你就是靠内容去吸引人。这造成了你的边际效应很难增加,边际成本很难下降,这跟投资软件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我投资内容创业的逻辑有两个。第一,内容创业有没有“长期有效性”的特质?内容创业可不可能跟软件一样可以把边际成本做低?我喜欢投趋近软件特质的内容,它们具有生命力、长期有效。对于这类内容,今天你愿意读,明天你也可以读,你读完一年后其他人还可以读。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其实更多的会看到一些跟教育相关的内容。原本的线下教育公司大多是销售类型的公司,以销售作为核心竞争力。但是在线上时,以内容为入口的教育机构就有了新的爆发点和生命力,而且教育类内容有非常接近软件的特质,有很长的生命力。

我们小时候的教科书和诸位在座的教科书没有特别大的差异,跟我儿子现在的教科书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你会发现即便时代变化很快,但有些变化非常有限。这就是我投资内容创业的第一个逻辑,我们会非常关注内容创业有没有长期有效性这个特质。

第二个逻辑是,你能够通过你的内容获得用户,而且能够黏住用户。

内容创业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出现新的技术、新的用户平台时,大家都说渠道为王,渠道流量分得差不多时就又说内容为王,其实这两个王从来都是并存的,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哪个显得更加重要一点而已。媒体经营的从来不是内容,内容只是一个你吸引用户的入口,媒体真正经营的是用户。媒体要让用户进来,然后留住用户,最终通过用户来变现。

在网络端这个逻辑也一样,当我要投资一个内容创业项目时,我不会关注我是否喜欢你的内容,“我很喜欢你的内容”不能构成我的投资。构成我投资的逻辑是你能够通过你的内容获得用户,而且能够黏住用户。

做投资以来,我一直对外说内容是我们重要的投资方向,所以接触到了很多相关的创业者。在这些创业者中,我听到了两种最容易发出的声音,第一种是“卖很掉价”,当我说你要检测用户是否是愿意为你买单时,他会说我作为高大上的内容创业者,如果“卖”的话会很掉价。第二种是“等一下再考虑商业模式,先获得用户”,这种话没有全错,但是开始的点还是非常重要的,我劝大家尽量早点开始考虑商业模式,因为跟商业模式相关的用户才更有价值。

现在我要投的内容会有两个主要方向。第一,哪里有真正的下一个流量平台,不是简单的下一个产品,而是下一个可能诞生的流量平台。举个例子,如果机器人爆发,机器人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内容载体?机器人所承载的内容跟手机端阅读完全不同,手机端阅读跟PC不一样,PC跟纸媒不一样,新的内容是否要搭上人工智能的车?第二,什么样的内容产生是有门槛的?图文最简单,视频相对来说有一定技术门槛,再下一步什么样的内容产生本身有技术门槛,而这个技术门槛又搭上了流量的平台?这就是下一波值得去投资的内容。

在未来,我要投资的就是这两种人,第一种叫做懂技术的艺术家,第二种是有商业头脑的内容创业者。

[本文作者甄不多,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题图来自123RF。]
文章评论
张泉灵:紫牛基金只投有商业头脑的内容创业者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张泉灵 紫牛基金张泉灵 紫牛张泉灵 基金傅盛张泉灵张泉灵紫牛五牛基金紫牛基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