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挣钱的外卖,京东为什么还要做?

i黑马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不挣钱的外卖,京东为什么还要做?

来源:伯虎财经(ID:bohuFN) 作者:伯虎团队

本地生活市场又迎来一位重磅玩家。

前段时间,“京东要做外卖”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指京东外卖佣金率已经敲定为5%,网友看热闹等实锤,而商家则开始期待起来。随后,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官宣——“京东外卖!0佣金”,势头比传闻更猛。

在美团、饿了么双寡头长期盘踞的外卖行业,虽然抖音、快手、微信等不断试探,但始终难在外卖市场激起火花,市场格局多年来都没有变化。外卖是典型的重业务,运力规模、商家资源、配送算法,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成的。同时外卖业务本身也是一个薄利生意,即便是以美团的规模,仍然不怎么赚钱。

为什么要入局外卖业务?当下又是不是京东布局外卖的最好时机?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01

外卖市场迎来“新鲶鱼”

近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可全年免佣金,此前已进驻商家也能享受这一政策。

不挣钱的外卖,京东为什么还要做?

早在2022年,京东就被曝将入局外卖,彼时京东到家APP上线了“餐饮美食”频道,吸引了不少大牌商家入驻,但最终却并未实现外卖配送,而只是出售“电子券”。

时任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的辛利军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京东正在研究进军外卖领域的可能性,这将取决于我们的能力,以及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建立起一个人才团队”。

《新京报》消息指出,彼时京东已经为外卖业务搭建了即时配送队伍,不过,最终京东外卖还是没有上线。外界认为,一则是当时处于疫情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大;二则是彼时京东选择聚焦主业、降本增效。

去年5月,京东重启了京东外卖,将原来的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业务升级成“京东秒送”,提出最快9分钟到家。去年底,“秒送”上线了咖啡奶茶与快餐外卖等品类,并单独升级为一级页面。

如今,“秒送”被设置在京东APP首页首屏位置,且相较于此前以咖啡奶茶等轻餐饮品牌为主的布局,已有更多不同类型商家入驻,外卖业务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

不挣钱的外卖,京东为什么还要做?

但目前来看,京东外卖的打法还比较谨慎。首先,目前京东外卖所邀请的均为“品质堂食餐饮商家”,京东解释,接下来会通过审核营业执照、审核门店照片、销售人员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确保品质。

对于京东来说,提高准入门槛虽然限制了商家的丰富程度,却也保障了餐饮服务质量,也能延续京东平台一贯以来的“优品质、好服务、高效率”定位。

其次,目前京东外卖在配送时效、产品价格、服务城市等方面,还不具备全面优势。

分别在美团和京东外卖上点同一个商家,京东外卖的配送时效要慢于美团配送;大部分商家在两个平台的产品价格都是一样的,但如果算上神券/红包等优惠券后,美团的售价更便宜一些。

此外,京东外卖在不同城市的商家规模也有较大差距,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卖业务拥有了单独的入口,但在部分二三线城市,或是由于商家数量还不够多,只有咖啡奶茶获得了单独入口。

外卖业务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对算法技术、履约能力、市场覆盖方面有着极高要求,京东采取“小步快走”模式,也是方便平台能够不断优化运营服务。

所以,京东外卖在短期内恐怕很难与美团、饿了么等老玩家“硬杠”,甚至因为“品质商家”的门槛,大部分零散商户也会被拒之门外。

02

流量的走向

要撼动美团在外卖市场上的龙头地位,确实不容易。在京东之前,抖音、微信、滴滴、快手等大厂均曾在外卖市场“试水”,但始终难成气候。

2023年,微信曾在广州、深圳两地内测“门店快送”,但其避开了最让人头痛的配送环节,用户点击商家后就会直接跳转到品牌小程序,由商家负责后续服务。

2022年,抖音联手饿了么在南京率先推出外卖业务,一年后则正式推出“团购配送”服务,凭借在内容生态上的流量优势,外界一度认为抖音会对美团造成威胁。

但在去年11月,抖音却宣布官方外卖新进业务全部停止,原“团购配送”业务将逐步向“随心团”业务迁移,这次调整也被视为抖音对外卖业务的“战略性放手”。

有接近抖音内部人士透露,抖音外卖业绩一直没有增长,履约也并不乐观,据悉,抖音是跟顺丰同城、达达快送等配送方达成合作。

类似的还有快手,其也推出了“外卖到家”服务,不过跟以上两个平台一样,其也没有自建配送团队,而是选择由商家自配。

互联网大厂都想要分外卖这个蛋糕,但都铩羽而归,这是因为外卖业务太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算法、骑手等基础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成熟的算法+庞大的骑手团队,成为美团外卖坚实的基础。美团此前曾公开“预估送达时间”骑手算法,其并不是简单的“最近距离除以最快速度”,而是综合考虑了城市特性、配送过程和距离等多种因素,能够为骑手预留了更多的缓冲空间。

此外,外卖业务对即时配送能力要求极高,目前旗下已有超700万的骑手规模,作为参考,京东旗下达达秒送的骑手数量则为130万。

投入的另一面,是低效的挣钱。尽管业内一度流传“美团佣金率高达30%”的消息,但实际佣金率为6%-8%。根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某猪脚饭店老板透露,其在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店铺都有入驻,自家在美团每单收入比例为77%,饿了么每单收入比例为75%。

真正让大厂们纷纷涉足外卖的,其实是外卖这一“高频需求”所带来的流量。

外卖流量可以反哺变现能力更强的本地生活业务,让酒旅、医药、闪购等本地生活需求相互补充、协同发力,强化美团作为本地生活市场老大的地位,再反向赋能美团的外卖业务,这也是美团“高频带低频”的核心战略。

随着即时零售市场的发展,外卖业务的带来的优势更加明显。这也是京东从去年开始推进外卖业务的原因,以往京东凭借高效物流以及完善售后体系,在日用百货、3C等品类上更有优势,但当其他平台开始触及这一领域,京东必然会作出反击。

京东布局外卖业务,不一定要做到市场头部,只要能够开拓出一定体量,就能提高用户在平台的留存时间,再带动其他场景的消费需求。

03

京东生态补上“关键拼图”

当然,京东在此时布局外卖市场,也有抓住新增长逻辑的考虑。

一是,即时零售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而且,由于即时零售能够较快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产生的需求,对全时段、全场景、全品类产品都有较好覆盖,其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

美团曾预测,即时零售未来将占到整个电商市场10%以上的份额。

二是,增加京东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外卖业务可以将闲置运力转化为外卖骑手,考虑到即时零售市场不断增长的配送服务需求,京东再扶一把达达,也是其布局即时零售赛道的关键一环。

事实上,自京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涉足外卖业务后,根据达达2024年三季报数据,达达当季总营收为24.29亿元,京东秒送带来了9.3亿元收入,来自达达秒送的收入为1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8亿元增长38.6%。

过去一年,达达集团业务已经全面融入京东生态,目前京东在达达的股份占比达63.2%,下一步更考虑将达达私有化。

三是进一步发力下沉市场。近年,京东一直在持续发力下沉市场,包括推出白牌自营产品、 “京喜”和拼购业务等,试图在三四线城市找到新的增长点。

京东想要讲新故事,就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外卖业务则成为一个新的机遇。比如京东外卖中的咖啡、奶茶等高频低价品类,天然更亲近普通消费者市场,如果京东能在未来拿出一定优惠补贴,或能有望进一步挖掘低线用户的本地生活需求。

京东到家数据显示,在2023年京东小时达新增用户中,中低线城市平台模式正成倍增长,此外,18-25岁的消费者同比增加了18%,50岁以上消费者则增加了30%。

另外,京东近期也在不断加码前置仓,目前其前置仓业务已经从生鲜品类逐步扩展到大健康品类,随着零售品类的不断丰富,也能及时与外卖业务带来的新流量衔接上。

前有阿里这个老对手,似乎永远跑快一步;后有拼多多这个“后浪”,凭借低价杀出一条新路,对京东来说, 如何保持差异化优势并找到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了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不过,在阿里、抖音、美团等强敌环伺的背景下,京东外卖要成为打开“万物到家”边界的钥匙,还要看其能否找到电商和零售业务之间的平衡。

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算法和运力只是基础,流量才是护城河最重要的“活水”,如何让京东生态形成正向循环,才是京东打赢即时零售一战的关键。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文章评价
匿名用户
发布
发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